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Podcast 訪談摘要
受訪者:黃冠瑜|保險公司業務主任、台大政治系國關組畢業
全威:歡迎大家收聽《大學生不想學?從教室到職場的真心話大冒險》。今天邀請到的來賓很特別,他原本在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經理(PM),一年半後卻選擇轉戰保險業。這樣的轉折,相信對很多人來說很意外。冠瑜,可以先簡單自我介紹嗎?
冠瑜:大家好,我是冠瑜。我的職涯可以說是180度的轉變,從科技業PM到現在保險業務員。當初會轉換跑道,是因為在科技業時,我覺得生活逐漸失去熱情。雖然薪水不錯,但每天上下班切換的落差很大,下班後只想耍廢。我渴望一份能發揮特質、又有自主性的工作。保險業讓我看到希望,所以我趁年輕、有失敗空間時,就果斷轉職。
全威:聽起來不只是待遇問題,而是你想要的生活樣貌不同。那你的家人和朋友怎麼看待這個選擇?
冠瑜:反應很兩極。有的家人一開始強烈反對,甚至傳很多保險負面新聞給我,但朋友反而很支持,有同學甚至成為我第一個客戶,給了我很大的鼓勵。離職那天,我還腦中響起電影《七匹狼》的主題曲:〈永遠不回頭〉,隔天就直接報到保險公司,沒有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
全威:很有戲劇感(笑)。那麼在保險業,你覺得最需要哪些特質?
冠瑜:我常用八個字來形容:「乍見之歡,久處之樂」。第一印象要讓人喜歡你,長久相處也要覺得舒服。這比專業更重要,因為業務最先打動人的是信任與好感。當然,專業要補齊,但真正的成交往往是基於人際連結。
全威:那遇到挫折呢?被拒絕應該是常態吧?
冠瑜:對,尤其新人階段會被連續拒絕,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但我提醒自己要「復盤」──檢討自己哪裡沒做好。如果真的沒問題,那就是「時機未到」。有些客戶一開始拒絕,後來反而會自己回來找我。重點是要保持使命感,把自己當顧問而不是單純推銷員。
全威:大學經驗對你有幫助嗎?
冠瑜:非常有。我參加過金門同鄉會,拍過台鐵勞權影片,也打過商業競賽。這些經歷鍛鍊了專案力和團隊合作,也培養了社會關懷。同鄉會的經驗尤其影響我,讓我懂得謙虛、學會傾聽,也建立了一種「情緒自由」──做有使命感的事,心裡才自在。
全威:你提到「情緒自由」,能再解釋嗎?
冠瑜:很多人追求財務自由,但我覺得情緒自由更重要。就是做的事有意義、不被負面情緒綁架。對我來說,保險業能帶給我這種使命感。
全威:除了心態,保險業務的專業也很複雜吧?
冠瑜:對,條款很多,一開始真的很吃力。但我在大學訓練出「帶著問題意識去學習」和「快速分類資訊」的能力,加上保持好奇心,所以能很快掌握。其實這跟PM時期一樣:即使不是專科出身,也能靠學習能力和表達溝通彌補。
全威:AI在你的工作裡有幫助嗎?
冠瑜:目前在保險專業上,AI的資料庫還不夠準確,不能完全依賴。但在文書處理、梗圖設計上很好用,能讓我們更有效率。
全威:有沒有哪本書或觀念對你影響深?
冠瑜:《極限賽局》(謝文憲著)。它提醒我,不要等到100%準備好才開始,而是「邊做邊學」。市場變動很快,唯有行動中修正,才能不斷成長。
全威:最後,如果能給大一新生一句忠告?
冠瑜:**不要把任何事當作理所當然,要保持感恩。**珍惜每個願意幫助你的人。因為在社會上,你的名聲往往比你本人更早到場。那些願意說真話的朋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貴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8bhztgn08kf01y795rhhtr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