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Music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03/a0/12/03a0129b-b203-842b-0b59-9ffaf4bd4470/mza_4357936927513355190.jpg/600x600bb.jpg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假掰藝術家
15 episodes
3 months ago

歡迎收聽《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我是那個總是想太多、也演得有點多的藝術家。

這個節目,會聽到一些看似謬論的假掰觀點,聊聊我們心裡那些,很難說出口的東西。

你會在這裡聽到:
荒謬的同志感情關係,
性愛裡的真實感與空虛感,
量子力學與宇宙顯化法則,
還有那些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問誰的問題,
和那句總是壓在心底的:
「為什麼我總是與世界格格不入?」

簡單說,就是:
「我都這樣了,這世界怎麼還是這樣?」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
那就假掰一點沒關係,
因為我們都不是故意想太多,
而是早就,看太透。

假掰不是裝,是我們活下來的方式。
給掰什麼?掰掉世界的劇本,給出自己的版本。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Spirituality,
Self-Improve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is the property of 假掰藝術家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歡迎收聽《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我是那個總是想太多、也演得有點多的藝術家。

這個節目,會聽到一些看似謬論的假掰觀點,聊聊我們心裡那些,很難說出口的東西。

你會在這裡聽到:
荒謬的同志感情關係,
性愛裡的真實感與空虛感,
量子力學與宇宙顯化法則,
還有那些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問誰的問題,
和那句總是壓在心底的:
「為什麼我總是與世界格格不入?」

簡單說,就是:
「我都這樣了,這世界怎麼還是這樣?」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
那就假掰一點沒關係,
因為我們都不是故意想太多,
而是早就,看太透。

假掰不是裝,是我們活下來的方式。
給掰什麼?掰掉世界的劇本,給出自己的版本。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Spirituality,
Self-Improvement
Episodes (15/15)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5: 100%有效地操控你的人生現實

這個理論最早是由一位叫瓦迪姆·澤蘭德(Vadim Zeland)的俄羅斯人提出的。

他是誰?一個核物理背景的科學家,後來又研究電腦科學,然後突然某天,在2004年寫出了一整套關於如何操控現實的書,總共五本:《可選空間》、《臣心的地獄》、《前進到過去》、《駕馭現實》和《蘋果落向天空》。

這一套書當時在俄羅斯大賣多年,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很多人看完後說真的有效。不是那種「心靈雞湯式的有效」,是實際生活中出現變化的那種。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1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4: 拆解冷暴力與冷處理

「冷暴力」的核心定義是一種非身體接觸的情感虐待,其目的在於控制、懲罰和持續傷害對方。文中透過分享個人經歷,具體闡釋了冷暴力的表現形式,例如選擇性沉默、陰陽怪氣的溝通、製造資訊真空等。同時,內容也區分了習慣性迴避衝突的人與刻意實施冷暴力者,並分析了施暴者與受害者的心理動機,例如施暴者可能因道德焦慮或自戀型人格障礙而採取此行為,而受害者則常有不清晰的個人界線或自我價值感低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8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3: 賽斯:你是多重存在的能量人

你不是只有你自己想的那個我,你不是你證件上的名字,不只是你的血型、星座、出生地,不只是你上班的樣子、你戀愛時的樣子,也不是只有你朋友圈裡投射出來的那個版本。

你其實是一個多重存在。不是分裂,不是人格障礙,而是來自靈魂本質的擴展。你是一個多重維度的存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7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2:賽斯觀點下的靈魂伴侶

我們總以為靈魂伴侶是那個命中註定的唯一,是天上注冊的名字,只要遇見了對的人,一切就會圓滿,孤獨就會結束,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完整,甚至痛苦會因此消失。這樣的想像,說實話,很美,也很危險。因為它建立在我不夠完整的前提上。

但賽斯不這麼說。他甚至直接指出:「你並不是某個靈魂的另一半,也不是一個缺了什麼的人。你,是一個完整的能量人格本質,是一個多重維度的自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1:賽斯:意識實相的本質

賽斯(Seth)是一個非物質的存在,一個所謂「人格能量的延伸體」,他自稱:

“I am an energy personality essence no longer focused in physical matter.”

翻成白話就是:「我是已不再聚焦在物質實相中的能量人格本質。」

他不是神、不是鬼,也不是外星人。
而是一個來自更高維度的意識存有,曾經歷過地球的人類生命,但現在已超越了物質轉世的循環,成為一個協助人類覺醒的意識導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0 意識的觀察力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其實都在「觀察」某些事,只是我們並不總是清楚自己到底在看什麼、想什麼,也更不知道我們觀察的那個焦點,其實正在創造我們所經歷的現實。

很多人聽過吸引力法則、聽過顯化,也聽過量子的觀察者效應,但我們很少仔細問自己:到底什麼是觀察?觀察有分種類嗎?我現在觀察的,是我真正想要的版本嗎?還是我在不知不覺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根本不想發生的東西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8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9 激活隱藏能量,運用他獲得你想要的

很多人說,只要你保持正向思維,用正確的頻率震動、每天對鏡自我肯定,在筆記本寫下渴望,就能實現夢想。這聽起來近乎魔法,而事實上,它真的有科學基礎,宇宙就是能量,能量以頻率和震動為語言,而你,就是那個正在不斷發送訊號的發射塔。

當你感到憤怒、焦慮或恐懼,你就在與宇宙發出那種頻率。結果是,你會吸引來更多讓你生氣、焦慮或恐懼的事。反過來說,當你專注在喜悅、愛與感恩,你的生活也會開始朝這個方向調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8 同志之間的情慾覺知

在這個快速轉變的世界中,許多同志朋友都在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愛、自己的位置、自己的靈性之路。但現實常常讓我們走得很累。

我們不只面對社會對同志的誤解,還常常得在性與愛、身體與靈魂之間來回掙扎。這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這條路真的很特別,也很值得好好探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0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7:同性之間的性,是不是比異性戀的性更好?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一集,可能會讓你微微臉紅,也可能讓你在某一刻突然深呼吸,甚至某個段落,你會想靜靜地閉上眼,想起一些你以為早就忘了的身體記憶。

我們要聊同性,或者是同志的性,不只是伴侶間的性愛,不只是誰約了誰,不只是一次次的肉體交換,而是,同志的性,能不能是一場靈性實踐?一場療癒?甚至,一場能量的轉化與創造?

我們還會談一個很多人不敢明說、但心裡一直想問的問題,同性或同志之間的性,是不是比異性戀的性更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7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6:為什麼同志間,感情難維持長久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8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5:觀察者效應,你的意識如何改變現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4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4:如何無視六種人,守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8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3:活出你渴望你的狀態

歡迎收聽,今天我們來聊一段您分享的 YouTube 影片,主題蠻有趣的誒,是關於怎麼跟宇宙對頻,然後好像可以心想事成這樣。影片有個核心觀點哦,嗯,我覺得蠻特別的,就是說好像光靠努力啊,或一直許願可能不太夠。關鍵反而在我們裡面那個叫狀態或者說能量頻率聽起來是有點懸啦。我們來深入聊聊這個對頻到底是指什麼。對,沒錯。這這個影片內容它的重點是說宇宙感應的哦,不是你嘴巴上講的多好聽,也不是你表面上做了多少事,他感應的是你內在真實的,是持續的那種感覺跟能量狀態。就有點像你一直在發射某種訊號出去。
好,那那我們來拆解一下,影片有提到一個,嗯,很多人可能卡住的點,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越用力去追一個東西他反而跑得越遠,這點我真的蠻好奇的,影片是怎麼解釋的?嗯,他的解釋是哦,宇宙讀取的是你那個內在真實的震動頻率。舉個例子好了,比如說你嘴巴一直在念,我很豐盛,我很豐盛,對不對?嗯嗯,但你心裡其實是一直擔心賬單啊,充滿焦慮啊,那你真正發送出去的那個訊號其實是匱乏跟緊繃的感覺。哦。宇宙回應的是後面這個不是是你嘴巴講的那個肯定句啦。
哎,這很有意思,所以影片裡強調的狀態,不是說我偶爾心情好一下或者突然很有衝進那種。對,這裡很重要,他講的狀態不是曇花一現那種,而是你一天裡面大部份時間你整個人散發出來的那種整體的能量氛圍。是你對生活的那個總體的感受,你心裡最底層的那些信念啊,情緒啊,全部加起來的總合。影片有稍微區分一下齁,像是低頻的狀態可能就比較像是匱乏感啊,焦慮啊,很急著想要想控制,然後高頻的狀態就比較像是已經擁有的感覺,覺得自己值得很輕鬆信任,內在很穩定,感恩喜悅,大概是這樣。
這裡真的蠻有趣的。所以說那些看起來好像很輕鬆就心想事成的人,關鍵就在這裡。影片的意思是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們比較容易為在一個嗯對了停的狀態。誒,可以這樣理解哦,他們的核心狀態常常是相信自己是值得的。就算那個東西現在還沒來,他們也能保持一種相對比較輕鬆,比較信任的感覺,而不是那種很焦慮很急用力過猛的樣子。所以重點就好像從一直在追一直在追變成為,就是在你的心態,你的感覺上先活成那個,好像已經擁有你想要。東西的那個版本的自己。
那如果我現在就是感覺很差,就是覺得很缺,那怎麼辦?光想者我要感覺好像沒什麼用吧,影片有沒有給一些比較實際的方法來幫忙調這個內在的狀態啊?有的有的,這就接到比較實際的操作面了,焦點確實要從外面那些行動,比如說像念經一樣,一直在念肯定語,轉到比較內在的修煉。影片建議了幾種做法,我覺得蠻可以試試看的。第一個是練習放下那個對結果什麼時候來,怎麼來的控制,還有抗拒型。就像你點了外送,你不會一直打電話去催嘛,你就是相信他會送到。嗯嗯,了解。第二個是練習真心去感恩。把注意力放在你現在已經有的東西上面,不管多小的事情都可以。第三就是刻意把你的專注點從還缺什麼轉到已經有什麼。第四點也很有趣,就是現在就找理由讓自己開心,不要把快樂當成是未來A,要等某個目標實現之後才能得到的獎品。哦。第五就是讓自己曾浸在那個已經擁有的感覺裡面,那會是什麼感覺呢?可能是平靜啊,安心啊,信任的感覺。
那麼這整個聽下來對我們聽眾朋友來說可能意味著什麼呢?這好像提供了一個從外面一直在追,轉到從裡面調整的思考方向。與其一直問我還要再做什麼,我要更努力嗎?不如反過來問自己,我現在的感覺狀態是怎麼樣?我有沒有活出我渴望的那種感覺了。影片也建議說可以從很想的日常練習開始,比如每天就花個幾分鐘真心去感受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做一件讓自己覺得很放鬆很舒服的小事。對,而且這裡也帶出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信任。影片非常強調要信任這個過程,甚至哦,要學會去信任那個延遲或還沒來,把他看作是嗯宇宙可能在幫你準備一個更好更適合的版本,而不是失敗了。哦連延遲都要信任。對,這就需要放下那種我需要證明自己的那種執念,要對自己更溫柔一點,更多的去接納自己。這種內在狀態的調整,也就是影片說的對頻,被認為是讓那個你渴望的現實能夠比較自然流向你的關鍵。與其說是我們很用去吸引,不如說是透過自己先成為那個能量匹配的狀態來允許他發生。
所以我今天從您分享的這段影片內容,嗯,深入探討了從費力追逐轉變為調整內在狀態的重要性。核心訊息好像就是你內在主要的感覺,你的能量狀態才是真正跟現實互動的語言。確實是這樣,關鍵似乎就在現在,就是此時使此刻開始去培養那份內在的平靜啊,信任感啊,還有覺得自己值得的那種感覺。影片的觀點就是當你從裡到外體現出你渴望的那種狀態時,外在的現實它好像就會比較自然的跟上來了。
那麼基於我們剛剛聊的這些,這裡有個想法,您可以帶回去思考看看。如果我們當下的感覺狀態真的在某種程度上,嗯塑造著我們的現實。那今天您可以在日常的感受或是你的專注點上做出哪一個微小的您覺得做得到的小轉變來做個小小的實驗。觀察看看會發生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7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2:蒙田智慧:放下執著,一切歸位

嗨,歡迎來到《假 掰 藝術家 給 掰 什麼》,我是Luca。
今天我們要談的,
是一句看似簡單卻有力量的話:

「當你停止在意,一切自會歸位。」

這不只是勵志金句,
而是來自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幾百年前就已經發現的智慧。
他認為,
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掌控、努力、迎合,
而是來自放手、接納與自我認同。

今天,我們就用幾個章節,
帶你慢慢走進這種智慧的思維方式。

🎧 第一章:你為什麼這麼在意?

先問問你自己,
你曾經為了別人的一句話,
懷疑自己很久嗎?

你努力工作,
但主管一句「下次再好一點」
就讓你心情盪到谷底。
你在IG上傳了一張你覺得超棒的自拍,
卻只拿到幾個讚,
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看?

這些現象,
其實都在反映一件事:
我們太在意外界對我們的評價,
彷彿我們的存在價值就繫在他人的認同上。

蒙田說得非常直白:

「人不是自己的主人,
而是別人想法的囚犯。」

他挑戰我們去思考:
「你現在所努力的一切,
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還是你只是被期待推著走?」

這邊舉思考實例:

你選讀某個科系,
是因為你熱愛,
還是因為父母認為它「有前途」?
你選擇某種打扮,
是你覺得自在,
還是因為你怕被說「太奇怪」?
這些值得你在思考

第二章:掌控一切,其實是一場幻覺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
只要你夠努力、夠認真、
把每個細節都控制好,
你的人生就能順利無憂。

但是人生,
真的可以被計畫到每一分每一秒嗎?

這裡也舉個真實案例:
我有一位朋友,
花了半年準備國外交換的申請,
一切準備周全,
連當地租屋都找好了。
結果疫情爆發,整個計畫被取消。
她崩潰地說:
「我什麼都準備好了,為什麼還是失敗?」

這就說明了:
你越想掌控一切,
當失控發生時,你反而更痛苦。

蒙田說:

「人生充滿不確定,
追求掌控只是徒增負擔。」

與其死死抓著未來,
不如學會面對未知
這才是成熟的智慧。

第三章:「放下在意」不等於放棄人生

很多人會說:
「那如果我不在意,
不就變得很佛系,
什麼都不努力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放下在意」的真義,
不是冷漠,不是懶散,
而是把注意力從「他人如何看我」,
轉向「我想成為怎樣的自己」。

有個對比案例:
A 是個討好型人格,
每次開會都點頭配合,
內心卻不認同決策。
B 表達意見果斷直接,
不強出頭,但也不怕被否定。

你覺得誰更快樂?誰更自在?

放下不是消極,
而是停止用外在標準衡量內在價值,
開始活出你自己的步調。

第四章:你越少證明,反而越有力量

你是否總是拼命
讓人知道你有多努力、多優秀?

但是,真正有魅力的人,
往往不是那些到處「證明自己」的人,
而是那些安靜、有自信、自在做自己的人。

大家都知道一個名人演員梁朝偉,
他總是話不多,
但那份從容與沉穩,
就讓人忍不住注意他
他沒有刻意表現自己,
反而自然發光。

這就呼應蒙田的哲學:

「當你停止尋求認可,
你會自然地吸引真正該屬於你的事物。」

越不刻意討好,反而越被喜愛。

第五章:真正的人際關係,
是接納,不是控制

我們常常會期待別人改變,
變得「更像我們心中的理想樣子」。

但蒙田說,
這些期待,只會帶來痛苦。

而在生活場景中
你希望伴侶更主動、更體貼,
但他始終是個慢熱型的人。
你越是催促,他越後退,
關係反而更糟。
直到你停止要求他改變,
只是專注做自己,
你才會發現他也開始主動靠近。

因為允許別人自由,
你才能換來真誠的連結。

放下掌控,不代表你不在乎,
而是代表你尊重每個人的存在方式。

第六章:留白,才是創造的開始

蒙田提出一個非常現代的觀點:
你越放下,得到的越多。

一位畫家因為太想畫出「完美作品」,
結果每天面對畫布卻畫不出半筆。
直到有天他說:
「我今天就亂畫,不管怎樣先動手。」
結果,這幅「亂畫」成了他的代表作。

這不是巧合,
而是因為你為事情騰出了空間,
靈感自然流進來。

這也發生在愛情、創業、人際連結中
當你不再強求結果,
反而會吸引到真正對的機會。

第七章:什麼是你可以放下的?

到這裡,
我邀請你一起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現在,有沒有什麼事,
是你可以停止在意的?」

也許是別人對你的評價、
也許是一段過去的關係、
也許是某個對未來的焦慮。

這裡有個冥想練習
建議你在心煩氣躁時試試

閉上眼睛,
想像你手中握著一塊沉重的石頭。
那是你的擔憂、你的執著。

現在,把它放下。
想像你的雙手空了,
肩膀鬆了,
呼吸也順了。
這就是放下的開始。

所以本集的結尾是:
讓真正重要的事物,自然靠近你

蒙田說過一句話:

「你不需要控制一切才會快樂,
你只需要讓自己順著生命的節奏流動。」

今天的主題不是教你放棄,
而是教你選擇性的不在意。
選擇不再迎合、不再證明、不再強求。
因為,
當你不再抓住錯的東西,
對的東西會自己來到你面前。

這一集就分享到這
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分享給那個總是想太多、
活得很用力的朋友。

我是Luca,我們下次見。
也歡迎你持續關注我的頻道
也可以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我們下次見
拜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6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EP1:末法時代,吸引力法則,靈性提升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尋求內心的平靜與覺醒。它指出現今被視為「末法時代」,並非佛法衰敗,而是修行變得需要更深入心靈的覺悟。儒、釋、道三家的智慧在當代尤為重要,它們都引導人們回歸清淨,達到生命的圓滿。文本強調真正的修行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與覺察,而非形式上的儀式,並詳細描述了內心強大的十個特徵,包括允許一切發生、屏蔽無用資訊、不解釋、不憤怒、不追問、不執著於情、不訴苦、不自憐、懂得放下自尊以及享受孤獨。總之,文本鼓勵人們透過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並付諸行動,在俗世生活中尋找真正的自我。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kgjcab07ns01rb3vud61r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7 minutes

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歡迎收聽《假掰藝術家給掰什麼》。
我是那個總是想太多、也演得有點多的藝術家。

這個節目,會聽到一些看似謬論的假掰觀點,聊聊我們心裡那些,很難說出口的東西。

你會在這裡聽到:
荒謬的同志感情關係,
性愛裡的真實感與空虛感,
量子力學與宇宙顯化法則,
還有那些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問誰的問題,
和那句總是壓在心底的:
「為什麼我總是與世界格格不入?」

簡單說,就是:
「我都這樣了,這世界怎麼還是這樣?」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
那就假掰一點沒關係,
因為我們都不是故意想太多,
而是早就,看太透。

假掰不是裝,是我們活下來的方式。
給掰什麼?掰掉世界的劇本,給出自己的版本。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