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Music
News
True Crime
Fic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JM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4/v4/4e/b2/b5/4eb2b5d7-502b-90cd-4d04-4e72cca2a302/mza_8609706628811890379.jpeg/600x600bb.jpg
金剛經白話文
牟尼精舍
11 episodes
6 months ago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金剛經白話文 is the property of 牟尼精舍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11/11)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三十一品~第三十二品(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經文: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白話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常常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不是佛陀內心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執著存在呢?

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真的了解我所說的義理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了解的,這個人並不了解您所說的義理。為什麼呢?因為您提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為了便於讓凡夫了解佛的深意而說,事實上佛的內心早已超脫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執著,而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一個為了教化眾生假藉的名稱而已。

佛又說:「須菩提!凡是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的人,對於一切佛法,應該有不執著佛法的名相這樣的認知,這樣的相信,這樣的了解。須菩提!為什麼我說要了悟佛法的真義,而不要執著佛法的名相呢?因為一切佛法的名相,就相來說,雖有一切相的假名,但就空寂的自性來說,他是無所執著的。

======================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文:

佛對須菩提說:「如果有人將無窮盡的世界都填滿七寶來行布施。還不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信受奉持以及讀誦這整部經典,甚至只是信受奉持以及讀誦其中的四句偈等,不但使自己領悟,也使別人領悟佛性,那麼此人因此得到的福德勝過前面所說用填滿無量世界七寶布施的人。

為什麼為人演說的時候,內心不但不能對相有所執著,而且內心還要如如不動呢?

因為世間,凡是有所為而成的法,都是生滅無常,好像夢一樣的虛幻、好像泡沫和影子一樣的沒有自主性、又有如朝露和電一般的不能長久,你們應該有這樣的體認。」

佛反覆闡明般若之法,至此已說解完畢。長老須菩提,與同時在法會聽經的僧人、女尼、善男、善女、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鬼神等,聽完佛陀所說的般若大法,每個內心都法喜充滿,深信佛陀所說的妙法,並且依照佛陀所說的妙法去修行。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6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八品~第三十品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如果有人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內心執著於福德,雖然是用積滿了恆河沙數量那麼多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所得的福德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很多,實際上卻是有限度的。

另外如果有人在修菩薩道的時候,同樣是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中不執著功德,更沒有「我」的意念執著,對於一切欲望與執著內心不需要強忍,而內心自然清淨無染,達到一切『無忍、忘忍』的自在境界。這樣修菩薩道的人所得功德,比起前面所說執著七寶布施所修菩薩道的人,所得的功德還要來得殊勝。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個真正的菩薩,內心是不會受到福德束縛的緣故。

須菩提於是問世尊說:「為什麼一個真正的菩薩內心不會受到福德的束縛呢?」

佛告訴須菩提說:「菩薩度眾生布施及利益一切眾生,是自性自然流露的行為,所以不會有貪著福德的現象產生,所以才說菩薩不會受到福德的束縛。」

======================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如果有人因為如來我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相的緣故,就稱我是如來,或是想在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中去證悟無相的法身如來,表示這個人心中還是執著於形相,不了解我所說的義理,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真正所指的是我們的佛性本體,而不是外在的形相。當眾生內心被塵垢遮蔽的時候,非是佛性離去。當覺悟的時候,佛性呈現,這個時候佛性也不是從別處而來。此佛性本體是充滿法界,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所以稱為如來。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經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白話文: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搗碎成為微塵,你認為這些微塵是不是很多呢?」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非常多。為什麼呢?如果眾多微塵是實在永存的實體,佛就不會說是微塵多了﹝註﹕眾微塵是因為因緣而來,也一直在隨因緣而變化,而為了分別當下的狀態,不得已把它取名作微塵﹞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您所說的這些眾微塵,它是隨因緣而生滅變化沒有自主性,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他是微塵眾。

世尊!您所稱的三千大千世界,同樣也是因緣和合的短暫現象,不是真實永久存在,所以假藉一個名,稱它為世界。

為什麼呢?倘若說這世界是實有的話,也只不過是許多東西的結合體而已,我們勉強把它稱為一合相,而佛陀您說的一合相,其實只是假藉之名而已,因為凡是有結合就有分散,沒有實在不變的,所以一合相也只是假藉之名而已。

佛繼續說:「須菩提!世界是許多東西的結合體,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是這些結合體之間是一直在變化的、沒有一定的、它時而結合、時而分散,連佛陀我也難以解說,可是世俗的人喜歡談論它,而不知當下它只是變化中一個短暫的現象而已,說來說去又有什麼用,這就是眾生貪戀眼前的事物,所以才會迷失本性啊。」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8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五品~第二十七品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白話文:

佛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你們不要認為如來在度化眾生的時候,有『我當下是在度化眾生』這樣的念頭。須菩提!不要有這樣得念頭,

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般若妙智慧,與佛並沒有兩樣。眾生能夠由迷轉悟,是眾生的自性自己所渡化,不是靠佛來渡化。如來在渡眾生的時候,如果起了眾生能夠了悟是如來我所度化的念頭,那麼如來我就會因為執著而起了能渡化眾生的我相、被我渡化的人相、所渡化的眾生相、能夠成就的壽者相,那就不是一個已經領悟到自性本體的如來了。

須菩提!如來口中所說到這個「我」字,只是不得已所暫用的一個代名詞而已,內心實際上沒有這個「我」的執著存在,而在凡夫的境界,則執著「我相」的存在,以為是我度化他們。須菩提!事實上佛與凡夫本性是相同的,迷則為凡夫,悟則成佛,不過在他們未了悟之時,暫且勉強稱之為凡夫而已。」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白話文:

佛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你認為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他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應該可以!應該可以!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他是不是佛。」

佛因此知道須菩提尚未明白其中的深義,於是說:「須菩提!轉輪聖王,因為福業厚重,所以也具有三十二莊嚴身相,如果可以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去判斷是不是佛,那麼你看到轉輪聖王,豈不是也會認為他是佛?」

須菩提聽了之後立即明白佛所說的道理,並且回答說:「世尊!我已了解您所說的道理,不應該用外在的三十二莊嚴身相,來判斷他是不是佛。」

這個時候,如來看時機已成熟,於是告誡他們離相的偈語:「你們如果執著於外表的形色,或者是執著一切音聲,想要用此二者來證悟我們的真如本性,代表這個人心已外放,向外求法,殊不知佛是須要向心中求,而不是向心外求,所以如果有執著向外追求的行為,那便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執著於外在的塵、相、境界,因為有所執著,所以就不能了悟自性如來的本體。

========================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文:

佛所說的無相,是教人離一切相,而不是教人滅相,不但心中不執著一切形相,也沒有一個斷滅相的產生。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無法相的意思,就是不但心中沒有法的執著,也沒有一個法的斷滅相產生。接續上章的法義,佛深恐世人對於相產生斷滅的想法,所以佛告訴須菩提說:「你如果這樣想:如來是因為心中把圓滿的三十二色身相斷滅了的緣故,才得以證得無上菩提,那你就錯了。

須菩提!你千萬不可有這種想法,認為如來我心中斷滅了圓滿的三十二色身相才得以證得無上菩提。須菩提!對於一切法也是一樣,雖然一切萬法隨因緣而生滅,如夢幻泡影,修行的人不要對法產生執著,但心中也不要對法有斷滅的念頭產生,

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菩薩,必定自覺覺人覺行圓滿,用盡萬法使得眾生內心能夠自我覺悟,怎麼會對於萬法有必須斷滅的想法說詞呢?」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8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二十二品~第二十四品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白話文:

須菩提向如來佛稟問說:「世尊!您對於正等正覺菩提心,以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法,內心真的是一點得到的念頭都沒有嗎?」

佛回答須菩提說:「正是如此!須菩提!因為菩提自性是人人原本就具足,並且圓滿周遍,所以我對於正等正覺菩提心,以及正等正覺菩提心法,絲毫都沒有所得的念頭,這才是真正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人」。

======================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話文:

佛再進一步地向須菩提說明:「我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的本體,所指的就是我們的佛性,此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並且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所以說是平等。並且佛與眾生沒有高下的不同,所以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

用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執著之心修一切善法,就可以證悟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如來我所說善法的本體,所指的就是我們的自然妙性,這個自然妙性,原本就沒有善惡對待的執著,只是為了開悟眾生了悟本自具有的佛性的一切法,不得已假借一個名稱,稱他為善法。

======================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話文: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七寶堆積起來多得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那麼多來行布施;另外如果有人信受奉行這個般若波羅蜜經,不管是全部,或者是其中一部分,或者少到只以其中的四句偈來為人講說,使自己或他人都能了悟,回歸個人清淨的本體,那麼前者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後者所得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是不能用算數的譬喻所能算的。」

因為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報,就好像是射箭,力道盡了的時後終將墬落。反之能夠深入了悟般若本性,就能夠得到無邊無盡的解脫自在,這個福勝過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報。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5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九品~第二十一品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白話文:

佛陀繼續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行布施,你認為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是的,這人以這種因緣布施所得的福德非常多。」

佛又說:「須菩提!如果執著福德是實有的,以這種執著福德相所行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報,也會因他所施行的因緣有限而會有盡頭的時候,因此如來我說他所得的福德不多,如果他布施的時候,心能夠像虛空般廣大沒有執著,他所得的福德也就能與虛空般廣大相呼應,那麼如來我才說是真的福德多。」

======================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白話文:

佛又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佛可以用具足的色身來見到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如來是不可以用具足的色身來見到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您所說的真正的具足身相指的應該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雖然是無形無相,但能成就一切有形的莊嚴色身相。

而有形體、可以看得見的具足莊嚴色身相,是會隨因緣而變化的,並不是一個實有的相,此有形體具足莊嚴色身相只是一種假借的名稱而已,不可執著」

佛又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如來可以用具足的諸相來見到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可以。如來不可以用具足的諸相來見到,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諸相也是好像我們的色身相一樣會隨因緣而變化,不是一個永恆實有的相。

======================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白話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以為如來有『我應當或我曾經為眾生說佛法』這樣的念頭,我只是隨順機緣以及悟性來指點大眾,未嘗有過說法的念頭,為什麼呢?如果如來執著有所說法,就表示如來仍拘泥於文字、言說以及法,有所執著當然就不是佛。

所以如果有人說『佛陀為眾生說了許多佛法』,那個人就是在毀謗我,不了解我說的真正義理,才會這麼說。

須菩提!自性本體是無形無相的、是妙用無窮的,豈能夠用言語表達淋灕盡致,但為了消除眾生的執著迷惑,不得已而說,這樣不執著的心才是真正的說法,所以『說法』這兩個字,只是勉強取的名稱而已。」

那時,須菩提向如來佛稟白說:「世尊!恐怕未來世很多眾生,聽到這個對於法不執著的妙理,不知能否生信心。」

佛回答須菩提說:「眾生本來各具有佛性,所以說他們不是眾生,但他們尚未解脫妄心,所以他們還是眾生。

為什麼呢?須菩提!眾生之所以為眾生是因為尚未了悟,如果能了悟,當下就是佛,而不再是眾生了,所以眾生這只不過是一個假借的名稱而已。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7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六品~第十八品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白話文:

佛陀再次地說明: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善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不但得不到別人的恭敬,還受到他人的輕賤,被人家看不起,被人取笑,那是因為他前世造了極重的惡業,本應墮到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受盡種種苦難,但因現在受到別人的輕賤,所以,以前的罪業就被將功折罪了,將來還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回想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阿僧祇是無量數,亦是無法計算的意思,劫是印度長時間的說法,一劫是四十三億二千萬年)那麼長的時間,還沒有遇到燃燈佛之前,已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是億的意思)那麼多的佛,我都曾經供養,沒有說那一佛我不供養的。

雖然我供養那麼多佛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假若有人在末法時代,看到或聽到這部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作比較,我還達不到百分之一,更達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所有的算術、數學去換算、去比喻,還是無法算出來的,可見金剛經的功德有多大呀!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在末法時代,能依法修行及讀誦這本金剛經,那麼他所得的功德真是太大了,如果我完全說出來,反而讓一般凡夫產生懷疑,甚至對於佛法都不相信了,進而毀謗佛法,這就不好,因為毀謗佛法的人將會遭受精神錯亂,瘋狂亂性的果報,這人將永遠無法接近佛法了,為什麼呢?這都是狐疑佛說,不信佛法的結果。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這本金剛經所講的義理都是無相的、不可思議的,因此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白話文:

佛陀講到此時,須菩提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於是又向佛陀請示說:世尊!未來如有善男善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應該如何去安住菩提心,及如何降伏妄念心呢?

佛陀聽了之後,告訴須菩提說:「未來如有善男善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首先應當有這樣的想法|我要做一位菩薩,我應當減除眾生的煩惱,度化他們使他們得到解脫,當我減除眾生的煩惱,度化他們解脫之後,仍然不可有眾生受到我度化的想法。

為什麼呢?因為作為一位菩薩,如果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他就不能算是菩薩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一切眾生菩提心本來人人具足,只因眾生為塵俗所蒙蔽,所謂滅度,也必須是眾生自悟才能自渡,說到究竟,實無一眾生是我所滅度,外不見所渡的眾生,內不見能渡眾生的我。因為學道的菩薩,若執著我有滅度眾生之心,則尚存有人、我、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就不能稱為菩薩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原因是自性本是空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修行者,實在是不會執著有什麼可以發菩提心之法。」

佛又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如何?你認為我曾在燃燈佛那裏有得到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法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沒有,根據我所了解世尊您所說的義理,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裏也是自性自悟,並不是有什麼方法而使您證悟無上正等正覺。」

佛陀聽了之後說:「是的!是的!須菩提!如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在於心悟,實在沒有執著外在的法。

須菩提!如果必須有法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代表內心還有對法的執著,燃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

因為內心沒有對法的執著,內心已達到究竟清淨,所以燃燈佛才給我授記並且說我來世必當成佛,名號為釋迦牟尼。

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如來這兩個字的含義是「如」其本「來」的究竟清淨,因此修行人的內心如果能達到「如其本來」的究竟清淨才能成佛。

假如有人說:『佛陀是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才成佛的』那就錯了,須菩提!如來對於法是無所執著,一切佛法皆是方便而說、因緣而說,無上正等正覺也是假名而已。

須菩提!如來所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佛心本性,是不著「有」也不著「無」的,所以我說一切的法,只要能自悟真如,都可稱之為佛法。但是,須菩提!我所說的一切法,這只是個假名而已,是說給未開悟的人聽,一旦開悟達到究竟清淨,就不需要一切法了。

須菩提!譬如有個人的身體高而且大,真的是大身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您所說的大身,是有生有滅的,仍是有限量的,如何能稱之為大身?不過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大身而已。」

佛又說:「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真如清淨才能稱為菩薩。而度生本是菩薩份內的事,如果他執著一念,認為我是菩薩,應該滅度一切眾生,便有我相的執著,就不能稱之為菩薩。

這是什麼緣故呢?佛又說:須菩提!只有如此清靜的人才能稱為菩薩,沒有對於法的執著,才能稱為菩薩。所以佛說自性中不執著人、我、眾生、壽者四相,真性中空空洞洞,不但無眾生、也無所謂菩薩、可知更無所謂滅渡。

須菩提!如果菩薩說:我應當整飾莊嚴佛的剎土,也是著於形相,不可稱之為菩薩。

為什麼呢﹖因為佛說莊嚴佛土,非是外貌的莊嚴,只是假借一個名稱,稱之為莊嚴而已。須菩提!若能徹悟人空法空,沒有「我」的執著,既然沒有「我」的執著,何來渡眾生與外在莊嚴佛土之心的執著,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菩薩。

========================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白話文: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有一般人所具有的肉眼嗎?」

須若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具有世俗的肉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具有天人所具有,能看到人類肉眼所不能看見東西的天眼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具有天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具有自性反觀內照常明,使自己所見一切皆不迷惑的慧眼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具有慧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具有洞澈一切萬法以及萬事萬物皆是眾緣合和而成,了解到一切都沒有自主性,只是暫時的假相,所以對一切事物以及萬法不執著的法眼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具有法眼。」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具有能看到究竟、實在、真正永恆不變真理的佛眼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具有佛眼。」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在恒河中所有的沙,如來我說那是沙嗎?」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是的,您說它是沙。」

佛說:「那麼,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如果以其中一粒沙比作一恒河,再以所有恒河中的所有沙,以一粒沙比作一佛世界,你認為這樣的佛世界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回答世尊說:「非常多」

佛告訴須菩提說:「不必遠說到那麼多的佛世界,就拿你所在的國土中,所有眾生的心思,隨情而遷,逐境而生,種種心思顛倒妄想,我卻能以清淨的五眼完全知道。

為什麼呢?因為所有這些心思,皆是眾生的妄心,並非本性常住的真心,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心罷了。

這又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人的心思會隨著時空以及環境而變化,而常住的真心是寂然不動的,所以對於過去不會起留戀的心,對於現在不會起執著的心,對於未來也不會起預期的心。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18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三品~第十五品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白話文:

此時,須菩提向佛陀請教說:「世尊! 剛才你所說的法,將來如果編成一本經,應當如何去取它的名字?我們又該怎麼樣依您所教的來奉行受持呢?」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這本經的名稱就叫作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在經文裏,你就用這個名字來奉持就好。」

這是為什麼呢?須菩提!你要知道,我所說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是為了度化你們才取的假名而已。我所說的般若法門,是要你當下離相、降伏妄心,安住真心。成就離一切相的無住妙慧、無住妙行,這才是我所要命名為「金剛般若」的真實所在。

須菩提!你的想法怎樣?你認為我有說一個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您並無說法。」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想法怎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細小灰塵?你說多不多?」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當然是很多呀! 世尊!」

佛陀再解釋說:「須菩提!但是那麼多的細小灰塵,也是假藉的名稱而已,因為這些細小灰塵也是由大土塊分裂而成的,細小灰塵一旦掉落地上,在水的結合下,又變成土塊,因此名稱只是物體的暫用而已。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樣,是假藉的名稱而已,因為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由細小灰塵結合成為土塊,土塊又結合成為小山,小山又結合成為星球,星球的變化排列成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會隨著眾生的業報而產生變化,眾生的心清淨,三千大千世界即清淨;眾生的心污穢,三千大千世界即污穢。眾生心生執著,即有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生解脫,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藉的名稱而已。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想法怎樣? 可不可以用我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去以貌取人呢? 」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世尊!因為你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也是因緣假合而已,眾生不了解這一點,誤認為您的肉身就是真佛,而不知真佛是在人人的清淨自性之中,所以您所說的三十二種相貌特徵,其實只是一種假相而已,一種暫用的假名稱而已。」

佛陀聽了說:「須菩提!你說得很好!能一語道出眾生的迷昧與執著,讓他們皆能達到即刻開悟的境界,所以將來假若有善男善女,他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再轉世輪迴,用盡了如恒河細沙那麼多的身體,那麼多的生命;還不如讀誦或修持這本金剛經,或是將經中的四句偈語講解給別人聽,他所得到的福報還要比生生世世去布施的功德大。」

這個人的福德簡直是不能計算,太多太多了!但是受持金剛經的功德,超過了前面那個以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能悟到智慧甚深之理的人,才肯把生命布施出來,而持金剛經的功德,遠超過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可知金剛經功德是不可思議!

======================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經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白話文:

那時候,須菩提聽到這些話,更深一層地肯定自己所領悟的無上妙法,而且這些妙法將來可解救眾生,讓眾生開悟解脫,不再迷昧沉浮於生死苦海,所以雖他已證阿羅漢果位,仍然感動得痛哭流涕,並且向佛陀說:「太稀有了,世尊!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我從過去到現在,洞澈一切妙理,但就是未聽過這樣的佛法。」

世尊!現在我可以預先知道,將來如果有人,能夠看到或聽到這本經,去領悟觀照,一定能夠產生信心,進而去修持清淨法門,使自己本性清淨無染,達到「是心是佛」的實在本相,

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是佛性受到蒙蔽而已,就好比鏡子本來應該明淨,只因蒙上塵埃而已,只要將塵埃擦拭乾淨,鏡子的實在本相就是明淨的;眾生本有佛性,只因受到貪、嗔、癡的影響而產生種種煩惱,如果沒有貪、嗔、癡帶來的煩惱,當下即是自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像這樣的人,當然是一位快速成就第一等稀有的殊勝功德之人。

世尊!眾生本具有佛性,只是眾生已把佛性污染而已,只要來瞭解這個原理去修持證悟,即能成佛。可是您(佛陀)所說的-實在本相的佛性,也是假藉的名稱而已,修持證悟之人仍然不可以執著。

世尊!我今天聽到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我是堅信不疑的,也會按照您現在所說的妙法去修持,這對我來說並不困難;

但是等到佛陀您圓寂後,經過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及末法時期最後的五百年,總共是二千五百年,(須菩提所指的末法時期正是我們現在的年代)倘若有人對這本金剛經,能理解它的奧妙,堅信不移並依法修持,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稀有了,同時這人將能成就第一等最稀罕的無上功德,早日成佛是不成問題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人已經沒有我相(自私心,執著自我)、人相(對待心,計較得失)、眾生相(分別心,雜念紛飛)、壽者相(慾望心,貪得壽命)。

為什麼呢?因為執著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相」,其實是顛倒妄想而已,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是一樣都是自私心、對待心、分別心、慾望心所產生出來的,所以都是虛妄不實的,但眾生往往執著於不實在的生滅假相而不自知。

為什麼呢?因為眾生迷失了方向,只要心中不執著一切,才能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才是佛的境界。

佛陀聽了之後,又對須菩提說:「你講得很對!就是這樣!未來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聽到金剛經的道理,不嚇到、不恐慌、不畏懼,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你應該知道我現在所說的是第一波羅蜜(第一捷徑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是以妙智慧去破除煩惱而得解脫之方法。)

雖然我說是第一波羅蜜,但你們仍然不可以執著這是第一波羅蜜,因為我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只是方便引導眾生修持的名詞而已。

須菩提!以忍辱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語,中文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來說,也是不能執著的,當下要忍而無忍,辱而無辱,不起一點嗔恨心,所以我所說的忍辱波羅蜜也是一種名稱而已。

為什麼呢?須菩提!像我過去世被歌利王以劍砍斷我的四肢、耳、鼻時,我仍然沒有起一點嗔恨心,因為當時我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

(歌利王是印度一位殘暴的國王,那個時候,釋迦牟尼是修道人,歌利王懷疑他與宮女有曖昧,於是就殺了修道人,但修道人仍然不起嗔恨心)

為什麼呢?如果過去世我的身體被歌利王一塊一塊的分割時,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當時我就會起嗔恨心的。

須菩提!又回想起過去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的時候,專修忍辱功夫,那時候我就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

所以說,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必須心不被一切外相所動搖,然後再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才能與佛心真實相應!

在與佛心相應之後,要時時保持,使它不退轉,要如何做才能不退轉呢?就是不可執著艷麗的物品,也不可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的大餐、華麗的衣服,以上這些物資享受都不可貪著,這樣才能生起清靜的心,在不執著的情況下,心才能清淨自在。

如果心有所執著,你的心就會隨著外在的環境而起煩惱,這樣就無法生起清淨心,人就反而不能自在了,所以我說菩薩的心中,不應有任何的執著,這樣才能毫無罣礙,去做清靜的布施。

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為了利益廣大的眾生,就要像剛才我所說的方法去布施。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執著,因為世間一切物體都是假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你的眼前而已,不久之後就會隨著歲月而毀壞消失,眾生也是一樣,只是一種假名而已,因為眾生皆由業障果報所形成,只要業障果報消失,那有眾生呢?

總而言之,須菩提!我一向是講真話、實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我從來不說欺騙的話,也不說怪異的話。

須菩提!我所證悟的法是無相的,是沒有一個東西可得的,但不是假的,是無相沒有實體的,但是自性圓滿的。

須菩提!如果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一直記住著我布施給誰,布施了多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回報,這樣的布施是凡夫的布施,不是菩薩的布施,因為菩薩的布施是不求回報的,不求回報,哪裏還會記住在心裏呢?所以菩薩在布施時,如果還一直惦念著回報,這樣就好比一個人走入暗室一樣,什麼也看不到,無法得到光明的

如果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不惦記著我布施給誰,布施多少,更不求回報,像這樣的佈施,就好比人的眼睛在日光照耀之下,非常的明亮,什麼東西都能看得很清楚。

須菩提!將來的末法時代,如果有善男善女能夠接受這部經典的要義,照此修行,甚至深入義趣的讀誦,這個人就等同是佛,就會得到佛光的普照,而且以我的智慧去判斷,可以確定這些人是很有善根,更確定會看到這些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白話文:

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善女,在每天上午,以恒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佈施,下午又以恒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佈施,像這樣的佈施,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生生世世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的時間,每天都用這麼多的生命去布施。(劫:是印度度長時間的算法,一劫的時間是四十三億二千萬年)

如果有人,聽到或看到這本經,徹底相信金剛般若波羅密大智慧的自性自度的道理,更發心依法修行,那麼這人所得的福德,勝過那位以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身體去布施的人,更何況用手抄寫(在現代,印刷亦可)、信受奉行、用心讀誦、為人解說,那麼他的福德,就更加難以計算了。

須菩提! 總而言之,這本經的功德真是大得難以想像,無法用尺量、無法用秤稱,無法計算。

所以這本經,是為了真正發大乘心、大菩薩道的人說的,也是為最上上乘,不是普通智慧的人,而說的經典。

如果有人能夠接受並讀誦研究這部經典並為廣大眾生解說經文的含意,佛陀都會知道這些人,並看見這些人在不久的將來,都能得到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樣的人,我可預知將來必定能負擔起如來的弘法大願,讓眾生都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我說這些人能挑起如來的弘法擔子呢?

須菩提!我告訴你吧!因為修大乘菩薩道的人才有廣大的慈悲心,而修小乘佛法的人,度自己都來不及了,那裡還想去度化別人,他們經常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這些人對於這部經典所講的真義,沒有辦法聽受,也沒有辦法讀誦,更不會弘揚為人解說。

須菩提! 此部經功德太大了,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這本『金剛經』在,不管是天上的神,世間的人乃至阿修羅(六道之一, 性好鬥)都應供養這部經典,因為有此經的地方就等於是佛塔,都應當恭敬禮拜圍繞,獻花供奉。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26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十品~第十二品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第十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白話文:

佛陀又對須菩提說:「你的想法怎樣?我過去在燃燈佛那裏有得到了什麼嗎?(因為燃燈佛出生時身邊有燈光照耀,所以成佛之後佛號稱為燃燈佛,當時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是一位修菩薩道的出家人,曾經親近燃燈佛,燃燈佛為他授記,說他將來會成佛,佛號叫做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國土叫娑婆世界。)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的,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裡實在沒有得到什麼,有得失之心怎能成佛?所以照道理來說,您實在沒有得到什麼。」

佛陀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菩薩有沒有想著要莊嚴清淨的佛土呢?」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是心不執著才產生莊嚴的,而眾生是心生貪執才產生污穢的,所以菩薩雖然莊嚴了佛國淨土,但是祂們心不執著,更不會生起要莊嚴的想法,而莊嚴只是一種假藉之名而已。」

佛陀於是又說:「是的!須菩提!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你應該知道,所有的大菩薩都應該如您剛才所說,心不能執著,這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而生起自在清淨的心,如:不應執著美麗的物品、不應執著靡靡之因、不貪著香濃的味道、不貪著美味的大餐及華麗的服飾、不貪著物質的享受,才能使心清淨,也就是說,心不可執著一切,才能產生清淨自在之心!」

佛陀又說:「須菩提!假使現在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就像須彌山王
(須彌山高度有三百三十六萬里,周圍有六萬座大大小小之山環繞這著,是眾山之王,所以稱為須彌山王。)那麼大,你的想法怎樣?他的身體大不大? 」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非常大啊!世尊!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那麼大的身體,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行所獲得的微妙大身體,但是大身體也是假藉的名稱而已。」

======================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白話文:
佛陀又說:「須菩提!假使用恒河(印度境內的一條大河,河內的沙又細又多。)
中所有的沙數來作比喻,以一粒沙去比喻一條恒河,即一粒沙一條恒河,恒河的數目和沙的數目一樣多,而那麼多的恒河裡面又有那麼多的沙,你看這樣加起來,沙的總數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當然很多,世尊!以恒河中的一粒沙去代表一條恒河,那麼恒河之多就無法計算了,更何況是所有河中的沙呢?﹂佛陀接著說:﹁須菩提!我現在老實告訴你,假使有善男善女,以最珍貴的七寶如填滿恒河沙一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那麼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回答說:「很多呀! 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假使有善男善女,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的義理謹記在心並實踐在日生活中,及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文: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白話文:

佛陀再次強調說:「須菩提!如果有人能隨緣隨處讀誦、講解金剛經,甚至於解說金剛經裏頭的一小段經文,就算是四句偈等,不管你是僧人、凡人、聖人,在你解說讀誦金剛經的地方,一切的天龍八部,人天鬼神,都應該恭敬禮拜,就像對著佛塔佛廟那樣的虔誠供養。更何況有人能完全依照經文的意思去修持,去讀誦金剛經,他的功德更是無法計算。須菩提!你應當知道對於金剛經的義理,能夠了解而謹記在心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的人,將能成就至高無上稀有的究竟法,所以有金剛經的地方,等於有佛在那裏,我們對修持讀誦金剛經的人,要像尊重佛弟子一樣。」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8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七品~第九品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第七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白話文:
須菩提!你的想法怎麼樣呢?我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即大徹大悟)的菩提果嗎?我有說任何佛法嗎?我有真正得到一個東西嗎?

須菩提聽了之後說:「佛啊!如果根據我學佛所了解的道理,是沒有一個定法叫做佛法。因為佛法及菩提果是說給眾生聽的而已,在佛的世界裏,那裏有什麼菩提果位,也沒有固定的佛法可以讓佛陀來說的,因為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因人的根機而說;佛陀您所說的佛法,像虛空一樣永不變,但是虛空是無法取得的,虛空廣大及虛空的恆久性也是無法言說的,所以佛陀您所說的法,有又好像沒有,虛空本來就有,但是迷昧的眾生忽略它的存在,而佛法也是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佛法,可是世人往往忽略它,還以為佛法不夠普遍,這都是眾生迷癡的看法。

須菩提說:為什麼我說如來證得菩提果,沒有定法叫菩提果呢?這都是因為一切凡夫、賢人、聖人,在無為法的證悟方面有所差別,如聖人見山不是山,不執著山,已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賢人見山不是山,因為怕起慾念私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緣;凡夫見山是山,執著山,因為凡夫是貪心不足的,常常為了身外之物而起貪執。所以凡夫、賢人、聖人差別就在於此,也就是無為與有為的差別。」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第八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話文:
佛陀聽完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用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一個太陽系所照之處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弟子對佛陀的尊稱,因為佛陀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雖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不是無限量的福德;無限量福德須要無相布施,也就是不記住布施多少,不記住布施給誰,布施之後不求回報;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們經常在意布施多少,布施給誰,更期待有所回報。所以佛陀您說福德很多,其實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很慎重的說:假使有人每天讀誦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記在心裏,老實奉行,或講給別人瞭解,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所講的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三布施是一、法施、二、財施、三、無畏施。助印金剛經是三施並行,如一、能讓人看到本經是法施,出錢助印是財施,護持佛法是無畏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

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那麼大呢?須菩提!就是過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諸大菩薩,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後階段時,都是領悟此經(金剛經)真義才證悟的,所以此經可說是諸佛之父,諸法之母,一點也不虛假。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法門而已,只有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眾生所說的,在佛的世界裏就用不上了。

========================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第九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
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白話文:
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須陀洹(已證初果的聖者,中文是入流,是預入聖人的意思。)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須陀洹果位的想法嗎?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修行人,雖然已進入聖者之流,名為「入流」,但這只是假藉的名稱而已,祂們在證得須陀洹果位時,心是無所入的,為什麼會無所入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聖者,已不執著艷麗的美色(色)、悅耳的聲音(聲)、香濃的味道(香)、可口的食物(味)、細滑的觸摸(觸),他不執著一切的形相,所以須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了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斯陀含(已證二果的聖者,中文是一往來,也就是尚須來人間修持最後一生。)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斯陀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斯陀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還要在天上、人間往來投生一次,所以名叫「一往來」,但是他們已沒有往來的想法,如果他們還有往來的想法,即是一種執著,而證得斯陀含果的聖者是心無執著的,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已證得阿那含(已證三果的聖者,中文是不來,也就是不再來欲界人間接受生死的意思,但仍須在色界、無色界天中繼續修行,才能進入四果阿羅漢果位。)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那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不須再來人間接受生死,但他們已不執著去與來之相,更沒有去與來之分別心,所以這才叫做阿那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阿羅漢(已證四果的聖者,中文是為應供、殺賊、無生)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羅漢果的修行人,已是一位無學(初果、二果、三果皆為有學聖者,只有四果阿羅漢才是無學聖者,有學聖是須要再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聖是聲聞乘中最高果位的,在聲聞乘中他已全部修學完成,所以是無學聖。但廣義來說,證得阿羅漢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別人,不如大乘的菩薩乘,福慧雙修,度己更度眾生,兩全其美)聖者,在聲聞乘的修學方面,早已無法可學,無法可修,所以才稱為阿羅漢;世尊!假使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那麼他已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祂就不叫做阿羅漢了。

世尊!您曾經說過我修持的境界已達到遠離是非、分別、執著、心性自在、自如、正定,在所有人中,贊許我是解空第一,有第一等的離欲工夫,也是第一等的阿羅漢。

世尊!雖然我得到您的讚美,但我仍然默默的修持,從來沒有我已證得阿羅漢的念頭;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會說我是一位喜歡寂靜的修行人;就因為我心無所得,亦無所失,不執著一切相,行而無所行,做而無所做,無欲無求,所以才叫做寂靜的修行人,倘若我執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靜的修行人了。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17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四品~第六品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第四

★經文: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白話文:
還有,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他要有很大的心胸肚量,這樣才能沒有分別心,不與人計較,在不計較之下才會去做利益眾生的事,但是在做出利益眾生之事後,不會有任何的執著,例如,不執著貪看漂亮的人物,才能使眼根清凈;不執著貪聽靡靡的音樂,才能使耳根清凈;不執著貪嗅香濃的味道,才能使鼻根清凈;不執著貪吃美味的大餐,才能使舌根清凈;不執著貪穿華麗的服飾,才能使身根清凈;不執著貪享物質的享受,才能使意根清凈。
須菩提!要作為一位大菩薩應該要忘記布施給誰,忘記布施多少,不求回報;為什麼菩薩要達到這種境界呢?因為有廣大心量才能有廣大的布施,他的福德才能廣大到無法計算。
須菩提!你的想法如何?東方的虛空,你有辦法測量出有多大嗎?
須菩提回答﹕沒有辦法啊﹗世尊。
佛陀又說: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下方虛空,你能想像有多大嗎?
須菩提又回答﹕沒有辦法啊﹗世尊
佛陀接著又說:須菩提!菩薩若能不著相布施,所得的福德就像虛空那樣的大,無法測量出來。  
須菩提!所以諸位大菩薩只要依照我的教法去做,不要著相布施就可以了!

======================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第五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白話文:
須菩提!你的想法怎麼樣?可以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如來(佛)的佛身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如來(佛)的佛身。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您所說的如來的外表佛身是一種假相,不是真實的佛身,而佛的真身是無形無相的,這是世人無法用肉眼看到的。」
佛陀聽了之後說:「沒有錯,世間一切有形的東西也是一樣,都是不實在的,因為它們都會毀壞變化,所以世人眼光所見的一切相,所是虛幻不實的假相,不可執著虛幻的假相來欺騙自己呀。所以世人如能不執著虛幻的假相,及不受一切外相的迷惑,這樣才是一位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才能自在,這樣的人即使未見有形有色有相之佛身,但已悟得佛身的真理,他心中有佛,佛就在他的心中了啊!」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第六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白話文:
須菩提聽完之後再向佛陀說:「世尊!您剛才所說的話真是妙語如珠啊,我聽了之後感覺很真實,但是眾生的智慧不一,可能會產生疑惑,他們會相信您所說的話嗎?」

佛陀聽了後,又對須菩提說:「須菩提!你不必懷疑,雖然我說的佛法非常深妙,但是仍然會有人深信不疑的,等到我圓寂後,經過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以及末法時期最後的五百年,總共是二千五百年,仍然有持守戒律,廣修福田的善男善女,對於現在我所說的話,仍然非常相信,認為那是真實的,不過這些能相信的人,機緣是非常特殊的,他們不僅在近世諸佛那裏修學佛法而種善根,甚至在過去世無量諸佛時已種諸善根,所以他們聽到一句話或看到一段文章,便能在轉念之間,心淨意定不亂、信心不退。

須菩提!我再告訴你吧!以後這些信心不退的人,我當然能知道他們,更會看到他們,因為這些善男善女將會得到像十方虛空無量無數的福報與功德。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善女不但不會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更不會執著一切萬法的名相(萬法皆空,萬法只不過是度眾生到達彼岸的工具而已)
,也不會執著空法的名相(有些人聽到金剛經講萬法皆空,就執著空,每天唱空說空,成了空病,這就是執著空的原因。)所以不能執著著萬法,也不能執著空法。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善男善女,如果心裏一直執著萬法的名相,即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同的道理,如果心裏執著空法的名相,也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不要執著一切萬法,也不要執著一切空法。由這個平常教你們的道理,如同我為你們說法的時候,常用竹筏來作比喻,就像過河的竹筏一樣,過了河就上岸了,就不需要它了,就要將竹筏丟掉。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9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金剛經白話文第一品~第三品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第一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白話文:
這部金剛經是佛陀親口說出來,是我(佛陀的大弟子--阿難)親自聽到的,很可惜佛陀已經圓寂涅槃,所以後代的人再也無法聽到佛陀講經說法。為了能讓後代的人也能有機會聽聞佛法,所以我(阿難)再一次重新說出來,讓人記錄下來以流傳給後代。記得佛陀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國名叫舍衛國,舍衛國的皇宮附近有一個花園名叫「祇樹給孤獨園」,為什麼會取這個名稱呢?因為花園裏的樹是由祇陀太子所捐獻的,因此就將它稱為「祇樹」,而土地是由一位波斯匿王的大臣所捐獻的,他的名字叫須達多,須達多為人樂善好施,經常幫助孤獨的人,於是就將這個花園的地名取為「給孤獨園」,加上樹木是由太子所捐獻的,因此這座花園就取名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就在「祇樹給孤獨園」裏講這部經。當時與佛陀共同生活的人約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他們都是修行很有成就的出家人,有的甚至已證悟到羅漢果位及菩薩果位。

記得講經那天的上午,釋迦牟尼佛眼看中午就要到了,披上袈裟,拿著盛飯的鉢,到舍衛大城去化緣。在城裏不分貧賤富貴,一家一家地化緣,化緣結束,就回到原來的地方吃飯。吃完了飯,就把袈裟和鉢及一些日常用品收拾好,將腳洗乾凈,再把座位鋪好坐下來。
======================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第二

★經文: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白話文:
就在那時,眾弟子中,年高德邵的須菩提,在眾人中站了起來,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兩手合掌地對如來佛行了一個禮,然後恭敬地對佛說:「稀有的世尊,您慈悲地教導及叮囑每一位菩薩要善盡保護憐念他們的善心。

請問世尊!那些善男信女,若是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時,要怎麼做才能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轉呢?如果他們起了妄想心的時候,又該如何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佛回答說:「問得好!問得好啊!如同你所說的﹕「我善盡保護憐念及叮囑指導諸位菩薩弟子的善心」你現在仔細用心地聽,我來為你們解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了慈悲心之後,應該要這樣做來讓慈悲心變得更好並且讓妄心不再生起。須菩提聽了回答說:「是的,世尊!我很高興聽您說明這個道理。」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第三

★經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白話文:
佛陀於是告訴須菩提說:諸位大菩薩,在修行當中,應該依照下面的方法去降伏妄想心|就是首先不要執著眾生相,眾生相有九種﹕

一、卵生﹕孵卵所生的雞、鴨、麻雀、鴿子;
二、胎生﹕母胎所生的人、牛、羊、馬;
三、濕生﹕水中或潮濕中所生的魚、蝦、蟹;
四、化生﹕蛻化所生的蟲、飛蛾、蚊子、蒼蠅(他們都是由幼蟲蛻變而化成);
五、有色眾生﹕由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識障蔽的意思,五蘊等于由五種物質或精神覆蓋本性。)組成的,有色眾生居住在欲界及色界;
六、無色眾生﹕由四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組成的,無色眾生居住在無色界中;
七、有思想的眾生﹕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除了無想天之外,都是有思想的眾生;
八、無思想的眾生﹕他們是專修無想的外道修士,也就是外道的最高果位,居住在無色的無想天中;
九、非有想非無想的眾生﹕他們居住在三界最高的無色界,無色界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這裏的眾生沒有粗想但仍有細想,所以是非有想非無想,

以上九種眾生,諸位大菩薩都要有這樣的念頭:我要一一慈悲去救度他們,使他們業障消除、心性轉化光明,脫離生死輪迴,永遠達到清凈解脫的境界,雖然眾生有無法計算之多,我都以慈悲心去解救他們,雖然有那麼多眾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不會將度化眾生的功德放在心上,所以在諸位大菩薩的心中應該要這麼認為﹕實在沒有一位眾生是受到我的救度,因為這是應該本來就要做的。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想法呢?須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薩還有我相(自私心,執著自我)、人相(對待心,計較得失)、眾生相(分別心,雜念紛紜)、壽者相(欲望心,貪得壽命),他就不是菩薩了。

*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11 minutes

金剛經白話文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