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0b/1a/e4/0b1ae416-4f57-63d2-c392-384ee12ef209/mza_8952455237880813843.jpg/600x600bb.jpg
藝術ABC
IC之音竹科廣播|陸潔民主持
358 episodes
3 days ago
帶領聽眾賞析藝術品,提高聽眾對藝術品的鑑賞力,並且帶您觀察和分析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引領您進入藝術市場的殿堂。 本節目由iart Gallery 愛上藝廊贊助播出
Show more...
Visual Arts
Arts,
Design
RSS
All content for 藝術ABC is the property of IC之音竹科廣播|陸潔民主持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帶領聽眾賞析藝術品,提高聽眾對藝術品的鑑賞力,並且帶您觀察和分析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引領您進入藝術市場的殿堂。 本節目由iart Gallery 愛上藝廊贊助播出
Show more...
Visual Arts
Arts,
Design
Episodes (20/358)
藝術ABC
【指尖的宇宙】《薛西佛斯的疑惑》─ 徐永旭世界巡迴展 ft. 雕塑家徐永旭、藝術家徐嘒壎、弎畫廊負責人蘇三)
從一團泥土,到千里之外的世界舞台,陶藝雕塑家徐永旭,用大拇指一點一滴捏出生命的痕跡。每一道指紋,都是時間的刻痕;每一件作品,都在柔軟與堅毅之間,展現藝術的靈魂張力。今年,《薛西佛斯的疑惑》世界巡迴展計畫,第一站回到緣起之地——韓國。回憶25年前,他第一次出國參加創作營;25年後,他帶著成熟的作品與經驗重返,同樣的土地,不同的風景。接下來,他將開啟國際巡展的旅程,讓台灣陶藝的溫度,走入更廣闊的文化對話。在節目中,談起創作背後的堅持與試煉,他的作品歷經颱風、酷熱、地震的考驗,依舊屹立不搖——就像他那雙被陶土磨去指紋的手,柔軟卻強韌,那雙手本身就是藝術品。即使被稱作「古稀之年」的藝術家,他把歲月轉化成能量,把人生的折磨化為藝術的光。在陶土的世界裡,徐永旭用時間、火與手指,雕出一種不被歲月侵蝕的力量。那是從台灣出發的藝術之光,也是生命不斷再生的印記。📌 展覽資訊:╭☆╭★╭♬ ╭☆╭★╭♬ ╭☆╭★╭♬ ╭☆╭★╭♬ ╭☆╭★╭♬ ╭☆▞ 弎畫廊喬遷首展|徐永旭個展《潤潤》(lūn lūn) ▞展期:2025/11/8 ~ 2025/12/20地點:偕行館|臺南市北區公園南路21號開幕日:2025/11/08 3:03pm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18:00╭☆╭★╭♬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________________  製作 | 孫聖峰   
Show more...
3 days ago
22 minutes 20 seconds

藝術ABC
【藝博專題】從欣賞到收藏入門一次看懂 f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鄭治桂助理教授
今天,讓我們打開「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觀展全攻略。第32屆台北藝博於世貿一館登場,同時串連「台北藝術週」城市展演(至11/2)。這既是台灣藝術人的嘉年華,也是連結日本、韓國與國際畫廊的年度門戶,新手也能一腳踏入、優雅入坑。怎麼逛最聰明?老師建議三步驟:一進場先拿地圖,沿主走道掌握「主視覺/公共雕塑」——也就是本屆氣質與規模的指標;第二步鎖定大型畫廊攤位,看它們端出的「當家之作」;第三步走進主題或特展區,放慢速度與畫廊人聊天,如果藝術家在場更要把握。本屆看點之一:日韓畫廊。日本年輕藝術家兼具職人工藝與理性定價,CP值高、容易入手;韓國系統延續對材質與肌理的探索,從紙、布到堆疊與切割,讓你一次看見東亞當代的面貌。最後回到《藝術ABC》精神:A 是 Appreciation(欣賞)——帶著好奇心進場;B 是 Buying(購買)——第一件作品不必昂貴,先買「打動你的那張」;C 是 Collecting(收藏)——建立風格、節奏與預算,讓每年藝博成為你的年度檢視。📌 展覽資訊:╭☆╭★╭♬ ╭☆╭★╭♬ ╭☆╭★╭♬ ╭☆╭★╭♬ ╭☆╭★╭♬ ╭☆▐ 台北藝術週:展覽及開幕活動將於台北市內多個藝文場地舉行,詳見官網:https://taipeiartweek.tw/zh/▐ 展覽及活動日期:2025年10月18日(六)至11月2日(日)╭☆╭★╭♬ ╭☆╭★╭♬ ╭☆╭★╭♬ ╭☆╭★╭♬ ╭☆╭★╭♬ ╭☆╭☆╭★╭♬ ╭☆╭★╭♬ ╭☆╭★╭♬ ╭☆╭★╭♬ ╭☆╭★╭♬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貴賓預展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 15:00-21:002025年10月24日(五) 11:00-14:00公眾展覽日期2025年10月24日(五) 14:00-19:002025年10月25日(六) 11:00-19:002025年10月26日(日) 11:00-19:002025年10月27日(ㄧ) 11:00-18:00╭☆╭★╭♬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________________  製作 | 孫聖峰
Show more...
1 week ago
28 minutes 37 seconds

藝術ABC
【藝博專題】120家畫廊!藝博怎麼看,讓理事長帶路 ft.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 陳菁螢
🎨 台北藝術週×第32屆台北藝博怎麼逛?各家畫廊、原民特展、MIT新人、女性藝術專題一次看懂!理事長親授動線心法:先拿地圖、主走道定位、再進特展區,還能把握時機與畫廊、藝術家交流,快速打開你的藝術雷達。亞太藏家交流升溫,市場話題滿檔。台北迎來年度藝文高峰!本集《藝術ABC》特邀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瑩帶您前導式剖析「台北藝術週」與第32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共有120家畫廊參展,國際畫廊回流帶動話題;主走道集結重量級名家與焦點展品,四大必看策展區—原住民特展、MIT新人推薦、錄像藝術、女性藝術—以多元視角對話當代。論壇講座橫跨策展、機構與市場觀察,兩日密集開講,讓你以最短時間更新區域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市場動能:印尼、韓國與台灣之間的藏家互訪與聯盟合作,使交流、購藏與策展資源更為緊密。想迅速掌握創作脈絡與市場走勢、高效提升審美與市場敏感度?把握這波檔期,讓一趟逛展成為你的藝術速成課與靈感補給站。📌 展覽資訊:╭☆╭★╭♬ ╭☆╭★╭♬ ╭☆╭★╭♬ ╭☆╭★╭♬ ╭☆╭★╭♬ ╭☆▐ 台北藝術週:展覽及開幕活動將於台北市內多個藝文場地舉行,詳見官網:https://taipeiartweek.tw/zh/▐ 展覽及活動日期:2025年10月18日(六)至11月2日(日)╭☆╭★╭♬ ╭☆╭★╭♬ ╭☆╭★╭♬ ╭☆╭★╭♬ ╭☆╭★╭♬ ╭☆╭☆╭★╭♬ ╭☆╭★╭♬ ╭☆╭★╭♬ ╭☆╭★╭♬ ╭☆╭★╭♬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貴賓預展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 15:00-21:002025年10月24日(五) 11:00-14:00公眾展覽日期2025年10月24日(五) 14:00-19:002025年10月25日(六) 11:00-19:002025年10月26日(日) 11:00-19:002025年10月27日(ㄧ) 11:00-18:00╭☆╭★╭♬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________________  製作 | 孫聖峰 
Show more...
2 weeks ago
24 minutes 50 seconds

藝術ABC
【藝博專題】當代藝術的探險 f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鄭治桂助理教授
台北藝術週與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正是入門與進階藝術大門一次補課的最好時機。「第一次逛展就上手」,無論你是工程師轉戰藝術、或想帶孩子提升審美,這集都把看展焦慮化成好奇與樂趣。面對觀看展覽,鄭治桂老師的心法有三:知識——先備一點點就好;經驗——跟著導覽或朋友一起看;態度——看不懂可以先放下。把藝術想像成一座山,能抵達哪裡由你決定;先享受風景,再追求詮釋。面對經典,先建立「時空座標」:中西美術脈絡、誰影響誰、風格如何演進。實作可用四鍵入門——造型、結構、色彩、內容。像看報表一樣抓到關鍵數據與位置,你的眼睛自然更敏銳。遇到裝置、觀念或「看似破銅爛鐵」的作品?把它當探索任務:先觀察材料與呈現,再追溯背後的思維與語境。不是每件都要立刻讀懂;今天的難題,明天可能成了線索——累積經驗,理解就會發芽。看展,不必填鴨知識。先描述「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顏色」,再用故事補上背景。讓感性走在前、理性跟在後,藝術就會從陌生變熟悉。藝術是一場長途而溫柔的登山。從這一週開始,準備一點點知識、攜帶一顆好奇心,把看不懂的遺憾,化成下一次回來的理由。📌 展覽資訊:╭☆╭★╭♬ ╭☆╭★╭♬ ╭☆╭★╭♬ ╭☆╭★╭♬ ╭☆╭★╭♬ ╭☆▐ 台北藝術週:展覽及開幕活動將於台北市內多個藝文場地舉行,詳見官網:https://taipeiartweek.tw/zh/▐ 展覽及活動日期:2025年10月18日(六)至11月2日(日)╭☆╭★╭♬ ╭☆╭★╭♬ ╭☆╭★╭♬ ╭☆╭★╭♬ ╭☆╭★╭♬ ╭☆╭☆╭★╭♬ ╭☆╭★╭♬ ╭☆╭★╭♬ ╭☆╭★╭♬ ╭☆╭★╭♬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貴賓預展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 15:00-21:002025年10月24日(五) 11:00-14:00公眾展覽日期2025年10月24日(五) 14:00-19:002025年10月25日(六) 11:00-19:002025年10月26日(日) 11:00-19:002025年10月27日(ㄧ) 11:00-18:00╭☆╭★╭♬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
Show more...
3 weeks ago
27 minutes 16 seconds

藝術ABC
【藝博專題】看懂藝術的眼睛-從經典到當代的對話 ft.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理事長陳菁螢
一年一度的藝術嘉年華回來了!第32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25)將於世貿一館登場。暖身主線「台北藝術週」串聯全城,近70家畫廊與20餘處館舍共同響應,讓台北化身行走的美術館。台北藝術週主理人暨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指出:去年首屆即受國際媒體關注,今年擴大規模,凝聚城市藝文動能,打造面向國際的文化品牌。ART TAIPEI今年主題鎖定「多元、平等與永續」,聚焦女性、原住民、LGBTQ+等關注議題的藝術家與永續策展實踐上。另外,必看亮點還有——今年是歷年最多韓國畫廊參展一次;香港、歐陸畫廊亦再度回歸。特展區包含原民藝術、MIT新人、女性影像單元等,呈現台灣市場的厚度與多元。進場前建議聽眾先上「線上展廳」做功課:鎖定主題與口袋名單;入場後索取地圖、按動線標記「必看」攤位與特展,避免選擇困難。安排一整天,必要時連續多日分區攻略;看展之餘,留白給對話、導覽與藏家交流,讓作品在你心中發酵。另外,尊彩藝術中心推出「陳澄波百三特展」,響應藝術週與畫壇前輩130年紀念;25件原作齊聚,並於展期每週六安排導覽與講座,深入理解台灣美術史的現場能量。面對大師原作,是訓練審美的最好起點。把地圖放入口袋,把好奇裝進眼睛。這個十月,與我們在台北相見,用腳步丈量藝術,用心跳記住作品。📌 展覽資訊:╭☆╭★╭♬ ╭☆╭★╭♬ ╭☆╭★╭♬ ╭☆╭★╭♬ ╭☆╭★╭♬ ╭☆▐ 台北藝術週:展覽及開幕活動將於台北市內多個藝文場地舉行,詳見官網:https://taipeiartweek.tw/zh/▐ 展覽及活動日期:2025年10月18日(六)至11月2日(日)╭☆╭★╭♬ ╭☆╭★╭♬ ╭☆╭★╭♬ ╭☆╭★╭♬ ╭☆╭★╭♬ ╭☆╭☆╭★╭♬ ╭☆╭★╭♬ ╭☆╭★╭♬ ╭☆╭★╭♬ ╭☆╭★╭♬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貴賓預展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 15:00-21:002025年10月24日(五) 11:00-14:00公眾展覽日期2025年10月24日(五) 14:00-19:002025年10月25日(六) 11:00-19:002025年10月26日(日) 11:00-19:002025年10月27日(ㄧ) 11:00-18:00╭☆╭★╭
Show more...
1 month ago
26 minutes 24 seconds

藝術ABC
【生活與品味】斷與未竟:林良材雕塑的生命回聲 ft. 襲園美術館策展人 林郁晉
在桃園青埔的襲園,正展出雕塑家林良才的個展《斷與未竟》。這場展覽,不只是作品的呈現,更是一段藝術家生命與創作交織的記錄。林良材的雕塑,以鐵鎚敲打厚重銅板而成,作品多以人體為題材,但並非完整形象,時常殘缺、穿透,卻正因如此,觀者得以在「斷裂」中補足想像。他以力道與堅持,將殘缺轉化為深刻的美學語言。這位天生聾啞的藝術家,因無法聽見敲擊聲,更能專注創作。他的生命故事同樣令人動容:去年中風後,身體一度虛弱,但如今在展場重現幽默與堅毅。展覽標題「斷與未竟」呼應作品的不完整,也映照藝術家因病停頓卻努力重生的人生狀態。襲園這次的策展,讓作品置於有設計感的空間中,彷彿置身一個有溫度的家。觀者不僅能欣賞作品,更能坐下來喝茶、翻閱書籍,在藝術與生活交融的氛圍裡,獲得更深刻的感受。更令人期待的是,襲園未來在京都、九份等地的老屋翻新計畫,將展覽、住宿與文化傳承結合,持續延伸「藝術即生活」的理念。若說藝術是生命的映照,那麼林良材的《斷與未竟》不僅是作品的展出,更是他面對逆境、持續創作的回聲。📌 展覽資訊:╭☆╭★╭♬ ╭☆╭★╭♬ ╭☆╭★╭♬ ╭☆╭★╭♬ ╭☆╭★╭♬ ╭☆斷與未竟 The Break and the Unfinished​展期 Duration|2025.08.09 (六) - 2025.10.25 (六)開幕茶會 Opening |2025.08.16 (六)  14:00-16:00地點 Address |襲園美術館(桃園市中壢區青埔九街57號)藝術家 Artist|林良材 - Lin Liang Tsai策展人 Curator|林郁晉 - Lin Yu Chin╭☆╭★╭♬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54 seconds

藝術ABC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光作為雕塑—富邦美術館的兩個現在進行式 ft. 富邦美術館副館長林羽婕
富邦美術館的《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原訂展至9/29,因口碑熱烈,加碼延長至10/6!走進展廳,你會與莫內1908年的《睡蓮》面對面,感受他在方寸水面中層層折射的光影;也能看見塞尚《玩紙牌者》的精彩習作—穩固的三角構圖、誇張而有秩序的體積處理,預示後來立體主義;還有雷諾瓦在北非寫生的小女孩,收起美化筆調,真實記錄自信眼神與在地紋飾。展覽同時梳理「美國印象派」如何誕生:瑪麗·卡薩特遠赴巴黎修煉後返美推動收藏與展演;畫商杜朗魯耶攜數百件作品登陸紐約,引爆觀展與購藏熱潮。從此,「法國的光」與「美國的主題」彼此激盪,大峽谷、黃石等新風景進入印象派語彙,藝術史真正「跨海」。第二檔展覽是安東尼・麥考爾(Anthony McCall)「在光中遇見你」:以投影光束在黑暗空間「雕塑」出可穿行的幾何體,觀眾不再只是看者,而是作品的結構之一。每週五夜晚,美術館把展場化作劇場,串聯味覺、聽覺、身體感的五感體驗,讓你在全暗中用感官與「光」對話,回到沉浸式藝術的源頭。想更貼近作品脈絡,別錯過館方規劃的「海風號」寫生行程與「咖啡時光」:搭乘南港—宜蘭觀景列車,帶著速寫本追光;回到館內,一邊品飲、一邊理解印象派的色彩「調子」與「旋律」。最新活動請追蹤富邦美術館FB/IG或加入LINE官方帳號。把握延長檔期,親臨原作—因為面對面,才是提升審美的唯一捷徑。📌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年6月11日(三)至9月29日(一)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休館日:每週二休館展覽地點 :富邦美術館3樓日光展廳【印象派特展親子工作坊—特別場】:海風號上的小小畫家——親子彩筆追光之旅活動時間|2025.9.29(一) 09:37-13:02,報到時間將於行前通知信另行通知活動地點|南港→宜蘭海風號列車(中途停靠大里、頭城)※此為單趟行程,回程請自行安排。詳情請見官網連結:https://www.fubonartmuseum.org/EventDetail?PKNO=X00865WR╭☆╭★╭♬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1 month ago
31 minutes 40 seconds

藝術ABC
【印象派】光影穿越海洋:印象派的百五十年回聲 ft. 富邦美術館副館長林羽婕
台北富邦美術館「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反應熱烈,一次看見 52 件真跡、38 位藝術家,核心脈絡來自美國伍斯特美術館典藏,從法國印象派擴展到美國的承接與變奏。1874 年,莫內《日出‧印象》在「落選沙龍」掀起爭議,「印象派」原是嘲諷之名。這群同好拒絕只在畫室完成作品,帶著新型顏料走到戶外寫生,捕捉瞬息光影,也為女性與新主題爭取空間。畢沙羅成為八次印象派展的「全勤者」,溫厚守望一代畫家;更早的巴比松畫派(如柯羅)則以森林寫生與詩性畫面,為印象派鋪路。展覽同場梳理美國的回應:哈德遜河畫派的壯闊自然(柯爾),到哈薩姆把巴黎節慶色塊轉化為紐約旗海之景,印象精神穿越大西洋、落地為城市的光。也能一窺「畫框史」——十九世紀藝術家或畫商精選的古典框,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與流傳見證。莫內《睡蓮》為展覽焦點之作,示範「光即主角」的終極命題;畢沙羅的細膩筆觸與季節氣息、柯羅兼容寫生與想像的詩意,都在場。下樓別忘了看當代展「在光中遇見你」:安東尼‧麥考把光當成雕塑,微霧空間中,觀者用身體「摸到」光——展至 11/30,與樓上的印象派形成跨世紀對話。📌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年6月11日(三)至9月29日(一)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休館日:每週二休館展覽地點 :富邦美術館3樓日光展廳╭☆╭★╭♬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1 month ago
26 minutes 18 seconds

藝術ABC
【透納在台灣】光、海與時間的崇高迴響 f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鄭治桂助理教授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80幅透納原作,首次齊聚台北中正紀念堂。這場難得的大展,從水彩、素描到油畫,展現透納跨越五十餘年的創作軌跡,也讓觀眾親身感受「光、空氣與時間」在畫面中流動的力量。正如鄭治桂老師所言,面對大師,先被感動,再去理解。透納的水彩創作可分為五個階段。少年時期,他以建築風景打下紮實基礎,工整細緻;青年時期轉向海景,捕捉波濤洶湧的瞬間;壯遊歐陸後,他吸收義大利與古典風景的光感;浪漫主義潮流中,他的畫面氛圍更強烈,情緒與大氣感兼具;晚年則進入實驗風格,僅用三兩筆便營造出雲霧氤氳的境界。從極致寫實到近乎抽象,五個階段各有代表性水彩作品,也讓後人得以窺見他不斷挑戰自我的藝術心法。走進展場,建議別急著瀏覽全部八十件作品,而是挑出幾幅最有感覺的作品,多停留片刻。與朋友互相比較各自最愛的畫作,也能激盪出新的欣賞角度。離場時,不妨帶一本導覽手冊或小卡,回到日常仍能重溫展覽的感動。欣賞透納的作品,你不只是在看畫,更是在體會一位藝術家如何用一生探索自然、光與時間。📌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展覽期間:2025/6/27(五) -2025/10/12(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1、2 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1 month ago
24 minutes 53 seconds

藝術ABC
【細膩的筆鋒】崇高的迴響,光之畫家的筆下風景 f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鄭治桂助理教授
在台北夏日的藝術盛宴中,除了故宮大都會名作展與印象派150週年大展之外,還有一場不能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來自英國泰德美術館的《透納特展》。這位被譽為「光之畫家」的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以水彩與油畫捕捉自然光影的變幻,影響後世深遠。今天來賓是好久不見的鄭治桂老師,跟我們一起走入透納的藝術世界。鄭治桂老師自高中起便是透納的忠實粉絲,甚至會在看展後收藏文創商品與導覽書,視其為對展覽最深刻的讚美與紀念。他更分享了如何透過這些出版品與卡片,留下觀展時的感動與筆記,讓藝術不僅僅停留於當下。2025年適逢威廉.透納250周年誕辰,透納不僅被選為英國人民票選的最偉大藝術家,甚至出現在英國鈔票上,象徵其在國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從兩萬多張素描與水彩,到五百餘件油畫,透納一生留下的龐大創作,至今仍是藝術史的高峰。走進展場,你或許會發現,模糊中所蘊藏的,正是藝術最動人的力量。📌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展覽期間:2025/6/27(五) -2025/10/12(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1、2 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20 seconds

藝術ABC
【從古典到立體派】走進原作的呼吸: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羅伯特·雷曼收藏 ft. 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騎士 陸仲雁
台北故宮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攜手,帶來一場重量級展覽,彷彿將歐洲美術史搬進台灣。今天,我們從印象派到立體派,從塞尚到雷諾瓦,感受藝術家的靈魂與時代的呼吸。塞尚被譽為「現代主義之父」,他強調「畫我所見、畫我所感」,筆觸緩慢而堅定,無論是南法家鄉的群樹,或是神話般的浴女群像,都展現對自然的幾何思考與內在古典情懷。此次展出兩幅代表作:早期的《浴女》,以及以父親莊園為題、保險費最高的《布豐莊園附近的樹木與房舍》(Trees and Houses Near the Jas de Bouffan),呈現他從印象派萌芽到立體派啟蒙的跨越。雷諾瓦的《彈鋼琴的兩位少女》則展現截然不同的柔美氣息。粉潤的肌膚、宛如瓷器的光澤,讓觀者幾乎聽見音符在畫布上流淌。他承襲魯本斯的肌理表現,也融入洛可可時代的甜美氛圍,體現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的時代風貌。走進展場,不妨從四個角度細看原作——造型、結構、色彩與內容。當你站在塞尚的畫前,會感受到筆觸背後的孤獨與執著;當你凝望雷諾瓦的少女,會看見青春與音樂的流動。這些作品跨越百年,卻依舊與我們對話。📌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47 seconds

藝術ABC
【藝術對話】大師的交會,東西文化的交鋒 ft. 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騎士 陸仲雁
本次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美國大都會名作展」,共展出81幅真跡。其中60幅來自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m)的捐贈,涵蓋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包括梵谷、高更、秀拉等大師佳作。節目從梵谷談起,特別分享他在1888年亞爾時期的果園作品,背後承載著對表哥的思念。陸仲雁指出,這段時期是梵谷生命中最幸福的階段,春日百花齊放,他為迎接好友高更特地租下黃房子,布置向日葵,期盼藝術共創的日子。此時的梵谷深受日本浮世繪影響,作品色彩明亮、構圖富有層次,展現生命喜悅。接著談到高更,節目探討他從證券交易所轉向藝術創作的歷程,並在布列塔尼與南太平洋群島尋找靈感。他的1892年作品原畫於紙上,線條剛勁,色彩平塗鮮明,呈現傳統織品與西方服飾的融合。路重驗指出,高更畫中常藏有象徵與故事性,即便色彩燦爛,創作背後卻可能是憂鬱與自我追問。這次,節目特別強調19世紀下半葉日本浮世繪對西方藝術的深遠影響。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首度設立日本館,展示江戶時期版畫,刺激馬內、莫內、梵谷、高更等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促成平面構圖、俯視視角與色塊平塗等特色融入西方繪畫。梵谷與高更都收藏百餘幅浮世繪,並在作品中自然融會東方元素。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交流,不只是大師的故事,更是東西方美學相遇、文化互動的縮影。📌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6 minutes 11 seconds

藝術ABC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在故宮,與藝術的靈魂對話 ft. 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騎士 陸仲雁
故宮博物院100週年,帶來一場橫跨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重量級大展,81件來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經典名作首度來台,從秀拉、竇加、柯洛到印象派大師們的素描與油畫,一次呈現藝術發展的深度與脈絡。這次展覽不僅是名作匯聚,更是30年故宮國際交流積累的成果。節目中,前國立故宮專門委員、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的陸仲雁老師,帶我們走進策展幕後,分享她如何在七任院長任內,默默耕耘國際事務,促成這場跨國藝術盛會。大都會博物館的羅伯特雷曼(Robert Ryman)家族,早自1911年起便以敏銳的收藏眼光,將歐洲經典素描、油畫與亞洲藝術納入視野。本次展出的60件作品,即是來自雷曼家族的珍貴捐贈。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史的見證,更蘊藏著學院派嚴謹的素描訓練與創作精神。節目中,陸仲雁老師也分享她年少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首次看見梵谷麥田畫作時,眼淚不自覺滑落的感動。她強調:「看見原作與螢幕上看圖,完全是兩種世界。藝術家的靈魂能量,只有在現場,才能真實地感染我們。」本次展覽的策展邏輯,從「身體姿態」、「人物肖像」到「水岸風光」共五大主題,將素描與油畫並陳,讓觀眾得以看見大師從筆觸、線條到色彩的創作過程。例如德加的人體素描,細膩地捕捉了動作的瞬間與結構力道;修拉則以點描法呈現明暗對比,體現了學院派素描與印象派創新的交融。「從藝術中學會誠實,從作品裡看見自己。」這不只是一次展覽,更是一場藝術教育的實踐。讓年輕世代有機會面對真跡,感受大師筆下的溫度與情感,是這場百年鉅獻最重要的意義。📌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6-14~2025-10-12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 ╭☆╭★╭♬ ╭☆╭★╭♬ ╭☆╭★╭♬ ╭☆╭★╭♬ ╭☆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35 seconds

藝術ABC
【畫中有味】畫作背後的人生與美學 ft. 張偉東 (張萬傳之子)、日帝藝術主理人 李威震
從旅歐寫生到回台深耕,張萬傳走過台灣與歐洲之間半世紀的藝術路程。他筆下的歐洲街景、教堂、魚、市井人物,都藏著畫家真摯的情感與觀察,既有色彩的自由奔放,也有來自生活的細膩質地。這場在沾美藝術庭苑展出的「旅歐50週年紀念展」,不只是畫作的展示,更是一場時光膠囊的開啟。展覽由畫家之子張偉東親自策劃,25幅從未曝光的作品首度亮相,橫跨巴黎、西班牙等地的創作足跡。每一幅畫背後,都是父親留下的足跡與感情,甚至仍可見畫背用鉛筆註記的城市名稱,彷彿能聽見畫家的低語與旅程的聲音。這次展覽風格豐富多元,從野獸派的用色、巴黎畫派的輪廓,到立體派、表現主義的內蘊,都成為張萬傳畫風裡的有機元素。他不抄襲、也不複製,而是以藝術家誠實的方式,將異地的文化吸收轉化,融成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除了畫作,本次節目特別邀請藝術家之子張偉東與日地藝術負責人李威震,分享張萬傳先生鮮為人知的生活軼事與創作片段。畫魚、吃魚,甚至補魚,成為張萬傳創作中的日常——畫作如人,充滿生活的香氣與感性。📌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7.15~08.31展覽地點:沾美藝術庭苑餐廳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 ╭☆╭★╭♬ ╭☆╭★╭♬ ╭☆╭★╭♬ ╭☆╭★╭♬ ╭☆ 探索不同的藝術觀點、感受生活的美好樣貌,歡迎訂閱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artabcedm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3 minutes 49 seconds

藝術ABC
【藝脈相承】歐陸風情— 張萬傳旅歐50週年紀念展 ft. 張偉東 (張萬傳之子)、日帝藝術主理人 李威震
【張萬傳旅歐50週年紀念展】,現正於沾美藝術庭院展出,本次展覽由張萬傳之子張偉東與畫廊策展人李威震共同推動,展出25幅旅歐期間完成的紙上綜合媒材作品,展現1975年藝術家退休後,遠赴歐洲探尋創作靈感的精采歷程。張萬傳早年曾與洪瑞麟、陳德旺赴日學藝,雖考入東京帝國美術學校,但因不滿制式教學,毅然退學、轉入私立畫室深造,開啟獨立藝術風格之路。返台後,曾任建中、大同中學美術教師與訓導主任,教學之餘創作不輟,並與洪瑞麟、張義雄等人共組「紀元美術會」,成為台灣現代美術史的重要推手。1975年,他以67歲之齡退休後,隻身帶著一半退休金前往法國巴黎、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地寫生創作,在賽納河畔租屋一年多,深受當地藝術氛圍感染。1990年更親赴荷蘭,參觀梵谷百年紀念大展,展現他至老仍追尋藝術之夢的執著精神。節目中,張偉東回憶父親作畫時的專注與熱情,也談到父親在歐洲受到舊學生、友人照應的溫暖片段,串聯起台灣藝術家後代如何承接與延續家族藝術精神的故事。藝術是一條流轉不息的河流,而每一代的推動,都讓這條河更為豐富澎湃。📌 展覽資訊:╭☆╭★╭♬ ╭☆╭★╭♬ ╭☆╭★╭♬ ╭☆╭★╭♬ ╭☆╭★╭♬ ╭☆展覽時間:2025.07.15~08.31展覽地點:沾美藝術庭苑餐廳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 ╭☆╭★╭♬ ╭☆╭★╭♬ ╭☆╭★╭♬ ╭☆╭★╭♬ ╭☆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1 minutes 3 seconds

藝術ABC
【山居畫語】從巴黎到汐止,畫家的心靈的對話 ft. 藝術家 沈山人
沈山人自東海美術科班起步,赴美、旅法六年,深受歐洲古典藝術洗禮,卻在生活中回歸東方的內心寧靜。自汐止後山的日常,以茶、自然與創作相伴,生活如古人隱居,畫作卻融合東西方美學,展現屬於自己的風格。今天,沈山人細談從美國、巴黎汲取養分,到敦煌畫廊最新展覽《遊山圖》的創作歷程。他自述從梵谷、維梅爾汲取光影靈感,特別感受到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 畫作的光之浮現,並如何將這份光的經驗轉化到自己的畫布上。過去曾為蔣勳老師模特兒的他,也分享金剛經書法的影響,以及如何將心靜力量帶入繪畫。看畫不僅是視覺感受,更是心靈對話。本集展示畫家心靈日常的美好感悟。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或尋求生活靜謐的人,這一集都將帶您體會畫作中的深遠寧靜。📌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遊山圖」沈宏錦絹上油畫個展 展出時間:2025.07.12~2025.07.27 展出地點&開放時間:敦煌畫廊 台中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三街45號) 13:00~18:00(週一公休) ╭☆╭★╭♬ ╭☆╭★╭♬ ╭☆╭★╭♬ ╭☆╭★╭♬ ╭☆╭★╭♬ ╭☆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2 minutes 57 seconds

藝術ABC
【畫裡茶香】遊山圖的心靈山水之旅 ft. 藝術家 沈山人
炎炎夏日,藝術圈也熱鬧非凡!本集特別邀請藝術家 沈宏錦老師(沈山人)暢談其最新個展《遊山圖》,並帶領聽眾走入一段融合山居、繪畫與茶道的美學旅程。錄音當下,正在台北青田敦煌畫廊展出的《遊山圖》展覽。沈山人以油畫創作,卻展現水墨般的空靈氣韻,他的作品畫於織品段布之上,融合東方筆觸與西方光影,呼應他「山人」的自我定位與心境。他分享,自法國留學歸來後選擇定居汐止山林,創作靈感多來自日常的山居體驗與泡茶時刻。畫作中的光影與空間感,亦源自對段布質感、光澤與吸墨特性的長期實驗與理解。節目中也提及,沈山人畫作常被誤認為水墨,走近才發現是油彩,畫於緞布之上。藝術創作如何反映居所、情境與生命狀態,每一幅畫都承載著畫家對自然、時間與感官經驗的凝視。若你錯過了台北的展期,沈山人的《遊山圖》將自7月12日於台中敦煌畫廊展出至7月27日,邀你一同在畫與茶間,感受山林生活與藝術靈感的交會。📌 展覽資訊:╭☆╭★╭♬ ╭☆╭★╭♬ ╭☆╭★╭♬ ╭☆╭★╭♬ ╭☆╭★╭♬ ╭☆展覽名稱:「遊山圖」沈宏錦絹上油畫個展 展出時間:2025.07.12~2025.07.27 展出地點&開放時間:敦煌畫廊 台中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三街45號) 13:00~18:00(週一公休) ╭☆╭★╭♬ ╭☆╭★╭♬ ╭☆╭★╭♬ ╭☆╭★╭♬ ╭☆╭★╭♬ ╭☆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1 minutes 31 seconds

藝術ABC
【風華五十】藝術家雜誌50年風華回望 ft. 《藝術家》雜誌社長 何政廣
藝術家雜誌社創辦50週年,見證台灣藝術出版的半世紀榮光!本集《藝術ABC》邀請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先生,與我們展開一場深度對談,細數藝術出版、收藏、展演與交流的發展軌跡,並分享無數珍貴回憶。本集節目,何先生談到雜誌創立初期的使命感,如何在世界各地尋找駐地寫手,建立起即時的國際藝術報導網絡;也回憶起在張大千摩耶精舍共飲下午茶、親眼見他作畫的難忘時光。而一本雜誌如何影響藝術市場?節目中特別分享南部一位藏家如何靠《藝術家》雜誌精準鎖定台灣前輩畫家、歐洲現當代與中國大陸藝術新星,累積超過8000件作品,成為藝術拍賣市場的重量級人物。另外,何先生也談到《藝術家》推動的《台灣美術全集》與《國際名畫家全集》如何成為研究與收藏的重要依據,甚至讓主持人親身經歷以此辨識陳澄波作品的故事。而在數位時代與AI藝術興起之際,何先生也透露,《藝術家》持續吸納新世代寫作者,拓展內容廣度,將AI藝術創作納入觀察視野,堅持「與時俱進、為藝術立傳」的初衷不變。這是一場關於初心、藝術熱情與跨界激盪的精彩對話,也是對台灣藝術出版半世紀成就的溫柔致敬。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1 minutes 25 seconds

藝術ABC
【藝術初心】從文化沙漠走到藝術高地,藝術家雜誌50年傳奇 ft. 《藝術家》雜誌社長 何政廣
一本雜誌,半世紀文化縮影。本集邀請到台灣藝術雜誌的開創者——《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先生,帶領聽眾穿越時光,回顧從1975年創刊至今的藝術文化奮鬥史。透過《藝術家》雜誌,台灣民眾補上美術史課,從梵谷、米勒、高更一路閱讀至畢沙羅與賽尚,與台灣藝術脈動同步呼吸。回顧創刊初衷,何先生在1970年代文化資源匱乏、國際資訊閉鎖的時代,透過翻譯日美歐藝術雜誌內容,架起與世界對話的橋梁。更在1977年獲美國國務院與總統卡特親自簽署的邀請,展開為期近兩個月的美國、歐洲藝術訪問之旅,親赴各大美術館、學院、與國際藝術家交流,建立起全球駐點撰稿網絡,使《藝術家》成為亞洲唯一獲選Harper's BAZAAR 全球十大藝術雜誌的榮耀品牌。今年適逢《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四場座談會,邀集藝壇重量級人物共同見證這段文化記憶。何政廣先生也透露未來仍將持續推動世界名畫全集等出版計畫,秉持初衷,持續引領讀者走進藝術世界。從一紙雜誌到走向世界,何先生以行動與信念證明:「藝術,不只是品味的象徵,而是時代的見證者。」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4 minutes 54 seconds

藝術ABC
【藝術真我】 從悍圖社看見台灣美術30年,十三位藝術家的生命書寫 ft. 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創辦人 王薇薇、悍圖社社長 郭維國
本集特別聚焦台灣當代藝術史中極具代表性的創作團體——悍圖社,邀請新任社長郭維國,以及藍騎士藝術空間策展人 Elsa,一同回顧這個由13位藝術家組成、走過三十餘年風風雨雨的創作旅程。創作,不只是畫面,而是觀念與時代的鏡像:從反抗體制的創作精神、參與街頭運動的熱情,到跨媒材、多元表現的實踐,悍圖社的創作歷程映照著台灣社會從解嚴後的躁動到今日的多元共存。他們用畫筆、影像、裝置、藍染與雕塑,一步步寫下屬於在地又全球化的藝術語言。此次策展,走訪十三位藝術家的工作室、深度訪談與策展布局,讓觀眾看到悍圖社成員在形式、內容上的差異與包容。這次展覽,也象徵著台灣當代藝術界一次珍貴的團體集體回望與未來展望。📌 展覽資訊:╭☆╭★╭♬ ╭☆╭★╭♬ ╭☆╭★╭♬ ╭☆╭★╭♬ ╭☆╭★╭♬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Rising in Fire: Hantoo Art Group — The Making of Taiwan’s Art History展期|2025.06.07 - 08.31展場|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1樓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30╭☆╭★╭♬ ╭☆╭★╭♬ ╭☆╭★╭♬ ╭☆╭★╭♬ ╭☆╭★╭♬ ╭☆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8 minutes 52 seconds

藝術ABC
帶領聽眾賞析藝術品,提高聽眾對藝術品的鑑賞力,並且帶您觀察和分析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引領您進入藝術市場的殿堂。 本節目由iart Gallery 愛上藝廊贊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