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 https://www.instagram.com/drunk.talk.dept/
歡迎收聽這個設備最簡陋、場景最陽春、沒有腳本、只靠酒精與真心話撐起來的神秘部門!
三個古板的中年大叔,聊著過去的回憶,希望也能順便治癒現在的你 :)
我們在微醺或喝掛的狀態下召開會議,每一集都圍繞一個話題、正反開吵。
聽著我們的白噪音,讓你在上下班路上聽到笑出來,然後不小心理解了不同立場的觀點。
觀點沒有對錯,髒話沒有變少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你也來加入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drunk.talk.dept/
歡迎收聽這個設備最簡陋、場景最陽春、沒有腳本、只靠酒精與真心話撐起來的神秘部門!
三個古板的中年大叔,聊著過去的回憶,希望也能順便治癒現在的你 :)
我們在微醺或喝掛的狀態下召開會議,每一集都圍繞一個話題、正反開吵。
聽著我們的白噪音,讓你在上下班路上聽到笑出來,然後不小心理解了不同立場的觀點。
觀點沒有對錯,髒話沒有變少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你也來加入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這個資訊爆炸、輿論兩極的時代,
越來越多人選擇「不碰政治、不談政治、不想被政治污染」。
有人說這是理智的選擇 —— 專注生活、不被帶風向;
也有人說這是逃避 —— 享受權利卻不想承擔公民責任。
當政治變成「髒」的代名詞,
我們究竟是更聰明地抽離了,還是默默放棄了改變的力量?
今晚,讓我們舉杯討論:
政治冷感,是清醒,還是一種無力感?
「你怎樣對我,我就怎樣對你」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很有原則?還是很小心眼?
有些人說:你冷淡,我也不熱臉貼冷屁股。你不回訊息,我也不回,看誰撐得久。
但也有人覺得:「成熟的人應該先釋出善意,別讓關係變硬。」
問題是,先低頭的人就一定會吃虧嗎?還是關係裡的成熟,其實是會心累的妥協?
這集我們來聊聊「關係裡的反應式防衛 vs 主動改變」,你是哪一派?
這一集,我們要討論的是一個歷久不衰的矛盾命題:
你願意為了安全犧牲一點自由嗎?
還是,寧可冒險,也要保有選擇的權利?
從防疫封城、網路監控,到社會規範與個人行為,
每一次政府「保護人民」的同時,也在縮小某些人的自由空間。
但如果什麼都不控管,社會又可能陷入混亂。
我們到底想要一個「自由但危險」的世界,
還是「安全但被看著」的社會?
真相,或許在那杯喝了一半的酒裡。
在這一集,我們要聊的,是「照顧」與「責任」之間的界線。
國家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保護傘,還是只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網?
當政府給得太多,人會不會失去奮鬥的動力?
但如果給得太少,又會讓弱勢者永遠翻不了身?
這是一場關於「制度正義」與「人性現實」的辯論。
你相信幸福來自努力,還是來自一個不讓人掉下去的社會?
AI來勢洶洶,從聊天、畫圖、寫文案到談戀愛都能代勞。
有人說它讓人更有效率、更自由;
也有人怕它奪走創造力、情感,讓人變成沒有靈魂的生產機器。
當AI幫我們做越多事,我們到底是「解放」了,還是「被馴化」了?
這集,我們不聊技術,只聊人性。
在AI時代,我們還能「感受」到自己嗎?
有人說「別被情緒控制」,但也有人說「情緒在告訴你真相」。
當你生氣、焦慮、難過的時候,你會選擇壓下去,還是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情緒到底是讓人失控的敵人,還是最誠實的導師?
我們這集想聊的,是人為什麼害怕自己的情緒——
是怕崩潰、怕丟臉,還是怕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這集我們會從喝酒、爭吵、職場壓力、愛情爆炸等生活場景切入,
聊「那些你明知道情緒快炸卻還要假裝冷靜」的瞬間。
也許,你以為是壞脾氣,其實只是長期被壓抑的「誠實」。
父母的角色,究竟是「付出到極限」的責任,還是「保留自我」的選擇?
有人覺得當了爸媽就該全心為孩子活,犧牲興趣、夢想甚至婚姻都理所當然;
也有人認為,孩子不是父母人生的全部,父母也應該有追求快樂與自由的權利。
👨👩👧 本集我們聊:
• 孩子是「人生的重心」還是「人生的一部分」?
• 犧牲到底是愛,還是情緒勒索的開始?
• 如果父母過得不快樂,孩子真的能幸福嗎?
一邊是「責任的重量」,一邊是「自我存在的價值」——
這集我們一起來釐清,愛的邊界該畫在哪裡。
花蓮澀湖的淹水災害,一場天災又掀起了人禍級的爭論。
鏟子超人們開著怪手衝進災區,被民眾稱讚是「真正的英雄」,
但政府卻說他們「妨礙救災」、「未經申請不得入內」。
我們順便臭了財團、政府跟宗教法人。
救人和搶功之間,誰才是多此一舉?
當體制太慢、人民太急,我們到底該挺哪一邊?
這集,我們聊聊——災難現場裡,到底是誰在救人、誰在管人?
有人說「真愛就是願意為對方改變」,也有人回:「那叫沒自我」。
到底是愛太深才犧牲,還是根本是犯賤?
有的人戀愛後像進修女院,有的人談感情像開個人品牌。
這集我們要來吵一吵——
到底「為愛犧牲」是浪漫,還是蠢?
「為己而活」是灑脫,還是自私?
喝一口之後再回答,你現在是誰的宇宙中心?
在這個左滑右滑就能開始一段關係的年代,愛情變得更方便,卻也更容易壞掉。
有人懷念慢慢認識、寫信、約會、培養默契的老派浪漫;也有人認為速食愛情才是真實——想就說、合則來、不合就散。
👉 傳統愛情是更有深度,還是只是被美化的過去?
👉 現代戀愛真比較自由,還是只是更怕孤單?
這集我們聊:
💬 愛情的「誠意」還能用時間長短衡量嗎?
💬 曖昧、見面、上床、交往的順序是不是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 老派的人真的比較專情嗎?還是只是比較慢熱?
台灣最常見的鄉民大戰,莫過於「戰南北」。
北部人說南部太慢熱、生活不方便;南部人說北部人太驕傲、連房子都買不起。
🤔 究竟這些刻板印象是真實的文化差異,還是彼此的誤會?
這集我們就來聊聊戰南北,順便檢驗自己有沒有中槍!
在女權抬頭、性別平權的浪潮下,「大男人」與「大女人」的對立,已經不只是性格的衝突,而是整個社會對於「男女角色」期待的翻轉。
現代男人,不只要賺錢養家,還要懂情緒表達、陪伴孩子、分擔家務;而現代女人,不只要溫柔體貼,還要獨立、堅強、有競爭力。當傳統標籤碰上新的價值觀,到底是衝突還是新的平衡?
房價到底還能不能漲?有人說土地有限、剛需永遠存在,買房就是最穩的投資;也有人認為少子化、空屋率高,遲早會泡沫化,買下去就是當韭菜。這集我們就要來聊聊「房價漲跌」這個永遠吵不完的話題——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租房比較自由還是早點上車比較安心?最後,如果房價真的跌了,你敢不敢現在就 All in 買一間
近年來人類圖(Human Design)超紅,從公司團隊到情感關係,大家都想透過「類型」「能量中心」來更認識自己。但問題來了:人類圖到底是融合占星、易經、脈輪的深奧系統,還是只是另一種心理測驗,給人一種「被看見」的安慰?
這集我們就要來討論:
✨ 為什麼人類圖這麼吸引現代人?
✨ 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找到人生方向,還是只是流行玄學?
✨ 科學與信仰之間,人類圖能站得住腳嗎?
最後,我們也會分享自己測過人類圖的心得,看看準不準、爽不爽。
日本是大家最常去旅遊的國家。
行程上你介意的點是什麼?
歷史建築對你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嗎?還是shopping第一?
沒有跟著排行程的人,在旅程上應該要扮演好什麼角色?
鬼月有鬼,但人生也有看不見卻一直存在的「鬼影」。有人在人生裡不停鬼打牆,怎麼努力都卡在同樣的關卡;
有人被未完成的夢想纏繞,明明想放下卻總在夜深人靜時回魂;還有人際關係像鬼魅一樣,總是消耗我們的能量卻又難以切斷。
這些「人生的鬼故事」其實是我們的心魔。到底要和它們和解、驅逐,還是接受它們陪伴一生?
👻 鬼月來了,除了拜拜、普渡,你有沒有想過:科學家如果真的去研究「靈魂」,會不會改寫我們對生命的理解?
🔬 一派認為靈魂是超自然現象,應該交給宗教或哲學,不該浪費科研資源;另一派則相信,靈魂也許藏著意識與宇宙的祕密,值得用科學方式探索。
這一集,我們要討論:
在鬼月氛圍裡,聊聊「靈魂研究」的可能性——你會站在哪一邊?
鬼月一到,桌上擺滿供品、鞭炮聲此起彼落,大家都在參加中元普渡。
👻 可是問題來了:普渡真的能超渡亡魂,讓好兄弟們吃飽喝足、順利投胎?
還是這一切只是文化習俗,用來安慰人心、順便促進經濟?
本集我們要聊:
為什麼有人迷信靈媒,甚至把人生大事交給他們?
如果靈媒說中了,你會覺得是神準?還是巧合?
靈媒的存在,是安慰人心,還是割韭菜?
靈感、第六感和科學,界線到底在哪?
信與不信之間,不只是關於靈異,也關於我們怎麼理解「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