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US
00:00 / 00:00
Sign in
Continue with Google
or
Sign me in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听见
南海之声
100 episodes
21 hours ago
Subscribe
《听见》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访谈类节目,意为“听别人的故事,形成对这个时代的见解”。变迁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记述的样本。个体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听见 is the property of 南海之声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听见》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访谈类节目,意为“听别人的故事,形成对这个时代的见解”。变迁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记述的样本。个体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100)
Latest
听见
赵振宇:在那拉提的四季里,做有温度的动画
提到新疆的那拉提,你会想到什么?是蒙古语里“最先看到太阳的地方”?是空中草原的辽阔,还是千年云杉的静谧?赵振宇和他的团队用六年的时间,把这片土地的故事装进了动画《奇遇那拉提》里。 本期节目对话中国首部“CG 技术 + 实景拍摄” 动画片《奇遇那拉提》总制片人赵振宇,与岩画中的少年波贝克一起,开启一场跨越那拉提四季的奇幻冒险。
Show more...
21 hours ago
46 minutes 60 seconds
听见
王益民:我在印尼拍电影
2025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一场纪念活动上,播放了一部叫做《爱在零纬度》的电影。这部电影出品于2019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印尼全程取景拍摄的电影。电影里以国家能源集团印尼南苏电厂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位中国工程师和印尼姑娘的跨国恋情故事。从印尼雅加达的街巷再到巨港电站,这个剧组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和饮食的差异,也在宗教习俗、拍摄许可等现实维度中搭建起了中印尼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期节目我们邀请《爱在零纬度》的导演王益民,带我们走进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Show more...
1 week ago
41 minutes 30 seconds
听见
《但是,还有书籍3》回归,持久地捕捉阅读的光
《但是,还有书籍》是一部已经上线三季的人文纪录片,它以书为主题,捕捉和记录这个时代,在中国的形形色色的写书人、爱书人、读书人、做书人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收获了很多好评,在 “豆瓣”平台上,10万人为它的第一季打出9.0的分数; 5万人为2023年播出的第二季打出9.3分。 2025年6月,《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如约而至,画风依旧清新,爱书人的故事依旧迷人。 碎片化阅读时代,一部有关书的纪录片如何生长? 3季的高分纪录片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制作团队? 书,在这个时代,到底可以是什么样的存在? 本期节目,邀请《但是,还有书籍》三季总导演罗颖鸾,分集导演郑苏杭,一起聊聊她们与这部纪录片的故事。
Show more...
2 weeks ago
44 minutes 10 seconds
听见
池浚:80年回响里,文艺如何为历史发声
2025 年 9 月 3 日,北京的晨曦与星夜格外庄重。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大会、人民大会堂的招待会与文艺晚会,三场活动勾勒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壮阔图景。 作为三项活动的核心策划与撰稿人,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始终在思考和实践:如何让 80 年前的抗战精神,触达当代人的内心? 本期《听见》,邀您与池浚一同走进创作背后,聆听这段用文艺唤醒历史的故事。
Show more...
4 weeks ago
44 minutes 1 second
听见
梅小侃: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1946 年,日本东京,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 “他们的罪行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父亲就很担心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他会跟其他的法官解释这些东西,让他们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历史,当然还有中国在战争中的牺牲。” 本期节目嘉宾梅小侃,她是梅汝璈的女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女博士。时间回溯到1987 年,梅小侃初遇到美国记者布拉克曼所著的有关东京审判的书——《另一个纽伦堡 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我说这书真好,里面讲的那些审判的事情,好多以前不知道。我要把它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能够知道这些故事。” 不过因为翻译的难度,当年梅小侃没能完成这件事情。将近三十年后,已经退休的梅小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她再次重启了这本书的翻译。 “翻译这本书时,总觉得和父亲距离很近,就觉得跟他对话一样。” 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听见》专访梅小侃,让我们一起通过翻译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走进东京审判这段历史。
Show more...
1 month ago
44 minutes 23 seconds
听见
点亮印尼万家灯火,成为温暖的灯塔
前不久的一期节目里,我们讲述了一部在印尼全程取景拍摄的电影《爱在零纬度》的原型人物中国工程师方炳的故事。 而方炳所在的印尼南苏电厂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印尼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如今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已经成为印尼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对改善当地能源供应,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07年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到与当地社会结成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走出去”的“共生”模式,国家能源集团付出了很多扎实的努力,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今天节目里我们邀请到国家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处副经理曹媛媛,一起来听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背后的故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20 seconds
听见
刘颖:把她的故事讲给所有“吃瓜群众”
坐标在海南的刘颖,曾经是一名公职人员,退休后她受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创作一本传记。对于没有农学基础的她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这还并不是她所面对的最大困难。 “我没想到真正进入后,采访和创作最大的困难是因为传主的沉默,当时吴老师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已经十几年的时间,她自己讲述不了自己的故事。” 吴明珠,1930年生人,她是中国人实现 “吃瓜自由”背后的功臣。也正是因为她,中国能够跻身全球最大的甜瓜、西瓜生产国与消费国之列。 “吴老师当年从那么优渥的首都北京,到了大漠边关的新疆,再到天涯海角,她那么弱小的女子,一米五几的身高,八十多斤的体重,她要有怎样的毅力去适应、去坚守、去奉献呢!” 2025 年 1 月 3 日,在吴明珠院士 95 岁生日当天,刘颖撰写的《把甘甜献给你 —— 吴明珠院士传》作为一本特殊的生日礼物,送到了吴明珠院士的手中。 今天邀请刘颖作客《听见》,我们就从吴明珠院士今年的生日说起。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3 minutes 36 seconds
听见
方炳:我们的爱在零纬度
2025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一场纪念活动上,播放了一部名为《爱在零纬度》的电影。这部电影出品于2019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印尼全程取景拍摄的电影。电影以国家能源集团印尼南苏电厂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一位中国工程师与印尼姑娘的跨国恋情。 电影中这位中国工程师的原型名叫方炳,浙江舟山人,2012年来到印尼南苏电厂工作。电影中的另一位主角原型是印尼姑娘哈娜,如今他们已经走进婚姻殿堂,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宝贝,10岁的女儿,7岁的儿子。今天节目里我们连线方炳,如今他已经是印尼南苏电厂发电运行部副主任,一起来听见这段拍成电影的爱情背后的故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5 minutes 1 second
听见
我们在“千岛之国”建电厂
印尼苏门答腊岛有着丰富的褐煤资源,但因其含水量高、低热值,无法得到有效利用。2007年,国家能源集团在印尼投资建设了印尼南苏电厂,采用煤干燥技术,将这些能“拧出水”的褐煤就地转化为清洁高效的电能。 “走出去”后,如何做到“走进去”,深层次融入当地,这是 “出海”企业的共同课题。作为第一代走出去的能源人,面对着印尼当地自然环境、政策环境、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电厂筹建、运营的几位亲历者,聊聊这些年他们与印尼的故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4 minutes 57 seconds
听见
苏智良: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没有转身离开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伤痕仍需铭记。 “慰安妇”,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及其军队为顺利实施并完成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推行的一种军队性奴隶制度。这一制度导致了全球范围内至少40万名无辜女性被迫沦为性奴役对象。这些妇女受害者来自中国、日本 、朝鲜、韩国和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因为日本学者的一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开始中国“慰安妇”问题的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 “有一个日本的教授看着我的名片说,你是从上海来,第一个慰安所就在上海。我当时很惊讶,我是做上海史出身,居然不知道“慰安妇”跟上海有什么联系。 我是感觉到这一群人是没有办法发声的,她们大多是在山区,文盲。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故事书写下来,传给未来的中国人听。” 2025年7月,《听见》主创人员来到位于上海师范大学的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以保存“慰安妇”悲惨境遇证据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与苏智良教授面对面,听见这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4 minutes 20 seconds
听见
宋坤(回访):成为环球航海女船长
创立于1996年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环球航海赛事之一。 这是一项非专业赛事,40%的参赛船员在报名参赛之前没有任何航海经历,他们凭借对于大海的热爱和勇气前来参赛。比赛分为赛段赛和全程赛。参加全程赛的船员,意味着需要花11个月的时间,航行总共4万海里,横跨六大洲,环绕地球一圈。 1982年出生的宋坤参加了2013-2014克利伯全程赛,成为中国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结束这个赛事的宋坤,依旧在航海的路上,她成为三国船长执照持有者,继续着她的“不为彼岸,只为海”。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3 minutes 1 second
听见
王莉丽:马来西亚是个爱过节的国家
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大小节日,一年约有上百个,政府规定的全国性节日就有10个。这里的人们,十分看重节日的仪式感,街头总是弥漫着节日的氛围。王莉丽移居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已经有2年的时间 ,“爱过节”也正是这个国家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9 minutes 6 seconds
听见
顾佳赟:800年前的“吴哥文明直播实录”,为何至今仍值得重译?
真腊,曾是古代中南半岛的文明古国,核心区域在今天的柬埔寨。 元朝时有位使者,叫做周达观,奉命出访真腊。他在当地游历一年,回来写了本《真腊风土记》,而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800年前的“吴哥文明直播实录”。 书里从稻田怎么插秧、米酒怎么酿造,到吴哥窟“佛塔高得能摘星”,都写得活灵活现。 1819年,法兰西学院首任汉学教授雷慕沙首先将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译成法文并出版成书。后又被被译为日文、泰文、英文、越南文、德文、西班牙文等10多种外国语言,出版超过20个不同译本。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研究柬埔寨政治文化顾佳赟带队翻译的《真腊风土记》柬文版在金边发布。 一本古籍为什么值得重译?它究竟“妙”在何处?今天我们就跟顾佳赟教授一起聊聊《真腊风土记》。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49 seconds
听见
刘毅:候鸟奇航大揭秘
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候鸟日”,这是一个全球性动物保护节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意识,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那么,为什么候鸟一年竟有两个专属“档期”? 这些天空旅人怎么做到跨洋跨海不迷路?是靠地球磁场当“天然GPS”,还是记住海岸线像“看地图”? 最“拼”的候鸟能飞多远?它们中途怎么“充电”?是精准计算觅食地,还是练就“节能飞行术”? 本期节目,跟随厦门环境科学博士、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刘毅,解码候鸟自然馈赠的生存智慧,探寻它们与地球之间的隐秘对话。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2 minutes 30 seconds
听见
孙鹏:当好书爬上海拔4800米的高原,阅读离孩子们还有多远
尽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好书被送上了海拔4800米,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如何解决孩子们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当好书爬上海拔4800米的高原,阅读离孩子们还有多远?” 孙鹏三年的援藏时间即将结束,他一直关注的孩子们的童书阅读,真正开始了么?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3 minutes 14 seconds
听见
陈禾丰:一个有关勇气与坚持的新加坡音乐故事
今天我们要听见一个来自新加坡,有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陈禾丰,80后,他个性比较内敛,一直很希望能够唱歌,但在大学出国留学选择专业时,听从父母建议攻读金融和会计。 不过内心音乐的火苗一直没有熄灭,在美国留学时,他大胆了一次,最终获得了旧金山音乐学院深造声乐的机会。 返回新加坡后,他顺利从事心仪的音乐行业了么?我们在陈禾丰的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听见。
Show more...
6 months ago
39 minutes 59 seconds
听见
杨博:解码《哪吒2》特效,绘就国漫新章
《哪吒2》全球票房已破150亿,这是一百多家动画效果团队,超过4000名国漫人共同用心血浇灌的成果。 杨博和他的团队在《哪吒2》中负责多组高难度镜头的特效制作,比如 “无量仙翁驾驭的桃木巨龙”。实际上,杨博也是一个追梦人,他毕业于环境科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喜欢上3D数字艺术,从而开始了一场“跨界冒险”。今天,我们一起听见杨博的故事。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2 minutes 42 seconds
听见
李慧娴:《哪吒2》的东南亚之旅
电影发行连接着电影制作和观众,是实现电影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键环节。在东南亚11国,新加坡的一家海外发行商以5到6倍的溢价获得了《哪吒2》的独家发行权。要知道东南亚是一个宗教、语言、文化十分多元的地区。 那么,《哪吒2》会在这里取得票房上的好成绩么?《哪吒2》又将如何在这里取得票房上的好成绩?今天我们一起听见这家拿下东南亚11国独家发行权的海外发行商创艺电影执行董事李慧娴女士的答案。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0 minutes 21 seconds
听见
听见·东南亚丨印尼韦珍玉:从“破冰礼包”读懂中国
2016年,韦珍玉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成为首位获得中国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印尼人。她并没有华人背景,因此从头学语言是彼时她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今她已经成为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研究所主任,活跃在两国学术交流的舞台上。 既深爱中国文化又以印尼视角保持清醒,韦珍玉会如何理解建交75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中印尼两国年轻人设计 “破冰礼包”,熟悉两国文化的韦珍玉,会带来什么样的“独家清单”?本期节目,我们一起听见印尼学者韦珍玉。
Show more...
7 months ago
37 minutes 40 seconds
听见
破浪者徐京坤:旺代环球赛的中国答案
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被视为全球航海运动的终极挑战,它需要一个人驾驶超级赛船,连续不间断航行26000多海里,独自绕地球一圈进行比赛,中间不能接受任何外界援助。 80后徐京坤,12岁因为一场意外,失去左前臂。16岁时加入国家帆船队备战残奥会,后相继完成了环中国海、跨大西洋以及环球航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 第10届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2024年11月启航,徐京坤是40名参赛选手之一。三次攀爬30米高的桅杆维修船帆,连吃99天泡面,完赛前遭遇电力系统故障……这些是属于徐京坤的旺代故事。 2025年2月18日,徐京坤驾驶“海口号”抵达法国旺代终点,成为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历史上,也成为“世界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历史上的首位中国船长。
Show more...
7 months ago
39 minutes 32 seconds
听见
《听见》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档访谈类节目,意为“听别人的故事,形成对这个时代的见解”。变迁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记述的样本。个体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