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理專業和人生結合,與大家聊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將心理專業和人生結合,與大家聊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不要用扣分思維,也不要和別人比較。
練習如何使用「好的行為」取代「不好的行為」,讓兩者互為拮抗。
先稱讚、立即的稱讚,適度忽略無傷害性或是非當下首要目標的壞行為。
回饋的形式
「關注孩子」本身就是個很大的正向回饋
其中有有非語言/語言形式
非語言:擁抱、摸頭或拍肩、微笑、親他、比讚、眨眼.....
語言的:口頭稱讚,如何表現你以他為傲、你看到他的進步、你的感受
就是這樣啦
這就是一種「我被爸媽放在心上」的感覺
「回饋」是什麼?怎麼給?給多少?
其實也是一樣,這問題不只存在於ADHD
好的行為→給正向回饋
不好的行為→忽略不反應/負向回饋
回饋的形式比我們想像多,敬請延伸
先調整心態,再來學技巧。我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我先講心態。
請聽聽看。
1. 了解ADHD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 了解可能發生的情況,做資料蒐集
3. 你總得知道你面對的是什麼,你才不會焦慮到受本能影響,用過去無效的方式因應。
是我們幫助孩子適應世界,不是孩子適應我們。
孩子會有一段時間把我們當作他們世界的全部,但我們不能一直讓他這樣認為。
我們要示範的是我們怎麼樣適應這個世界,如果他能青出於藍,那當然好。
如果一直失敗,那也無妨,但不能逼他只用我們認可的方式生存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