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5f/54/91/5f54917f-929d-664b-5ec6-e1732faafffe/mza_17797513937120764901.jpg/600x600bb.jpg
思路週航
齊丘
15 episodes
2 months ago

大家好,歡迎收聽思路週航,我是節目主理人齊丘。
每週2、5的早上7點點更新,我們從一個現象、問題、或是概念出發,走進哲學的深處、科學的邏輯、歷史的溫度與宇宙的尺度,同時也會談論到現代的種種挑戰,諸如職場、心理學和科技⋯⋯
無論你關心世界如何運作,還是更想認識自己,[思路週航]都邀請你,與我一起思考、觀察、提問!
(由於本人聲音不便錄製,暫用AI代聲,敬請諒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ocial Sciences
Arts,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Music,
Religion & Spirituality,
Technolog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Visual Arts,
Careers,
Investing,
Buddhism,
Christianity,
Islam,
Judaism,
Philosophy,
Hinduism,
History,
Management,
Marketing,
Entrepreneurship,
Non-Profit,
Self-Improvement,
Courses,
Government,
Music History,
Religion,
Science,
Natural Sciences,
Mathematics,
Nature,
Astronomy,
Chemistry,
Earth Sciences,
Life Sciences,
Physics,
Relationships
RSS
All content for 思路週航 is the property of 齊丘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大家好,歡迎收聽思路週航,我是節目主理人齊丘。
每週2、5的早上7點點更新,我們從一個現象、問題、或是概念出發,走進哲學的深處、科學的邏輯、歷史的溫度與宇宙的尺度,同時也會談論到現代的種種挑戰,諸如職場、心理學和科技⋯⋯
無論你關心世界如何運作,還是更想認識自己,[思路週航]都邀請你,與我一起思考、觀察、提問!
(由於本人聲音不便錄製,暫用AI代聲,敬請諒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ocial Sciences
Arts,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Music,
Religion & Spirituality,
Technolog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Visual Arts,
Careers,
Investing,
Buddhism,
Christianity,
Islam,
Judaism,
Philosophy,
Hinduism,
History,
Management,
Marketing,
Entrepreneurship,
Non-Profit,
Self-Improvement,
Courses,
Government,
Music History,
Religion,
Science,
Natural Sciences,
Mathematics,
Nature,
Astronomy,
Chemistry,
Earth Sciences,
Life Sciences,
Physics,
Relationships
https://image.firstory-cdn.me/Avatar/cmdi3i0s503f201vjbj7ydf7l/1753404051425.jpg
11.鬼滅——痛苦的哲學
思路週航
12 minutes
2 months ago
11.鬼滅——痛苦的哲學

歡迎留言與我互動:公眾留言區、私訊留言區
 
((⏱️=10000))你好,這裡是齊丘的思路週航。
 
夏天快結束了,屬於盛夏的浪漫也即將進入尾聲。今天的航行,我們來聊一點輕鬆的話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了最近上映的《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城篇,我繼上次的遊郭篇,再次被深深觸動。
 
或許你會以為,這是一部以戰鬥為核心的作品,劍光斬落,鬼血飛濺,呼吸法一式接著一式。然而,當我們細細體會,會發現真正打動觀眾的,不是那炫目的刀光,而是我們從人物身上看到的掙扎。
 
這是一種關於痛苦的哲學。

 人可以在面對無可逆轉的創傷後,依舊選擇溫柔嗎?人能否讓痛苦成為力量,而非成為折磨他人的理由?
 
今天的航行,我們就從這裡出發。
 
二、鬼滅之刃故事背景簡介
這裡為沒看鬼滅的觀眾小小介紹一下。
 
《鬼滅之刃》的故事設定在大正時期,一個日本工業化初露端倪、卻依舊彌漫著舊時代氛圍的年代。
 
夜裡的街道仍昏黃,森林與深山仍保有古老而詭譎的氣息。
 
故事的核心世界觀是,「人類」與「鬼」共存於陰影與光明之間。鬼是被血肉慾望、恐懼和黑暗吞噬的人類,擁有驚人的力量與再生能力。唯一的弱點是陽光和位於脖子的心臟。
 
鬼殺隊便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這是一群承擔著家族滅門、親人慘死創傷的劍士,他們在極端鍛鍊下習得「呼吸法」——一種讓身體極限化、甚至在一瞬間突破常人的戰鬥技術。
 
他們揹負著信念、仇恨、恐懼與死亡,最終的目標是斬盡天下所有的惡鬼。
 
而主角炭治郎,就是其中的縮影。他的家人幾乎被鬼屠殺殆盡,唯一倖存的妹妹禰豆子變成鬼,卻仍保有人性。這成為他的旅程動力——他要尋回妹妹的人性,也要終結這場血色循環。
 
但如果《鬼滅之刃》只是一部「屠鬼」故事,它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真正讓人難忘的,是角色背後的創傷,與他們如何面對這些創傷。
 
三、承受創傷與痛苦——轉化為力量
在這個世界裡,痛苦是普遍的,幾乎沒有角色能倖免於此。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鬼滅之刃》中,劍士的強弱,似乎與其所承受過的創傷有著相關性。
 
若以哲學邏輯來看,創傷或許並非成為強大劍士的充分條件。換言之,僅僅經歷痛苦並不足以讓一個人變得強大——有些人被痛苦壓垮,成為墮落的鬼;有些人則因傷痛而麻痺,失去行動的勇氣。
 
然而,創傷卻似乎是成為強大劍士的必要條件。作品中幾乎沒有一位頂尖劍士是「毫無傷痕」的;痛苦猶如一場淬火,唯有在其中鍛鍊過的人,才能擁有足以面對鬼與死亡的決心與韌性。

 《鬼滅之刃》並沒有將痛苦描繪成單純的懲罰或悲劇,而是呈現出一種矛盾的張力:它既是折磨,也是淬煉;既可能摧毀一個人,也可能讓一個人誕生出全新的力量。
 
炭治郎的眼神總是充滿同情,因為他深知,若自己在失去家人時做出另一種選擇,或許早就墮落成鬼。
 
這種「險些墮落」的覺悟,使他不僅以劍對抗鬼,更以憐憫看待鬼。
 
對炭治郎而言,每一次揮劍都是一種溫柔的告別,而不是冷酷的斬殺。他戰鬥的根源,不是恨,而是對生命的悲憫——包括對敵人的生命。
 
炎柱——煉獄杏壽郎,在《無限列車篇》中的殞落,也並非以「強者的終極對決」作為敘事亮點,而是以一個深受父親冷漠陰影影響的男子,依舊選擇燃燒生命去守護他人。
 
煉獄的光芒並非源於他從未受過傷,而是源於他明白了傷痛的重量,仍決定將這份重量轉化為守護的決心。
 
蟲柱——蝴蝶忍,則是另一種極致的例子。她因姐姐慘死而毅然成為劍士,但她並沒有因為憎恨而扭曲自己,反而選擇以毒素、智慧與微笑作為戰鬥方式。
 
她的微笑並非純然的溫柔,而是一種與痛苦共處後產生的力量。它背後隱藏的是不言而喻的傷口,但這些傷口已被轉化為某種優雅而決絕的生存姿態。
 
這些角色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真理:
 「人之所以偉大,不在於沒有痛苦,而在於如何面對痛苦。」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創傷生成力」。它指的是,人類在經歷極端逆境後,往往可能不只是回到原點,甚至能因痛苦而獲得新的力量、新的價值觀、新的生命動力。
 
這與單純的「復原」不同,因為復原只是回到過去,而創傷生成力意味著一種蛻變——變得更加深刻、更加強韌,也更加溫柔。
 
《鬼滅之刃》將這種概念推向極致。角色們並不是「戰勝痛苦」才變強,而是「背負痛苦」才有力量。
 
他們沒有忘記失去,而是將失去化為劍刃。失去的重量沒有消失,但它被轉化為推動他們前進的力量。
 
這種敘事呈現出一種哲學性的思考:正是因為他們深知無常,才選擇溫柔;正是因為他們承受痛苦,才懂得如何守護。
 
而這不僅是一種虛構角色的美學,也是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

 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或許也曾經歷過失敗、喪失、孤獨,甚至一些無法對人傾訴的痛苦。問題不在於痛苦是否會來,因為它終究會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準備好承受它,並且讓它推動我們前行?
四、鬼殺隊 vs 鬼——同一條創傷之河的兩岸
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鬼滅之刃》幾乎每一個鬼的前身,都是人。更準確地說,都是「被痛苦壓垮」的人。
 
這一設定,使得「鬼」不再僅僅是邪惡的象徵,而是承受不住現實壓力後的扭曲。
 
上弦之陸的妓夫太郎與墮姬,本是相依為命的兄妹,卻因社會歧視與極端貧困,被迫活在地獄邊緣。妓夫太郎因容貌與身份飽受羞辱,而墮姬則在殘酷的環境中失去純真。
 
最終,他們選擇成為鬼,不是因為天性邪惡,而是因為世界給了他們難以承受的殘酷。
 
同樣,下弦之六——累——那位用絲線編織「家」的少年——其實曾渴望溫暖,渴望有父母的關愛。但當他變成鬼後,父母想要殺死他以結束悲劇,這份恐懼與背叛徹底將他推入黑暗深淵。
 
從此,他不再追求真實的親情,而是用恐懼綑綁所謂的「家人」。
 
這些故事讓人明白:
 鬼不是天生邪惡,而是無法承受痛苦。
 
然而,與之對照,鬼殺隊的成員同樣背負沉重的失落:炭治郎失去家人、煉獄承受父親的否定、蝴蝶忍與香奈乎因為親人慘死而被迫獨立。
 
不同的是,他們選擇將痛苦轉化為守護,將恨化為決心。
 
這不只是一種敘事手法,而是一種倫理辯證。

 當你被傷害時,你是否有權傷害他人?
 當世界對你不公,你是否能選擇不把痛苦傳染出去?
 
《鬼滅之刃》透過這種辯證,提出了極具哲學意味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因不幸而變得殘酷,是否值得被憐憫?
 如果另一個人因同樣的不幸而選擇堅守善良,是否更值得敬佩?
 
換言之,鬼與鬼殺隊站在同一條河的兩岸——一邊是逃避與墮落,一邊是承擔與成長。
 
這條河,名為「創傷」。角色們都在其上掙扎,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五、承受痛苦的技藝——呼吸法的象徵意義
 
在鬼滅之刃中,呼吸法,看似戰鬥技巧,實則是一種對生命最原始的修行。它不只是教會劍士如何在生死交界保持力量,更教會他們如何在絕望中找到一線秩序。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韻律,也是人類面對恐懼時最容易失去的節奏。
 
在極端壓力下,人的呼吸往往急促、紊亂,象徵著內心陷入混亂。而《鬼滅之刃》告訴我們,唯有在死亡邊緣仍能穩定呼吸的人,才能夠將恐懼收束,將憤怒馴服,將悲傷轉化為力量。
 
這與現代心理學的「正念練習」深度契合。正念不是逃離痛苦,而是以覺察之心去感受它、容納它,讓它在呼吸之間逐漸沉澱,化為可用的力量。
 
呼吸成為「內在秩序化」的起點,也成為面對極端情境時的精神支柱。
 
在東方文化中,呼吸更被視為「氣」的流動——每一次呼吸都是自我確認的瞬間:我仍在此,我仍能決定如何活。
 
武士道亦強調「一息一劍」,意即在揮刀之際,必須將生命意志凝縮在一息之間,才能不被恐懼吞噬。
 
因此,鬼殺隊每一式「型」不僅是招式,更是一種將創傷編碼為秩序的儀式。每一次揮刀,都是向痛苦宣告:「我能承受你,並將你化為力量。」
 
炭治郎與其他劍士們用呼吸守住的不只是生命,更是心靈的清明。
 
這讓作品具有一種存在主義的意味——人類在不可避免的苦難面前,仍有能力選擇以何種方式存在。
 
呼吸法便是這種自由的象徵。即使身處死亡邊緣,即使被創傷重壓,仍能以一口穩定的氣息告訴自己:「我仍能掌控我的心,我仍能決定我的劍落向何處。」
 
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象徵同樣成立。我們可能不會與鬼搏鬥,但卻要面對失敗、孤獨、焦慮,甚至生活本身的荒謬感。呼吸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壓抑情緒,而在於與它共存,直到它成為推動我們前行的力量。
 
結語:成為自己的「劍士」
當我們從影院走出,或許該問的問題不是「下一部會怎麼打?」而是:
「在現實生活裡,我該如何承受屬於自己的痛苦和創傷?」
 
我認為,其實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存在著一隻鬼和一位劍士。他們之間水火不容,無時無刻都不在決鬥,分分秒秒皆撕裂著火花。
 
這種意象,和大家所熟悉的「天使VS魔鬼」有點像,但又不全然相同——天使與魔鬼這種艱難抉擇,常見在單純的「善」、「惡」之內心抗衡中。
 
而「鬼VS劍士」這種意象,卻呈現了人類艱難的抉擇——「面對」與「逃避」。
 
其所掙扎的,是人類最難釋懷的痛苦:創傷。那一閃而逝的刀光,正是我們生命裡最璀璨的瞬間。
 
它不是勝利的象徵,而是掙扎的軌跡;不是炫耀的光芒,而是靈魂在創傷縫隙中迸發出名為「勇氣」的火花。
 
好了,今天的航行先到這邊,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 最後我給你留個問題:「在現實中,你的『呼吸法』是什麼?有什麼能讓你在痛苦中保持穩定?」,歡迎留言和我互動,我每五集會精選幾個留言和大家分享,留言的連結已經放在了文稿開頭,我們週五見。
 
祝勇敢, 2025年8月2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思路週航

大家好,歡迎收聽思路週航,我是節目主理人齊丘。
每週2、5的早上7點點更新,我們從一個現象、問題、或是概念出發,走進哲學的深處、科學的邏輯、歷史的溫度與宇宙的尺度,同時也會談論到現代的種種挑戰,諸如職場、心理學和科技⋯⋯
無論你關心世界如何運作,還是更想認識自己,[思路週航]都邀請你,與我一起思考、觀察、提問!
(由於本人聲音不便錄製,暫用AI代聲,敬請諒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