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科學嗎?這個節目專門聊聊有趣又富知識的科學話題,讓我們一起探索迷人的科學世界!
本節目是由《科學人》製作
《科學人》雜誌
官網:https://www.scitw.cc/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a.taiwan.2023?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sa_taiwan/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喜歡科學嗎?這個節目專門聊聊有趣又富知識的科學話題,讓我們一起探索迷人的科學世界!
本節目是由《科學人》製作
《科學人》雜誌
官網:https://www.scitw.cc/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a.taiwan.2023?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sa_taiwan/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人說「管不住嘴」才會胖。
但有些人明明喝水都胖,卻還要承受異樣眼光。
「瘦瘦筆」的出現,給了很多人新的希望
卻也帶來新的恐懼:會不會有效?會不會上癮?會不會致癌?
網路傳言滿天飛,你是不是也一頭霧水?
EP130《聽起來很科學》這集,邀請到 血液腫瘤科專家 江佳駿醫師,聯手製作人虎咪的親身經驗,把「瘦瘦筆」從網路迷思拉回科學現場:
🧠 它怎麼影響大腦,讓食慾「自動關機」?
🧠 致癌風險,是真相還是誤傳?
🧠肥胖,或許是一種疾病,不該成為笑話。
不光是談減肥,更談關於科學、健康與人生選擇的深度對談。
⚠️ 請注意:使用任何藥品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別讓片面資訊左右你的身體。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0丨和我們一起用科學照亮健康的盲點
#致癌風險 #肥胖污名化 #醫學的盡頭是哲學 #瘦瘦筆 #減肥針 #GLP1 #減重 #肥胖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減肥針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解讀減肥針」文章:〈減肥針能延緩老化、降低死亡風險〉https://www.scitw.cc/posts/20240908-17252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則科學新知:
科學的魅力,是打破迷思,找到穩健又實用的生活智慧!
本集「三分鐘科學快訊」由科編 高基氏體👀帶您閱讀最新飲食研究,揭曉蛋白質攝取的真相:
⚡️蛋白質來源,不是重點?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分析近1.6萬名成人飲食數據,發現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對死亡風險影響相似,甚至動物蛋白對癌症死亡有些微保護效果!換句話說,吃豆還是吃肉,影響沒想像中大。
⚡️地中海飲食,女人的助攻隊!
針對149位女性的研究顯示,富含蔬果、橄欖油與全穀類的地中海飲食,能大幅減少中重度更年期熱潮紅概率,還能改善陰道乾燥與性慾下降,讓生活品質UP UP!
⚡️告別飲食焦慮,小步快跑養健康
不必計較哪一種蛋白質「最好」,真正的關鍵是養成均衡、多樣的飲食習慣。少糾結,少焦慮,多享受,健康長壽才能一路相伴。
想像一下,蛋白質好比隊伍裡的多元明星,植物與動物都能各司其職,讓健康隊伍運作更有力。下一次吃飯,是不是也能更加自在?
快跟朋友分享這則科學快訊與持續關注《科學人》雜誌,讓更多人一起破解飲食迷思!讓新知點亮日常,激發無限想像。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29丨三分鐘科學快訊丨跟我們用科學了解怎麼飲食才能更幸福健康。
#健康飲食 #長壽秘訣 #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 #動物性蛋白 #地中海飲食 #更年期 #熱潮紅 #科學研究 #聽起來很科學 #營養學 #飲食模式 #均衡飲食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飲食與健康長壽研究文章,請見相關發表期刊與《科學人》雜誌官網。
「Scientific Reports」:〈地中海式飲食與更年期症狀:生活品質提升的飲食力量〉
https://reurl.cc/ko2LN3
「News-Medical」:〈一份飲食改變可能緩解潮熱與不適:地中海飲食對更年期的益處〉
https://reurl.cc/oY6xDD
「科學快訊」:〈吃豆還是吃肉?其實對壽命沒差〉
https://reurl.cc/NxgZaQ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傳訊息的時候,你會打「竟然」還是「居然」?
一個小小的用字選擇,其實偷偷透露了你的情緒跟思考模式!
在這一集《聽起來很科學》邀請到臺師大語言學博士候選人同時也是知名 Podcast 節目《別那麼言術啦》主持人 蘇洪寬 要帶你一起發現:
💬為什麼「你就是…」後面常常接的是負面話?
💬為什麼「走心」、「很卷」被大家接受,但「視頻」卻讓人聽了皺眉?
💬新聞報導的字眼,怎麼影響我們對某些族群的印象?
語言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卻容易被忽略。它不只是溝通工具,更在不知不覺中塑造我們的情緒、偏見和文化認同。
想知道你平常用的字,藏著什麼小祕密嗎?快來收聽這一集,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聊最專業的語言學!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28丨和我們一起用科學探索自己的思考模式!
#竟然居然大不同 #生活語言學 #你是竟然人還是居然人 #語言的秘密 #日常用字 #別那麼嚴肅啦 #語言學也很酷 #說話的藝術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解讀心智」文章:〈我們來聊天吧〉https://www.scitw.cc/posts/7485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用三分鐘快速掌握一則令人驚嘆的科學新知,適合喜愛科學的所有你我他!
科學的魅力,就在於無限可能,今天的突破或許就將成為明日生活的改變者。
本集「三分鐘科學快訊」由科編 高基氏體👀帶來兩項最新發現:
⚡️「演化加速器」T7Oracle系統,來自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能把數萬年演化濃縮成幾天,成功演化出抵抗5000倍抗生素的「超級酵素」。這類技術不僅有望加速新藥與環保材料的開發,甚至可能徹底改寫疾病醫療的未來。
⚡️「大腦專屬快遞」分子傳輸標籤,突破血腦屏障限制,讓藥物安全穩定送入大腦。臨床應用已對亨特氏症患童帶來實質幫助,動作與語言能力明顯改善,為家庭注入新的希望。
想像一下,結合「超速演化工廠」與「專屬藥物快遞」,未來神經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甚至腦癌的治療方式將迎來根本性改革。
更多精彩科學故事,邀您持續關注《科學人》雜誌,讓新知點亮日常,激發無限想像。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27丨三分鐘科學快訊丨跟我們用科學看神經醫療新突破,探索治療的未來可能!
#醫學突破 #醫療創新 #生命科學 #超速定向演化 #T7Oracle #血腦屏障 #分子傳輸標籤 #神經疾病 #未來醫學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這邊衍生閱讀請貼在文案後的留言板)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神經醫療新時代的研究,請見相關發表期刊與《科學人》雜誌官網。
📚「Popular Mechanics」:〈T7 Oracle:生物引擎精準預測突變效應,為蛋白質工程開啟快轉鍵〉
📚「The Week」:〈實驗室中20分鐘完成十萬年的演化:科學家讓蛋白質進化加速〉
📚「科學快訊」:〈新載體技術突破性進展,未來藥物可穿越血腦屏障〉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考試還沒開始,腦袋就已經幫你演完「爆炸失敗的悲劇」;或者明明事情過去了,卻還是會突然心跳加速、腦袋重播那一幕?
放心啦,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大腦真的「卡住」了。
在這一集《聽起來很科學》,邀請到精神科醫師兼作家同時也是知名 Podcast 節目《心身難路上的身心科》主持人徐志雲醫師,他超會把艱澀的心理學講到讓人秒懂。
我們聊到:
✨PTSD 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是「脆弱」而是一種大腦機制?
✨創傷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專注,甚至讓你對某些東西上癮?
✨三個人人都能練的「抗壓小技巧」:腹式呼吸、正念、專注練習,立刻幫你冷靜下來。
徐醫師說:「大腦有可塑性,它能被重訓。」換句話說,就算你曾經受過傷,大腦也能找到新的路徑,幫你走出來。
這集不只是給 PTSD 個案,也是給每一個曾經因焦慮、壓力或回憶卡住的你。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26丨和我們一起用科學理解創傷,走向療癒之路!
#心身難路上的身心科 #PTSD #創傷後壓力症 #徐志雲醫師 #精神醫學 #心理健康 #腦科學 #創傷治療 #心理治療 #正念 #童年逆境經驗 #大腦可塑性 #身心靈健康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 PTSD 與創傷治療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重大創傷後走不出來的原因:三種腦細胞因創傷發生變化〉
〈治療創傷,戒除成癮〉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官方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
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科學迷人之處: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又一個台灣之光!
台東鋼鐵人陳國益,十年前在台東唸大學時,
用重水和真空小鐵爐土炮出一個核融合反應爐,
如今,他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用幾顆電池的電解反應,跟硬幣大小的金屬,
居然牽動核融合反應!
⬇️點擊看更多:
硬幣中的核融合:科學家用電化學撼動核融合反應
⚡️黃色小鴨居然登上Nature封面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團隊,
製造出了一種新型的超黏水凝膠(hydrogel),
為了驗證這種膠水真的超強,
他們把一隻黃色小鴨黏在海邊礁石上,
讓大自然來做最嚴苛的實驗。結果......
⬇️點擊看更多:
榮登《Nature》封面,白浪滔滔也沖不走這隻黏死死的黃色小鴨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孩子比較不愛說話、社交互動笨拙,就一定是自閉症嗎?
還記得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天才律師,
還有真實世界裡《星星的孩子》作者、動物行為科學家Temple Grandin嗎?
他們都在「自閉症光譜」上,但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
《科學人》系列節目「教養好科學」第四集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謝伯讓🧠
帶你一次搞懂:
✔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候群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現在統稱「自閉症光譜」?
✔ 自閉症診斷的標準與流程,到底要滿足哪五大條件?
✔ 如果孩子篩檢問卷陽性,該怎麼解讀?為什麼爸媽不用太驚嚇?
✔ 腦科學怎麼解釋自閉症的特徵?大腦有哪些不一樣?
✔ 父母最需要的陪伴策略: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預期、降低崩潰風險?
篩檢不是「判決」,而是一個起點。
讓我們用科學與理解,重新看待自閉症光譜上的多樣性。
⬇️深入閱讀《科學人》專欄文章:
自閉症問卷為陽性?先不要緊張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
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喝下一罐能量飲料,補的不只是精神,還可能是在替癌細胞「加油」?
最新刊登於《Nature》的研究揭示:白血病的癌細胞會「偷喝」牛磺酸,把它當成能量助攻,讓自己長得更快、更兇。研究團隊甚至發現,阻斷牛磺酸的攝取,就能大幅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與惡化。
👉 想知道牛磺酸如何被癌細胞劫持?
⬇️點擊看更多:
能量飲料竟會替癌細胞補充能量!
💥對付「不死鳥」般的癌細胞,科學家想出一招——讓癌細胞自爆!
法國居里研究所的團隊設計出實驗藥物 Fento-1,它能潛入癌細胞囤鐵的倉庫,點燃內部反應,引爆癌細胞自發走向「鐵死亡」。實驗顯示,連對傳統療法免疫的高侵略性腫瘤,也因此被成功擊退。
這項刊登於《Nature》的突破,不只是找到癌細胞的「紅色自毀按鈕」,更為未來抗藥性癌症治療帶來希望。
👉 想聽科學家如何引爆癌細胞軍火庫?
⬇️點擊看更多:
引爆癌細胞軍火庫!新藥物讓癌細胞自發「鐵死亡」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聽故事,拿好書!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出兒童台語故事節目《囡仔囡仔來聽古》,適合幼兒園中大班~小學中低年級孩子收聽,也是很棒的親子共聽選擇。10月底前,到FB粉絲頁分享照片,每集前四位都送橋樑書一本喔! https://fstry.pse.is/862gxj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本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
《科學人》總經理林大涵 ft. 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簡立峰
帶你看見「看不見的AI」——從語言模型的誕生,到AI代理人顛覆商業模式,
再到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本集金句⭐️
「台灣擁有『看不見的AI』實力,全世界AI發展都依賴台灣的晶片。」
「唯獨台積電變成世界的台積電,才可以救自己,也才可能救台灣。」
「前1%掌握頂尖AI技術的國家、企業與個人,其生產力將遠遠甩開其他99%。」
㊙️AI不只是ChatGPT!
它背後隱藏的力量,正在重塑全球經濟與政治版圖。
🧐台積電的世界佈局是危機還是轉機?
🧐AI是否會取代人類?又是什麼能力讓人類依然無可取代?
聽簡立峰用40年的AI觀察,解析台灣的戰略優勢與未來挑戰。
⬇️點擊看全文:
看不見的AI:簡立峰談全球賽局中的台灣機會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
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愛看人打鬥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動物認知》(Animal Cognition)期刊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社群媒體上滑著滑著,
突然看到兩個人在留言區吵得不可開交,
你是不是就忍不住停下來,一字一句地看他們怎麼「互噴」?
你知道嗎?這種愛看熱鬧、愛看衝突的習慣,
可能不是你後天培養出來的,而是你從猴子祖先那邊繼承的!
⬇️點擊看更多:
猴子和人類一樣,愛看有衝突感的影片
🧐把草插進耳朵
這項發表在2025年7月《行為》(Behaviour)期刊上。
仆街挑戰、冰桶挑戰、翻水瓶挑戰,還有各種 TikTok 無厘頭短挑戰,
為什麼能在社群中迅速傳開?
在非洲尚比亞,一群黑猩猩也跟上了這種潮流:
把草插進耳朵,甚至把草插進肛門,當成尾巴垂著。
⬇️點擊看更多:
屁猴當道?耳朵插草,這是哪門子時尚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雜誌與天下文化共同製作播出
⭐️特別來賓⭐️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高崇文
熱門影集《不夠善良的我們》
兩位女主角的量子糾纏,誰比較厲害?
其實我們每個人,不管夠不夠善良,
背後都和神秘的量子世界息息相關!
本集節目帶你一起探索
量子粒子如何決定人類的未來!
從Netflix影集聊到台灣半導體
保證讓你笑著聽懂量子物理!
⬇️購書資訊:
《量子物理好學圖鑑:全面快速入門》
・天下文化官網
・博客來
・誠品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大腦有什麼不同?
這項研究來自日本神戶大學、京都大學、近畿大學,
以及澳洲樂卓博大學的跨國團隊,發表在2025年7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他們想知道:樂觀這個性格特質,會不會在大腦活動中,留下什麼線索?
⬇️點擊看更多:
樂觀和悲觀,大腦真的不一樣嗎?
🧐睡眠之謎:為什麼我的作息和爸媽差這麼多?
想像一下週末的早晨,
爸媽七點就起來煮早餐,你卻還縮在被窩,夢到第八集還沒看完的影集;
到了晚上十一點,他們已經刷牙關燈,你才剛要打開遊戲。
這不是叛逆,背後其實有一套生物時鐘的數學邏輯。
⬇️點擊看更多:
數學破解睡眠之謎:為什麼你跟爸媽作息差這麼多?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雜誌與天下文化共同製作播出
⭐️特別來賓⭐️陽明交通大學華邦電子講座教授 林一平
從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開始,
我們工作和生活,已經少不了AI,
它會寫報告、寫程式,甚至跟你談人生、聊情傷。
AI不只是工具,它開始「像個人」。
但你有沒有想過:AI真的在「思考」嗎?
還是它只是學會模仿我們?
未來, AI會操控我們嗎?還是成為我們的好夥伴?
⬇️點擊看更多:
電腦科學理論之父──圖靈
⬇️購書資訊:
《AI好學圖鑑:全面快速入門》天下文化出版
・天下文化官網
・博客來
・誠品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神奇的13度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英國巴斯大學發現,
行人若在穿越時彼此偏離的角度超過13度,
整體人流將從原本有序的「車道式分流」崩潰為雜亂無章的狀態。
這項研究對城市設計與交通規劃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點擊看更多:
井然有序的人潮,為何會忽然陷入混亂?研究揭開「關鍵角度」
🧐玻璃瓶裝飲料,竟含有更多微塑膠
兇手就在瓶蓋上!
法國食品安全局(ANSES)最新發現,
玻璃瓶飲料的塑膠微粒含量,是塑膠瓶的數十倍:
瓶裝水:2.8 倍。
可樂:50倍
茶與檸檬水:39 ~ 74 倍
⬇️點擊看更多:
顛覆認知!玻璃瓶裝飲料微塑膠含量竟比塑膠瓶高數十倍?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時間也有三個維度?
還記得第一次認識「宇宙」這個字的時候嗎?
《尸子》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所謂「空間」,是我們熟悉的上下四方,
而我們總以為時間是一條筆直的單行道,
但有沒有可能,這只是一種幻覺?
⬇️點擊看更多:
時間有三個維度,空間只是時間的副產物?
🧐新發現的胞器:半融合體
最新研究發現一個極微小卻關鍵的新胞器:半融合體,
它可能是細胞內的回收中心,
並牽動著遺傳疾病乃至癌症的發生,
為細胞生物學開啟嶄新篇章!
⬇️點擊看更多:
發現新胞器:半融合體即將改寫生物教科書?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主講人:科編 高基氏體👀
⏰三分鐘快速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哈佛新研究:保險箱錯覺
同樣一張圖,生活在城市與生活在鄉村的人,
看到的東西居然完全不一樣!
⬇️點擊看更多:
你看得到圓形嗎?城市生活正悄悄重塑你的視覺
🧐你的狗長得像你嗎?
每次在公園看到有些飼主
和自己的毛小孩長得超像?
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不是錯覺,而是真的!
⬇️點擊看更多:
你長得好像狗狗,這不是笑話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你家孩子幾歲開始吵著要手機?12歲?還是更早?
給,怕沉迷、分心、遇到網路危險,
不給,又怕他被同學排擠、交不到朋友。
智慧型手機是現代父母最怕打開的潘朵拉盒子。
🩷問題不是「該不該給」,
而是——你家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科學人》新系列節目「教養好科學」第三集,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謝伯讓🧠
從腦科學與心理學的角度,
❤️這一集節目,我們從大腦發展談起,拆解手機與孩子的心理關係,
幫助你不靠直覺、不跟風,
而是用科學的方法,找出最適合你家的手機時機點。
⬇️深入閱讀《科學人》專欄文章:
孩子12歲就可擁有智慧型手機?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來賓🦖
化石先生Mr. Fossil
蕭語富Kiko
㊙️恐龍的祕密,全都藏在化石裡
化石先生不只讓恐龍復原,也讓牠們的故事重生:
🧐三角龍的頭骨,為什麼缺一角?
原來牠小時候跟暴龍打過架,雖然活了下來,最後卻死於鼻骨撞裂!
🤩一頭完整劍龍的化石,竟以賣到15億!
但它真正的價值,是帶我們回到1億年前的恐龍世界!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化石先生Mr. Fossil蕭語富Kiko
帶你走進蒙大拿荒原的挖掘現場
看他如何把破碎的三角龍頭骨
一塊一塊復原到活生生時的模樣
你將聽到:
✅ 恐龍修復師的一天,到底在做什麼?
✅ 暴龍與三角龍的生死決戰,竟留在化石上的痕跡裡
✅ 從荒野到博物館,一具恐龍化石的漫長旅程
這不只是化石修復,更是讓滅絕的生命再次「說話」!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總經理林大涵主講。
⬇️點擊閱讀,本集的科學快訊:
🧐蜘蛛人現身!基因改造噴出螢光絲
德國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首次成功改造了大擬肥腹蛛,讓牠們從屁股噴出螢光紅絲。這項成果發表在2025年4月的《應用化學》。
🧐企鵝拉屎的同時竟然也在改變當地氣候
在南極洲,企鵝排泄物,在科學家眼中可是有著「黃金」般的價值,這項發表在《地球與環境通訊》期刊的研究指出,企鵝糞便正悄悄參與雲的形成,甚至可能成為氣候變遷的緩衝因子。
🧐哪裡學壞的?巴拿馬無人島發生多起猴間綁架懸案
聰明絕頂又百般無聊的白面卡布欽猴發明出一個社交新風尚,但這似乎對鄰居吼猴寶寶來說,有著致命的危險。德國馬克士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首次在非人類動物上發現的「綁架」行為,研究成果刊登在《當代生物學》期刊。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科學人》團隊製作,總經理林大涵主講。
⬇️點擊閱讀,本集的科學快訊:
🧐誰說只有台灣人愛排隊?雪梨的鳳頭鸚鵡也會排隊開飲水機喝
澳洲國立大學的認知生態學家艾普林(Lucy Aplin)和同事一直在研究葵花鳳頭鸚鵡與都市間的互動。 6 月 4 日發表於《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的研究指出,這些聰明的都市鸚鵡學會了如何轉開飲水機來喝水。
🧐懷孕中母鼠缺鐵能使胎兒性轉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令人跌破眼鏡的震撼發現,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懷孕小鼠飲食中的鐵攝取量,能直接影響胎兒的性別發育。
🧐如何在跳水時濺起漂亮水花!關鍵在於屁股
今年5月一篇研究在《介面焦點》(Interface Focus)期刊上發表指出,想要建起創紀錄水花的祕訣,在於以「屁股先著水」的 V 字型入水,之後再以水下的精準動作延續。
收看精彩內容☞☞☞聽起來很科學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