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重點:
一、 什麼是非洲豬瘟 (ASF)?為何它如此可怕?
豬隻的絕症: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豬隻惡性傳染病。
三大可怕特徵:
致死率極高: 急性感染死亡率接近 100%。
無藥可醫: 目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或藥物可以治療或預防。
病毒頑強: 可在冷凍豬肉中存活近三年 (1000天),在豬舍環境也能活一個月。
比口蹄疫更嚴重: 1997年的口蹄疫有疫苗可控制,豬隻不一定死亡。但非洲豬瘟一旦爆發,唯一處理方式就是全面撲殺掩埋。
二、 台中疑似案例的爆發與危機
發現過程: 台中梧棲豬場自10月10日起陸續有豬隻死亡,但初期未朝ASF方向懷疑。直到10月20日,短短10天內死了117頭豬,動保處才驚覺不對勁,採檢後於21日晚間驗出陽性反應。
防疫空窗期: 從首次死亡到確診有整整10天的空窗期,病毒可能已經擴散。
擴散風險極高: 農業部正全力追查,初步發現處理死豬的化製車就涉及33個關聯豬場,運豬車也涉及7場,防疫工作正與時間賽跑。
三、 台灣養豬業的血淚史與威脅
口蹄疫的重創: 1997年口蹄疫爆發前,台灣是全球第二大豬肉出口國(僅次於丹麥),年產值超過500億。疫情爆發後,外銷瞬間歸零,撲殺近400萬頭豬,產業損失高達1700億台幣。
24年的漫長戰役: 台灣花了24年,直到2020年才從口蹄疫區除名,並在2024年成為亞洲唯一「三大豬病非疫國」。
重返世界夢碎: 豬肉剛開始重返菲律賓、新加坡等市場,正準備進軍日本。但此次案例一出,農業部已宣布所有豬肉暫停出口,剛起步的外銷努力可能付諸東流。
四、 緊急應變措施及其連鎖效應
政府已啟動七大緊急防疫措施,其中兩項對民生造成巨大衝擊:
全國豬隻禁運禁宰五天:
目的: 讓豬隻「靜止」,避免病毒移動擴散。
衝擊: 豬農飼養成本增加;市場因恐慌性搶購,豬肉價格在一天內上漲近20%。
全國禁用廚餘養豬:
原因: 此次案例場即是廚餘餵飼,而廚餘高溫蒸煮(90度C、1小時)在執行上常有漏洞,是巨大防疫破口。
衝擊(城市的考驗): 台灣一年有超過25萬噸的廚餘(佔總量42.8%)是靠餵豬處理。禁令一下,這些廚餘無處可去,焚化爐無法處理高含水、高鹽分的廚餘,將引發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
五、 全民防疫指南:我們能做什麼?
豬肉還能吃嗎?
可以。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類。
市售合法、蓋有合格標章的豬肉,只要徹底煮熟,都可安心食用。
民眾應做的三件事:
不要帶(不違規): 絕對不要從國外攜帶任何肉類產品入境(香腸、肉乾等),也不要網購。
不浪費(減廚餘): 從源頭減少廚餘,減輕城市廢棄物處理壓力,降低疫病風險。
支持國產豬: 選擇有產銷履歷、來源清楚的台灣豬,支持遵守防疫規定的豬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