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2/v4/78/78/f7/7878f7de-e80c-9262-d575-4a695a534394/mza_3622610004096421852.jpg/600x600bb.jpg
禪心世界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203 episodes
3 days ago

禪心世界節目,是以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法語,來傳達佛法智慧妙用,讓您生活益加悠遊自在。歡迎收聽頻道
網址:https://chuan.firstory.io/
聯絡信箱:jain-ming0609@hotmail.com
加入line官方帳號:@924qegto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禪心世界 is the property of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禪心世界節目,是以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法語,來傳達佛法智慧妙用,讓您生活益加悠遊自在。歡迎收聽頻道
網址:https://chuan.firstory.io/
聯絡信箱:jain-ming0609@hotmail.com
加入line官方帳號:@924qegto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https://image.firstory-cdn.me/Image/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h25M_iqMxYiYmQ-zPunFQ.jpg
解脫生死之意義12
禪心世界
7 minutes
1 month ago
解脫生死之意義12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m52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解脫生死之意義(十二)

所謂解脫就是化除自己心當中的執著,要證到空性,要將心當中的煩惱轉化過來,在唯識學上說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四智成法身、報身、化身三身。四智三身不離開這念心,頓悟當前這念心,心外沒有一法可得,這樣有生滅的心就變成不生不滅的心了。沒有生就沒有滅,生死就了了。
解脫生死的方法有四種,第一「定解脫」,第二「慧解脫」,第三「定慧等持解脫」,第四「明心見性」。什麼是「定解脫」?所謂定,就是修一種法門得了禪定,如念佛念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一句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妄念變成一念,妄念就是煩惱,一念就是定。有了定力,煩惱就像草被大石頭壓伏,這時候煩惱就不現前,可是煩惱還是存在,所以還要再深入禪定。佛法上的禪定種類很多,如火光三昧,水光三昧、真空三昧、念佛三昧等等,三昧就是定境,定境現前,起初煩惱不現,日久功深,煩惱化除了,這即是定解脫。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四(六一四)》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比丘來到佛陀的住止之處,恭敬地頂禮佛足後,退坐一旁,然後向佛請法:「世尊!常聽聞佛說『大丈夫』。請問世尊,什麼樣的修持足以稱為大丈夫,又如何不能稱做大丈夫呢?」
佛陀告訴比丘:「太好了!你能問如來『大丈夫』的真義。請仔細聽!並且用心思惟我所說的道理。」
「如果比丘集中心念專注修習身念處觀—觀身不淨,當他修習身念處觀後,內心仍然離不開種種欲望,不能從中得到解脫、盡除一切有漏煩惱,這種修行人就不能稱其為大丈夫。為什麼呢?因為心被欲念纏缚,不得解脫。再者,如果比丘修習受念處觀—觀受是苦、心念處觀—觀心無常、法念處觀—觀法無我,可是內心仍然離不開種種的欲求、想望,不能得解脫、盡除一切有漏煩惱,這種修行人也不能稱其為大丈夫,為什麼呢?因為心被種種欲念纏缚,不得解脫自在。」
「如果比丘專注一心修習身念處觀,心因此能夠遠離種種欲望而得到解脫,並盡除一切有漏煩惱,我說這種修行人,足以稱之為大丈夫。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已經得到解脫自在。相同的道理,如果修行人修習受念處觀—觀受是苦、心念處觀—觀心無常、法念處觀—觀法無我,當他依身、受、心、法四念處專注修持、落實觀行,使心遠離貪愛、欲染,並從中得到解脫、盡除一切有漏煩惱,這種修行人足以稱之為大丈夫。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已經解脫煩惱纏縛,得到自在。所以,這就是大丈夫與非大丈夫的區別。」
佛陀開示後,在座的比丘們聞佛所說,皆法喜充滿,頂禮佛足,退而離去。 
《大般涅槃經》中佛告阿難:「如汝所問,佛涅槃後,依何住者?……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行者對於外在境界及自身,當以「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在行住坐臥中精勤思惟,觸物即照,以正智、正念調伏世間上的貪著、憂惱,進而從有念達到無念,心始終安住在覺性上,日久功深,定能漏盡無明煩惱,成為真正離欲解脫的大丈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禪心世界

禪心世界節目,是以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法語,來傳達佛法智慧妙用,讓您生活益加悠遊自在。歡迎收聽頻道
網址:https://chuan.firstory.io/
聯絡信箱:jain-ming0609@hotmail.com
加入line官方帳號:@924qeg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