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科學嗎?這個節目專門聊聊有趣又富知識的科學話題,讓我們一起探索迷人的科學世界!
本節目是由《科學人》製作
《科學人》雜誌
官網:https://www.scitw.cc/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a.taiwan.2023?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sa_taiwan/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喜歡科學嗎?這個節目專門聊聊有趣又富知識的科學話題,讓我們一起探索迷人的科學世界!
本節目是由《科學人》製作
《科學人》雜誌
官網:https://www.scitw.cc/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a.taiwan.2023?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sa_taiwan/
合作信箱:editors@scitw.c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多少女人,是在準備好人生的那一刻,才發現身體卻早已「準備不了」?
台灣生育率跌至 0.87,世界倒數。這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坐在診間裡紅著眼眶的故事。「如果早點知道,我就不會錯過。」這是許多女性最真實的後悔。
EP145「聽起來很科學」,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佩萱 ,用最科學、也溫柔的方式解析:在卵子還年輕的時候行動,就是替未來保留選擇權。35歲之前,是生育的黃金交叉點;30到35歲之間,若能儲存15到20顆卵子,未來仍有八成的機會,親手抱起那個等待已久的生命。
別讓焦慮掩蓋了希望,現在的凍卵技術早已成熟到玻璃化冷凍,存活率高達九成。政府補助也在推進,試管嬰兒3.0版最高可領15萬元,癌症患者更有醫療性凍卵補助,最高7萬元呦。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
EP145丨與林佩萱醫師一起,用科學理解時間,學會與身體和解,為未來的自己,預留一份溫柔的可能。
#林佩萱 #生育自主 #卵子老化 #AMH #凍卵 #女性健康 #生育力 #備孕 #不孕症 #試管嬰兒補助 #林佩萱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雜誌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粒線體才是CEO〉
https://www.scitw.cc/posts/The-Social-Lives-of-Mitochondria-tw
文章:〈卵巢抗老突破為生殖醫學開新局〉
https://reurl.cc/Xaej70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同場加映★
超穎介面的奇幻世界
從手機鏡頭到生醫影像檢測、半導體檢測,
宛若黑科技的超穎介面(metasurface),
近年來已悄悄應用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之中。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助理教授曾銘綸,
如何開啟無限可能?
▶️點我看更多:突破電磁學認知 以超穎介面探索全新可能
本集節目由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廣告企劃製作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每週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台中梧棲出現疑似本土非洲豬瘟的消息時,整個畜牧業都瞬間緊張到不敢呼吸。政府立刻啟動最高等級防疫,五天禁運禁宰、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那股熟悉的恐懼像是把時間拉回口蹄疫肆虐的年代。
但科學界就在同一時間,悄悄亮出一項足以改寫畜牧未來的突破「能抗豬瘟的基因編輯豬」,真的誕生了。
研究團隊利用 CRISPR 基因剪刀,改掉豬體內病毒複製必備的蛋白質 DNAJC14,只動了一個胺基酸,病毒就像被拔掉電源一樣無法運作。實驗中,普通豬一接觸病毒就發燒生病,基因編輯豬卻完全沒事,血液裡甚至測不到任何病毒,像是天生免疫。
這項成果為畜牧業帶來更人道、更永續的可能,而某些企業也已經在考慮商品化。但要提醒的是:這次成功的是傳統豬瘟,並非目前威脅台灣的非洲豬瘟。能不能用同樣方式破解,仍需要更多研究。
即便如此,科學正在把我們從「無藥可治」帶往「基因可控」的時代。
👀想知道更多嗎?快收聽「三分鐘科學快訊」EP144,或翻閱 2025年10月《科學人》專題報導,看見基因科技如何一步步撼動畜牧業的未來。
#非洲豬瘟 #傳統豬瘟 #基因編輯 #CRISPR #畜牧防疫 #基改豬 #病毒研究 #科學人 #三分鐘科學快訊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能抗豬瘟的基改豬剛剛橫空出世,可惜對付的是傳統豬瘟〉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1022-18825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同場加映★
台灣邁向科研強國的超級助攻:國家實驗研究院
你以為科研只是宅在實驗室嗎?
其實台灣有一艘「科研的航空母艦」正全速前進!🚀
從AI超算到半導體,國家實驗研究院正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
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的科研力量!🇹🇼
▶️點我看更多:國研院豐厚平台資源 助台灣科研追求世界頂尖地位
本集節目由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廣告企劃製作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2024年唐獎生技醫藥獎焦點專題
如果你最近看到身邊朋友「打針就變瘦」,
你已經不知不覺碰到這幾年最火的關鍵字──**GLP-1!**💉🔥
從一條腸道胜肽,到橫掃全球的減重與糖尿病新藥,
GLP-1不只是醫療界的「黑馬」,
更是2024年唐獎生技醫藥獎的主角!🏅
本集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文昌,
他擔任唐獎生技醫藥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
帶我們從科學家的角度拆解這個「小分子如何撼動全人類代謝」的故事:
💡 為什麼糖尿病會讓你洗腎?
💡 GLP-1到底怎麼讓人變瘦又降血糖?
💡 三位唐獎得主如何讓腸道變成治療新契機?
從1920年代胰島素的誕生,到今日GLP-1的革命,
一條胜肽,連結百年醫學史與現代人「吃太好」的文明病。
原來,我們的腸道早就藏著一個減重開關。
🍽️ 科學讓人更瘦,也讓世界更輕盈。
快來收聽這場「分子級」的醫學奇蹟!
▶️一起見證科學預見未來的那一刻
完整報導請見:(2024唐獎生技醫藥獎):https://www.tang-prize.org/owner.php?cat=11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你知道嗎?你的卵子,早在處於媽媽肚子裡時就被決定好了。
出生兩三百萬顆,青春期只剩三十萬顆,一生真正能排出的,大約四、五百顆。
聽起來很多,但它們每天都在默默「報銷」。
EP143「聽起來很科學」邀請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 林佩萱 醫師,帶我們破解卵子老化的科學。自由基、壓力、熬夜、環境荷爾蒙……都可能讓卵子提早「沒電」。而 AMH 抽血檢測能快速知道你的「卵巢年齡」30 歲約 3~4歲、35 歲約 2~2.5歲、40 歲以下 1~1.5歲,透過這集了解自己,才知道時間在哪裡流失。
林醫師提醒:影響生育力的,不只是年齡。香菸會破壞卵巢 DNA,喝酒與咖啡因過量會讓粒線體罷工;塑膠容器、化學香氛、外食保鮮膜裡的環境荷爾蒙,也都在偷走卵子的能量。想改善,最簡單的方式就從作息與飲食開始,可以嘗試學習地中海飲食、多蔬果魚類、少紅肉糖分,是卵子的救星。
林醫師也說:「你想了解生育力,其實很簡單。」不要害怕檢查。陰道超音波、抽血檢測都非常快速安全,就算現在沒有想懷孕,了解自己也沒什麼不好。因為真正的主動權,不在時間手上,而在你。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
EP143丨與林佩萱醫師一起,重新理解卵子的科學,用知識守護身體,為生育力贏回時間。
#林佩萱#女性生育力 #卵子老化 #粒線體 #氧化壓力 #環境荷爾蒙 #AMH #備孕 #不孕症 #試管嬰兒 #子宮內膜異位症 #地中海飲食 #DHEA #褪黑激素 #Q10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粒線體才是CEO〉
https://www.scitw.cc/posts/The-Social-Lives-of-Mitochondria-tw
文章:〈卵巢抗老突破為生殖醫學開新局〉
https://reurl.cc/Xaej70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每週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一個看不見的小盒子,裡面卻能藏下一整座足球場?!😳
這不是魔術,是 2025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角 “MOF“(金屬有機骨架)!
MOF 是由「金屬離子」和「有機分子」組成的分子積木,能自行組合成一個個充滿孔洞的晶體結構。這些孔洞就像「分子套房」,能容納氣體、液體,甚至用來捕捉二氧化碳!最驚人的是只要幾公克的 MOF,它的內部表面積就等於一座足球場🏟️!
這場從 1970 年代開始的「分子建築革命」,由三位得主共同推動:羅布森奠定概念、北川進創造出首個穩定的三維結構、亞基則命名並打造出經典的 MOF-5。從那一刻起,科學家開始用分子蓋「建築」,一座座能呼吸、能變形的微觀城市誕生了。
🌏更酷的是,這場革命也在台灣延續師大 林嘉和教授 讓 MOF 成為能在 40 秒內「暴漲四倍」的變形金剛,而台大 NTU ZERO 團隊則用它來捕捉二氧化碳、對抗氣候變遷。
MOF 不只是材料,更是一場想像力的革命。即使最微小的分子,也能藏著改變世界的巨大空間。
👀想知道更多嗎?快收聽《三分鐘科學快訊》EP142,或翻閱 2025年10月9日《科學人》專題報導,一起打開分子世界的無限空間!
#MOF #金屬有機骨架 #諾貝爾化學獎2025 #分子建築 #奈米材料 #氣體捕捉 #二氧化碳減量 #材料科學 #科學人 #三分鐘科學快訊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納須彌於芥子!MOF材料所展現的空間魔術〉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1008-18776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一句話,點燃孩子的科學火花:理解大腦,重新設計孩子的學習動機
孩子從小充滿好奇、愛問「為什麼」,但隨著成長,這份探索的熱情卻逐漸消失?
在家庭與學校中,父母與老師的一句話,可能就悄悄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求知慾。
EP141「教養好科學」,由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科學專家 謝伯讓老師 主講,
帶你從心理學與腦科學角度,深入理解語言如何形塑孩子的學習心態。
從「自我決定理論」談自主性、勝任感與關聯感,學會以鼓勵式語言啟發孩子的內在動機,重新點燃他們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慾望。
🎧 立即收聽「教養好科學」EP141丨和謝教授一起用科學的方式重新學習「如何說話」,讓孩子在理解中成長,在好奇中學習。
—----------------------------
📚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大麻與青少年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語言可能點燃孩子的科學火花〉
https://reurl.cc/4bglLV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教養好科學 #科學人 #謝伯讓 #心理學 #腦科學#教育心理學 #孩子的好奇心 #自我決定理論 #成長型思維 #內在動機 #正向教養 #親子溝通 #學習動機 #探索精神 #語言的力量 #家庭教育 #父母成長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每週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 薛丁格的貓,終於被「看見」了!🐱⚡️
今年的物理獎得主,用一個可握在手中的超導電路,讓我們親眼見證傳說中的量子穿隧效應!
想像一下:你把一顆球丟向牆壁,它不但沒有反彈,也沒有碎掉,而是直接「穿牆而過」!過去我們以為「穿牆」只屬於電子或質子這類微觀粒子,但今年的得獎團隊證明宏觀物體也能辦到!
他們利用超導電路,讓數十億個電子手牽手形成一個量子團隊,結果整個電路像一顆巨大粒子一樣,成功「集體穿越」!更驚人的是,這個系統吸收能量時竟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階一階跳躍這就是教科書裡的「能量量子化」,如今在實驗室中被完美驗證。
這項研究不只是酷炫,更讓我們真正「看見」量子的存在,也為量子電腦與未來科技開啟嶄新的篇章。
從此,量子世界不再只是理論,而是你我能握在手裡的現實。
👀想知道更多嗎?快收聽《三分鐘科學快訊》EP140,或翻閱 2025年10月8日《科學人》專題報導,帶你一起穿越量子的邊界!
#量子穿隧 #諾貝爾物理獎2025 #量子力學 #超導電路 #能量量子化 #薛丁格的貓 #量子電腦 #科學人 #三分鐘科學快訊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集體穿越的巨觀現象:可握在手中的量子世界〉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1008-18773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長期感到疲勞、全身疼痛、過敏或其他疑難症狀,卻找不到真正原因嗎?有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房間裡的大象」黴菌與黴菌毒素。許多人都曾有過聞到黴味或進入地下室就開始流鼻水,卻對它們的健康威脅少有深入了解。
EP139「聽起來很科學」邀請到王偉全醫師,一位從復健疼痛專科出發、專注整合醫學的專家,王醫師帶來他撰寫的書《萬萬黴想到:黴菌毒素竟是過敏、慢性疲勞和疼痛的真兇!》透過這本書帶你了解黴菌毒素對身體的影響及居家防護方法。
王醫師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黴菌毒素可能影響大腦與記憶、消耗身體能量,甚至引發全身炎症與腸道敏感,造成慢性疲勞或免疫異常,同時也教你如何透過「4D除黴療法」有效排除身體毒素。憑藉自身對慢性疲勞與過敏的親身經驗,王醫師透過這本書分享方法,希望能幫助更多人了解黴菌毒素的影響,從而改善生活環境與健康狀態。
身體的健康不僅依靠醫學,更關乎我們與生活環境的連結。黴菌毒素是隱形威脅,而居家防護與正確知識則是守護健康的關鍵。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
EP139丨與王偉全醫師一起揭開黴菌毒素的健康秘密,學會從根本改善長期疲勞與敏感,守護居家健康。
#萬萬黴想到 #黴菌毒素 #Mycotoxins #慢性疲勞 #過敏 #居家健康 #環境安全 #健康生活 #整合醫學 #毒素排除 #4D除霉療法 #王偉權 #科學健康 #免疫保健 #健康守護 #慢性疼痛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不再花生大災難 顛覆傳統育兒抗敏觀念〉
https://www.scitw.cc/posts/Peanut-Proof-tw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每週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最近,科學家真的在實驗室裡「造出卵子」了而且是用人類皮膚細胞!😳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團隊利用皮膚細胞成功製造出「功能性卵子」,這項研究登上《自然·通訊》,被視為可能改寫生殖醫學的革命性突破。
靈感來自「複製羊桃莉」:研究人員把皮膚細胞的細胞核(含46條染色體)放進一顆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裡,再用特殊藥物「欺騙」卵子進行減數分裂,讓它只留下23條染色體,成功變成能受精的卵子。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人工卵子真的能與精子結合、發育成早期胚胎!雖然實驗因倫理規範在第六天中止,但這已是人類首次跨出「以皮膚創造生命」的關鍵一步。
未來,這項技術或許能幫助不孕症患者、癌症治療後的女性,甚至讓同性伴侶擁有雙方血緣的孩子。不過,染色體錯配與倫理爭議仍是巨大挑戰。我們該如何安全、合乎倫理地使用這項技術,將是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想知道更多嗎?快收聽「三分鐘科學快訊」EP138,或翻閱 2025年10月1日《科學人》專題報導別錯過這場生命起源的實驗室革命!
#免疫系統 #T細胞 #Treg #FoxP3 #免疫煞車 #自體免疫 #癌症治療 #諾貝爾獎2025 #生理學醫學獎 #醫學新知 #科學快訊 #科學人 #健康科學 #免疫力 #科學趣聞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世界首例,科學家成功把皮膚細胞轉變成卵子〉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0930-18747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生命從母親的卵細胞開始,能量的傳承,源自粒線體
⭐️本集特別來賓⭐️
彰化基督教醫院
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
院長魏耀揮教授
談「生命總司令」的祕密
改寫你對健康的想像!
🌻認識魏耀揮教授:
1974年 臺灣大學台大農業化學系生化組研究所畢業
1980年 取得紐約州立大學生化博士
1981年 任教陽明醫學院,從事粒線體生物醫學研究
2009年 出任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
2020年 出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
👩🧬 生命的起點,來自媽媽的卵細胞
我們全身的粒線體,其實都來自母親的卵細胞,承載著一份跨世代的能量傳承。
💊 科學突破,讓失明的人看見希望
粒線體醫學從基礎研究走向臨床應用,最新的新藥可拯救會導致失明的罕見疾病。
🌱 找回身體的自癒力
這些微小的能量工廠,替我們承受吸菸、熬夜與壓力帶來的傷害。
只要調整生活作息,我們就能重新掌控健康,啟動身體的自癒力。
⬇️看影像
粒線體,生命能量的總司令|專訪 魏耀揮 教授|健康路99號
⬇️讀文章
粒線體才是CEO《科學人》2025年8月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每天騎著 Ubike,曾想過這輛單車背後,隱藏著哪些城市規劃與數據智慧?Ubike 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都市運作與生活型態的智慧結晶。
在城市中穿梭,每一次借還車、每一條路線的選擇,都在反映城市脈動。我們該如何從 Ubike 的運作中,看見城市規劃與生活便利性之間的科學連結?
EP137「聽起來很科學」邀請到長期研究都市地理與智慧運輸的專家 臺大地理系教授林楨家,帶你理解Ubike 2.0的運作原理:站點的精心設置兼顧土地供給、需求密度與捷運接駁,GPS 軌跡與刷卡數據揭示了城市脈動,幫助政府改善自行車友善設施;Ubike 在「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以及「15分鐘城市」的規劃中扮演關鍵角色,提升城市生活的便利性與安全。
城市的智慧運作不僅依靠科技,更關乎人與環境的連結。Ubike 是大眾運輸的延伸,也是城市韌性的具體展現。
🎧 立即收聽 「聽起來很科學」
EP137丨與林楨家教授一起探索 Ubike 背後的科學與城市智慧,解鎖更便利、宜居的城市生活。
#Ubike #智慧城市 #都市規劃 #15分鐘城市 #GPS數據 #自行車友善 #都市交通 #生活便利 #城市韌性 #台灣科技 #都市探索 #城市脈動 #數據科學 #永續交通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智慧型共享〉https://www.scitw.cc/posts/7222
計畫影像:〈MIT Autonomous Bicycle Project〉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 每週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科學最迷人的地方,是把身體裡的小秘密,變成改變健康的可能。
本集「三分鐘科學快訊」由科編 高基氏體👀帶你破解 免疫系統的煞車密碼,了解 T 細胞憲兵隊如何守護你的身體,甚至對抗癌細胞!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破解了人體「免疫煞車」的秘密!
想像你的免疫系統是一支超強軍隊,但有時也會誤傷自己人。這時,細胞憲兵隊(Treg細胞),會出來管控秩序不准免疫系統亂開火,而掌控這群憲兵隊的關鍵基因 FoxP3,就被科學家發現啦!
這個發現超狂!未來我們或許讓免疫憲兵隊加強自保,阻止誤傷自己,也能放手攻擊癌細胞,把它們揍一頓!
👀想知道更多嗎?快收聽 「三分鐘科學快訊」EP136,或翻閱 2025年10月7日《科學人》專題報導,完整揭露免疫煞車的奧秘!
#免疫系統 #T細胞 #Treg #FoxP3 #免疫煞車 #自體免疫 #癌症治療 #諾貝爾獎2025 #生理學醫學獎 #醫學新知 #科學快訊 #科學人 #健康科學 #免疫力 #科學趣聞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 延伸閱讀:更多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2025 諾貝爾生醫獎】美日三學者揭開人體免疫「煞車系統」之謎〉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1006-18764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由 唐獎第六屆永續發展獎得主──奧馬爾.亞基(Omar M. Yaghi)
與日本京都大學的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理查.羅布森共同獲獎,
表彰他們在「金屬有機骨架(MOFs)」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這是 唐獎六屆得主中,第四度、第七位榮獲諾貝爾獎殊榮,
繼免疫療法、基因編輯、mRNA疫苗之後,
唐獎再次預見改變世界的科學。
這一次,是從「分子積木」開始,打造能捕碳、儲氫、取水的未來科技。
🤩本集邀請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振川博士,
帶我們認識這位以「網格化學」聞名的化學家,
如何用看不見的結構,解決人類最迫切的永續挑戰。
🩷小分子,大改變。
從唐獎到諾貝爾獎,
這不只是榮耀的傳承,
更是科學為地球續命的證明。
▶️一起見證科學預見未來的那一刻
完整報導請見:(2024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奧馬爾·亞基):https://www.tang-prize.org/owner_detail.php?cat=10&id=237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花蓮光復鄉成了焦點。堰塞湖的形成,不只是自然現象,更揭露了台灣在防災體系、科技應用與社會韌性上的現實考驗。
當泥流淹沒村落、交通中斷、救援艱難,我們該如何從「天災」中,看見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與希望?
EP135《聽起來很科學》這集,邀請到長期推動防災與永續教育的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賴彥甫,從地理學角度解釋堰塞湖的形成與潛在危機、GIS與Story Map如何協助政府與民間救災與、災難中最脆弱的常是長者與弱勢群體? 志工與部落組織如何展現台灣的社會韌性,從地理學、科技應用與社會行動的角度,帶你理解災害背後的科學與人性。
氣候變遷的挑戰已在眼前。防災除了依靠科學,更要理解人與環境的連結。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5丨和賴彥甫老師一起思考:災害背後的科學,為台灣的防災與未來韌性找到方向。
—----------------------------
📚 關於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研究文章,東華大學的Story map
文章:〈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三分鐘吸收一個科學新知:
科學最好玩的地方,是把電影裡的想像,變成生活裡的可能。
本集「三分鐘科學快訊」由科編 高基氏體👀帶大家從「吸血鬼傳說」出發,解鎖人體代謝的潛能密碼:
⚡️吸血鬼真能長生?先別上當
從德古拉到《暮光之城》,吸血鬼是流行文化常客,但人類靠「喝血」無法活得更好:牙齒結構不適合、血液熱量低、鐵含量過高反而會傷身;只有像吸血蝙蝠這類動物,經過漫長演化和腸道微生物幫忙,才辦得到。
⚡️你的體內,藏著「潛力開關」
研究顯示,在酵母模型中,若同時出現特定變異組合(NKT1_89G + TAO3_4477C),可像打開系統設定一樣,調整能量使用、蛋白質合成與細胞任務分工,呈現「代謝超頻」的效果;這提示人類細胞也可能存在可調控的路徑,讓生理機能更有效率。
⚡️不喝血,也能強化生命力
理解這些「開關」如何運作,未來有機會走向個人化介入:從提升體能恢復、延緩老化,到精準對抗癌症、糖尿病,都可能受惠;真正的升級,不靠神話,而是靠機制被看懂、被正確啟動。
把傳說當靈感,把證據當指南。三分鐘,幫身體開啟更聰明的「省電與增效模式」。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3丨三分鐘科學快訊丨一起探索「不當人類」解鎖身體潛能的科學奧秘!
#吸血鬼的秘密 #基因調控 #代謝途徑 #潛力開關 #人體潛能 #隱藏能力 #個人化療法 #精準治療 #增強健康 #延長活力 #癌症治療 #糖尿病治療 #科普 #科學新知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解鎖體內潛力的研究,請見相關發表期刊與《科學人》雜誌官網。
「Times of India」:〈基因互動開啟潛藏代謝途徑:癌症與糖尿病的個人化治療新方向〉
https://reurl.cc/Mzgk3X
「科學快訊」:〈真有吸血鬼也活不久?科學證實:人類根本撐不下去〉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0830-18569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青少年、大麻與大腦:父母必聽的科學教養指南
你是否曾擔心過,孩子出國念書、去派對時,會不會不小心接觸到大麻?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討論「大麻合法化」,相關資訊也正悄悄走進青少年的世界。父母該怎麼做,才能用科學、理性又貼近孩子的方式,打開這個敏感卻重要的話題?
EP133《教養好科學》這集,由主講人 台大心理系教授、暢銷作家《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 謝伯讓教授,帶你從最新研究出發,認識大麻的兩面性,為何青少年的大腦特別脆落?大麻對大腦的影響、父母必學:與孩子溝通的三大心法...
🎧 立即收聽《教養好科學》EP133丨和謝教授一起用科學角度認識大麻及對青少年的影響
—----------------------------
📚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大麻與青少年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文章:〈如何跟青少年談大麻?〉
https://reurl.cc/EQd3yK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一杯珍奶的全球野心!地理學教授帶你探索「國民飲料」的跨國秘密
🥤 你愛喝珍珠奶茶嗎?對台灣人來說,珍奶不只是「國民飲料」,更是一種心情的代表,但你可能沒想過,一杯小小的珍奶,背後竟然藏著滿滿的文化祕密和學術研究。
EP132《聽起來很科學》這集,邀請到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遲恒昌 副教授。他和研究團隊跑遍英國六個城市,做了一場跟珍奶有關的田野調查,還把結果寫成正式的學術論文!原來地理學也能研究手搖飲?
珍奶如何彈跳到英國?英國人又如何初嚐這杯飲料?從誰在賣珍奶,到它如何成為台灣的軟實力,本集帶你一次看懂!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2丨和我們一起用科學角度認識全世界都愛的珍奶!
#遲恒昌 #珍珠奶茶 #珍奶 #國民飲料 #跨國的珍珠 #全球流行文化 #地理學研究 #消費地景 #跨國食物 #食物文化輸出的軟實力 #英國珍奶 #倫敦 #歐洲市場 #台灣製造 #熱茶文化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珍奶的跨國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解讀珍奶地理學」文章:〈跨國的珍珠 英國珍珠奶茶消費地景的浮現與轉變〉
https://reurl.cc/pYEeRd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本集節目由「未來科技館」贊助播岀✩✩✩
⬇️手刀報名⬇️
🤩更多精彩活動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5未來科技館】
🔔展覽時間:2025/10/16(四)-10/18(六) 9:30-17:30 (最後一天至16:30)
🔔展覽地點:台北世貿一館 未來科技館
🔔同場加映:
因應2025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
10/17(五) 15:30-17:00 未來科技館舞台區將播映科普微電影《遊戲開始》
現場有專家對談,一同探索科學與創意結合的無限可能!
❤️AI(人工智慧)早已走進你我的生活
成為一種具有溫度、看得見、摸得到的科技力量。
在醫療領域,它能把中風患者的復健搬到家裡,
讓醫療團隊即時掌握健康狀態;
在交通上,AI 代理人能判斷駕駛是否分心,降低意外風險;
電動車的研發也因創新的模擬技術而加速前進。
這些技術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概念,而是逐步走進日常的現實。
10月16日至18日,歡迎走訪台北世貿一館「未來科技館」
── 「AI 應用與產學合作專區」,
親身體驗 AI 的跨域應用如何成為每日的生活場景。
⬇️完整報導⬇️
https://sa.scitw.cc/EAhfT
❤️傳統電腦運算力已經遇到瓶頸
「量子電腦」也成為重要的技術突破口!
身為科技之島的台灣,在這波浪潮中當然也站在最前線!
中央研究院啟用台灣首座「量子晶片製造平台」(QC-Fab)與「量子運算測試平台」(QC-Test),兩大平台將全面開放予國內外產學研社群使用。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發的 Cryo-CMOS 技術,可用以取代室溫電子儀器,是未來發展大型量子電腦的關鍵技術之一。
10月16日至18日世貿一館,「未來科技館」特別設置「量子科技專區」,
邀請你近距離體驗這場改變運算未來的革命,親眼見證台灣自主研發的量子科技實力!
⬇️完整報導⬇️
https://sa.scitw.cc/UER5R
—----------------------------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三分鐘快懂一個超酷新知:
科學最迷人之處,是把不可思議變得有跡可循、離日常不遠。
本集「三分鐘科學快訊」由科編 高基氏體👀帶來兩個「腦洞大開、邏輯穩當」的最新觀察:
⚡️土衛六的生命曙光
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冰冷的甲烷、乙烷湖泊裡,分子可能自己組成「小小囊泡」像早期原始細胞的雛形,能包住液體、形成雙層邊界。這提醒我們:生命的第一步,也許不必像地球一樣靠水,在極端環境也可能啟動。更讓人期待的是,未來蜻蜓號任務將親赴現場,替大家驗證這條生命線索。
⚡️黑洞的「隱形第三者」
把鏡頭拉到數十億光年外:研究者在一次黑洞合併事件的訊號裡,看見可能存在「第三個成員」影響整個系統的證據。就像宇宙版三角關係,第三者雖看不見,卻透過細微的頻率變化「出賣」了自己。這讓我們重新理解黑洞彼此的互動規則,宇宙結構比想像中更複雜也更有戲。
⚡️極端中的秩序
從超低溫的碳氫湖到超高能的黑洞舞步,科學家一次次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抓到規律:生命或許比預期更容易開場,宇宙也遠比浪漫更講邏輯。這些發現不只是酷梗,更在改寫「生命從哪來、宇宙怎麼運作」的關鍵敘事。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1丨三分鐘科學快訊丨帶您探索土衛六生命線索與黑洞三角戀!
閱讀更多的科學人雜誌文章,希望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科學趣聞,讓你既驚訝又長知識。
#土衛六 #極端環境 #小砲體 #生命起源 #NASA研究 #土衛六蜻蜓號 #外星生命 #黑洞 #雙黑洞合併 #重力波 #都普勒效應 #宇宙的三角戀 #科學探索 #科學發現 #宇宙結構 #三分鐘科學快訊 #科學人 #聽起來很科學
—----------------------------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宇宙的驚奇秘密,請見相關發表期刊與《科學人》雜誌官網。
「ScienceDaily」:〈衛六甲烷湖泊中或自發生成原始細胞樣態 — NASA 研究揭露生命起源新可能〉
https://reurl.cc/7VN3jQ
「Earth.com」:〈研究指出 Titan 的甲烷湖有機會孕育原始細胞結構 — 在非水環境中的生命起源新線索〉
https://reurl.cc/GNvbeA
「科學快訊」:〈雙黑洞合併變成三體問題,重力波分析讓第三者現蹤〉
https://reurl.cc/VWg58n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
有人說「管不住嘴」才會胖。
但有些人明明喝水都胖,卻還要承受異樣眼光。
「瘦瘦筆」的出現,給了很多人新的希望
卻也帶來新的恐懼:會不會有效?會不會上癮?會不會致癌?
網路傳言滿天飛,你是不是也一頭霧水?
EP130《聽起來很科學》這集,邀請到 血液腫瘤科專家 江佳駿醫師,聯手製作人虎咪的親身經驗,把「瘦瘦筆」從網路迷思拉回科學現場:
🧠 它怎麼影響大腦,讓食慾「自動關機」?
🧠 致癌風險,是真相還是誤傳?
🧠肥胖,或許是一種疾病,不該成為笑話。
不光是談減肥,更談關於科學、健康與人生選擇的深度對談。
⚠️ 請注意:使用任何藥品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別讓片面資訊左右你的身體。
🎧 立即收聽《聽起來很科學》EP130丨和我們一起用科學照亮健康的盲點
#致癌風險 #肥胖污名化 #醫學的盡頭是哲學 #瘦瘦筆 #減肥針 #GLP1 #減重 #肥胖 #科學人雜誌 #聽起來很科學 #科學人
—----------------------------
📚 延伸閱讀:更多關於減肥針的研究文章,請見《科學人》雜誌官網。
「解讀減肥針」文章:〈減肥針能延緩老化、降低死亡風險〉https://www.scitw.cc/posts/20240908-17252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搜尋「聽起來很科學」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https://reurl.cc/jro3AD
《科學人》雜誌
相關資訊:FB/IG/YT
合作信箱:tree@lazicorner.com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i4lqxu008p010vap5jb8q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