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攝影師呂佳桐在紐約上州露營時被蜱蟲叮咬後確診萊姆病,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病情好轉,但數月之後包括頭痛、極度疲勞、腦霧等症狀通通重新出現,讓她懷疑自己其實從未真正康復。
在美國,慢性萊姆病(chronic Lyme disease)並非一個得到如CDC等主流醫學機構認證的疾病,這導致接受治療後仍然受到慢性症狀影響的萊姆病患者求助無門,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在患病的過程中,呂佳桐逐漸深入了解到,原來在美國特別是東部,慢性萊姆病患者數量龐大。作為其中一員,本職又是攝影師,呂佳桐決定用鏡頭記錄這個群體的困境。自兩年前起,呂佳桐拍攝了二十多位認為自己患上了慢性萊姆病的民眾,她的作品集「無依之地(Nowhere Land)」獲得多個國際認可,也激發了「時代」周刊對慢性萊姆病做出了可以說是美國主流媒體第一篇對此疾病的深入報導——「長期受到忽視,慢性萊姆病終於到了聚光燈之下」。
嘉賓: Zoe 呂佳桐,攝影師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多年前,因為工作需要,華人平面設計師makomako從洛杉磯搬家到紐約,過程中她珍愛的一隻茶碗不幸破碎。當時的日本房東告訴她,其實可以通過金繕工藝(kintsugi)將其修復。這一無意間的對話,便推動了makomako走上學習金繕的旅程。
如今,將近八年過去,除了繼續本職工作,makomako也在紐約成為了一名金繕師,承接客戶的各類器物修復需求,並開設線下工作坊,讓更多對這項工藝感興趣的人,給他們破碎的瓷器注入第二次生命。
嘉賓:makomako,紐約金繕師、平面設計師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去年,飛行愛好者張濤和友人一同駕駛一台小型飛機,花了17天從美國飛到中國。在2萬3000多公里的旅途,他們飛越了24個國家和地區的領空。張濤的經歷,也是現在數量和實力都日漸強大的華人飛行愛好者群體的縮影。
張濤做客世界OnAir,聊了一下這趟美中飛行旅途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嘉賓:張濤(Jason),飛行愛好者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夏威夷大島西邊海岸線上有一個區域叫科納,因其適宜的氣候環境、海拔高度和肥沃土壤,成為上好的咖啡豆種植地區。此地產出的咖啡被冠以「科納咖啡」美名,科納咖啡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咖啡豆品種之一。
在位於科納的美麗小城霍諾諾,華人Susan(王秀紅)和她的丈夫Terry Fitzgerald經營著兩個咖啡農場。二十年如一日,夫婦倆料理咖啡樹,從修剪到施肥到採摘,親力親為。兩人從雲南結識、在夏威夷落地生根,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如培育的咖啡豆一樣香濃醇厚。
嘉賓:Susan 王秀紅,咖啡農民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完成無國界醫生派駐加薩的任務後,台灣醫師鄔逸群在杜拜轉機返台,那時他萌生一種強烈的「負罪感」,「我在當地的同事,甚至他們的家人,都還處在戰爭環境下,我卻馬上要回到一個很舒服的地方,也不用再擔心有什麼危險。這種感覺很不真實。」
41歲的鄔逸群是台灣雙和醫院整形外科的一名主治醫師。今年七月,他受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派駐加薩,在加薩南部的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進行為期三周的工作,專注外傷和燒傷病患的治療和手術。
嘉賓:鄔逸群,台灣雙和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無國界醫生
主播:Bianca 何卓賢
「我在美國的經驗,主要就是在奔跑,」今年80高壽的耶魯榮休教授、知名漢學家孫康宜,這樣解釋她最新出版自傳「奔赴」的取名由來。「後來我想到,人生其實也就是一連串的奔跑。」
孫康宜1944年生於北京,兩歲時隨家人遷往台灣,先後在東海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1968年,24歲的她赴美進修,在取得三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學位後,開始在耶魯大學教書,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直到三年前退休,教書育人49年,桃李滿天下。
嘉賓:孫康宜,漢學家、耶魯大學中國古典文學榮休教授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在泰國工作的中國女生Tracy Xu,四月底與兩位朋友相約同遊肯亞,一心想著在旅遊淡季領略野生動物之美,沒想到深夜遇上大洪水,在湍急的水流之中緊抱柱子整整站了6小時,才終被救出。這段經歷對Tracy的身心靈都造成了影響,她至今聽到雨聲還會有應激反應。目前,Tracy和她的朋友仍在試圖向事發時居住的酒店索賠。
嘉賓:Tracy Xu,肯亞洪災親歷者
主播:Bianca 何卓賢
來自台灣、在谷歌工作的Cindy Wu,近年通過試管嬰兒的方式,迎來了兩個混血寶寶。帶大女兒Desi和小兒子Vince外出,總會被讚好可愛,下個問題就是「爸爸是哪裡人」?
「我一開始都認真回答,說他們沒有爸爸,但大家通常就會很尷尬,覺得是不是問錯話了。後來我就會說,『donor是美國人』。」
在臉書上,Cindy開設了粉絲專頁,名叫「志願單親故事集 single parent by choice」,詳細記錄了她選擇通過試管嬰兒,先後通過自己懷孕生產和代理孕母,組建了單親家庭的歷程。
嘉賓:Cindy Wu,谷歌專案經理、志願單親媽媽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去年10月份起,一支用中文演唱流行音樂作品的合唱團在紐約的社群媒體上活躍起來。入團沒有門檻要求、每周固定排練,成立時間不到一年就進行過兩次專場演出。支撐起「心聲中文合唱團」的,是年僅25歲、剛從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系畢業的李陳辰。她的願景,是讓紐約「聽見中文之美」、讓心聲「成為全紐約最棒的中文合唱團」。
研究所剛畢業不久的李陳辰,來紐約之前一直走在藝術的道路上,如今卻誤打誤撞進入了科技新創公司,探索自我突破的更多可能。顯示雖如此,她冥冥中也未放下對藝術的執著,求學過程中曾經想加入中文合唱團,卻發現紐約還沒有這樣的組織存在,「那我就自己搞一個」。
嘉賓:Arya 李陳辰,紐約心聲中文合唱團團長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家住新澤西、從事電商工作的台灣人吳丞竣,由堅持到流浪貓「災區」餵貓的愛心之舉開始,期間不知不覺認識了一群愛貓人士,最終更是成立了大紐約地區的流浪貓救援非營利組織。過去幾年,他幫助250隻流浪貓找到了溫暖的家。 嘉賓:吳丞竣(Eason), Cat Allies Project 創始人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內,Cecilia Zhao每兩周會去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家臨終關懷中心做志願者。雖然本身有全職工作,家裡還有兩位年輕小孩,Cecilia認為,陪伴中心住戶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的過程,看似灰暗消耗,實則是一段互相滋養的過程,讓她有過許多醍醐灌頂的時刻。
經過培訓後,自去年八月起,Cecilia成為了當地臨終關懷中心的一名「住戶與家庭支持」志願者,給老人以及他們的家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疏導和陪伴,意想不到的是在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在接受著住戶智慧的滋養...
嘉賓:Cecilia Zhao,臨終關懷中心志願者、人生教練
主播:Bianca 何卓賢
------
有興趣更加了解Cecilia的讀者與聽眾,可以到https://www.ceciliazhaocoaching.com/聯絡她。
------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環境對華人移民並不友好,除了1882年出台的排華法案阻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在美的新華人移民也面臨著社會和政治各個層面的壓迫——他們被視作搶本地人工作、生活習慣低人一等,處處受困。最近,一份由華人學者主導的考古發現顯示,這個歷史時期在洛杉磯的華人移民,通過養豬這個方式,不僅避開了移民限制,還實現了經濟自足和資源互助,得以在美國落地生根。
嘉賓:王佳靜,達特茅斯學員人類學助理教授
主播:Bianca 何卓賢
西班牙巴塞隆納以北一個半小時車程的秀麗小鎮拉瓦利德維亞尼亞,有一家開在山林裡的米其林一星餐廳 Ca l'Enric,1882年從旅館做起、1965年成為餐廳,如今由其創始人後代經營。米其林官網將它描述為「擁抱傳統加泰羅尼亞美食的同時,展現時令本土食材的創意料理。」
去年,吳海珠的加入,給這家米其林餐廳注入了前所未見的新鮮血液:她是這家百年歷史餐廳有史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廚師。吳海珠在中國廣東出生長大,後來成為「北漂」一族,在北京做過咖啡師、調酒師、餐飲市場行銷,在新冠疫情之後奔赴西班牙巴塞隆納完成了做廚師的夢想,通過實習轉正,在歐洲成為了一名廚師。
Bianca
來自台灣的黃于慈有著讓人不敢置信的精彩履歷,在她41歲入職美聯航成為一名機師之前,她做過空服員、派過傳單,人生的前半段更是一直在音樂的道路上,多年來是教書育人的音樂博士。從台灣大學畢業後獨自勇闖美國念書,經歷結婚、育兒、離婚、再婚,現在的黃于慈安家達拉斯,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真愛,過上了如魚得水的生活。
嘉賓:黃于慈,美聯航機師、音樂博士
主播:何卓賢 Bianca
在剛剛過去的南加探戈國際錦標賽和舞蹈節中,來自台灣的女舞者周穎蕾(Mandy)跟她的搭檔雷耶斯(Orlando Reyes)奪得冠軍,她坦言能夠代表台灣、代表華人在國際比賽爭光,感到很自豪。
周穎蕾自小就是舞蹈科班出身,一直跳拉丁舞居多,她的簡歷可謂是眾星雲集,從13歲得到跟剛出道時王力宏共舞的機會,到成為大陸知名明星舞蹈節目「舞動奇跡」的導師,再到跟隨羅大佑巡演伴舞三年,周穎蕾在台灣的經歷光鮮亮麗。
與跳舞緣分深遠的她,決定在大約十年前從台北搬到紐約,換了個環境讓她繼續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的舞蹈資源和技巧,亦在美國紐約的舞蹈工作室教書多年之後,疫情的衝擊讓她決定跟兩位十分契合的舞伴成為商業搭檔,一起創業開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My Tango Body,一直推廣探戈舞蹈至今,在曼哈頓和新澤西州都有工作室。
嘉賓:周穎蕾(Mandy),舞者
主播:Bianca 何卓賢
來自加州的蘇Sally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今年才滿34歲的她旗下已有兩所運營順暢的住宅式長照機構,共給12個老人提供長期的個人層面的護理,「給他們家一樣的溫暖」。
選擇進入長照行業,也是因為看到了巨大需求。Sally早在2015年就放棄了穩定的財務分析師工作開始創業,先後經營過中醫診所和Airbnb地產投資,並在2019年觀察到長照行業的需求和商機,於是投資了一棟房產,並把它打造成加州法律下的住宅式養老院(residential senior care home),給不同需要的老人提供長期的個人護理。
能夠將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來自深圳、目前定居洛杉磯的劉忱(Angela Liu),就做到了這一點。
作為一名配音演員(voice over artist),劉忱說自己很幸運,找到一份「工作時就像在玩」的職業,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接到了什麼新的客戶案子,而且純粹的行業環境讓她如魚得水,樂在其中。
嘉賓:劉忱(Angela Liu),配音演員
主播:Bianca 何卓賢
77歲的美籍華人王斌林(Billy),本大可在美國德州樂享退休生活,卻在70歲那年決定賣掉房子和汽車,去到中國廣東的陽山縣扶貧支教。一直到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全面爆發,正義感驅使他前往基輔,一開始一心參軍,卻因為年紀大被勸退,後來輾轉去到敖德薩,結識了當地其他的華人志願者,在烏克蘭各個需要幫助的地方貢獻力量,從照顧戰亂中的流浪貓狗,到募資幫助軍人和難民,再到為烏克蘭年輕人開設免費英語班。
嘉賓:王斌林(Billy),美籍華人,烏克蘭志願者
主播:Bianca 何卓賢
自2022年2月24日全面爆發的俄烏戰爭,至今即將屆滿兩年。這期間,數十萬平民和士兵死傷,戰爭仍未有停歇跡象。受到烏克蘭人抗爭精神感召的志願者,從全球各地奔赴戰區貢獻資源和愛心,德國籍華人蘇祖東就是其中一位。自戰爭開始,他數十次往返烏克蘭參與志願行動,還成立了一個民間援助組織,希望「跟這個國家共生死」。 嘉賓:蘇祖東,烏克蘭華人志願者
主播:Bianca 何卓賢
奧斯卡1月23日宣布提名名單的時候,江松長正在葡萄牙度假,看見直播時間差不多到了,就點了一杯咖啡在手機上看直播,沒料到親眼見證了歷史性一刻——他的紀錄片「金門 (Island in Between)」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這也是第一次有台灣紀錄片入圍奧斯卡。
「金門」聚焦地理位置特殊的台灣外島,並以導演個人視角出發,試圖探索在如今複雜而緊張的美中台情勢之下,作為台灣人的感受。影片結合江松長個人在三地的成長及工作經歷、歷史資料影音、金門居民的訪談等,編織出一個簡單易懂、情緒細膩而詩意的個人故事片。 「世界OnAir」對話「金門」導演江松長,聊聊影片拍攝背後的故事。
嘉賓:江松長,「金門」紀錄片導演
主播:Bianca 何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