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天良,由獨立媒體「Right Plus 多多益善」製播的訪談節目,以深度報導關注社會服務與弱勢保障,推動公益與倡議,並致力於揭露各方善意,讓好事被看見。
.
☑️ 深度報導聊給你聽
☑️ 通勤、家務、睡前最佳良伴
☑️ 來賓精彩訪問眾聲相
☑️ 寫不進去的小故事 & 採訪後記 Get
.
➢ 贊助支持多多益善:https://us.rightplus.org/donate
➢ 逛逛官網:https://rightplus.org/
➢ 追蹤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ightPlusTW/
➢ 追蹤 IG:https://us.rightplus.org/follow_ig
➢ 訂閱電子報:https://neti.cc/woQGLp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善盡天良,由獨立媒體「Right Plus 多多益善」製播的訪談節目,以深度報導關注社會服務與弱勢保障,推動公益與倡議,並致力於揭露各方善意,讓好事被看見。
.
☑️ 深度報導聊給你聽
☑️ 通勤、家務、睡前最佳良伴
☑️ 來賓精彩訪問眾聲相
☑️ 寫不進去的小故事 & 採訪後記 Get
.
➢ 贊助支持多多益善:https://us.rightplus.org/donate
➢ 逛逛官網:https://rightplus.org/
➢ 追蹤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ightPlusTW/
➢ 追蹤 IG:https://us.rightplus.org/follow_ig
➢ 訂閱電子報:https://neti.cc/woQGLp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人客:
李玉華 超越遊戲協會理事長
林亞玫 超越遊戲協會祕書長
#超越遊戲 #兒童參與【遊戲可以是體驗、工具、方法,更可以是一種陪伴】
玩遊戲,對孩子來說是大事!玩是孩子的本能,是認識世界的窗口,也是抒發情緒的方法。遊戲能為孩子撐出玩耍的空間,成為交朋友的所在,但遊戲也不只是遊戲。
遊戲還可以是媒介、是方法、是陪伴,超越了遊戲和「玩」本身,讓孩子講出心裡的擔憂(馬路上的車太快了別再過來!),也讓孩子感受世界運轉的邏輯(原來庇護島是為了我的安全而存在的)。
超越遊戲協會理事長李玉華、祕書長林亞玫,都是過去十年來投入特色公園的倡議者,也是「玩的專家」,如今成立超越遊戲協會,進一步透過「和孩子一起玩」,和美術館、博物館、交通服務、影像教育等團體合作,成為孩子們的 #轉譯者。
當孩子可以在遊戲中,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城市裡的規畫者、建造者、使用者,才能聽見孩子的聲音,甚至以孩子的視角,打造 #兒童友善城市。
一起來認識,超越遊戲是誰?他們究竟想超越什麼?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17 超越遊戲,究竟想超越什麼?
06:29 身為轉譯者與玩的專家
15:41 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一個答案
21:28 給孩子力量,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29:35 現在的我們,可以和多少人一起前進?
36:24 遊戲,竟然也可以是種陪伴
☛ 節目企劃:莎拉 / 聲音編輯:孫銘宏
延伸認識遊戲可以做到的事!
把話語權還給孩子,他們會設計出什麼樣的交通?/裕隆城兒童參與式工作坊
https://rightplus.org/2025/09/10/traffic-friendly/
*本節目感謝 #裕隆集團 支持,讓好事傳千里!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
錄製更多好節目,一同讓友善共融不是想像
https://us.rightplus.org/t6iWl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
鳳君 視障按摩師
#身障女性 #視障按摩【視力因年紀增長越來越模糊,也能看見自立的光✨】
你會走進視障按摩店嗎?
鳳君,一位 48 歲的視障女性,因為夜盲症視力一路退化。她國小畢業後離開學校、曾在美髮業吃過苦;約莫 10 年前,她開始嘗試視障按摩,又搬到屏東內埔自營視障按摩小店。
對鳳君來說,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她「把生活打理好」的一種方法—— 她說:「別人能換工作,我不能;那我就把這件事,做成我的興趣、從中收穫成就感。」
這一路上,鳳君有過哪些深刻經驗?她怎麼和家人的磨合?家裡的動線,要怎麼樣才符合需求?職場上面對騷擾,她怎麼立下界線自保?又怎麼申請各種資源(設備補助、視力協助員、長照 2.0)?
努力為生活打拚的鳳君,面對老後,她會擔心、會焦慮嗎?她又想給年輕視障女性與她們的家人說什麼話呢?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11 10 年前,為什麼開始做視障按摩?
03:38 視障按摩路上的挫折和挑戰
10:54 親密勞動,更容易碰到騷擾
27:27 怎麼想像老後,為自己安排生活?
37:33 視障者還需要哪些生活支持?
42:16 人人都有職業倦怠,但是⋯⋯
☛ 節目企劃:小花 / 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聆聽
【眾聲相 EP144】我是妳的眼、妳是我的腳,視障X肢障女性的職涯、友誼和老後生活 feat. 醫院行政嘉慧&阿嬌
https://us.rightplus.org/PD1EP144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
錄製更多好節目,一同讓共融生活不是想像
https://us.rightplus.org/0HUef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2050淨零進行式!碳稅與綠色轉型加速全球供應鏈。
10/29–31台北南港「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450家廠商、多場論壇齊聚,把握企業減碳轉型新契機!
連結: https://fstry.pse.is/88xn44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
嘉慧 醫院行政
阿嬌 醫院行政
#身障女性 #老後生活【職場上的微歧視、找工作受到阻礙,身障女性的怎麼尋求多元的生活支點,感受自我價值?】
視障者嘉慧和肢障者阿嬌是醫院行政人員,她們在醫院餐廳相識,更成了彼此的「眼睛與腳」⸺就像外出兜風時,阿嬌騎機車載嘉慧,每當停紅燈,嘉惠則伸長了腳立在地上,做阿嬌最有力的支撐。
職場裡,她們有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也有受到微歧視的傷害經驗;生活裡,她們有考烘焙證照、固定捐款、做志工服務、騎單車環島、一生捐血 100 次等人生目標。
走到中壯年,對於 2 位身障女性而言,她們共同的關鍵字是自立與安穩,這 2 個關鍵字對她們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她們如何在職場、生活裡實現自我?怎麼想像老後生活?她們又想對年輕身障女性說些什麼呢?
多多為你畫重點:
02:57 醫院餐廳初相識,做彼此的眼和腳
05:20 電梯公寓比較方便,但也比較昂貴
08:35 身障者找工作,碰過哪些困難?
13:58「我想證明自己的生命價值」
19:22 我們想要的老後生活是⋯⋯
37:34 給年輕身障女性的話:相信自己
☛ 節目企劃:小花 / 聲音編輯:孫銘宏
*本集節目由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支持,多多益善獨立製作完成
-
|延伸閱讀|
多多X障盟專題|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
https://rightplus.org/2025/06/16/disabledwomen25/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
錄製更多好節目,一同讓共融生活不是想像
https://us.rightplus.org/gJTBc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2050淨零進行式!碳稅與綠色轉型加速全球供應鏈。
10/29–31台北南港「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450家廠商、多場論壇齊聚,把握企業減碳轉型新契機!
連結: https://fstry.pse.is/88xn44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人客:
洪心平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
#身心障礙 #聯盟型組織【每個人都會老,支持身心障礙權利是為你我買一個社會保險】
「共融的意思是,你是特別的,但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你不會特別不方便。」
曾經,身心障礙者抗議不能報考大專院校,得到的回應是:「你們念這麼多書也沒用,不需要報考吧。」
曾經,身心障礙者抗議捷運不打算做無障礙設施,捷運局說:「搭捷運很危險,建議你們不要來搭吧。」
1989 年,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正式立案。35 年來各類型障礙團體團結一心,積極爭取,讓社會逐漸對身心障礙者改觀,讓考試、交通、就醫、受教權逐漸完善。
聯盟型的組織,成為每個身心障礙會員團體的研發和倡議主力。隨著科技環境的變動、輔具設備日新月異、AI 應用如火如荼,障盟說:「我們隨時都要注意環境脈動,我們沒時間變老。」
這2年,多多和身心障礙聯盟合作了5萬字的合理調整指引、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專題,今天想要好好介紹這個朋友給大家,一起來認識這個集結上百個身心障礙團體、研究成果斐然的聯盟型組織吧!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37 團結上街頭,別再單兵作戰
07:37 最多元的會員團體都在這裡
14:52 支持無障礙,為你我買個社會保險
20:30 團結的第一步,是凝聚共識
28:48 讓我們做各團體的研發後備
34:32 基礎設施都有了,細節仍待努力
40:29 科技變化太快,我們沒有時間變老
46:28 無論何時開始認識議題,都不嫌晚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
|活動資訊|
【身心障盟聯盟 35 週年免費展覽】
日期:114/11/01~114/11/29
地點:捷運中正紀念堂站藝文廊(5 號出口)
-
|延伸閱讀|
多多X障盟專題|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
https://rightplus.org/2025/06/16/disabledwomen25/
*本集節目由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支持,多多益善獨立製作完成
-
▦ 用每週一杯拿鐵的費用,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6PNr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2050淨零進行式!碳稅與綠色轉型加速全球供應鏈。
10/29–31台北南港「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450家廠商、多場論壇齊聚,把握企業減碳轉型新契機!
連結: https://fstry.pse.is/88xn44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桃湛公民培力協會一級咒術師短短
人客:
芊睿 現任臺中市兒少代表
奕賢 現任臺中市兒少代表
乙帆 現任臺中市政府青少年諮詢委員
#桃湛兒少系列 #兒少代表【兒少才看得到的問題,如果不讓兒少發聲,誰會說出來?】
「兒少需要的,不是被摸頭安慰,而是被當作一般人、平等參與討論的人」——臺中市兒少代表
想像一下,你在公司努力一年,業績達標、表現優秀,上頭答應明年升你做科長。結果到了新年度,公司突然宣布:「恭喜你成為榮譽科長!」卻沒有加薪,也沒有任何開會的決策權。你的感受是什麼?
這正是臺中市兒少代表正在經歷的事。臺中市政府在沒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把「第4屆兒少代表」改成「社區培力員」。
不只名稱改了,兒少代表原本能參加兒權會與分組會議、提出提案,現在出席、列席與提案的權利 #都沒有了,只能上課與參加宣導課程。
當其他縣市正努力強化兒少參與,臺中市政府為什麼反其道而行「收回兒少參與權」?真的是因為中央政府改制度的關係嗎?
臺中市兒少代表面對決策者的專制,他們發起連署,提出兒少 3 大訴求,要求恢復原有身分與會議權利,並補回被剝奪的一年任期。
本集節目主持人短短 aka 盈盈,邀請現任臺中市兒少代表、連署發起人芊睿,同為兒少代表的奕賢、台中市政府青少年諮詢委員乙帆和我們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臺中市政府如何回應,官方回應又符合現況嗎?
❒ 多多為你畫節目重點
06:23 發生什麼事?事件脈絡大剖析!
09:22 大人一句「政策改動」,就能抹煞兒少努力
18:30 中央改制 ≠ 地方跟進
22:11 為什麼發起連署 ?
29:30 兒少只需被摸頭安慰?
33:43 我們希望大人一起相信:兒少聲音值得被聽見
節目企畫:短短 |聲音編輯:短短
延伸聆聽:【眾聲相 EP138】桃湛兒少系列 4|兒少代表只是人形立牌?參加還不夠,如何讓兒少的聲音被聽見?feat. 兒少培力工作者 林義翔 https://us.rightplus.org/PD1EP138
🎨 用每週一杯拿鐵的費用,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LK10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路口要停讓,道路安全我最棒】
看見停的標誌、標線或是閃光紅燈,須完全停止車輛並注意路況,落實無號誌路口安全!
交通部及新北市政府關心您 [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社工教育學會 #專訪【 社工只是陪個案聊聊天,寫寫日記?來!這集要聽!】
「社工跟志工有什麼不同?」
「陪伴很難嗎?你陪和我陪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有人問你這題,你會怎麼回答?
善盡天良訪問多位社工,認識兒少保護、心理健康等不同領域的助人工作樣貌,但這一次,我們換個角度,從學界出發!
這集節目邀請臺灣社工教育學會祕書長、實踐大學社工系顏玉如老師,除了和你一起重新認識社工這門專業,她也分享這些年學會在實踐的 #翻轉教育 ,為什麼他們要走入實務現場,發展創新的社工教育?
她怎麼看待 AI 的快速興起,當越來越多人習慣把問題交給 AI,會不會不再需要社工?或是因 AI 的發展,恰恰凸顯社工獨一無二的專業價值?
點進節目,一同來聽玉如老師的精彩分享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0:53 社工教育學會在做什麼?
03:42 不只企業談創新,學術界也需創新
09:20 社工的專業在哪裡?
16:35 社工和志工有什麼不一樣?
23:12 個案管理、連結資源為什麼重要?
29:35 走入實務現場的翻轉教育計畫
39:03 社工如何應用 AI ?會被取代嗎?
44:50 即將 30 歲的學會,未來有什麼規畫?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本集節目感謝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認養支持,讓好事傳千里!
🌟 到 Youtube 聽更多社工面貌:
https://us.rightplus.org/FK0c8
💦 贊助多多益善,支持我們錄製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Ylyiq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2050淨零進行式!碳稅與綠色轉型加速全球供應鏈。
10/29–31台北南港「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450家廠商、多場論壇齊聚,把握企業減碳轉型新契機!
連結: https://fstry.pse.is/88xn44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公益職涯 #女性志願役 #同志遊行【不是熱血,而是公民參與!從當兵、教召到舉辦同遊】
摳尼從小在作文寫「想當機師」,沒想到後來真的開過飛機;高中畢業選擇從軍,卻在體制裡經歷性別限制與不平等待遇。
退伍後,他走過 3 年的流浪生活,去不同國家遊歷、打工遊學,也看見和臺灣很不一樣的同遊樣貌。
後來,他投入性別研究與行動,經營 Podcast《微叛逆ê副駕》,跟聽眾們天南地北聊性別、國防;同時他也是高雄同志大遊行的總召,希望遊行 「從旗津走到那瑪夏」不只是玩笑話,一起和團隊夥伴把彩虹帶到高雄各鄉鎮。
這 3 年,他更積極參與教召,近 2 年更是全臺極少數的女性教召員。承載這些經驗,他在這集和我們聊——
🌈 臺灣都通過同婚了,為什麼還要遊行?
🌈 女性軍人、教召員的處境是什麼?
🌈 性平意識抬頭,哪些歧視更難說出口?
🌈 面對人生的迷惘,怎麼開闢自己的戰場?
🌈 對未來的自己、社會制度,有哪些期待?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0:55 小時候作文寫要當機師,後來還真的開過飛機
07:24 高中畢業志願從軍,在軍中的性別觀察
18:25 流浪 3 年後,為性別議題投入奔走
23:33 同婚都過了,為什麼我們還要遊行?
32:42 遊行不只是都市嘉年華,也要走訪鄉鎮找同伴
39:22 連 2 年唯一的女性教召員,經驗到的國防改革
50:21 我的志願長大版:接下來想做什麼?
☛ 節目企劃:小花 / 聲音編輯:孫銘宏
💦 到 Youtube 聽更多眾聲相系列
https://us.rightplus.org/54JhB
𓂃𓂃𓂃
✊ 贊助多多益善,支持我們錄製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https://us.rightplus.org/YC6fx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執行長給問嗎 #人權 #臺灣 #民主【日日活在挫折中的人權工作,怎麼樣才能算成功?】
9 月 10 日,是臺灣的民主換日線。過了這一天,臺灣所經歷的民主的日子,終於比戒嚴時期還長了!戒嚴原來離我們並不遠,1987 年以前成立的許多社運團體,都曾見證過歷史,例如 #台灣人權促進會。
在那個時候成立人權團體,就跟在今天的中國、香港成立人權組織一樣艱困。但在今日的臺灣做人權工作,又有哪些困難?
人權團體要監督政府,還可以拿政府的補助款辦活動嗎?企業出事想要做公益洗白,這種捐款可以拿嗎?倡議團體開這麼多記者會,真的有用嗎?社運團體除了上街抗議,還有什麼其他工作?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國外的人權怎麼樣?
好多疑問,好想知道,趕緊來聽超過 15 年人權工作者的心聲!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0:59 在人權宣言的生日成立人權團體
07:23 信仰和信念,誰比較好募款?
14:29 人人有人權,代代護臺灣
21:41 沒有難民法的,國家?
28:26 監督政府是人權團體的使命
35:04 哪些捐款可以拿?哪些不行?
43:43 這產業!每 2 年換一個新鮮的肝
48:22 社運是什麼?我做的是策略行銷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
🎧 善盡天良全新系列 #執行長給問嗎 是什麼?
執行長給問嗎系列,是多多從 2025 年開始,每隔月推出的公益團體執行長/創辦人 Podcast 專訪。
我們和客座主持人、RC 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一起,從捐款人和公益服務的角度切入,針對不同類型的非營利組織,直搗核心探究組織做服務的選擇、價值的衝突、存在的影響力,以及那些財報上的端倪⋯⋯
你也有想聽到專訪的團體嗎?快留言許願告訴我們喔!
▶ 聽更多 #執行長給問嗎 系列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MLj5m
✊ 贊助多多益善,支持我們錄製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L7vWx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路口要停讓,道路安全我最棒】
看見停的標誌、標線或是閃光紅燈,須完全停止車輛並注意路況,落實無號誌路口安全!
交通部及新北市政府關心您 [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建制民族誌 #兒少代表 #被傾聽權 【兒少代表制度發展超過 10 年,兒少的聲音被聽見了嗎?】
「你只是拿好一個劇本,然後你去演,走一個過程就結束了。」
兒少代表,一群經過地方政府或中央遴選的青少年,在兒童權益委員會(兒權會)中發表意見、參與決策,成為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青年夥伴。
當兒少因為 #CRC #兒童權利公約 有機會坐上會議桌,充滿期待地參與會議,卻感覺自己像人形立牌;興致勃勃地和大人提出想法、提出好奇,卻被大人說了句:「囝仔人有耳無嘴!」
近年來,政府各部會為了符合兒少參與的指標,瘋狂邀請兒少代表進入各種會議,但會議的過程,有達到 #傾聽兒少、正視兒少需求的初心嗎?
本集來賓義翔,曾是學生代表,後來成為一名兒少培力工作者,支持兒少參與公共事務。他的論文主題結合自身經歷,探討臺灣的兒少代表制度。其中,他發現許多兒少在學生自治或公共事務的參與過程中,常會感到自己在 #玩扮家家酒 。
這套大人設計的 #兒少代表制度 是如何運作?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兒少代表參加後的感受是 #扮家家酒?走過一遭又寫了一本論文,義翔認為有哪些方法,可以促成改變呢?一起來聽義翔熱騰騰的分享吧!
#歡迎留言恭喜義翔畢業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4:48 為什麼兒少聲音很難進入真實的決策?
11:30 從 #被聽見 開始,當兒少坐上會議桌
16:59 開始轉譯工作:連結會議參與者的生活經驗
21:50 被承認的需求!《人民團體法》修法倡議與兒少結社權
25:03 國際經驗:兒少議會與真正的「兒少代表」
34:55 從換位思考開始!善待自己與善待兒少
節目企畫:短短、小新 |聲音編輯:短短
❒ 延伸認識多多兒少之聲
https://us.rightplus.org/2Tvb7
❒ 延伸閱讀
黃靜盈/我的兒少代表經驗:以學習之名要求青少年表現「專業」,只是你們成人的傲慢 https://rightplus.org/2020/12/17/crc/
🎨 用每週一杯紅柚烏龍的費用,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1SmT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人客:
邱淑芸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執行長
#詐騙 #債務 #經濟困難【好理家在!這裡有人可以問,不用一個人焦頭爛額】
「我本來只想做點投資幫姪女付學費,誰知道那是場騙局。我不敢跟家人說,只好再去借錢周轉,沒想到那也是假的⋯⋯」
如今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人人都可能上當。一般人受騙、損失一筆錢,可能氣憤尋找親友訴苦、求援,或動用存款重新開始,再不行就向銀行借點錢支應生活;
但經濟困難的弱勢家庭,通常缺乏親友支持、工作不穩定、聯徵不合格,不但只能借高利貸,還可能因為被詐騙而被告,甚至陷入以債養債的深淵⋯⋯
好理家在!擁有財務專業的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有設置財務健康諮詢平臺 -好理家在,讓你知道,原來不是每一種困難都只能借錢,不是每一種債都只能悲觀處理。來這裡問問看,你會發現外面有很多人跟你一樣難受,但也有更多人可以陪你一起度過!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13 馴錢師是誰?
06:23 同一場疫情,百百種人生
12:58 我都被騙了,還得被告?!
18:41 一起解決問題,是一種態度
25:00 最溫柔的騙子,還是騙子
33:07 你的財務風險承受力有多大?
39:19 好理家在!你有來問問
45:49 經濟困難不丟臉,安心求援吧!
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 經濟困難不丟臉,快來這裡問問看:馴錢師好理家在財務健檢 & 諮詢網
https://us.rightplus.org/8HBRi
*本節目由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 支持,多多益善獨立製作完成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就能聽到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mIL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人客:
李則慶 慧治基金會執行經理
劉柏林 慧治基金會社會資源部主任
#組織專訪 #課後照顧班【透過訪視,了解孩子需要什麼,還可以多做一些什麼?】
在臺灣,有許多孩子每天放學後會走進課後照顧班。他們可能是在課照班寫功課、吃點心,但也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 #陪伴、看見自己天賦的地方。
2014 年成立的慧治基金會起初關注農業議題,在 2019 年開始投入心力支持兒少服務。他們不只是提供經費支持課照班,也陪伴老師面對特殊需求的孩子,帶來線上課程資源。
這一集節目邀請執行經理李則慶和社會資源部主任劉柏林,一起來聊聊只有 5 人的團隊,如何在全臺支持 1 百多間的課照班?面對課照班的第一線需求,連結哪些相應的資源?
點節目聽 #慧治基金會 的理念和行動
📍 多多為你畫節目重點|
01:06 慧治基金會在做什麼?
08:41 課後服務這麼多,他們如何選擇和支持?
13:03 #多元智能 是什麼?為什麼對孩子重要?
21:29 不只是補助:訪視後,支持才真正開始
26:17 如何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42:17 支持慧治的 2 種方式!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本集節目感謝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支持,讓更多用心的組織被聽見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就能聽到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wuW7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 總編輯
芷 伶 多多益善 實習生
人客:
張慧如 左轉有書 負責人
#左轉有書 #獨立書店【用一間書店深化臺灣民主、壯大公民社會】
一群資深 NGO 工作者 #集資開書店,會是什麼樣的風景?
昔日的青島東路3號,白色恐怖時期關押政治犯的軍法處看守所,如今成為一間守護臺灣民主的獨立書店—— #左轉有書。
書店負責人張慧如說:「書可以承接創傷、穿越時空、交換思想。」關於人權、勞動、性別、民主、轉型正義的各種議題選書和活動交流在這裡百花齊放,不只孕育公民力量,也開展共學課程,安撫 NGO 工作者過勞、疲憊、耗損的心。
「我想要製造各種 #意外,讓來喝咖啡、辦活動的人,能在這裡翻翻書、開啟對話、彼此交流。」
點進節目認識左轉有書,認識一個用書店改變社會的存在。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40 當 NGO 工作者轉行做餐飲、開書店
11:00 用書店和活動尋找厚厚的同溫層
19:59 做倡議就得比氣長,用十年衡量一場運動
25:58 沒有要中立,但也不會拒絕不同的聲音
34:26 社會亂源網,為你看見臺灣民主的活力
39:25 訂閱一間書店,改變一個世界
43:40 想好好做事,得先把自己和身邊的人照顧好
53:21 如果臺灣是一個人,我們如何承接它的文化創傷?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 8/30 參加左轉有書文化中元祭典,向民主先靈致敬:
https://us.rightplus.org/iCX4w
📍 報名 2025 NGOs 共學課程:
https://us.rightplus.org/xsiyI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就能聽到更多以社福公益為主題的 Podcast
https://us.rightplus.org/Q6JJh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佩珊 多多益善 社群編輯
人客:玉婷 多多益善 記者
#身心障礙女性 #成家 【不是做不到,是你不知道!看見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經驗】
當媽媽很辛苦,但對身心障礙女性來說,連能不能成為媽媽都會經歷比一般人更嚴格的審視。
面對許多的外界質疑、甚至從談戀愛好好打扮自己,旁人都會給予許多指教。但這不是他們做不到,而是我們知道的太少⋯⋯社會支持也太少⋯⋯
今天的節目,我們邀請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專題記者玉婷,分享他在採訪過程的看見、寫報導時的掙扎,以及那些我們以為沒發生,但其實是沒有看見的身心障礙家庭的真實樣貌。
💦 多多今天為你畫重點
01:21 為什麼會想做 #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 專題?
06:11 親子互動無障礙,環境才是障礙
10:09 理解彼此的心意,和你我相同
14:20 不是申請公益服務,問題就秒解決
21:43 爬出身心障礙媽媽的資格論泥沼
27:07 身心障礙家庭不是做不到,是你不知道
節目企畫:許佩珊|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閱讀
【專題|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https://rightplus.org/2025/06/16/disabledwomen25/
❒ 每用一次下午茶的費用,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6LAY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
桃桃 臨床研究專員
#人體試驗 #臺師大女足事件【知情同意不是簽名而已,審查委員也要看見風險】
在臺師大女足抽血爭議事件後,我們邀請在外商藥廠擔任臨床試驗專員的桃桃,帶我們認識人體試驗制度背後的實務工作經驗。
她負責確保試驗過程符合倫理、資料如實記錄、受試者權益受到保護——這集節目,我們從她的經驗出發,聊聊試驗現場的標準流程與制度防線:
🧪人體試驗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 機構審查委員會(IRB,也常被稱為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如何保護受試者?
🧪 你知道參加試驗的每一管血都有編號與保存紀錄嗎?
🧪 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可以隨時退出試驗
🧪 可以指定銷毀特定檢體,且必須留下銷毀的紀錄
🧪 臺師大事件中「幾乎不可能發生在業界」的錯誤,到底錯在哪?
這不是只有醫療人員需要知道的事,因為我們和我們的家人,都可能成為研究的一環——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參與了什麼。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58 藥品臨床試驗專員在做什麼?
04:53 人體試驗的防線1:嚴謹的人體試驗委員會
12:37 人體試驗的防線2:易懂的受試者知情同意
19:35 試驗中途可以退出嗎?試驗檢體去哪裡了?
26:23 從臺師大女足事件學習,當我參加人體試驗⋯⋯
34:55 人體試驗,是把人當白老鼠嗎?
節目企畫:小花|聲音編輯:孫銘宏
𓂃𓂃𓂃𓂃𓂃𓂃
▦ #youtube 聽更多眾聲相系列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54JhB
❒ 每用一次下午茶的費用,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Qx9Y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ga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人客:
鍾馥如 eFOOOD 創辦人/愛心待用協會祕書長
周世絜 愛心待用協會社工師
#待用餐 #食物分享零距離 #線上平臺
【從惜食開始,把資源留給在地、邊緣戶也一起照顧】
「謝謝這個餐券。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坐在餐廳裡一起吃飯了。」
2019 年,臺灣開始進入疫情警報,2021 年更升溫到三級警戒。許多失去工作的家庭擔心的卻不是疫情,而是溫飽。「脆弱家戶還沒染疫就先餓死了」成為最大的恐懼。
食物分享地圖在一片狼藉中誕生,很快進化成待用餐媒合機制,愛心待用協會也應運而生。
協會募集社會的愛心與捐款,和願意供餐的店家合作、提供待用餐,再由 NGOs 發放餐券給關懷戶,接著把這些取用點都化為線上地圖。
「待用餐的意義不只是邀請在地店家照顧在地人,也是在鼓勵關懷戶可以 #走出家門,參與社區。」(它可不是 foodpanda!)
隔年,待用餐服務再進化,發展出 #學生獎勵計畫,課後安親班的同學只要做到一個自己承諾的小目標,就能得到 2 張餐券,和家人朋友分享快樂。
「我要每天運動」
「我願意幫別人撿垃圾」
「我願意帶同學寫功課」
在地化、走進社區、共享與惜食,你家附近是否也有這些意義豐富的待用餐店家和服務呢?趕緊來聽聽這一集!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08 食物分享地圖:在疫情中萌芽的愛
06:02 待用媒合機制:讓自發性的善意有效流動
12:48 在地的店家照顧在地人,把資源留給社區
17:11 待用餐的意義:讓人能夠走進社區
23:18 如果想吃更好的,你得自己努力
29:00 學生獎勵計畫:你改變,我請客
33:05 跟社區一起玩惜食桌遊,好好玩
36:42 用多元的選擇帶來更多幸福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本集節目感謝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認養支持,讓好事傳千里!
▦#youtube 聽更多眾聲相系列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54JhB
❒ 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用一次下午茶的費用,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NAerY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
510 長居美國的臺灣媽媽
【如果沒力、受不了,我會先離開現場再回來繼續當媽媽】
「我常常說自己是比較廢的媽媽。」
「剛生完的時候身體不舒服、躺著動不了,那時候,我媽媽來美國育兒,我就是那個兒,她陪我做媽媽。」
510 高中以後就到美國西雅圖生活,目前擔任氣候變遷模擬軟體工程師,也是個育有 1 歲多兒子的媽媽。
她說,生育以後,時間變得碎片化,別人說的那種育兒會經歷的疲憊,實際上放大了 10 倍。但她在這些碎片中,有意識的抓住屬於自己的自由和興趣—— 維持運動規律、
參加網球比賽、找有托育服務的健身房、接受朋友支援照顧兒子⋯⋯
「不管是伴侶、家人、朋友,甚至我的網球隊隊長、飛盤隊隊友,很多人其實是願意支援別人的,這也會讓我安心。」一起聽聽這集節目裡,她聊——
👶 她的媽媽,如何用育兒來育兒?
👶 沒有其他家人支援時,她和先生如何合作育兒?
👶支援不一定來自專業,有時是一間健身房、一個隊友、一個可以說「你先去休息」的人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2:17 育兒前的想像 V.S. 育兒後的真實
04:34 我的媽媽來支援我「做媽媽」
11:30 時間變得碎片化,也可以維持興趣嗎?
14:49 多元的育兒後盾和空間,父母更安心
22:35 都是因為愛:家人的陪伴和觀念差異
33:33 即便佛系做媽,也曾經後悔過
39:11 未來的期待,是和孩子變成隊友?
🎧 節目企畫:小花|聲音編輯:孫銘宏
❒ 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用一次下午茶的費用,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9mJ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 總編輯
王俊凱 RC 基金會 執行長
人客:
陳彥翰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周杏蓉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 副執行長
#執行長給問嗎 #孩子的書屋 #課後安親 #社區支持【說到家庭功能,你說的家庭跟我看見的家庭一樣嗎?】
下課鐘響後,孩子們去哪了?
當教育和家庭都穩健時,我們可以把孩子上課交給老師、下課交給家長。但許多孩子徘徊在中間,上課聽不下去、下課沒地方去。
課後安親班(課輔班)在斷線的制度裂縫中誕生。臺東大知本地區孩子的書屋,更從每個孩子的需求出發,看見父母、協助家庭,一路從教育做到家庭照顧和社區關懷。
「別家孩子出事,關你家什麼事?」
「你們究竟要做教育,還是做照顧?」
「這麼年輕的接班團隊,和陳爸的時代有何不同?」
「從 6000 萬的規模做到 1 億,為什麼還是不夠?」
「今年財務這麼吃緊,真的還堅持要辦學嗎?」
2019 年,陳俊朗(陳爸)過世。時隔6年,孩子的書屋來到財務最困窘的難關,卻堅持擴大家庭服務、照顧社區長輩、開辦實驗小學。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嗎?趕緊來聽聽接班團隊的心裡話!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34 從孩子出發、從家長開始的課後安親班
08:37 我們究竟要做教育,還是做照顧?
16:00 當一群多管閒事的人、成為社區的支持
23:35 崩壞的脆弱家庭,照顧孩子的成本只會更高
30:00 財務這麼吃緊,為什麼還堅持要辦學?
36:46 老爸與我,新朝代的優勢在哪裡?
44:50 一億元規模的組織,真的很大嗎?
54:31 願能撐過財務困境、培育改變的種子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認識一間沒有鐘聲、專為脆弱家庭而開的實驗小學:
https://us.rightplus.org/07v7W
⌭⌭⌭
🎧 善盡天良全新系列 #執行長給問嗎 是什麼?
執行長給問嗎系列,是多多從 2025 年開始,每隔月推出的公益團體執行長/創辦人 Podcast 專訪。
我們和客座主持人、RC 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一起,從捐款人和公益服務的角度切入,針對不同類型的非營利組織,直搗核心探究組織做服務的選擇、價值的衝突、存在的影響力,以及那些財報上的端倪⋯⋯
你也有想聽到專訪的團體嗎?快留言許願告訴我們喔!
▶ 聽更多 #執行長給問嗎 系列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MLj5m
❒ 每月 300 元定額支持,用一次下午茶的費用,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bh5D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桃湛公民培力協會理事長 小新
人客:EdYouth常務監事 胤嘉
EdYouth常務理事 羽倢
#學生和你說 #學習歷程【108 課綱成為高中生繞不開的生命現場,帶來的是自由還是壓力?】
「學習歷程是為了升學,還是為了更認識自己?」
當成人還在爭論備審制度有沒有更合理的選擇時,有一群學生早已站上提案舞臺、走進立法院,為自己發聲,也為更多同儕打開更多對話的可能。
在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經歷過 108 課綱、如今投入教育倡議的 EdYouth 社團法人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的常務理事羽倢、常務監事胤嘉。
一起聊聊,在 108 課綱下成長的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從國中到高中,不同的課本編排方式,帶來什麼影響?學習歷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同學們是更能為自己選擇未來的路,還是仍然在升學路上焦慮、混亂甚至自我懷疑?
走上倡議路的他們,做了哪些努力,只為讓學生處境不再被誤解?
這是一集送給每位正在摸索方向的學生。改革從來不只是理論,而是日常裡無數次選擇與嘗試的累積。聽見他們的聲音,也許你會重新認識「學生作為主體」的力量。
▸
❒ 多多為你畫節目重點
05:17 學生眼中的 108 課綱:彈性學習與主題式課本
11:30 學習歷程是工具還是自我探索?
18:13 升學抉擇迷惘時,怎麼找到方向?
21:00 解密「三重二不」:考招制度的關鍵重點
26:55 學生也能提案!從校園走進立法院
32:12 和大人對話有多難?從誤解到理解的練習
40:36 給學弟妹:「選學校,也找好自己的時區」
🎧 節目企畫:小新 |聲音編輯:短短
▸
❒ 延伸閱讀
黃靜盈/我的兒少代表經驗:以學習之名要求青少年表現「專業」,只是你們成人的傲慢 https://rightplus.org/2020/12/17/crc/
❒ 到 #YOUTUBE 聽更多兒少之聲
https://us.rightplus.org/2Tvb7
▸
📍用一頓美式早午餐,每月定額支持 300 元,讓多多繼續錄製善盡天良,將多元的公益議題和觀點傳得更遠 https://us.rightplus.org/JodUJ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小 花 多多益善主編
人客:
蘇小真 家樂福永續長/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動福蛋 #非籠飼 #企業合作【我們一直教一直教,卻不改變行動,世界是不會改變的!】
臺灣量販龍頭家樂福在 2021 年宣佈,今年(2025)底將全面廢籠,把架上的雞蛋都換成非籠飼蛋。這個兼顧動物福利與消費價值選擇的重大改革,為什麼需要耗費整整8年才能做到?
人類為什麼要關心母雞過得好不好?當我們選擇一顆非籠飼蛋的背後,意謂著我們選擇了什麼?動物福利,真的只跟動物有關嗎?
NGO 跟企業合作,除了站在監督的角色,還可以成為什麼樣的夥伴?
從 NGO 的倡議出發,家樂福面對營業額的衝擊、推動供應鏈轉型、教育消費思維轉向,再進展到未來世代的食農教育和永續計畫,這一切,都從一顆好蛋開始!
☀ 多多幫你畫重點:
01:20 你以為的選擇,來自超市先為你選過的東西
06:44 動物福利,不只為了動物
12:48 上架非籠飼雞蛋,為什麼需要走8年?
17:55 從 i 開始,讓消費者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25:52 你願意為價值再付出多一點嗎?
34:05 再好的倡議,沒有行動落實也不會成真
45:51 一切都從那顆蛋開始⋯⋯
節目企畫:莎拉|聲音編輯:孫銘宏
聽更多眾聲相系列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54JhB
☞ 2025 年的多多還需募集 30 萬
只要每人 300 元, 1000 人的力挺
《多多益善》就能不為 2025 年的經費奔波擔憂!
誠摯邀請你捐款挺多多,讓我們專注製作更多優質內容
https://us.rightplus.org/joKLB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遞麥:
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
緗 亭 海外社工
#公益職涯 #海外社工【飄洋過海做社工,我的收穫和挑戰】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社工所學到最震撼的一課,就是社工所老師一開始就要我們好好照顧自己,因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時候,我們以大人的視角設計孩子的服務方案,卻忽略孩子真正的需要和聲音。怎麼樣理解孩子以不同方式表達出來的聲音,是我未來想要挑戰的。」
應屆畢業的緗亭,小時候想當警察,長大則走上另一條實踐正義的道路。她 8 月即將進入新職場工作,在紐約擔任嬰幼兒的行為健康臨床人員。
從社工系畢業、到哥大攻讀社工所,短短 2 年內,緗亭在哥大以實習的方式跨入美國助人工作現場—— 培力女性無家者和她們的孩子自立生活、在動物醫院陪伴職員/動物主人面對生離死別。
現在,她準備投入兒童與家庭的心理工作,專注服務孩子們的心理和行為健康。一起到節目裡,聽聽緗亭的故事:
🐶 為什麼飄洋過海做社工?有什麼困難和收穫?
🐶 為什麼選擇去動物醫院實習?社工可以做什麼?
🐶 以亞洲人臉孔在美國打拚,她的自身經驗可以怎麼應用在社會工作、照見種族弱勢?
🐶 未來的職業有什麼挑戰?期待自己發揮什麼專業?為什麼會希望自己「能夠將孩子當成一個完整個體」?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31 想當警察、做正義的人,最後飄洋過海做社工
08:49 哥倫比亞社工系給我的震撼和收穫
12:19 實習經驗1:協助女性無家者,找到不用流浪的家
22:46 實習經驗2:在動物醫院做社工,怎麼發揮專業?
41:55 未來的職涯:到社區診所,擔任嬰幼兒行為治療師
47:27 對美國社安網的觀察,現在有哪些漏洞?
節目企畫:小花|聲音編輯:孫銘宏
▨ 到 Youtube 聽更多 #公益職涯
https://us.rightplus.org/AflCH
☞ 只要每人 300 元, 1000 人的力挺
《多多益善》今年就能不再為經費奔波!
誠摯邀請你捐款挺多多,讓我們全心製作優質內容
https://us.rightplus.org/RZ2Pq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