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還菇一個公道!原來我們對它的誤解這麼深?〉
https://www.frdofanimal.org/post/還菇一個公道_原來我們對它的誤解這麼深
中醫認為「精血同源」,「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今集由毛醫師唱獨腳戲,分享何謂血虛、血虛症狀、血虛與貧血,以及有甚麼食物可以養精、補氣和補血。茹毛飲血茹素飲水也好,都不如聽聽怎樣如毛醫師般補氣補血。
承接上集,今集從走地雞開始,傾到劏了一半還繼續走的雞,再到魚素、牛素、豬素和雞素 🐓
🐥 嘉賓毛醫師:
雞、牛、羊、豬等動物之中,我估和我最 friend 的,就是雞了!因為很多時中醫都唔建議食雞。點解?聽下呢集就知道。今集還加了仙氣迫人的主持人 Adi 來一起探討雞的問題,讓大家可以從中醫及身心靈角度,看透「雞的世界」。
(節目內容補充:雞腳、鳳爪同是雞的腳,雞腳保留腳掌以上三、四吋的一節雞骨,鳳爪則只有腳掌)
🐥 新主持 Adi:
香港人過時過節要有隻雞;生日慶功要食炸雞;生完 bb 要日日食雞;過關都要帶熟雞。原來我們對雞的渴求,反映著大家的生活質素。首次開咪,有幸能夠以最近距離與 sky 和毛醫師透過講「雞」,探討飲食文化背後,以靈性和中醫學角度對「雞」和「食雞」的詳細解讀,還有釐清很多對食雞的謬誤!
(Adi 文字訪問:https://bit.ly/45p753z)
🐥 主持 Sky:
今集請來新主持 Adi,與毛醫師一同靜雞雞講下雞。大家初次見面,心目中的化學作用尚待醞釀發酵;雞肉中的化學品,卻早已豐富精彩。40 日吃 32 隻雞、一餐 20 隻雞翼⋯⋯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傷風為何不宜吃雞?同場加映「豬腳薑」簡介。
https://linktr.ee/frdofanimal
嘉賓 Rion:
透過這次訪問好像突然回顧了過去七年來開店的種種回憶。
見識過人性的世態炎涼,也感受過行業的日月如梭。
最後還是想把梔子留下來以素食者的身份多玩一會。
希望透過這裡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不吃動物的有趣、意義和共鳴之處。
主持 Ann:
同梔子咖啡店老闆 Rion heart-to-heart,係一件開心舒服嘅事~皆因佢係個有故事、有勇氣、又豁達開朗嘅人。聽佢分享千奇百趣嘅創業故事同人生經歷,好 feel 到佢心入面嗰團火 ❤️🔥 今集 takeaway: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主持兼插畫 Carmen:
細聽店主 Rion 娓娓道來位於山林道上的故事:她如何將元祖 Cafe Zi 由 1.0 轉型至 2.0,再到不吃動物的 2.1,並結合自家的花店把花材融入素菜中。我仿佛親眼目睹一顆種子從生根、發芽到綻放,其豐盛的光芒瀰漫在咖啡店的閣樓空間。這樣的轉變需要多大的努力與決心?就像 Rion 所說,每一步都是踏實而堅定地前行,猶如在花朵凋零後,新生命的孕育⋯⋯在這家咖啡店,我們不僅品嚐到幸福的滋味,更感受到 Rion 的堅韌和不懈努力。這是生命的勇氣。
監製錄音後製 Sky:
一夜之間,將一間成立了七年的雜食餐廳轉為素食再轉為純素,當真匪夷所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誠邀大家與梔子一齊玩大佢,一同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
嘉賓 Lester:
《不吃動物的人》podcast 團隊好用心地從不同觀點角度訪問不同嘉賓,探討有著不同背景經歷的人為何同樣不吃動物呢?很是感激這小城市有這一團人默默耕耘。重聽一次這一集,感受到剪接師的用心,把冗長的說話修整,聽下去很𣈱快。
主持 Ann:
訪問嘉賓 Lester 俾我「非典型香港人(地球人)」嘅感覺。Podcast 閑談,由校服紋身音樂講到去死藤水。好記得我問佢:覺唔覺得同呢個地方格格不入?佢答:唔會,因為太專心玩自己嘢,根本唔得閒理人哋點諗。啊又幾有道理。願大家都可以再「我行我素」一啲 🙏🏼
主持監製 Sky:
「到底做人為咩呢?」Lester 自幼力求擺脫社會層層枷鎖,由 56K modem 開始探索生命的真相,一步一步走出自己開心過癮的人生道路,2023 年終於走到深水埗大南街,推廣「在生活中有選擇的餘地」。且聽這位留有余地的老闆的無限可能。
錄音後製 Anna:
非常喜歡 Lester 的一句話:「如果你看不見一樣東西,就要親手做出來,不要妄想有人會做你想要的東西」——這也是「余地」在香港這個煩囂之地誕生的背後信念。希望觀眾聽過這集節目後,除了認識 Lester 是個不吃動物的人之外,也認識到他是個對自己人生負責任從而快樂的存在。最後,感謝 Lester 為我們用 Handpan 彈奏片頭的音樂,為這集節目定調。
🐄 嘉賓毛醫師:
小時候的我,聽說飲牛奶可以增肥。試了好一陣子,結果不是胃脹、吃不下食物,就是病著感冒。現在,從中醫和靈性角度,解構個中原因,觀迎收聽!
🐄 主持監製錄音後製 Sky:
不吃動物之後的我,聽過一句金句:Not your mum, not your milk。現在,毛醫師說牛奶的最大問題是「過猶不及」,而且牛奶原來與「安全感」有着莫大關係。沒關係,聽了再算!
不經不覺,香港一年一度的素食界盛事「亞洲素食展」今年已經來到第十屆。今集榮幸邀請到展會「策略夥伴」Taste of Veg 總經理 Angela,以及「素食大使」素食達人 Elvis,和大家親身介紹分享。
🐮 嘉賓毛醫師:
感謝《不吃動物的人》的邀請,讓我首次在聲音媒體上分享有關動物/植物與中醫和情緒心態的關係。希望聽眾能像剝雞蛋殼一樣,能一層一層地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看看食物「外在」的「實相」和自己真正選擇食物的背後原因。
P.S. 素人果然心清,與主持人 Sky 的互動,把錄音帶到一個既輕鬆又好笑的氣氛下進行。盼望那份喜悅,聽眾都能夠收到。
🐮 主持監製錄音後製 Sky: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年輕啲嘅朋友可能唔知道呢一句嘅來歷,但「你吃甚麼,就是甚麼」(You are what you eat),相信大家都一定聽過。牛肉之中除了蛋白質鐵質,原來還附送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到底怎樣才可以放下對牛肉的執着,或者至少少吃一點點?有請毛醫師。
https://linktr.ee/frdofanimal
這是今年五月中毛醫師訪問筆者時的最尾一集,由本不吃動物的人臨時客串反訪問毛醫師。如果反應良好,定必捉住毛醫師(及其他醫師)一起將這個系列發展下去。歡迎留言講低你想聽嘅內容,讓本不吃動物的人替你迫醫師直說。
毛醫師《人心人術》訪談之《不吃動物的人》創辨人:https://bit.ly/3OoYXrM
全香港人的飲食習慣,這樣立即變好。
周兆祥博士文字訪問:https://bit.ly/46156Cc
嘉賓希汶:
看過野生海豚自由自在,在充滿生機的大海中出世、成長、生活、玩樂,才發現有些角落的海豚被困於水族館,沒有辦法游到這條起跑線上。圈養海豚微笑背後的真相,需要大家一起守護、發聲、行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以友善方式與海洋生物相處。
嘉賓 Roni:
睇怕《不吃動物的人》Podcast 節目今趟要改一改名,要暫時叫做《不看動物表演的人》!動物除了不是大家眼中的食物,更加不是玩物和觀賞物!
好高興同榮幸,能夠再次受邀出席節目,並且可以𣈱所欲言、毫無保留,向大家講出動物身處在香港海洋公園/水族館嘅血淚事蹟!今集可謂動保資訊性爆燈,同場更加插關於海洋公園嘅都市鬼故,秒速替節目增添靈異氣氛⋯⋯愛動物嘅你、想認識多一點海洋動物嘅你,又點可以錯過今集內容呢?
嘉賓 Louis:
多謝《不吃動物的人》提供平台給大家一齊傾下偈。很喜歡與志同道合的有心人一齊為動物發聲。
海豚的笑容,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悲的謊言。人類往往為了自己幾十分鐘的享樂,令動物換來一生的絶望。
為動物,我們不會停步,希望世上所有動物園、水族館、馬戲團都可關閉,讓海豚、讓動物重獲自由!
主持 Ann:
由敬業樂業嘅保安🫡,傾到海豚B嘅姨媽姑姐🐬;再由「自願」人工繁殖計劃💉,傾到「唔自願」湊仔👶!講起「海洋公園」呢個住滿精神病友嘅監獄,大家都滔滔不絕~所以今集 podcast 稍長, but 資訊絕對豐富、高汁、juicy😛!Please bear with us!
主持監製錄音後製 Sky:
今集嘉賓陣容鼎盛,基本上每一位都可以獨當一面講足全集。收聽這一集免費的 podcast,相信會比買飛入公園走馬看花學到更多更多。
錄音兼插畫 Carmen:
感慨,反思,行動。
愛動物的你/我「不可不知」的關於圈養海豚的真相。生存只為表演,動作不完美會集體被懲罰⋯⋯(下刪一千字)。原屬於海洋的牠們一生只住在大容器中娛樂人們,作為人的我們要繼續用眼睛與消費支持嗎?
謝謝各位行動知識派嘉賓分享。有幸以旁聽者身份一直吸收,真心覺得這集 podcast 值得推薦!聽完後,相信我們會發現,大家都有能力幫助海豚們重拾自由!🤍
大家都係平等嘅,的確有感情啊!
【保護植物】:https://bit.ly/3XHIOR7
嘉賓 Philip:
有別於一般知訊性 podcast 的凝重氛圍,「不吃」團隊也著重呈現受訪嘉賓的個性特質。本次作為「牛歡喜」的代表,從田野考察掌握的實況,與政策現況的角度上,說了很多塔門、牛隻、郊野垃圾與數據相關的東西。也談了頗多登山及運動的習慣、素食經驗及如何將意識推廣面向公眾的策略⋯⋯。
主持人 Sky、Carmen 及 Ann,均涉獵著多種學術範疇與背景,揉合著哲學、社科、心理學、藝術、素食、動保及民間推廣等面向的一個對談。盼望可從中審視事物的共通性,而連繫我們至回饋自然的契機,是一顆顆善良的心。
也感謝 Anna 在錄音及後製上的專業認真。總言之,這麼一個富親和力與文化氣息濃厚的 podcast 團隊,我非常喜歡,也榮幸能置身對談當中。
主持兼插畫 Carmen:
點樣先可以令到人歡喜?便利嘅生活模式、富足食物⋯⋯乾淨嘅居住環境?
牛呢?點樣至可以令到牛歡喜?
一班有熱情,有行動力,有諗法同神奇號召力嘅年青人,點解同點樣幫「塔門牛」發聲?由零開始,到集合百人到市區收集牛食物,幫手清理垃圾等等等等(數之不盡)。一齊聽下「牛歡喜 Joy Cow」同我哋有趣嘅討論之餘,記得去佢地個 page 睇長文分享呀 🤍
主持兼監製 Sky:
呢集本應係第四集,點知後製期間突然殺出「城大乳牛事件」,《ep4. 城大養牛牛歡喜?》就搶佔咗第四集,呢集順延變咗第五集——由此可見 Philip 行動力之高強!聽聽這位不吃紅肉的人的故事,感受一下他的輕鬆、幽默和生命力,就會知道點解「Joy Cow」咁 joyful——and successful。
主持 Ann:
第一次見到「牛歡喜 Joy Cow」呢個 #牛隻關注/#淨灘/#生態 page,已經覺得個名好盞鬼!識埋佢哋團隊嘅「補肉員」之後發現⋯⋯果然人如其名!大家都係咁 fun 咁玩得,仲好有行動力!聽完今集 podcast 後,請大家稍移玉步,上「牛歡喜」IG 睇埋佢哋啲千字潮文 post 🫡 出文快靚正,內容有深度,又夠貼地兼風趣(忍唔住又笠高帽 😄),真心 respect!🙌🏼
錄音後製 Anna:
今集與「牛歡喜」合作,不論是錄音還是剪接,均非常愉快,皆因 Philip 相當幽默,笑聲不絕,但話鋒一轉,當他談起塔門的牛牛或環保議題時,分析詳盡,思路清晰。這或許就是「牛歡喜」的魅力所在,吸引到同溫層以外的朋友關注。
《牛歡喜》Philip: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宣布,位於大埔林村的自家農場於 11 月 16 日正式啟用,並一同引入 24 頭懷孕乳牛,未來可產出自家鮮奶及雪糕。同時,農場成立目的亦為修讀六年制獸醫學學士課程的學生,供給一個實戰經驗、學習畜牧及農場管理技巧的場地。
從城大「自家」新聞稿的用字(aka. hastag)考究,項目標榜「環保」、「可持續發展」、促進「動物醫學」、「健康一體化」、保障「公共衞生」及倡議「動物福利」,並「進入另一里程」。
在 COP27(埃及國際氣候峰會)終將碳排放大國避談多年的「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放進議程討論範圍。西方諸國早為生境的「可持續」及「動物權利」作考量,推出了各樣的大豆、燕麥和杏仁乳製品,甚至風行植物肉,均受民眾青睞。此刻,在本地引入 24 頭懷孕乳牛,代表著自家的畜牧業將以「可持續」作考慮,乳牛的後代亦生生不息。
此「持續」非彼「持續」,這次,感謝致力倡議素食文化的團隊《不吃動物的人》所邀請,Sky 將以畜牧業與動物權利的角度,揉合筆者對本地野化牛保育境況的理解,談論當中利弊。從大環境、動物友善、牛隻研究及學生實習等層面,城大是否背道而馳?
《不吃動物的人》Sky:
《牛歡喜》補肉員 Philip 一日主動同我討論城大農場事件,當然要立即捉住佢(in a humane way)錄返一集,傾下啲牛歡唔歡喜。由相約到錄音到出街都只不過用咗幾日時間,實在佩服感動。希望下次可以傾得更加輕鬆歡喜。
《不吃動物的人》錄音後製 Anna:
我相信城大牧場的誕生是出於良好意願,讓獸醫學生獲得實習機會,但良好意願不等於好事。若從動物權利的角度出發,不論牛牛在牧場如何受人性化的對待,牠們的存在全然要為人類服務,已越來越不為人所接受。或許我們不用無中生有,可以關注在塔門及其他地區因著環境污染而生命受危的野牛們。
五分鐘認識現代乳製品工業:https://bit.ly/3xMQtmK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嘉賓 Emma:
食得咁清,得唔得㗎?好多朋友都擔心食素對身體有壞影響,不過其實只要識得食,食素一樣可以好健康。
今次除咗講食嘢講中醫,仲講咗好多我平時好少講嘅嘢——自己。多謝《不吃動物的人》畀咗個咁好嘅機會我,傾完都驚覺,原來我係咁樣㗎?
我自己同 Ann、Anna、Carmen 和對我很有啟發性的 Sky 傾完都非常有得著,希望大家可以聽得開心、輕鬆。
主持兼插畫 Carmen:
Emma 是個充滿少女心的醫師,診所裏盡是她喜歡的小東西:草藥壓畫、放在前台的頌缽、「鏡仔」的溫暖、來自不同佛寺的生活提醒、地藏菩薩的善良⋯⋯這些滋養心靈的小物,在與她半晝的傾談裏閃閃發亮。
多曬陽光,讓陽光照進心裏,身體和心靈也自然能和諧起來,什麼都會好起來:)謝謝 Emma!
主持兼監製 Sky:
這位非一般的中醫師來自中醫世家,屋企養咗十幾隻貓,「平衡」、「放鬆」、「休息」和「多曬太陽」是她的口頭禪。診症靠的是慈悲心,用藥是苦口婆心——勸你改善生活習慣、食得好啲、勤做運動、多曬太陽⋯⋯嗱,又「多曬太陽」喇。
主持 Ann:
「健康係人生最大嘅財富」,呢句嘢聽落可能有少少娘,但講真 #OldButGold!今集嘉賓 Emma 醫師就同我哋分享咗佢嘅養生方程式:一個有米氣嘅早餐+素食+曬太陽+做運動+唔捱夜。健康都可以勁簡單、超易做㗎!無論係做人定養生,有時候,都係還原基本步、簡單啲好 😌🙏🏼
錄音後製 Anna:
Emma 與我心目中的中醫師很不同。她很時髦,喜歡鏡仔、喜歡踩板,但與她詳談後,便感受到她那顆宅厚仁心和濟世為懷的精神,治病以外,也關顧病者的心靈。在節目中,我們聊到動物製中藥、養生、新冠後遺症等等,她也一一解答,傾囊而出,謝謝她的分享。
嘉賓 Roni:
動物能夠免於痛苦,是自己畢生的志願。歸根究底,這是一條既漫長、又孤單的路。非常高興,碰上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期待日後擦出更多火花,替動物發聲。
最後,在艱難的時候,希望大家仍能夠一起守護動物,正如動物權利哲學家 Tom Regan 所講:Stay in the Movement :)
主持兼插畫 Carmen:
你會視哪種生物為你的朋友?貓咪小狗、倉鼠或鸚鵡?為什麼?是牠們的體型大小?還是能否被馴養而成為情感寄托?
山羣之中有一物種,擁有與生俱來的攻擊性,卻單純只為着覓食和生存。牠們循着人類留下的食物的蹤跡,去到他們的社區,然後突然之間被趕盡殺絕⋯⋯野豬關注組發起人 Roni 多晚深宵凌晨與義工們守護着這班「朋友」,是為了什麼?因為我們都是平等的——在出生地、在自然的家園中,擁有生存的權利。邀請你一起細聽本地動保人的真誠分享 :)
新主持兼監製 Sky:
我好欣賞 Roni 保護動物嘅真心同決心,Roni 就好有信心佢煮嘅「Impossible 肉醬意粉」好味過素年!既然係咁,不如搞返個「不可能肉醬意粉」大賽,一決高下,可不可能?
(幫 Roni 戴返個純素鋼盔:其實佢好鍾意素年,成日食佢哋啲意粉,日日食都唔厭。)
新主持 Ann:
由上年嘅野豬事件,到今年嘅倉鼠事件,作為動保人,眼見呢座城市嘅動物福利喺呢兩年每況愈下,難免會覺得無奈、無力。但時代越壞,越要圍爐取暖啊!感恩有《不吃動物的人》呢個平台,連結返我同今集嘅嘉賓 Roni,仲發現原來大家嘅諗法好sync,好想為本地動保帶嚟啲突破!既然舊嘅嘢唔work,咁就不如一齊「開發你新的秩序」啦~
錄音後製 Anna:
記得野豬事件發生後,有位學生跟我說「自己不是吃素,沒資格同情野豬」云云。我很想跟他說,每人也有惻隱之心,而「惻隱」是「四善端」之一——即是「善的開始」。請好好培養這顆種子!今天你對野豬感到惻隱,明天或許你會對更多人及與自己不同種類的生命感到惻隱。今集的嘉賓 Roni 就是從小培養這顆種子,好讓他走上街頭保護動物也無畏無懼——這,就是善的力量。
嘉賓 Kay:
謝謝《不吃動物的人》、Carmen 及 Anna 讓我有機會重溫一下醞釀及經營素年的歷程。素年帶給我們的好人好事實在太多,幸運這個品牌讓我們能夠享受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還是每一天都懷着感恩之心努力地做好自己。希望大家也都能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主持兼插畫 Carmen:
當文字變成立體聲,原來感覺好赤裸,但無比動聽。感謝 Kay 以聲音、身心同年月話畀我哋聽「如何用心追求相信的事」。諗好易,做好難。籃球、Hip-Hop、潮物、創業、素食竟然可以一齊發生?
主持兼錄音後製 Anna:
相信很多顧客到素年也留意到店內與別不同的人事物,今次有幸親訪老闆阿Kay,讓我更認識這個品牌背後的信念和成長。希望《不吃動物的人》能為聽眾帶來更多因着素食而相遇的故事,給予各位改變生活的力量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