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US
00:00 / 00:00
Sign in
Continue with Google
or
Sign me in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朗讀台灣
玉山社出版社
41 episodes
9 months ago
Subscribe
玉山社經營的PODCAST節目。 不管是人文史地、自然風情,還是生活百態,只要來自台灣這片土地,都是我們──「玉山社」、「星月書房」兩個品牌想分享的內容。 以台灣為主題,我們邀請寫稿的作者、做書的編輯,偶爾還有推書的行銷,在節目中談書、談閱讀,也談台灣的文史大小事。
Show more...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朗讀台灣 is the property of 玉山社出版社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玉山社經營的PODCAST節目。 不管是人文史地、自然風情,還是生活百態,只要來自台灣這片土地,都是我們──「玉山社」、「星月書房」兩個品牌想分享的內容。 以台灣為主題,我們邀請寫稿的作者、做書的編輯,偶爾還有推書的行銷,在節目中談書、談閱讀,也談台灣的文史大小事。
Show more...
Arts
Episodes (20/41)
Latest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23 許立衡談《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SYNC科幻小說,以追尋身分認同的主角,探索在元宇宙科技衝擊下分崩離析的台灣社會。
許立衡創作的SYNC科幻小說《同步戰記:失竊的原型機》,故事主角是一名能夠與他人的意識同步的失憶少女——奎。奎不知道她為什麼會有這個能力,而她似乎也因此遭到保全企業的追捕。她為了找出能力的源頭,於是以身犯險,進入跨國企業內部尋找真相……。 作者許立衡希望透過奎在調查自己身份的過程,帶出近未來在元宇宙與腦科學的發展之下,可能出現的社會樣貌,同時並剖析台灣作為「矽島」在跨國產業鍊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並且用科幻來反映當今網路與現實交纏的世界。
Show more...
2 years ago
29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22 張瑛姿談《南國浪行》創作計畫,因衝浪與海洋結緣,也在一次次的浪流連中自我找尋、療癒與突破。
張瑛姿創作的《南國浪行》的「『浪』行」有衝浪、有海浪、有浪人、有漂浪、也有流浪,「 浪『行』」有旅行、有前行、有逆行、有慢行、也有止行。 作者張瑛姿透過學習衝浪的過程,也經歷一次又一次迷失自己又學習尋回自己的內在漂流之旅,也在尋找一種自我療癒與突破的可能。
Show more...
2 years ago
28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21 吳宗泰談《愛滋拾遺-隱形的病人》報導文學計畫,以愛滋感染者紀錄愛滋感染者,期許台灣社會理解他們的酸甜苦痛外,也共同趨步締造更友善的社會。
吳宗泰的創作計畫《愛滋拾遺-隱形的病人》以報導文學型態訪問了二十二位感染者,8位個案管理師、4位社工、7位醫師、5位主管機關基層與三位政府官員,每篇3000-4000字,總字數估計七萬字。計畫以民族誌方式進行調查,報導拾遺台灣愛滋現象。 作者吳宗泰以自我書寫為經,調查報告為緯,交錯比對社會現況和自身感受。書寫未必是療癒、書寫未必是和解、書寫未必是解答,但透過書寫的不斷整理、提問、驗證,提出對自身的詮釋,也有對所處環境的分析。
Show more...
2 years ago
29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20 廖顯耿(無名氏)談《暴言女教師小愛》網路小說,言行粗暴的美少女教師,帶來一連串破天荒的教育故事。
廖顯耿(筆名:無名氏)創作的網路喜劇小說《暴言女教師小愛》,故事主角是言行粗暴的美少女教師,她是一位缺少常識言行粗俗的高中教師,但其實是地獄派來現世,把附身在青少年學生或成人身上的惡靈驅逐的一部喜劇。 作者廖顯耿希望人性的醜惡與扭曲,能透過惡靈這種超自然的存在抽離,把故事輕鬆化是他創作這部作品的目標之一。
Show more...
2 years ago
24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9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陳瑩芳司長談青年創作獎勵計畫,提供創作者在寫作與出版上的協助。
自106年起,文化部推出青年創作獎助計畫,聚焦於二十至四十歲的創作者,文類不限,希望透過獎勵金的支持,讓青年創作者得以更專注於創作。 青年創作獎勵要點中特別提到鼓勵「類型小說」創作,如推理、法律、醫學犯罪、科幻、奇幻、驚悚、歷史等,初衷是源於類型小說較為大眾化、通俗化,媒體傳播力高,且極具改編潛力,所以在要點中特別列出,期待創作者馳聘想像,開創多元類型的文學作品。 陳瑩芳司長說,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勵不限制題材、文類,無論任何背景、有無足夠寫作經驗,只要有寫作的決心、企圖心和想像力,都歡迎來投件。從創作支持到後續媒合、發表,文化部都有相應資源協助,她期待看到創作者們勇於挑戰,帶來更多元的原創作品!
Show more...
3 years ago
35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8 陳泓名 談《雨水下水道裡抬頭時的面孔》紀實職人「水利局公務員」散文,在新北市下水道有八百公里,有根本不知道是誰建的、馬路下的虛空下水道。
陳泓名創作的紀實職人「水利局公務員」散文《雨水下水道裡抬頭時的面孔》講述新北市道路底下有約莫六百多公里的下水道,相當巨量的長度,漫佈在道路下方。藉由一系列的書寫,建立整個屬於台灣的都市特色。 陳泓名希望這本創作計畫,是以一種「上班日常中的非日常」,帶著觀察職人的謙虛之心,從認知身邊的器物,像是堆滿辦公室的勞務契約書、期中末報告書,對應到每個人桌上擺放著的皮卡丘、海賊王等等。以及,打開漆黑的人孔,看著道路底下,竟然隱藏著兩米高的下水道,聽著裡面的聲音,以及污水集合的味道。
Show more...
3 years ago
31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7 邱怡青 談《蜂鳥的火種》長篇小說,以日常細節的敘述,傳達「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精神中人格特質的真實生活樣貌,展現被疾病標籤化後仍然獨一無二的人格與生命樣態。
邱怡青創作的長篇小說《蜂鳥的火種》,以日常細節敘述傳達「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兩種精神與人格特質的真實生活樣貌。作品分兩大章,第一章以敘述角色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呈現角色和疾病症狀共存的歲月與心境。第二章節讓三個有不同處境(單親家庭、亞斯伯格、思覺失調)的角色們互相連結、產生衝突,最後發展出能夠提供支持、包容接納的情感。 作者邱怡青希望能著重被疾病標籤化後,仍然獨一無二的人格與生命樣態,能真實而觀點中立的呈現他們眼中的世界。
Show more...
3 years ago
30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6 林佑霖 談《浪漫主義狗崽》詩集,以帶有溫情性質的浪漫主義詩作,回應當代社會中的情感與關懷。
林佑霖創作的詩集《浪漫主義狗崽》詩集名是致敬博拉紐,是作者在2014年到2022年將近十年間創作的詩作,依照自已書寫的主題分為四輯:「星球遊戲」、「線偶」、「花與狗崽」、「看見的鏡子」。分別為書寫時間的「星球遊戲」與對虛構之物探討的「看見的鏡子」,以及書寫主體的獨特與能動性的「線偶」、「花與狗崽」。 作者林佑霖認為,我們無法像十九世紀的音樂家蓬頭垢面的窩居在閣樓創作,無法像切格瓦拉、博拉紐在南美洲浪蕩,但我們依舊能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中成為一個浪漫主義者,透過對不同理想與主體的尊重、透過相信獨特個人的價值、透過一種帶有溫情性質的浪漫主義主體,成為一隻可愛的「浪漫主義狗崽」!
Show more...
3 years ago
26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5 林佳霖 談《把空白填上記憶》長篇小說,以戒嚴時期為背景,講述遠離家鄉的軍人和女孩相遇的故事。
林佳霖創作的長篇小說《把空白填上記憶》是一段由對談開始的文本,採取了第二人稱的方式書寫,試著透過對話來轉換時空背景,並把真實藏在虛假裡。 作者林佳霖表示,如同《把空白填上記憶》名稱一樣,想把空白填上記憶;寫一位軍人和女孩相遇的故事。
Show more...
3 years ago
27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4 陳柏宇 談《失咒》短篇小說集、《閬縫》繪本,以台語書寫為咒語,展現記憶和失落;繪本書寫現代都市中的「老人」小故事與精神。
陳柏宇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失咒》,以大台北地區和家族史為藍圖,設定一個獨立的時空。從大台北地區為範圍,擴充、調查相關事物,以類散文小說的形式寫作,讓作為咒語的台語可以揭開、存取逐漸消失或被忽略的文化記憶和地區面貌。 繪本《閬縫》以台語文記錄那些零碎如現實的老人故事,用繪本及有聲書的形式創作,凸顯屬於老人的事物,在作品中架設的魔幻空間也是試圖讓人們在扁平和死板的灰色叢林中得以找到喘息與可能的「裂縫」。
Show more...
3 years ago
30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3 王宥翔(天野翔)談《殘世代》科幻小說,以基因調整為發想,探討世代衝突、資源差異與死刑存廢的台灣科幻小說。
王宥翔(筆名:天野翔)創作的科幻小說《殘世代》,故事是建立在為了防範中國在新一代人口計畫──對新生兒進行基因調整,而取得絕對的優勢,因此台灣也決定跟進,於2030年展開新生兒基因調整計畫……。 作者王宥翔講述儘管殘世代與舊世代間有著巨大的衝突,但兩方都生活在同一個島嶼、有著相似的生命經驗。或許只要兩方訴諸共通點,彼此都在保障生命權的自由主義下,給予對方一定的空間,兩方還能夠依同生活在這殘破的世代與島嶼!
Show more...
3 years ago
31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2 林恕全(唐墨)談台灣佛教歷史小說《羅漢挑磚》,以白色恐怖時期為背景,充滿謎團的現代版《高僧傳》。
林恕全(筆名:唐墨)創作的台灣佛教歷史小說《羅漢挑磚》,是一部時空背景建構在戰後至白色恐怖時期,帶有謎團的歷史小說,從戰前一小段主角僧人的童年回憶開始寫起,主角僧人設定住在長江沿岸的小村莊……。 《羅漢挑磚》運用了某種推理小說的手段,透過一些懸而未決或是有待商榷的史料解讀,製造懸疑與推理的情境,在破解懸案的過程中,有些歷史事件可能難以推翻既定的論點,但有更多歷史問題可以逐一得到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林恕全期待自己能以文學的角度,替佛教以及為臺灣歷史做一點事情。
Show more...
3 years ago
29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1 陳庭昀(鬱兔)談《封筆之作》台灣歷史奇幻小說,橫跨日治末期至現代的作家與責任編輯的相知相惜,串起動人心弦的奇幻故事。
陳庭昀(筆名:鬱兔)的台灣歷史奇幻小說《封筆之作》,以大眾文學的商業寫作技巧,融入橫跨日治末期至現代發生於台灣的史料,與邵族傳說神靈白鹿結合,又因此作主角身分為作家,劇情中也會提到一些近代文學的作品與作家,透過深刻描寫角色內心轉折,譜出動人心弦且具有意義的故事。 作者陳庭昀希望能透過《封筆之作》中角色的塑造與劇情發展,帶領讀者體驗一場交錯時空的奇幻之旅,讓難懂的史料以容易被理解與感受的方式吸收,進而增加讀者對土地的認同感。
Show more...
3 years ago
21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10 鄭雅芝談《留給超級英雄的空房間》長篇科幻小說,以「超級英雄」為引子,探討台灣人「沒有自己的故事」的情結。
鄭雅芝是鳴人堂【F.E.Ws 少述派勢力】專欄作者Masayo,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留給超級英雄的空房間》是以「台灣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超級英雄?」為表面主題,實則探討「台灣留不住人才」,以及「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知名故事」,這兩大深植於台灣人心中並在潛意識裡造就難以根除的自卑感的心病。 故事中兩名主角,分別是由「逃到美國」的父母所生下的「ABC」青年「克拉克」,以及生長在台灣、自小被要求成為「資優生」的少女「癸肆」。對克拉克來說,在他出生前就「被綁架撕票」的哥哥.李皓洋,是害他父母離鄉背井的元兇,也是阻礙他和父母對彼此敞開心扉的一道鴻溝。然而,在父母雙雙過世之後,克拉克才知道哥哥不但還在人世,當年也並非被綁架;因為,李皓洋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英雄」,生在冷戰年代的他,一度是美中日蘇各方爭奪、試圖拉攏或除去的對象……但如今他身在何方?當年又為何會丟下父母、幾十年來杳無音訊?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真相,克拉克踏上了追尋之旅……
Show more...
3 years ago
26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09 林孟寰(大資)談《殖民星系》科幻短篇小說集,以虛構的星際殖民史為引,影射臺灣與世界進步發展的光與暗。
電視劇《原來1家人》、《通靈少女》共同編劇林孟寰,回到初心創作科幻短篇小說《殖民星系》以張系國科幻經典短篇小說集《星雲組曲》為師。藉由十篇短篇小說,勾勒出未來世界的人類,向外太空星系發展的樣態,在不同時期屯墾的殖民星球,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在地文化,但殖民母星「地球」的古典社會規則,仍如緊箍咒般限制殖民星球人們的行為模式,乃至於對心靈的箝制。 作者林孟寰《殖民星系》每篇小說設定皆有各自的人物和主題,都能夠單篇獨立閱讀,但又彼此貫串且呼應,這些宇宙開拓史的片段猶如拼圖般,將拼湊成完整的殖民星系發展圖像。
Show more...
3 years ago
28 minutes
朗讀台灣
【青春好創作·出版正當時】#08《楊勝博談《刺針連鎖》科幻推理小說,破解高科技地獄文明的一場靈魂脫逃事件!
楊勝博《刺針連鎖》是融合「科幻」與「推理」兩種類型,結合傳統信仰中的陰間司法體系「城隍系統」,以及新竹著名仕紳林占梅與他所興建的知名園「潛園」今昔對比、戴潮春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作為劇情關鍵,輔以不同文化中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再以高科技「異文明」的角度重新定位「地獄世界」。 作者楊勝博期許自己作品能有科幻場景的非日常未來感,也有推理小說的懸疑解謎要素,更試著加入在地化的文化底蘊。
Show more...
3 years ago
27 minutes
朗讀台灣
EP18-歷史小說家楊双子的街頭飲食踏查:談《開動了!老台中》
📖主題書籍: 《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 📌節目簡介: 金鼎獎得主楊双子寫給美食愛好者的台中飲食漫遊錄:《開動了!老台中》,這本書不是美食報告書,而是歷史小說家寫作與吃喝之餘的踏查成果。 本書以「讀飲食,呷歷史」為目標,羅列最具世代傳承的道地老店與歷史痕跡的點心美食;以熱衷研讀台中歷史的愛吃鬼a.k.a.潛心踏查街頭飲食的吃客之姿,爬梳老台中百年薈萃交織的酸甜苦辣鹹。書中的吃,吃的是滋味、吃的是記憶!每個人的口味皆與自身的生活背景與習性息息相關。 本集節目邀請歷史小說家楊双子來分享台中街邊的飲食與老台中城區的歷史記憶。
Show more...
3 years ago
41 minutes
朗讀台灣
EP17-從博物館周邊到給力性別繪本《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作者鄭若珣、繪者曹一竹談繪本製作
📖主題書籍:《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 📌節目簡介: 故事發生在娃娃博物館的女字時代展覽期間,藉由女鬼娃娃的突然消失,在記者娃娃探詢其他娃娃的抽絲剝繭中,帶入女性在台灣歷史中的地位演變,以及在文學中的角色變化,全書充滿懸疑氛圍,引人入勝。 國立台灣文學館蘇碩斌館長表示此繪本講述性別的故事,場景設定在一座博物館,一起離奇的命案,逐步揭露入夜關門後的博物館世界,也呈現性別平權的哀與喜、痛苦與超脫。 本集節目邀請《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的作者鄭若珣與繪者曹一竹,分享如何轉化台灣文學中性別議題的文本,創作出屬於台灣的性別繪本!
Show more...
3 years ago
33 minutes
朗讀台灣
EP1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秋霞的一千零一夜》為臺灣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ft.蔣理容
📖主題書籍:《秋霞的一千零一夜》 📌節目簡介: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以小說體,從蔣渭川媳婦秋霞的視野,看那個時代。融合蔣渭川日記、美國「國家檔案局」已經解密的二二八前後台、美、中三方的往來電文資料,真實呈現那個時代與那些發生的事。 玉山社總編輯表示《秋霞的一千零一夜》發行後,可能會有一些聲音。但歷史就是如此,在不同的立場位置,都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及觀點,只要有足夠的依據,可以加以證實,及說服讀者。 本集節目由玉山社魏淑貞總編輯與作者蔣理容對談,談成書過程、書籍出版後讀者的反應,以及作者蔣理容的媽媽與阿公蔣渭川,他們那個時代與記憶。
Show more...
3 years ago
39 minutes
朗讀台灣
EP15-「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紀念時間和青春在之中噤聲消逝的人們。ft.黃一文
📖主題書籍:《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 📌節目簡介: 入選2021年波隆納插畫大展、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一屆「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繪本工作坊首獎的繪本作家黃一文,創作《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以繪本紀事,串聯「藝術-文學-生活-歷史」,紀念時間和青春在之中噤聲消逝的人們。 黃一文最初想使用「火車」當主題,因曾經被囚禁其中的人們,都像待在一節又一節的火車車廂裡頭。這是一個荒謬的故事,卻是臺灣曾經的歷史,是威權的具體面貌。 本集邀請黃一文談談《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故事發想與創作意念。
Show more...
3 years ago
51 minutes
朗讀台灣
玉山社經營的PODCAST節目。 不管是人文史地、自然風情,還是生活百態,只要來自台灣這片土地,都是我們──「玉山社」、「星月書房」兩個品牌想分享的內容。 以台灣為主題,我們邀請寫稿的作者、做書的編輯,偶爾還有推書的行銷,在節目中談書、談閱讀,也談台灣的文史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