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b3/36/7f/b3367f71-d5e7-499c-ae9f-10f742110b39/mza_5678879214797185929.jpeg/600x600bb.jpg
雲端恩語
伊甸基金會
67 episodes
1 month ago
親愛的朋友,在紛雜的世代、您是否偶爾也會覺得迷惘又憂慮呢?讓我們喘息片刻,進入雲端,聆聽上帝恩典的心情故事,一起來祈禱信心、喜樂與愛的恩語從天上飄灑下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Christianity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雲端恩語 is the property of 伊甸基金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親愛的朋友,在紛雜的世代、您是否偶爾也會覺得迷惘又憂慮呢?讓我們喘息片刻,進入雲端,聆聽上帝恩典的心情故事,一起來祈禱信心、喜樂與愛的恩語從天上飄灑下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Christianity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20/67)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7集】從路得到新住民---恩典中的融合與新生命
本集邀請蔡清徽老師以及鍾彥彬執行長,特別針對在聖經當中錄路得記這一卷書裡面所談到的族群融合,來觀照新住民關懷工作。在路得記裡面媳婦路得是外來新住民代,表了堅韌以及選擇自由,婆婆拿俄米象徵著陪伴與支持,而大地主波阿斯象徵社會接納與尊重,這三個主要的角色的互動關係成為伊甸基金會新住民服務的願景,給予新住民支持性、成長性的服務,促進多元文化融合。 讓我們一起來談伊甸的新住民家庭事工、法律諮詢服務、就業服務、新一代培力工作等,讓新住民能夠在異鄉適應新文化、肯定自我從適應者而成為影響者與貢獻者。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教授蔡清徽、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鍾彥彬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7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6集】讓長者安心生活的幸福空間
本集我們要來談與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的主題,那就是如何選擇高齡友善的幸福住宅。現在人口逐漸的邁向高齡化,怎麼樣住得安心、住得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大家共同關心的課題。本集邀請逢甲大學土木系張智元教授,談老後的住宅選項、社會住宅對高齡長者的四項好處,同時介紹政府「包租貸管」的換居計劃。 另外也邀請伊甸基金會住服處彭舒凡處長介紹伊甸如何運用「減、定、專」思維,協助長者打造幸福的無障礙居住空間;同時也盼望中年人在步入高齡階段前就有及早規劃轉型思考的預備,讓自己未來老年的規劃更完善,更適合自己的需要,讓未來住得安心,活得自在。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逢甲大學土木系教授張智元、伊甸住宅服務發展處處長彭舒凡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莊永鴻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41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5集】拾穗背後的恩慈行動---從聖經路得記看新住民的尊嚴與歸屬
本集要從聖經的路得記,來觀照臺灣對於新住民的服務,伊甸基金會如何幫助外配的新娘們在臺灣落地生根,共同傳承台灣文化,與家人建立溫馨的家庭。節目中,邀請到兩位特別來賓,一位是蔡清徽博士,是YWCA副理事長,也是宗教委員的主委,以及伊甸基金會鍾彥彬執行長,分享從路得記這卷書的恩慈精神,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段戲劇,或一段神學,也不是一場對決,最重要的就是溫柔陪伴,有上帝的恩典與愛同行,也看到伊甸基金會二十多年來的新住民的服務內涵。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蔡清徽、鐘彥彬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3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4集】除了愛,我一無所有,有了愛,我一無所懼 !喜樂合唱團40週年的感恩演唱
本集我們要帶您一起認識一個以歌聲傳遞希望、用生命見證信仰的音樂團體---伊甸基金會的喜樂盲人合唱團,訪問兩位喜樂合唱團中很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指導老師陳詠晨,一位是李繼吾團長。 從1985年代到現在,喜樂合唱團已經走過了將近40個年頭,這是由視障朋友所組成的福音合唱團,從最初在教會、學校小型的巡迴演唱開始,以溫暖動人的歌聲和真實的生命故事感動了無數聽眾的心,他們不僅唱出對上帝的信仰,也唱出對生命的熱愛,以音樂證明了「即使眼睛看不見,心中的光卻能照亮世界。」喜樂盲人合唱團,他用他們的歌聲來提醒我們,真正的光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從內心而來的,那麼他們的歌聲不只是旋律,更是一份來自信仰的力量與勇氣。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陳詠晨、李繼吾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5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3集】在不能動的日子,他們讓愛流動
今天我們訪問到一對跨越三千公里相識、相愛,最終步入婚姻的甜蜜夫妻——許秀柱先生與卓麗琴女士。 許秀柱,來自台東卑南族,曾是喜樂合唱團的男中音,是位盲人。兩年前因一次運動傷害,歷經長達183天的手術與復健,人生第三次學習走路。那段因為看不見使得復健更加緩慢的日子,來自新加坡的妻子卓麗琴——始終不離不棄,在先生受傷不能動的日子,每一天用禱告與鼓勵陪伴他走過低谷,這股愛的流動力量成為許秀柱堅強的後盾。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愛情旅程與復健歷程,聆聽他們如何在信仰中感恩,即使身處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仍堅持為主而唱。他們的故事,也成為在醫院中同樣面對漫長復健之路的病患們的一道亮光與盼望。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許秀柱、卓麗琴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8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2集】自主老年生活計劃---一起「共享生活」、「共享勞動力」、「共享照顧」
本集我們要探討一個每個人遲早都需要關心的議題——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或許有人現在年齡尚輕,還未深切感受到,但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加速發展,這將成為我們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獨居人口的快速增長,無論是高齡者選擇獨居,還是因為家人不在身邊而不得不獨居,他們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孤獨與生活上的挑戰。在這多樣化的獨居現象背後,隱藏著對家庭支持與陪伴服務的巨大需求。 因此,本集《雲端恩語》特別關注這個時代的重要議題,並聚焦於「家庭陪伴員服務計畫」,希望透過深入的討論,讓更多人了解並關心高齡者的需求。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兩位特別來賓——伊甸基金會曹愛蘭曹董事與張來好牧師,一同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與見解。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伊甸董事曹愛蘭、牧師張來好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33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1集】從雲端到偏鄉 圈成愛的據點
本集特別邀請到伊甸陳宇昭董事長、象圈委員高永興老師,以及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牧師介紹從北到南的幾個象圈服務單位,如幸福浸信會教會、達比拉斯教會與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合作推動的互助共好計畫等,希望將溫暖傳遞到偏鄉每一個角落。 我們透過了兒童服務、老人服務、成人服務、社區支持等等的多元服務,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陪伴。伊甸的努力表達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即使身處偏鄉,愛心也能夠跨越距離,改變人生。 🌟訪談片段摘要 (00:05:27)象圈工程的由來 (00:09:01)在社區建立愛的圈圈,給孩子們第二個家 (00:12:40)三代共同成長班,豐富生活色彩 (00:18:09)象圈工程是永續生計取向的「在地投資」 (00:23:12)互助共好:以達比拉斯部落為例 (00:25:21)50-60歲返鄉的人力運用 (00:37:44)災後推出旗美區小鄉會客室 (00:41:25)伊甸按偏鄉需要,擴大服務面向 (00:45:21)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伊甸董事長陳宇昭、常務董事尹可名、象圈委員高永興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48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60集】跳出自我,跳進愛的行動!
伊甸基金會志工發展處自從成立以來,便很希望能夠透過各種活動、志工服務,讓更多的朋友來認識伊甸和身心障礙朋友。因為有參與就有了解,才有機會來創造互助共好的社會。本集雲端恩語訪問了志工發展處黃雪香處長,與伊甸多年的志工邱碧霞女士,談談志工生涯帶來的生命改變與心得,如何在退而不休的日子開啟新的人生觀野。 🌟訪談片段摘要 (00:03:30)伊甸志工發展處提供的服務項目 (00:09:10)志工邱碧霞在伊甸的服務歷程 (00:16:05)協助盲人行進的重點:問拍引報,定向學習 (00:22:10)碧霞得獎的心情 (00:27:30)未來伊甸志工服務的推展的方向 (00:30:30)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伊甸志工發展處處長黃雪香、志工邱碧霞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2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9集】劉姐教我們的生命功課
在這特別的二月裡,我們懷著感恩與追思的心,紀念親愛的劉俠女士。2月8日是她的逝世紀念日,2月28日則是她的冥誕。在這兩個重要的日子裡,我們緬懷她的生命對世界的深遠影響。劉俠女士是伊甸基金會的創辦人,她以溫暖的陪伴照亮許多人生命中的黑暗時刻,更以堅韌的信仰為身心障礙者帶來力量與盼望。她的愛與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也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本集《雲端恩語》特別邀請兩位貴賓來分享他們對劉姐的懷思,以及與她共事的點滴。一位是她多年來的摯友、並肩為社會福利努力的曹愛蘭女士;另一位則是伊甸基金會的同工——張來好牧師。他們將與我們一同追憶劉姐留下的美好足跡,並從中汲取生命的啟發與祝福。讓我們在這充滿思念的二月,懷抱感恩,傳承她的精神,將愛與希望延續下去。 🌟訪談片段摘要 (00:03:29)劉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喜樂!」 (00:08:33)與劉姐在社福界並肩作戰的開端 (00:12:24)劉姐是我心目中「集光的領導者」 (00:14:48)大雨中,劉姐勉勵抗議陳情的隊伍保持笑容前進 (00:16:44)表裡合一,願意「不藏私」分享個人出錯的經驗 (00:18:50)臺灣近代史一個不可或缺、必要記上一筆的人物 (00:23:07)絕不會匱乏!只要按照上帝的心意去行 (00:25:49)劉姐和劉媽的信心影響張來好日後成為牧者 (00:30:04)有容乃大,是因為有上帝在劉姐裡面 (00:31:30)現在最想對劉姐說的話 (00:34:25)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伊甸董事曹愛蘭、牧師張來好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36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8集】偏鄉的溫暖傳奇---伊甸象圈的愛之路
本集邀請到伊甸基金會陳宇昭董事長、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牧師,來分享伊甸象圈工程中心如何在偏鄉地區關懷弱勢家庭的溫暖傳奇。雖然在偏鄉,可是愛心也能夠跨越藩離,來改變很多人的生命及他們的生活型態,希望大家一起來加入這份善的循環。 🌟訪談片段摘要 (02:33)伊甸開展象圈服務的緣由 (07:43)介紹三芝的象圈單位---好巢協會 (17:24)放學不再是放牛吃草,介紹清泉崗聖潔會 (23:37)象圈已進入社會課題,清泉崗教會幫助失落桃花源的族群 (26:47)伊甸2025年象圈工程中心擴增狀況,目前已增為143個單位,包含本島與外島 (32:29)祝福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伊甸董事長陳宇昭、常務董事尹可名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35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7集】愛上雲志工---收穫最多的就是自己
伊甸志工處自成立以來,便希望透過各種活動的輸出,志工服務的導入,讓更多朋友們來認識伊甸、認識身心障礙者,因為參與,所以了解,才有機會一起創造互助共好的社會。近年來也開辦「雲志工」、「線上說故事志工」等服務,利用線上的方式,讓服務不受地域的限制,陪伴無國界。 「雲志工」源起於疫情期間,當時大家都很難與外界的朋友們互動,包含志工們也進不到服務的單位來。伊甸就開始思考藉著無遠弗屆,四海一家的網路互通,來提供服務,於是規劃了雲志工服務項目,讓服務使用者跟雲志工能夠產生超越空間的互動關係,在機構外面可以被陪伴、心靈被照顧到。本集特別專訪雲志工王銘欽,介紹他參與雲志工的心得與收獲,讓溫暖的問候與互談能夠無遠弗屆地自由傳頌。 🌟訪談片段摘要: (2:57)劉姐是伊甸的頭號志工,目前伊甸的志工總數是5000人 (7:45)雲志工的由來 (11:06)男性志工比女性志工少很多,王銘欽大哥選擇雲志工而且樂此不疲的原因是什麼? (17:33)從線上雲志工到實體長輩圖製作,也運用直播成為空中導遊 (21:56)志工大哥大姐們學3C新技能使服務工作更上手 (25:02)呼朋引伴,共同設定主題聊天談地,不僅抒壓又增廣見聞 (28:53)得到最多快樂的是志工自己 (33:18)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伊甸志工發展處處長黃雪香、雲志工黃銘欽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34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6集】為憂鬱症者去冰加溫
在這個年代憂鬱的人很多,根據統計,全球憂鬱症患者已經超過了3億人口。國健署對於憂鬱症調查顯示,臺灣大概有8.9%,約200萬人左右的民眾有憂鬱症狀,其中重度憂鬱症高達5.2%,相當於125萬人,常處在重度憂鬱狀態當中。而目前兒童與老人的憂鬱者也愈來愈多,伊甸基金會一直在關懷服務精神疾病者與心靈憂鬱者,本集《雲端恩語》邀請到兩位特別來賓,一位是施以諾教授(輔大精神科職能治療領域主任級的治療師、輔大長照碩士班的主任、伊甸基金會的監察人,知名作家與電視節目主持人);另一位是尹可名牧師(作家、伊甸常務董事),來為聽眾分析憂鬱症日漸增加的原因,以及如何關懷憂鬱病的家人朋友,為他們「去冰加溫」。 🌟訪談片段摘要: (1:52)介紹來賓 (4:23)不容忽視的老人憂鬱症 (10:12)在居服的日子體受到老人家的「藍色」心情 (12:54)如何關心憂鬱症者才是加分? (16:36)去冰加溫的關懷使人釋懷 (19:17)和憂鬱症者相處「不ok」的作法 (21:30)傾聽是療癒的特效藥 (24:52)禱告是一帖止痛藥 (28:57)靈裡終極的關懷 (32:10)給精障者與照顧者的勉勵 (34:20)祝福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伊甸基金會監察人施以諾 伊甸常務董事、作家伊可名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5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5集】怪怪的,也沒關係---共同促進「精神疾病的觀念無障礙環境」
你是否曾在社區周遭發現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的、被診斷有精神障礙的朋友?好像這樣的人一生就被當作是「病人」的身份來對待;但是精障者也是「人」,需要社會家庭更多的關懷,而不是用有色的眼光,遠遠的隔離他們。那我們該怎麼樣和精障者相處呢?怎麼關心他們?怎麼共同促進友善的「精神疾病的觀念無障礙環境」呢?本集特別邀請到施以諾博士(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伊甸基金會監察人)與伊甸活泉之家劉俊緯主任與您共同關心精障議題。 🌟訪談片段摘要: (2:19)施以諾:其實精障者不見得等於危險的人物,有時候一般人談到精障者的時候,其實會有一些刻板印象,或是我們反過來看,精障者的對比面大概就是精神全然健康;以平常心講,沒有誰的精神是百分百全人健康,我們都會有突然暴怒的時候,或者突然間陷入到很深的憂鬱的時候,或者陷入到很深的哀怨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無時無刻都很健康。 (7:00)劉俊緯:身為心智能障礙者手足身分的專業服務者,我可能需要去負擔某種照顧和陪伴的角色,我可以讓自己從手足以外,也從是專業觀點來看這樣的家庭需要,也許有些事情不是我需要親力親為,也許我是可以使用社會上更多的資源或支持,來幫助我們家庭,作為手足,我覺得有別於父母的腳色,是我可以陪伴哥哥一起慢慢變老。 (11:15)施以諾:常聽到人家對精障者說:「你就是不夠有心,或是你就是不懂得喜樂,所以你才會得這種病,」好像他不是一個鬥士,不是一個勇士,他是一個弱者!其實我覺得這些不必要的標籤,可以從精神病人身上撕開來,很多的精神病患跟抗癌的人、跟抗某些病的人一樣,他們一樣是抗病勇士,他們很努力要讓自己恢復,比方說,很努力讓自己不要受到幻聽的干擾,很努力的讓自己不要受到某些症狀的影響,他們其實跟很多的一些對抗疾病的人一樣,是值得大家為他們鼓掌,而不是讓大家給他一些異樣、或者是歧視的眼光。 (13:40)劉俊緯:伊甸把一位活泉的會員的藝術創作的圖畫與名稱放在T恤上。「怪怪的,也沒關係」衣服上,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去除社會大眾給予精障者的污名化。 (17:22)施以諾:關於職能治療,在國內醫療法規分為二個重要的區塊,一個叫所謂的娛樂治療,我就怎麼樣幫他不用藥,但是以娛樂音樂藝術的方式來幫助病人;還有第二塊,我覺得其實是很大的一個挑戰,也是很精華的一部分,就是病人的生涯規劃,就包含著他的職涯的規劃、職業生涯的規劃。我很喜歡跟人家分享職能治療,其實有時候他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一個病人活得更像一個人。 (21:10)劉俊緯:我曾對一位會員說:「你剛剛說的話有些尖銳,跟帶有批評的語氣,我很擔心會冒犯到別人,邀請你可以先聽聽別人說話。」後來這位會員沉默了大概一分鐘左右,然後他的眼淚就開始掉下來,我以為他會對我充滿不滿的情緒,沒想到這位會員在情緒緩和後對我說了「謝謝」,他說:「我在教會跟上班的地方和別人相處時,我知道我會冒犯別人,但因為大家把我當病人,所以他們都不會告訴我這樣不好;但是唯獨在這裡,你們會告訴我這樣做不好,你們真的在乎以及把我當夥伴看,才會跟我講這些話。」,那時候對我來講是一個很正向的經驗。 (25:00)施以諾:精障者也需要一種無形的無障礙空間,比方說你的眼神, 或是你所講的話,這種就是一種無形的無障礙空間。有時我們會用一些比較不好的標籤貼在精障者身上,或是一些比較不好的眼神看著他,他就會覺得我很難融入這個群體。我之前曾跟精障者建議如果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可以去參加某一些特別的團體,會讓你心情變好,裡面可以唱唱歌,可以聽人家分享一些事情,然後他跟我說:「其實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更不敢去那些團體,因為那些團體的人,都對我強調要有信心、要喜樂,可是我就是喜樂不起來,我就是沒有信心,我去那邊便是被大家苛責的對象……」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就是精障者無形的障礙空間。我們可以鼓勵病友能夠走出去,不論是在會所端,或是在治療端,我呼籲大家能夠給身邊的精障者,有一個很好的無障礙空間,而不是有一些論斷式的言語或是眼光。 (29:08)劉俊緯:活泉之家所經營的「會所」獲得了臺北市政府的實驗方案之後,原本的據點就要思考怎麼樣去做一些創新的服務,所以其中一個工作內容,就是我們看到這個藝術跟藝文的可能性。 (32:00) 施以諾:藝術是一種很棒的療癒方式,當然,我們現在講到治療的時候,都會覺得一定要政府認證的醫藥人員才能夠談,可是如果說假設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其實就是一種廣義的治療概念。當然不是指法規層面上;所以其實我還蠻鼓勵大家,以藝術或是音樂的媒介幫助精神病友,像我之前有一篇研究,我們發現某一些基督教詩歌,你帶病人去唱的時候,對病人的療效因子是非常強。 (36:01)施以諾:禱告----親愛的父神,感謝祢能夠讓我們有機會一起來談社會上的精障議題,主啊,我們相信每一個祢所創造的人都是祢所愛的,也願祢 的愛能夠與社會上的精障者同在,讓他們能夠找到人生的目標,也幫助身邊的照顧者跟專業人士更知道怎麼樣能夠幫助他們,也讓社會都能夠更加接納他們,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伊甸基金會監察人施以諾 伊甸活泉之家劉俊緯主任劉俊緯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7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4集】不要忘記快樂!樂活健腦,失智長輩也可逆轉喔!
9 月 21 日是國際失智節,全世界共同響應失智症宣導活動,提昇民眾對失智症之認識,呼籲各國政府及社會大眾重視失智症之預防、治療及照護工作。在此雲端恩語特別訪問了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巫奉約理事長,他強調「成長的關鍵是喜樂,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巫理事長用加減乘除、五顏六色的桌遊帶長輩動動腦,這一張張卡牌都出自巫奉約的設計,此外,巫奉約運用健腦與體適活動來促進健康,這些活動設計在細節上更貼近長輩的需要,不是復健也不是訓練,而是「玩」,但卻帶來極大的功效。 在服務的背後其實藏著一段巫奉約22歲時因著車禍後又遭人毆打,造成失智的人生經歷。讓他在當下走到盡頭的感受裡,竟然可以回憶起16歲那年對上帝說的「要被祢使用」的記憶。沒想到念頭一轉,身體就奇蹟似地慢慢好轉。 從此巫奉約走進要為萬萬人服務的人生願景!除了自己投入全齡樂遊前線的實做教學外,巫奉約還甄選耐心、愛心、用心三者皆備人選,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培訓,投入失智健康促進服務。他認為,能將長者視為自己的長輩,能將心比心的去設想和關愛,能愛屋及烏的用心鼓勵,才會是最好的全齡樂遊教師,在失智長者的生活中,引導他們重拾生活樂趣!擁有生命品質! 🌟訪談片段摘要: (1:56)因為阿嬤經常忘記關瓦斯、關冰箱,奉約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方法讓阿嬤不再忘記關瓦斯、關冰箱。這個經歷引發巫奉約對失智長輩服務的關注熱情,逐步走上樂遊服務的專業路。 (7:01)曾經短暫失智康復後,到日本從事設計工作,其後領受上帝的啟示,回到臺灣服務長者,到現在服務團隊已經有125位的師資,每週大概接觸2000名的長者,所以我們正在不斷的累積,現在已經超過30萬人。 (10:47)設計了60幾種這種桌遊的教具,成為「啟動開關」,陪伴長輩一起「玩」,在有趣的遊戲中充電,喜樂的「良藥」自然而然對身心帶來撫慰,啟動改善記憶力與反應力。 (15:17)以健腦與體適活動促進健康,不是復健也不是訓練,而是「玩」,但是功效極大。2018年為平均86歲的長者們活動效果有數據標準化的評測,發現3個月24次課程後,長者的身體功能有明顯的提升,33%的認知能力有改善。2024年與萬芳醫院合作,用MRI斷層掃描與訪談的問卷調查,評估高齡失智者經歷健腦課程後的功效。 (17:22)因為不同的路徑的思維與訓練,失智長輩經過樂活健腦訓練後,有可能身體功能比他年輕時代還更好。 (19:36)曾經車禍失智,從100分降到20分,沮喪灰心時上帝用了一道光啟示依然要用20分的巫奉約。靠著信心與努力,巫奉約的人生一直在加分中,服務了30多萬位長者,身心狀況甚至超過了過去能做到的程度。 (21:39)禱告。愛我們的天父,感謝祢,因為有祢的應允,讓我們都知道前面的道路可能不是都那麼的平坦,但是有祢的光在我們的前面,指引我們的道路,也讓我們知道喜樂、盼望是我們前面指引的燈塔,我們朝著這個燈塔前進,我們就不會失落,就不會失望無助,因為我們有最大的膀臂在支持著我們。無論我們的年齡如何,我們都能夠擁抱這喜樂。有了喜樂,我們就會有健康,有了健康自然就會有尊嚴,而這是神祢要我們在這世上所享受我們的人生,並且將我們每一個人所領受到的,都能夠再將這個愛傳給我們周遭的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會和平,而我們的環境自然而然的就會合神心意。我們求主垂聽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巫奉約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何維綱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4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3集】用愛做小事,每一件事都變成大事
德雷莎修女說過:「用愛做小事,每一件事都變成大事。」,聖經上說:「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就是做在主的身上。」今天的《雲端恩語》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兩位都是在社會福利工作上多年的資深夥伴,一位是前臺灣世界展望會會長、前國際世界展望會亞洲區召集人杜明翰杜博士,另外一位是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鍾彥彬,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自我期許的呢?他們在社會福利管理工作上又有什麼的經驗跟心得?High Tech與High Touch哪樣重要呢?對於辛勞的社工人員他們在本期訪談中也分別提出勉勵。 🌟訪談片段摘要: (2:32)(彥彬)我自許不斷地心意更新,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能用心帶著正向的愛心去做事,無論大事小事都是關鍵的大事。 (7:46)(明翰)上帝喜悅看見人往健康正面的方向改變,所以人不斷的改變就是很大的祝福。當我們碰到一個人給對方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好像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往往影響力非常大。原住民小朋友的心願是「我希望你再來看我」,有時候「陪伴」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2:43)(明翰)社福機構和一般企業不同的是要「量出為入」,要好好整合資源,滿足弱勢者的需要,讓人得到幫助,所以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在非營利組織很重要的是使命感。 (17:22)(彥彬)先要做對的事情,然後把事情做對,在非營利組織做對的事情,就是透過行動去回應組織當初設立的宗旨,比如說伊甸基金會的宗旨就是「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所以在這個雙福(福音與福祉)的異象裡面,任何事情都在回應當初設立的使命。 (22:30)(明翰) High Tech與High Touch,這兩者統統都重要,心腦合一,在非營利組織管理方面,缺一不可,非營利組織要更重視管理的問題。 (26:45)(明翰)你願不願意做一些沒有掌聲的事?你願不願意做一些別人不見得完全理解的,卻是真正的需要的事?你願不願意走進別人不願意走去的地方,去服務平常人不願意去接觸的人?聖經說:做在最小弟兄身上的就是做在主身上,天國的價值觀就完全呈現出來,任何一件小事用心去做在上帝眼中可能都是一件美事。 (31:56)(明翰)給社工人員的勉勵:社工人員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點點滴滴都會對多人的生命產生重要的「養分」,甚至帶來轉捩點,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工作。每一位在第一線工作的人的辛勞是要被肯定的,儘管環境非常困難,資源也是很有限,在這個付出過程中不斷地成長,讓自己豐富起來,那是沒有任何的財富可以取代的收獲。不管是在第一線工作的,或者是在後方支援的都非常重要,社會福利工作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一個過程。 (35:39)(彥彬)給社工人員的勉勵:上帝要做一件事情,不需要你跑得太快在祂前面;可是也不能離太遠。要看別人比自己重要,萬事互相效力,與上帝同工,祈禱神幫助我們將資源人力整合起來,團隊同心合力,個人就不會孤單無助,心裡自然會比較踏實輕鬆。 ( 38:55)禱告(彥彬)主,謝謝祢真的可以讓我們跟祢一起同工,透過許多的人許多的事,上帝,祢看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求主讓我們在從事手中每一項工作的時候,都能夠跟隨祢的引領,與主同工,與主前行,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祝福。謝謝主, 以上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杜明翰博士、伊甸基金會鍾彥彬執行長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攝影 | 簡瑞廷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2集】泉源湧自心底,愛無國界---杜明翰與鍾彥彬的社福人生省思
歡迎聽眾朋友收聽雲端恩語與我們一起來聽故事,我們是怎麼衡量自己的人生呢?有一位作家說,每個人都應該打開自己心中的世界,因為一個人如何看自己,就將決定他一生將看見什麼?今天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兩位都是在社會福利工作上面多年的資深夥伴,一位呢,是前臺灣世界展望會會長、前國際世界展望會亞洲區召集人杜明翰杜先生,另外一位是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鍾彥彬,我們來聽聽他們的人生故事,他們是如何來看自己的呢?他們在社會福利工作上又有什麼樣的經驗跟心得? 🌟訪談片段摘要: (2:24)杜明翰原在臺灣微軟公司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在什麼樣的機緣下來到世界展望會服務呢?這要從一通電話談起…… (6:45)伊甸基金會鍾彥彬執行長從事社會工作超過35年,從屏東基督教醫院附設的勝利之家、松德聯合醫院、家扶中心、伊甸基金會迄今,做人的服務工作是一件很特別的事,人與人的關係不會因為你工作轉變就結束了…… (10:12)前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曾去這個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非常貧窮的一個孩子的家,能夠幫助的是 教育。孩子把世界展望會送給他的書包拿出來,翻開新的課本拿出來,透過翻譯他說:「一輩子從來沒有過的經驗,課本當中有一張他的考試成績單,他很開心考得很好!」我蹲下來看著這孩子,彷彿眼前是一個小巨人。 (14:42)(彥彬)人真的是要有盼望,如果你願意陪服務對象走一段,雖然我們不是上帝,只能在那個相遇的時空盡力做,撒下種子,別人自會感受到。有位單親媽媽跟我說:「看到妳都那麼認真的在為我的家付出,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我也願意為家庭在困難中勇敢走出。」這番話很激勵我,讓我持續走上社會工作這條路。 (19:21)(明翰)每個人的生命在艱難的時候,也許就有些特別的祝福,這是我們不知道的啊,我們沒有辦法取代神的角色來全面了解幫助所有的狀況,碰到的困難和風雨是對受助者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面對困難的態度與選擇,這是非常重要。 (23:25)(彥彬)在服務的過程裡面,是互相的感恩,在案主這端是「謝謝你幫助我」,那社工員另一端是「謝謝你給我付出的機會,我們互相成就,一起成長。」 (25:27)(明翰)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生前常說:「能夠愛是一種福氣,懂得愛是一種智慧」我(杜)覺得是很深奧的話,能夠愛那一定是一種福氣,因為心中領受了愛,才能夠去愛別人,那這當然是一種福氣;至於說「懂得愛是一種智慧」,這句話也是太重要了,因為太多的人不懂得愛,他以為是在愛。卻造成了很多傷害,所以懂得愛真的是一種智慧! (30:08)(明翰)從事社會福利時,體認人的本質是有愛的,這是信仰給我的很重要的大原則與覺察,而這個愛不是我賺來的,不是我學來的,是我本來就有的,而我也發現每一個人裡面也都有愛;那這信念就給我很大的支持力量,「環境再困難,愛是不會改變的」。 (32:26)(彥彬)我覺得信仰對社工人員最大的幫助就是讓工作能量不會耗竭掉。社會工作不是萬靈丹,難免給人帶來挫折、空虛、無力的感覺,社工要面臨社會各個體制所帶來的衝擊,會覺得能給別人的幫助很有限;但是如果有愛的泉源在裡面,上帝的助力如同翅膀下的風,讓人可以御風飛越難關。 (35:52)禱告(明翰)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恩典。 雖然我們感覺到人生當中充滿了挫折,充滿了難處,充滿了灰心,但是因為有祢,我們能夠在灰心當中看見希望,我們能夠在挫折當中看見勇氣,我們也能夠在許多的破碎當中看見有愛再起。這是因為主祢就是愛。 我們感謝讚美祢賜福給我們,讓我們周遭的人因著我們都能夠蒙福,也讓我們所有聽眾聽到這些我們所談的內容,都能夠領受到主的愛。感謝祢賜福,給我們每天生活的力量。我們這樣的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杜明翰博士、伊甸基金會鍾彥彬執行長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7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1集】那段可歌可泣的早療時光---專訪教保老師張靜薇與職能治療師李玉芳
今年是伊甸基金會早療服務30週年紀念,過去伊甸每年都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的兒童和家庭,趕上成長的步伐。無論是偏鄉或者是都會地區,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要踏上早療跟復健之路,伊甸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來面對這些壓力。其實長大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需要大家共同的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關心慢飛天使。這集雲端恩語訪問了曾經擔任教保員的張靜薇老師、職能治療師李玉芳老師,帶來成長愛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聆聽她們在早療工作上的經歷與心得。 🌟訪談片段摘要: (1:53)上帝看每一個孩子同樣寶貴,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應有特製個別化的教育計畫。孩子同樣外在的情緒反應卻有不同的原因,應先細心觀察孩子,再介入輔導策略,才會帶來教育功效。 (8:17)「媽媽,你好辛苦,你已經做很多了,你真的好辛苦……」家長聽了這番話,眼淚撲簌簌落了下來。早療老師們去除本位主義,不是一味地指導,而是先聆聽家長內心的難處,同理心的愛使早療服務真正踏出第一步。 (11:56)早療教育不是光落在某一個人的身上,不管是這個家庭的支持系統,社區的資源,還有幼兒園的老師的療育計畫,這是一個全面的支持系統的建構。 (16:05)玉芳老師與撐拐杖、不良於行的雍撙傳道一起去偏鄉訪視,早療兒童隔代教養的阿嬤看到傳道人汗流滿面、努力爬上山坡小房子時,老人家感動地流下淚來,打消了原本重鬱不想活的念頭,更願意與老師合作一起來幫助孫子。 (20:27)介紹一個另類的到宅服務。靜薇老師接待失去家庭功能的早療兒童到家裡度假,和三個兒子互動,生活玩樂在一起,沒想到早療兒進步地更快,連靜薇老師的兒子們也變得更加懂事,更有同理心,這是共融教育的功效。 (27:39)旗山早療中心的老師每個月帶著孩子們到安養中心去陪伴長輩們,老師教孩子奉茶、幫長輩搥背、唱歌給他們聽,陪伴阿公阿嬤一起做體操,爺孫們共度歡樂的時光。 ( 32:50)玉芳老師家有過動兒的教養經歷,讓她在早療工作上有更深刻的體認。 (35:35)家長察覺孩子有學習異樣時,可以打電話到縣市政府的通報中心,接受兒童發展篩檢量表評估,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 (38:16)禱告(李玉芳)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把愛、專業跟福音臨到許多的家庭。主耶穌,謝謝祢使用早療的服務,成為許多家庭與孩子們的祝福。祈求您紀念早療服務的同工,無論是教保員、社工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讓我們都能夠在祢的愛裡面繼續地往前行走。主耶穌雖然在這當中有許多的辛苦,但是求祢親自來紀念這些努力付出的,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是家庭的父母親,主啊,都求祢記念,我們向祢獻上感謝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伊甸處長張靜薇、職能治療師李玉芳老師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50集】成為慢飛天使的祝福---專訪教保老師張靜薇與職能治療師李玉芳
一般家庭如果有新生命來到,都會非常歡喜,對小嬰孩有著無比的期待,根據WHO的推估,有很多的孩子在發展當中有遲緩的現象,遲緩發生率大概是6%到8%,相當於15個小孩當中就有一個可能是發展遲緩兒,而需要投入早期療育的資源,這對於早療的家庭,尤其是在偏鄉地區很大負擔。伊甸基金會多年來也深入到偏鄉,由社工教保員深入到偏遠地區,針對服務資源比較少的家庭採取發展性社會工作模式,以家庭為中心導入社區資源,為孩子來提供早療服務。 這樣的服務工作非常需要各個專業的投入,這期雲端恩語訪問了兩位早療服務的資深老師,一位是曾經擔任教保員的張靜薇老師,一位是職能治療師李玉芳老師,我們一起來聆聽她們在早療工作上的經歷與心得。 🌟訪談片段摘要 (01:51)是什麼機緣讓張靜薇與李玉芳來到伊甸基金會工作? (08:37)教保員與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13:37)為什麼要稱發展遲緩的孩子為「慢飛天使」呢? (15:09)我們常常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可是慢飛天使在黃金早療期,更需要我們幫他扶一把,我們怎麼去幫助他們呢? (18:37)介紹早療孩子長大進入伊甸五餅二魚小作所的情形,他們認真負責與真心愛人的工作態度呈現慢飛天使的良善特質。 (21:33)禱告室是早療中心另類的發電室,早療工作人員在此禱告,互相支持,深感上帝的同在,好像如鷹展翅上騰,使服務工作更順利。 (25:22)偏鄉早療服務交通困難,常有驚險鏡頭。 如何在偏鄉有限的資源下進行早療課程?需要用巧思就地取材製作教材。 (33:47)禱告 ✨來賓資訊 【張靜薇老師】 現任伊甸基金會雙福推動處處長 曾任伊甸基金會高雄與旗山區早療服務單位的教保、督導、組長、主任、區長 服務願景: 「以耶穌柔和心懷,牧上帝稚嫩群羊」,期待慢飛天使們能「樂在學習,微笑早療」。 【伊甸職能治療師李玉芳老師】 現任伊甸高雄區職能治療師(13年:10年旗療早療OT;3年高雄區OT) 曾任職屏東基督教醫院、龍泉榮民醫院精神科、橋頭社區醫院等10年 服務願景:期待將所學專業及褔音一起帶到服務的場域中,願人從專業服務中也有機會認識褔音。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6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49集】讓他們不只是拿到天堂的門票---施文遠博士與尹可名牧師的生命對談
節目中邀請到兩位特別來賓,一位是施文遠博士,另外一位是尹可名牧師。施文遠博士來自澳大利亞,他是從醫學及教育博士,後來成為宣教士,這是他人生上半場。他的人生下半場更加的精彩,請博士分享為什麼會從博士成為宣教士,而且到澳大利亞給這二百五十個種族的土著朋友們,帶來福利及幫助,更重要的帶來愛跟關懷,還有陪伴。 🌟訪談片段摘要 (01:44)施文遠博士從教授到宣教士的歷程充滿奇蹟,有一回神使連下10天的大雨瞬間停止,讓施博士能順利賣掉房子,得到房價作為神學院的學費,這是莫大的印證。 (11:37)劉俠向神求了四個印證,促使她踏上伊甸基金會雙福的異象之路;而尹牧師也學習劉俠的禱告,求神差遣他去幫助弱勢朋友,投入福音與居服的工作,關懷長者。 (16:36)福音不只是拿到「天堂的門票」,也會帶來今生的福祉。宣教工作訓練當地基督徒領袖,幫助他們做好門徒的角色,可以去幫助其他的原住民,領受聖經中所提到的平安喜樂的應許。 (23:40)尹牧師本身也即將進入人生下半場,按照臺灣男人平均年齡的統計,大概是八十歲,他算過自己的餘命,還有五千多個日子可以活著,那麼活著要做什麼呢?他回應了神呼召,服事了很多原住民社會邊緣人。 (27:12)施博士鼓勵基督徒一起來感恩神的預備,我們不是要早早退休,也不是光光來享受生活;而是預備後可以成為愛的群體。各種不同的年齡者都可以在這個愛的群體當中盡自己的職份,這樣愛的融合將使世界變得更美麗。 (30:34)東元阿嬤活到九十幾歲還有企圖心,她為弱勢朋友蓋教會,傳播福音。因此,尹牧師勉勵所有還沒有到九十五歲像東元阿嬤那麼老的人,都要有企圖心來為神侍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神的供應一定會在,只要是有心人,繼續地努力,就會發現路還是可以繼續走下去。 (32:05)祝福禱告,祈求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愛的力量,形成愛的群體,誠願將這個愛傳播給我們身邊的萬族萬民。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施文遠博士、尹可名牧師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4 minutes

雲端恩語
【雲端恩語第48集】人生,是不斷地遇見與轉變---施文遠博士與尹可名牧師的生命對照
人生是不斷地遇見,遇見人、遇見地方、遇見事物,在遇見當中的轉變,就看大家能不能去抉擇、把握,去珍惜。本集邀請施文遠博士分享免疫學博士到教育學博士的轉折歷程,以及尹可名牧師如何在與劉俠女士的聊天過程,被愛融化,進而從化工轉到社福領域。 🌟訪談片段摘要 (02:02)施文遠博士從免疫學博士到教育學博士的轉折歷程 (09:14)尹可名牧師從化工轉到社福領域,劉俠是關鍵人物,與她輕鬆聊天,自然而然地就被她的愛融化了。 (13:27)「2005年夏天,一個澳大利亞人,張開雙手,好像要擁抱我,他說:『哈利路亞,你就是那個我要找的人。』……」於是施文遠博士的生命有了一個轉彎 (17:36)尹可名藉著成立【古今中外樂團】,服事了很多社會邊緣人 (19:57)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在這塊大地土生土長了六萬五千年,他們喜歡人們稱呼「土著」,施文遠博士視他們如兄弟,希望一起開拓豐盛的未來。 (26:15)幫助身心障礙者找到人的尊嚴與幸福,是上帝給尹可名牧師的服務方向。 (29:24)對於弱勢朋友,不只是在生活上的協助,提供健康、財富和教育的訓練,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 (32:12)祝福禱告 🌻製作團隊 主持人 | 詹慶臨 來賓 | 施文遠博士、尹可名牧師 製作人 | 詹慶臨 剪接混音 | 李繼吾 刊頭設計 | 謝馨霈 出品 | 伊甸基金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4 minutes

雲端恩語
親愛的朋友,在紛雜的世代、您是否偶爾也會覺得迷惘又憂慮呢?讓我們喘息片刻,進入雲端,聆聽上帝恩典的心情故事,一起來祈禱信心、喜樂與愛的恩語從天上飄灑下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