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是群體的作品,一部戲需要許多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融合眾人的能力、素養、品味,加上許多外在因素推動之下完成。後期製片是在台灣戲劇在近年串流平台、外國資金進入市場,影集的製作成本變高、類型變多、操作變複雜而需要專門人員負責。摸清楚各播出平台的規範、喜好、規格之外,跟合作的導演、製片、各技術部門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溝通協調,以確保大家要去的方向一致。
為了擔任好各部門間的橋樑,要能夠轉譯輸出每個人腦中不同的期望,協調到最終共識。平時看劇已經不是單純放鬆,還要接收各種類型的戲劇甚至綜藝節目,培養自己的品味,讓彈藥庫充足,以備之後接到不同風格的戲都能做。因為製作期很長,案子的間隔休息期間,阿美喜歡到處旅行,尤其享受獨旅。因為彈性大不用配合別人,還能感官全開,體驗異國文化。生活在大數據時代的人接收的資訊太多,品味和感受很容易被代言,沒有耐心慢慢入戲,但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沉浸,希望用心製作的作品都能被看到討論,觀眾也能有所獲得,就是從業人員的成就感來源。
提及書籍:
《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凱爾.切卡,衛城
阿美的Podcast節目:
請搜尋「已讀要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