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大學生不想學?從教室到職場的真心話大冒險》
👤 主持人:全威
👤 來賓:周沛俞(應屆考上國語實小教師)
一、從戲劇夢轉向教育現場的歷程
全威:今天我們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剛剛考上國語實小正式老師的周沛俞。沛俞先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
沛俞:大家好,我叫周沛俞,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今年正式考上了國語實小,擔任五年級的班導師。
全威:哇,非常恭喜你!那像你這樣的規劃,是一開始就想當老師嗎?
沛俞:其實不是,我高中原本是想念戲劇系的,是因為社團接觸到戲劇,覺得非常有魅力。但是,因爲家人擔心藝術難以維生,我透過繁星進入了台北市立大學的教育學系。
全威:從戲劇到教育,是否有些難以接受?
沛俞:一開始其實有點叛逆,在大學大一時還自己去上北藝大戲劇課、參加營隊。直到大二、大三接觸教育現場,我發現教學也有戲劇的成分,像教案設計就像寫劇本,而老師其實也是一種表演者,這讓我找到了連結點,就慢慢可以接受擔任老師的身份。
二、教育系的學習與實習經驗
全威:那在教育系的課程中,有沒有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
沛俞: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心理學」,不只是講心理理論,老師會讓我們以「國小生」的角色互動學習,並透過討論、模擬與小組發表,讓我理解到教學的技巧與引導動機的重要。
全威:聽起來很實作、也很有趣!
沛俞:沒錯,而且像教材教法的課,也都要實際上台「模擬試教」,把全班當成小學生,教十分鐘,這經驗讓我練習很多表達與設計教學的能力。
三、大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困境
全威:你覺得在班上,大約有多少是對課堂內容有興趣的?
沛俞:我覺得一半一半。有些人是興趣使然,但有些人是因為指考分數進來,對教育其實沒什麼熱忱。還有,大家普遍注意力確實會受到科技產品、短影音的影響。
全威:這樣的現象會讓老師很無力吧?
沛俞:是會有點無力,尤其如果老師們課堂上常是單向授課,難以激起沒有學習動機學生的參與。不過也不能全怪老師,學生的選擇與自律也很重要。
四、考上正式老師的心路歷程
全威:你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成為正式老師要經過哪些步驟嗎?
沛俞:
全威:那你一次就考上,真的很厲害!
沛俞:真的很辛苦,那段期間常熬夜、做教具做到想哭,有一次還摔教具出氣(笑)。但我也很感謝家人與同儕的支持,才能撐過來。
五、對教育的願景與AI的角色
全威:你覺得AI會不會取代老師?
沛俞:不會。AI是好工具,但老師的角色有情感、有互動,是AI無法取代的。像我會請ChatGPT提供給我一些想法、草擬給家長的文字,但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
全威:你自己有把AI當朋友嗎?
沛俞:哈哈,我也會跟它對話解惑,有時候它給很多情緒價值,但我會叫它「客觀一點」。它對我來說是個能快速提供資訊與靈感的幫手。
六、關於復原力與情緒教育的體悟
全威:有沒有一本書或觀念對你特別重要?
沛俞:我推薦《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這本書幫助我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從小被教導「不要難過,要振作」,但其實面對情緒、療癒自己很重要。我未來也想把這觀念帶給孩子們。
七、給學弟妹的一句話
全威:最後,如果你要對大一的學弟妹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沛俞:勇敢去嘗試你曾經想做的事!大學是我們可以犯錯、探索自己的時候,不要害怕。利用資源,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
🎉 結語
全威:非常謝謝沛俞的分享,從戲劇夢到教育現場,她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不只是成為老師的故事,更是面對人生選擇、勇敢追夢與正視情緒的過程。希望她的故事,也能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勇敢探索自己,謝謝你!
沛俞:謝謝老師,謝謝大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8bhztgn08kf01y795rhhtr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