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00/e3/d8/00e3d809-24cc-e2d8-c113-7a626f267e90/mza_10681035439643967690.jpg/600x600bb.jpg
不可理论
宝婷
48 episodes
1 week ago
一档带你用理论来理解生活的播客节目。宗旨是,不可用学术的方式做理论,不可用理论的方式谈理论。 网站:bukelilun.com 邮箱:bukelilun@outlook.com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不可理论 is the property of 宝婷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一档带你用理论来理解生活的播客节目。宗旨是,不可用学术的方式做理论,不可用理论的方式谈理论。 网站:bukelilun.com 邮箱:bukelilun@outlook.com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https://i.typlog.com/bukelilun/8300041311_148145.png?x-oss-process=style/sl
45: 不可理论 × 555 Project 声音纪录片:我住在魏公村
不可理论
1 hour 19 minutes 9 seconds
2 years ago
45: 不可理论 × 555 Project 声音纪录片:我住在魏公村
alt text

「555 Project」 是由三明治发起的在地观察计划,取上海三条小马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武康路」的名称首字谐音。通过历史研究、采访写作、声音采集等方法去呈现这个街区里生动的故事,探索和发现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去呈现和思考街区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启发更多人重拾自己对周边生活的感受力。


本集节目参与三明治「555 Project 在地创作」支持计划。以声音纪录片的形式,试图追溯家族史,探寻并记录下现居地魏公村一带的历史记忆。

2006年前后,为腾出家中房子出租,上初中的我随父母搬离魏公村。2020年底,我已经硕士毕业、回到北京工作了几年,把魏公村的老房子重新装修,住回了魏公村。曾为了上学、工作,住在香港红磡、台北水源、北京双井和潘家园。唯独魏公村,是一个被动选择的结果。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现、定居在这里。一些抓不住的变化让我感到记录的迫切。比如,疫情扫荡了魏公村,但瞬间又毫无踪迹;走在小学时的上下学路上,建筑、植被、光影已经和记忆中完全不同;邮局和书店混乱的那一带是何时起已经没有小偷了;再如声音纪录片开头,菜店老板吆喝变成了直播带货的方式。

曾看到精神分析研究者三童的说法——「我们的家族谱系意味着个体无意识」。除了这层对我个人的意义以外,我也想借助其他魏公村的曾居者和现居者的力量,进行历史和记忆的唤回。项目从2022年底开始,经历了起初的毫无头绪,到后来逐步摸索到了收集口述史的路径;也经历了从声音素材多而分散不知如何处理,再到理成时间顺序,然后再次打乱重做;也经历了漫长的心理上的逃避和懦弱,不敢向家人、亲属、朋友解释自己对纪录成品的预期、确认口述内容是否可以公开,也害怕给他们带去任何不好的影响。在这些迷茫和曲折中,不知不觉过去了整整一年。

用节目中一句旁白来说:「在地」的意义,就是把对好生活、对明天的期冀变成具体的样子。藉由「在地」,我身上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对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发生更加敏感。以后也会更努力地去记录。

最后向所有声音素材的贡献者、三明治的工作人员、这片土地,致以感谢和敬意。

采访、制作、旁白、音乐、插画、照片提供:宝婷

邮箱:bukelilun@outlook.com

网站:bukelilun.com

在爱发电、支付宝或同名公众号打赏,将支持本节目继续走下去,在此感谢所有赞助者。


00:00 序幕

04:15 第一幕 过去

25:48 第二幕 过去的过去

69:43 第三幕 现在

出场人物(按出场序):

果然·美生鲜超市老板、张青、张卓、郑悦、唐林茂、林思芬、盛志涛、唐秀琴、唐秀珍、李秀敏、小林、中央民族大学西门便民超市老板、群鸟

alt text

内容主体中提及的参考资料:

  • 周泓专著《魏公村研究》
  • 新京报书评周刊对黄盈盈的专访《黄盈盈:一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
  • 北庭小白杨的文章《魏公村周边的一些古墓》
  • 杨圣敏、王汉生的论文《北京“新疆村”的变迁》
  • 应星专著《农户、集体与国家: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六十年变迁》
  • 张汝立专著《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
  • 张汝立、徐海燕的论文《“农转居”安置政策的问题与成因》
  • 张汝立的论文《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方慧容的论文《“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收录于杨念群编论文集《空间·记忆·社会转型》

未直接引用,但亦对本项目有助益的参考资料:

  • 簡錦松专著《山川為證:東亞古典文學現地研究舉隅》
  • 哈拉尔德·韦尔策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
  • 阿斯特莉特·埃尔、安斯加尔·纽宁编《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 Janet Carsten 专著《After Kinship》
  • 黄盈盈的论文《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从性故事的讲述看“叙述”的陷阱与可能》
  • 郭于华、孙立平的论文《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 同春芬专著《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
  • 刘亚秋的论文《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记忆的微光的社会学分析——兼评阿莱达·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
  • 1992年版《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
  • 三童的文章《重建与无意识的关系:激活创造力的路径》

三明治「555 Project 在地创作」支持计划相关链接:

  • 三明治公众号文章《在北京魏公村,观察个体的时间,发现地方的历史》
  • 播客「开放三明治」Vol.80 宝婷:在北京魏公村,观察个体的时间,发现地方的历史
不可理论
一档带你用理论来理解生活的播客节目。宗旨是,不可用学术的方式做理论,不可用理论的方式谈理论。 网站:bukelilun.com 邮箱:bukelilu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