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家』由心理諮商專家黃峻賢與商業經營專家江碩濤聯手打造,聚焦家庭暴力課題,透過心理支持與實用策略,提供雙方思考與改變的空間。
從商場的利益理性與生命的認知感性的獨特雙視角出發,我們不給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聽眾探索家庭關係的平衡與修復。
每集深入剖析時間管理、資源分配等實務議題,結合溫暖洞察,幫助您在壓力中找到自在。
立即訂閱,與『抱家』一起重建家的希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抱家』由心理諮商專家黃峻賢與商業經營專家江碩濤聯手打造,聚焦家庭暴力課題,透過心理支持與實用策略,提供雙方思考與改變的空間。
從商場的利益理性與生命的認知感性的獨特雙視角出發,我們不給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聽眾探索家庭關係的平衡與修復。
每集深入剖析時間管理、資源分配等實務議題,結合溫暖洞察,幫助您在壓力中找到自在。
立即訂閱,與『抱家』一起重建家的希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建立“人生的十根柱子”,用來取代許多人過度依賴單一伴侶關係作為生活支撐的危險模式。這十根支柱包含三項工作(正職、兼職、興趣)、三種人際連結(友誼、親密關係、血緣),以及四個抽象層面(健康、夢想、進修、投資)。他們強調經濟獨立是核心,並建議透過視覺化工具盤點並強化弱勢支柱,從而讓個體在處理家暴問題時能獲得更大的自主權與勝率**,並鼓勵緩慢而穩健地進行自我優化與轉變。
提醒大家,即使身處家暴風暴中,感到焦慮和無助,也不要放棄希望。
透過今天談的十個支柱,去盤點自己的資源,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擁有更多。
不是要一次做到完美,而是一步一步地補強,慢慢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記住,」抱家告訴你的,「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要拿回人生的主導權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就讓別人的權利或想法左右。你會發現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抱家」是由碩濤與峻賢心理師一同為正處在家暴風暴內的聽眾,以及所有想要伸出支持之手的每一個人,所製作的談話性陪伴節目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陪伴。
【情緒、規範與公正第三方】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討論進入第三階段的主題——情緒與規範的平衡點,以及引入公正第三方的角色。
為何需要公正第三方? 當關係中的溝通已陷入僵局,或當夫妻/伴侶在互動中無法平衡各自的資源和感受時,公正第三方可以介入處理情緒與規範之間的平衡。
公正第三方的角色是什麼? 公正第三方(如心理師或專案管理者),能像登山嚮導一樣,指出迷失者還未看到的道路,並提供一套有方法論的規則來引導關係。
給聽眾的鼓勵 我們相信,即便是身處家暴風暴的聽眾,只是「還沒看到」走出的路徑而已,資源始終存在。對於那些願意伸出援手的「幫助者」,請不要因為受暴者選擇回頭而灰心,反覆是正常的,每一次願意求助都是進步的象徵。
誠摯邀請您 如果您正在經歷關係困境,或希望更好地理解如何陪伴他人,請收聽本集節目,並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想法、經驗或疑問。您的回饋將幫助我們更精確地傳遞支持與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在《抱家》Podcast第六集,我們深入探討自戀型虐待的核心,從健康自戀與有害自戀的區別開始,揭露為何受害者深陷情緒虐待與家庭暴力卻難以離開。透過分析創傷束縛、煤氣燈效應與認知失調,我們解釋受害者如何在間歇增強的操控下,誤以為「他還是愛我的」,甚至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般的依戀。這集剖析心理獨立與經濟獨立的限制,幫助你理解為何「溫水煮青蛙」讓人難以脫身。
想知道如何從受害者轉為倖存者,甚至成為行動者?我們分享「人生清點」的實用方法,教你用新興趣與目標填補生活空缺,擺脫對施虐者的執著。真正的反擊是「與我無關」的心態,專注復原,重建自我價值!這集適合正經歷家庭暴力或情緒虐待的中文聽眾,結合心理洞察與實用策略,助你找回力量。
快來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復原心得!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Lauren Kozlowski所著的《Trauma Bonding》
本書,如同節目中所述,深入探討了「創傷束縛」這一複雜現象,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明知關係有毒、充滿虐待,卻仍然無法離開。
作者Lauren Kozlowski結合個人經驗和其他倖存者的故事,為讀者揭示了創傷束縛的本質。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受害者對施虐者的「愛」可能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著自尊的削弱而增加,最終導致自我迷失,無法離開。但這本書也明確指出,這種「看不見的鎖鏈」是可以被打破的。
在探討暴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理解人腦的基本結構。人的大腦如同洋蔥一般,是一個同心圓結構,越內層越原始。最核心的是腦幹,負責呼吸、心跳等生理機能;接著是情緒腦;最外層是理性腦,這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越底層的神經,他們的控制力越強。你看到蟑螂就是會害怕。你的理性腦會告訴你,他有什麼好怕的?可是害怕就是害怕,你的理性腦完全沒有用。」這種腦部結構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面對暴力時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會退縮觀望,有些人則會恐懼、抵抗。重要的是,當情緒腦被觸發時,理性往往失效......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這一集,「抱家」將討論帶入了一個更深層、也更具挑戰性的領域。
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就是各種的關係。而事實上,每個人的幸福目標卻又相同且不同
本集的節目,我們不再只有關注如何「找到」幸福,我們更想去探討當幸福感被外部力量
特別是身邊的人
「阻止」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兩位主持人,碩濤與峻賢從心理學與商業管理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比較」與「嫉妒」這兩種強大的心理機制,如何影響我們的家庭與職場關係。
本集重點:
這是一集充滿深度洞察與實際案例的對話,無論你是在家庭關係中感到壓力,或是在職場中面臨複雜的人際互動,都能從中獲得啟發。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跳脫互相傷害的循環,真正掌握自己的幸福主動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核心價值:重新認識「你擁有什麼」
在家暴環境中,受害者最常遭受的心理創傷是**「我什麼都沒有」**的無力感。這集節目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自我盤點框架。
三個關鍵突破點:
1. 資源重新定義 - 打破「只有錢才是資源」的迷思
實用價值:
為什麼重要: 受害者常被灌輸「你沒貢獻什麼」,重新盤點後會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所有。
2. 時間瓶子理論 - 從量變到質變的策略思維
實用價值:
為什麼重要: 許多受害者陷入「我已經付出所有時間了,為什麼還不夠」的困境,這個理論提供了解脫思路。
3. 創造新權力結構 - 不正面對抗的迂迴策略
實用價值:
為什麼重要: 直接對抗常導致暴力升級,迂迴策略更安全且有效。
最有力的金句:
「全世界沒有人可以代替爸爸,就算他很糟糕,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完全同意。但問題來了,你跟媽媽跟姊姊的關係超級好,當然沒辦法完全替代爸爸,但在親情這一塊可不可以有一點點的平替?可以吧。」
這段話給受害者情感上的出路:不必執著於修復「不可能修復」的關係,可以在其他關係中獲得滋養。
為什麼現在就要聽?
這集的最大貢獻:將抽象的「你很有價值」具體化為「你擁有這些可運用的資源」,給受害者重新站起來的實際工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心理諮商師峻賢與企業管理顧問碩濤繼續從雙重視角探討家庭暴力中的角色分工與組織管理議題。
誰是家庭的「老闆」?業務與專案經理的角色如何在家庭關係中體現?
為什麼家務勞動的價值經常被低估,如何重新評估其實際貢獻?
如何從企業管理的輪調機制思考家庭角色的轉換與互相理解?
我們討論了現代家庭分工的困境,家務勞動的貨幣化評估,以及從「物品關係」到「人際關係」的家庭互動轉變。
當家庭成員掙扎於角色定位時,企業管理中的組織結構與輪調機制或許能提供新思路,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老闆」。
「一個家的老闆到底是誰?我覺得是自己,因為當你把老闆真的定義出去的時候,你就把你自己的所有權給丟出去了。」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d9hgh01ro01yj2exr5wsa/comments
心理諮商師峻賢與企業管理顧問碩濤從兩種不同視角探討家庭暴力中的時間與價值議題。
為什麼理性溝通常常無法改變家暴行為?
如何透過「時間財報」重新評估家庭關係?
何謂物品關係與人際關係的根本差異?
我們討論了家暴的根源、受害者離不開的心理機制,以及如何透過幸福感清單與時間重分配,幫助身處困境者找到出路。我們認為真正健康的家庭建立在獨立個體之間,當每個人成為自己生活的「老闆」,家庭才能真正成為支持而非束縛的地方。
「家不一定需要變成大家想象的樣子。當每個人都是幸福的人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拉近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