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6/a5/5d/e6a55dc3-f52e-e5b5-2a55-2730a1ea9982/mza_5923335632469406055.jpg/600x600bb.jpg
22 George Street
22 George Street
98 episodes
3 weeks ago
中国人对“移民”几乎没有概念。几千年的封闭与“华夷之辨”让人们习惯相信,文明的中心只属于自己。于是,当K签证开放、外国人被允许来华工作时,恐惧反而成了第一反应。 这一期,我们从布朗大学经济学家 Oded Galor 的“统一增长理论”出发,去理解一个更深的结构:为什么文明的兴衰,其实是多样性与秩序之间的此消彼长。欧洲的崛起、阿拉伯的衰落、美国的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的停滞,都在这条曲线之上。 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多样性过高,而是多样性过低。 一个拒绝外来基因的文明,终将在自己的镜像里衰老。 📍 内容提要 恐惧多样性的国家 二战后的欧洲与美国:移民的黄金年代 基因多样性与文明的曲线(Galor理论) 中国的结构性停滞:创新的边际坍塌 结语:拒绝外来基因的后果 🎙️ 乔治街22号 思想的温度在于结构的深度。 订阅频道,让我们一起重建理性与判断力。 #乔治街22号 #中国社会 #K签证 #移民 #Galor #文明史 #经济思想 #文化批判
Show more...
Busi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22 George Street is the property of 22 George Street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中国人对“移民”几乎没有概念。几千年的封闭与“华夷之辨”让人们习惯相信,文明的中心只属于自己。于是,当K签证开放、外国人被允许来华工作时,恐惧反而成了第一反应。 这一期,我们从布朗大学经济学家 Oded Galor 的“统一增长理论”出发,去理解一个更深的结构:为什么文明的兴衰,其实是多样性与秩序之间的此消彼长。欧洲的崛起、阿拉伯的衰落、美国的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的停滞,都在这条曲线之上。 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多样性过高,而是多样性过低。 一个拒绝外来基因的文明,终将在自己的镜像里衰老。 📍 内容提要 恐惧多样性的国家 二战后的欧洲与美国:移民的黄金年代 基因多样性与文明的曲线(Galor理论) 中国的结构性停滞:创新的边际坍塌 结语:拒绝外来基因的后果 🎙️ 乔治街22号 思想的温度在于结构的深度。 订阅频道,让我们一起重建理性与判断力。 #乔治街22号 #中国社会 #K签证 #移民 #Galor #文明史 #经济思想 #文化批判
Show more...
Business
Episodes (20/98)
22 George Street
外国人才K签证如何化解中国经济困局? 基因多样性的新视角
中国人对“移民”几乎没有概念。几千年的封闭与“华夷之辨”让人们习惯相信,文明的中心只属于自己。于是,当K签证开放、外国人被允许来华工作时,恐惧反而成了第一反应。 这一期,我们从布朗大学经济学家 Oded Galor 的“统一增长理论”出发,去理解一个更深的结构:为什么文明的兴衰,其实是多样性与秩序之间的此消彼长。欧洲的崛起、阿拉伯的衰落、美国的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的停滞,都在这条曲线之上。 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多样性过高,而是多样性过低。 一个拒绝外来基因的文明,终将在自己的镜像里衰老。 📍 内容提要 恐惧多样性的国家 二战后的欧洲与美国:移民的黄金年代 基因多样性与文明的曲线(Galor理论) 中国的结构性停滞:创新的边际坍塌 结语:拒绝外来基因的后果 🎙️ 乔治街22号 思想的温度在于结构的深度。 订阅频道,让我们一起重建理性与判断力。 #乔治街22号 #中国社会 #K签证 #移民 #Galor #文明史 #经济思想 #文化批判
Show more...
3 week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从塞内加尔的女奴到中国的女拳:分而治之的秘密
在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从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出发,走进奴隶制度的血腥历史。许多人以为奴隶制全靠皮鞭和铁链维持,但历史学家 Orlando Patterson 告诉我们:真正的统治秘诀在于 分而治之——让奴隶群体内部产生裂痕和不信任。 戈雷岛的“奴隶屋”楼下是黑暗的牢房,楼上却是 Signares 的奢华宅邸。这些非洲女性,有的出身奴隶,却因与法国殖民者结合而成为“女王”,甚至拥有并管理自己的男性奴隶。与此同时,普通女奴则被迫担任监工助理,去惩罚和羞辱男奴,进一步分裂了奴隶群体。 这种逻辑在今天依然存在。中国女性在政治权利上长期缺席,部分人转而在婚姻与生活中追求特权;男性则被赋予“养家者”的父权幻象。看似不同的利益,其实都是极权体制制造的“补偿”,目的只有一个——让矛头转向彼此,而不是制度。 从奴隶制度到田园女拳,本质是一条连续的权力逻辑:真正的统治,不靠铁链,而靠裂痕。
Show more...
1 month ago
5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中国人的生死观与国运转折:为什么70岁的孩子想活到150?
在新冠疫情的极端防控中,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封城和清零。许多人以为,这场灾难会让社会与政权决裂,但结果却相反:大多数人选择了遗忘,甚至在回忆中仍然觉得“有必要”。为什么一个让经济停摆、让社会创伤累累的政策,最终却能得到广泛支持? 答案不在政治,也不在经济,而在文化。 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从一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出发,追溯中国人独特的死亡观,剖析农耕文明、儒家孝道、苦难历史如何塑造了“恐死文化”。再结合心理学的恐惧管理理论、人类学的死亡研究,我们会看到,中国人为什么在死亡提醒面前,更倾向于服从权威,而不是争取自由。 这不仅解释了疫情时期的极端防疫,也解释了为什么改革在中国一次次失败。因为在这里,自由从来不是底线,活着才是。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为什么改革会失败?你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
《国家为什么失败》自 2012 年出版以来,就和《枪炮、病菌与钢铁》一样,成为理解世界的思想里程碑。它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制度决定国家的兴衰。 但十多年过去,现实告诉我们,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为什么德国、日本、韩国和台湾能通过改革走向繁荣,而阿拉伯之春、伊朗、阿富汗却陷入混乱甚至失败?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戛然而止,而很多人却仍然拥护现状?为什么同样的法律在米兰能推动经济繁荣,而在西西里却成为一纸空文? 答案是: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必须嵌入到文化的土壤中才能生根。 文化塑造了人们对平等的接受度,对自由的追求,乃至对改革的需求。 真正的改革,并不是从领袖开始,而是从你我每个人开始。 你是否愿意更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你是否能接受那些不如你的人生活逐渐改善?这些微妙的心理,这些日常的互动,才是改革真正的底色。 👉 如果你对国家、制度、文化以及改革的未来感兴趣,这期节目一定值得你花时间思考。 别忘了点赞、订阅,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93阅兵反日宣传的镜像:日本文化的优越之处
中国9 月 3 日的抗战纪念日伴随阅兵、红色电影与媒体宣传,把“反日情绪”推向高潮。然而,当宣传场景热闹非凡,中国的富人却纷纷移民日本,中国游客也蜂拥而至。现实中的日本,到底为何比中国更让人心生向往?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将带你走进日本文化的核心: 自然观与无常 —— 樱花凋落、枯山水庭园,为什么日本人能从短暂中发现美?情感与直觉 —— 从《源氏物语》到“物哀”,日本为何敢于承认人类情感的价值?简约与秩序 —— 怀石料理、庭院哲学,如何通过留白和克制,滋养充沛的内心?反观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换来无尽的政治运动与宣传,把仇恨当作文明。仇恨不能制造未来,只有自省才能滋养心灵。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在历史打转
“中国没有历史”:黑格尔的预言正在应验?|中国为何至今无法讲述自己的历史真相?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政权的重复。”这不是对中国古代事件数量的否定,而是对中国缺乏历史意识、历史动力与主体性的严厉批评。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们直面这个被压抑已久的核心问题:中国的历史讲述方式出了什么根本性的错? 我们带你探讨: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讲述只讲“统一”、“胜利”,不讲“因果”、“机制”与“责任”?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概念,本质上是对独立解释历史的打压工具?中国自古至今的叙述传统如何塑造了一个无法归因、不能反思、羞于否认的国民性格?为什么西方思想家如托克维尔、余英时、梁启超等都对中国的“去归因式史观”发出过警告?我们将历史从“记忆的表象”拉回“解释的场域”,并揭示一个更深的结论: 👉 不是中国没有历史,而是中国从未被允许拥有解释历史的自由。 如果你也曾在历史课本中感到困惑,或者对中国为何总是难以真正反思过去感到疑问, 本期节目将为你提供一套全新的认知框架。 🔔 订阅《乔治街22号》...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4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从中国小区看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自知之明
🎙 本期主题:从自发秩序的消失,看文明的真正危机 📍 乔治街22号 《早该管管了》:我们是在呼唤秩序,还是在放弃自由?不是落沙成山,而是聚沙成塔:中国社会的深层悖论小区、朝代与“熵增”:为什么我们选择被管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本期播客,我们将解构这句著名的格言,并提出一个更深刻的观点:“不是落沙成山,而是聚沙成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了么”,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可能就是 “早该管管了!”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我们从未深思过的社会心理:我们为什么如此渴望被管理?为什么当社会出现问题时,我们总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让渡给一个外部的“强力之手”? 我们将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 “小区” 说起。为什么一个本该最容易实现自治的单位,最终却普遍陷入秩序失灵?为什么一个小区最好的时刻,总是它刚建成的时候?这又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兴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将深入探讨: 让渡权力的“理性”:为什么中国人明知权力失控的可怕,却依然选择在“周期性暴政”和“日常性败坏”之间,选择了前者?自发秩序的缺失:在一个没有信任、没有规则共识的社...
Show more...
3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不平等是谁的责任?一个南非的自然实验
南非,这个彩虹之国,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全球最深刻的不平等裂痕。但当所有人都在互相指责,当历史成了唯一的解释,我们是否真的看清了问题本质? 这期节目,我们将深入南非开普敦独特的“自然实验”——那些由铁皮屋搭建的非正式定居点(Township)。它们在相似的起点下,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将剥开表象,用**“自发秩序”**这个视角,解析为什么有些社区在资源匮乏中实现秩序与发展,而另一些却深陷混乱泥潭。 我们不仅会对比南非最具争议的白人自治飞地Orania与那些挣扎中的Township,揭示**“起点禀赋”**如何影响自发秩序的走向。更将引出对中国社会深刻的启示:当社会面临区域差距、阶层固化的“分裂性焦虑”时,我们能否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 这不是要否定历史,而是要厘清:在复杂的社会不平等中,个人和社区的责任究竟在哪里?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赋能底层、培育健康的自发秩序? 加入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走出“都是别人害我失败”的叙事,建立“我们要自己创造秩序”的能力。因为,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共同承担的责任。 #南非 #不平等 #Township #自发秩序 #社会公平 #...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2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自发秩序的中国之镜——两座没有共产党的极地之城
🎙️**【本期主题】都是“体制”的错?拉林科纳达的警示:中国依靠自发秩序会变成什么样?** 在许多公共讨论中,“体制”常被视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但我们是否低估了另一个更深层的风险——中国社会本身缺乏“自发秩序”的能力?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走进两个世界边缘的极端样本: 🔹挪威龙年城(Longyearbyen):极地小镇却有高水平的公共协作、信任与自治; 🔹秘鲁拉林科纳达(La Rinconad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金矿小镇,却是“制度真空+暴力维系”的人间地狱。 从这两个地方的对比出发,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现状: ✴️ 为什么中国小区几乎组织不起任何有效自治? ✴️ 为什么疫情一放开就陷入混乱,而不是自我修复? ✴️ 为什么一旦“政府退场”,不是自由,而是崩溃? 🎯我们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的问题不是只有“谁掌权”,而是**“有没有社会自身维持秩序的能力”**。 共产党不是问题的全部,它是唯一的秩序来源——这才是更值得警惕的现实。 📌关键词:自发秩序、...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2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东北不是衰落,而是从来没好过——满洲国与南非的幽灵
🎧 本期主题|东北不是衰落,而是从来没好过:共和国长子的制度幻觉史 东北的衰落是事实,但我们今天提出一个更激进的视角:东北其实从未真正辉煌过。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对比伪满洲国与种族隔离南非,揭示两个“工业奇迹”的真实底色——都建立在被压迫者的沉默与廉价劳力之上。所谓“共和国长子”,只是殖民机器高转速下的一层涂漆。 我们将深入探讨: 🧨 为什么“东北GDP世界前五”是殖民宣传的延续?🏭 南非与伪满洲国的制度设计有何惊人相似?🧬 剥削制度如何成为一种代际文化基因?🪞 东北人“豪爽讲义气”的性格,其实是失败现代化的锈迹?👻 幽灵未散,制度换壳,谁还在延续殖民秩序?“东北不是从辉煌走向衰落,而是从殖民走向遗弃。” “制度可以换旗,政权可以更迭,但如果幽灵不散,命运就不会真正改变。” 📍 欢迎留言讨论:你如何理解东北的困局?制度的遗产是否仍在影响你的生活? 👍 记得点赞、订阅、分享给身边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朋友。 #东北 #伪满洲国 #南非 #制度遗产 #殖民幽灵 #乔治街22号 #播客 #思想型...
Show more...
4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高考、旗袍爸爸与中国式LGBT“出柜窗口”
🎙️ 乔治街22号 | 高考、旗袍爸爸与中国式“出柜窗口” 每年高考季,除了作文题目和志愿指南,还有一个越来越荒诞却全民感动的景观:中年父亲穿旗袍、举向日葵,在考场外为孩子“旗开得胜”。 但这真的是父爱如山?还是体制温情的行为艺术? 为什么在这个连万圣节都不让扮演鲁迅的国家,“旗袍爸爸”却能反复上热搜? 而同样是异装,在直播间的跨性别者却会被封号、被审查、被消音? 本期《乔治街22号》深度解构: 父爱与“喜剧性羞耻”的交换机制中国LGBT群体在高考考点外的“假面出柜”国家如何通过“情绪剧场”豁免行为越轨,却继续压制身份表达为什么只有在“家庭+奋斗+奉献”的框架下,你才可以暂时做你自己 这是一个不属于自由的瞬间,却也不完全属于体制的缝隙。 我们不是在看一场父亲的觉醒,而是目睹国家的软萌伪装术如何收割你的眼泪。 🧨 如果你也曾为“旗袍爸爸”感动,不妨听听这期节目,看看那面红色战袍背后,是父亲的爱,还是体制的笑。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为什么人类寿命趋同,生活水平却在分化?
🎙 为什么人类共享寿命,无法共享繁荣|乔治街22号 为什么我们活得越来越久,却活得越来越不一样? 有被忽视的全球悖论: 现代医学与技术让全球预期寿命趋同,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制度鸿沟却愈发扩大。 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制度无法被轻易模仿,繁荣也不是通用模板。 在这期播客中,乔治带你一起拆解以下关键问题: 为什么健康可以全球扩散,而繁荣不能?制度是否仍是共享繁荣的关键?AI、数字平台与制度契约的断裂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同社会对“好生活”的定义根本不同,我们还谈什么“共享”?中国式“繁荣执念”与制度幻觉的荒诞剧场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比GDP更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活得更久,是否也意味着他能活得更好? 📌 本期关键词:Nobel Lecture, Simon Johnson, 制度经济学, 全球不平等, AI与繁荣, 中国模式, 数字垄断, 共享发展, 乔治街22号 📬 欢迎留言讨论 📢 订阅频道,每周与你一起拆解世界的结构性问题。
Show more...
4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山西为什么无法走向现代:晋商的历史错认
📍欢迎来到《乔治街22号》 在这一期,我们揭开中国最“沉默的省份”山西的文化结构与制度命运。 所有人都在讲“晋商精神”,但没人敢说:山西的真正文化图腾不是晋商,而是义和团;它的制度基础不是金融智慧,而是军政屯兵。 我们首次系统提出: 👉 山西并非文明交汇地,而是反文明的制度断头台; 👉 它的商业不是市场的产物,而是权力附属的衍生物; 👉 山西错过每一次现代性转型,不是偶然,而是宿命。 我们不只是讲山西,而是用山西照出中华核心区的未来—— 一个资源被掏空、文化被僵化、改革被体面拖延的制度性死角。 这是一集没人讲过的视角。不是讽刺山西,而是直面中国之痛。 📌 订阅《乔治街22号》,听听文明内部的暗流如何潜行。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1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思考的意义: 愤怒到悲悯——写在本播客一周年
🎙️《思考的意义:从愤怒到沉默》|乔治街22号一周年特别篇 这一期节目,在乔治街22号播客开播一周年之际,我想谈谈“思考的意义”。 这一年,我从愤怒开始。对荒谬制度的愤怒,对失去尊严的悲哀,对沉默大多数的无力。 我试图用播客把愤怒落实到结构,把思考变成行动。 后来,我学会了抽离。意识到问题不只是政体,而是深藏于文化偏好与社会心理结构之中。 中国人并非总是被动承受,他们也主动参与了秩序的建构。于是,我开始尝试去理解,而非批判。 再后来,是悲悯。明白人并非愚蠢或邪恶,而是困于语言系统、历史轨迹、基因与地理的牢笼中,从未见过别的可能。 那么,思考的下一阶段是什么?也许是沉默。 海德格尔说:“语言的本质是道说。”真正的思考,是在沉默中发生的,是为语言留出空间,而非填满它。 感谢这一年里1000多位听众的倾听、留言、转发与共鸣。是你们,让这条孤独的思想之路有了回声。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保留一丝安静的力量。
Show more...
5 months ago
6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文明的标尺: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高下
🎙️ 中国文明 vs 伊斯兰文明:谁才是真正的落后者?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们带你穿越历史与现实,正面对比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结构性差异。 新疆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两种未完成现代化文明的交锋。 曾经的伊斯兰文明横跨三大洲,连接东西方,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跨国贸易、银行业和契约法的体系。在他们的黄金时代,数学、医学、天文学领先全球 中国人嘲笑穆斯林“落后”“迷信”,却从未意识到——穆斯林至少还有信仰和灵魂,而中国人,只有996. 本期播客将从哲学与社会制度两个维度,审视: 谁更尊重个体,谁更压制自由?谁曾有思想高峰,谁主动放弃理性?谁还在寻找现代化,谁已经放弃问题本身?文明可以比较,而且必须比较。 不是为了歧视,而是为了认清——你到底走在现代的路上,还是躺在高铁上做梦。 📍 主持人:乔治 欢迎订阅频道,一起探讨文明的真相与幻觉。 #中国文明 #伊斯兰文明 #文明比较 #乔治街22号 #哲学 #现代化 #新疆 #加扎利 #朱熹 #反自由 #文化批判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4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像祭品?——人祭与肉刑的文明幻觉
人祭与肉刑的文明幻觉:中国人为什么活得像祭品? 从殷墟的万人坑,到清朝的凌迟枭首,再到今天的刑讯逼供和“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国这片土地上对人的伤害,从未真正停止过,只是换了工具和理由。 本期《乔治街22号》,揭开中华文明的血色底层逻辑: 👉 商代制度化人祭如何构建了国家神权? 👉 肉刑如何从断足割鼻,演变为今天的法律灰区? 👉 为什么中国文明始终未能真正建立“人是目的”的观念? 👉 文化中的“牺牲美学”与“顺从伦理”如何让人甘于成为供品? 👉 我们活在一个文明中,还是一套尚未解构的祭祀仪式里? 不是中华文明太落后,而是继承了一套把“杀人”合理化、把“服从”美德化的文明幻觉。 ⚠️ 本期含强烈历史批判与制度反思,建议带着理性与勇气收听。 #人祭 #肉刑 #制度暴力 #中国历史 #乔治街22号 #文明批判 #鲁迅 #殷墟 #酷吏 #文化反思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举唐幡的中国中亚峰会为何演砸?----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误判
欢迎来到《乔治街22号》。 这一期,我们走进西安大唐芙蓉园的红毯与红幡之间,揭开一场盛装外交的幻觉——中国以“唐制迎宾”接待中亚五国元首,看似热情隆重,实则尴尬满满。 我们将讨论: 为什么这场欢迎仪式不是“文化输出”,而是一场cosplay外交?中国对中亚历史的三大认知错觉:朝贡幻觉、文明优越、主权轻视;认知性错误、制度性惰性、知识性盲区如何制造出脱离现实的政策;为什么“赵立坚张嘴,吴京挥拳”,比假装温柔更令人信服? 在这个时代,当一个国家用最温柔的方式重演最落后的幻觉,外交就成了帝国剧场的延续。 📌 本期结语: “中国最大的温柔,依然令人不忍直视。与其假装文明,不如撒泼真诚。” 📍别忘了点赞、订阅、评论。 #中国外交 #盛唐cosplay #乔治街22号 #中亚峰会 #文化幻觉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赵立坚 #战狼外交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中国民族主义的本质——“世俗神学”
中国民族主义——低劣的“世俗神学” 中国民族主义,是政权的最后止痛药,还是现代文明的绞刑架? 在本期《乔治街22号》中,我们揭开民族主义的真正面目——它不是爱国热情的自然延伸,而是一种粗糙的、劣质的“世俗神学”。 我们将从哲学、历史和制度角度出发,深入讨论: 为什么连宗教改革和启蒙精神的德国,也未能抵挡纳粹民族主义?为什么中国靠民族主义维稳,却把自己的制度文明“焊死”在低水平循环里?民族主义与真正的宗教(特别是新教)有何本质区别?为什么中国民族主义如此粗糙、如此low?我们是在为国家奋斗,还是被“民族幻觉”集体催眠?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承载真正的文明?民族主义的尽头,是自我吞噬。如果你也曾在升旗仪式上感动流泪,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荒谬无力,那么这期节目可能会刺痛你——也可能,唤醒你。 👂欢迎订阅、点赞与评论 🎧 在Spotify / Apple Podcasts / Youtube搜索:乔治街22号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中国转移支付的本质:购买专制——不改革才有饭吃
🎙️ 《乔治街22号》 | 转移支付的本质:购买专制 转移支付,表面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帮扶,实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交易:富裕省份改革开放,贡献盈余;落后地区拒绝改革,支持专制。 你以为这是再分配,其实是专制赎买;你以为是“共同富裕”,其实是“财政封口”。 为什么中央愿意让落后省份的人们享受与他们落后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活方式不相匹配的发展成果? 在这一期,我们揭开中国财政体系最核心、最讳莫如深的现实: ▶️ 为什么改革者被惩罚,依赖者被奖赏? ▶️ 为什么市场化省份要用自己的红利来维持对制度拒绝者的安抚? ▶️ 为什么地方不想改革,中央也不敢放权? ▶️ 当“购买稳定”的财政能力终将枯竭,这个体制还剩下什么? 📉 富者愈疲,弱者不思进取;财政变成制度惰性的温床,改革成为一种“系统风险”。我们正在见证的是一个反改革的财政机制,和一场被悄悄冻结的制度演化。 🧨 如果你也困惑,欢迎收听。 📌 欢迎留言、分享、订阅频道。
Show more...
5 months ago
6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为什么经济下行中社会稳定?——中国社会的韧性
🎧 中国社会的韧性:是福,还是困局? 在经济下行、青年失业、房产塌方、社会预期持续转冷的今天,中国社会却依然维持着一种诡异的“稳定”。没有大规模抗议,也没有制度性重构,甚至连愤怒都很少被公开表达。为什么这个国家“什么都出问题”,却“什么也没发生”?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从三个角度切入: 🔹 社会结构:家庭主义如何吞噬公共表达?原子化结构如何切断集体动员? 🔹 政治体制:不是靠信任维持,而是靠信息控制和利益锁定创造“忠诚幻觉”。 🔹 历史文化:儒家伦理、美学化的忍耐与“垃圾时间”的文明惯性。 🧠 本期不是一场情绪宣泄,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观察:一个不崩溃的社会,未必是健康的社会;一个稳定的时代,也可能只是历史的暂停键。 📌 在这样的系统性迟滞时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也许无法改变结构,但至少,不要活得太假。 欢迎订阅《乔治街22号》。 我们不求宏大,但坚持真实。
Show more...
6 months ago
7 minutes

22 George Street
中国人对“移民”几乎没有概念。几千年的封闭与“华夷之辨”让人们习惯相信,文明的中心只属于自己。于是,当K签证开放、外国人被允许来华工作时,恐惧反而成了第一反应。 这一期,我们从布朗大学经济学家 Oded Galor 的“统一增长理论”出发,去理解一个更深的结构:为什么文明的兴衰,其实是多样性与秩序之间的此消彼长。欧洲的崛起、阿拉伯的衰落、美国的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的停滞,都在这条曲线之上。 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多样性过高,而是多样性过低。 一个拒绝外来基因的文明,终将在自己的镜像里衰老。 📍 内容提要 恐惧多样性的国家 二战后的欧洲与美国:移民的黄金年代 基因多样性与文明的曲线(Galor理论) 中国的结构性停滞:创新的边际坍塌 结语:拒绝外来基因的后果 🎙️ 乔治街22号 思想的温度在于结构的深度。 订阅频道,让我们一起重建理性与判断力。 #乔治街22号 #中国社会 #K签证 #移民 #Galor #文明史 #经济思想 #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