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7/94/ee/e794ee3a-b2dc-b77d-657e-5bc0d919b951/mza_10230374906885294835.jpg/600x600bb.jpg
这瓜有毒
No Melon Group
17 episodes
1 week ago
这瓜有毒是一档由公众号反吃瓜联盟发起的中文播客。每期邀请海内外嘉宾,以多元角度切入文化、时政、女性等各类话题。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在播客下面手动点好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这瓜有毒 is the property of No Melon Group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这瓜有毒是一档由公众号反吃瓜联盟发起的中文播客。每期邀请海内外嘉宾,以多元角度切入文化、时政、女性等各类话题。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在播客下面手动点好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17/17)
这瓜有毒
EP17 叙利亚之后:一个国家的重建能否不靠强人?

【重发】由于版本发布错误,本期是重发 :)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带你穿越叙利亚战火背后的复杂棋局,从制裁、政权更迭,到少数族群与女性的政治觉醒,我们不只是讲故事,更是不断提出问题:


  • 制裁真的是为了保护平民吗?
  • 阿萨德为什么能全身而退?
  • 一个真正包容的叙利亚国家可能吗?
  • 库尔德人究竟想要什么?
  • 为什么战争中,女性反而成了最坚韧的政治力量?


本集对话深入剖析了叙利亚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拉锯、库尔德人如何以“社区政治”取代“枪杆子革命”,以及国际社会在难民与民族自治议题上始终保持的暧昧与冷漠。我们也讨论了沙拉总统身上截然不同的两种叙事,以及库尔德女性如何在动荡中成为改变的引擎。


时间线:

00:00|谁为叙利亚困局负责?

09:30|阿萨德政权的倒台、沙拉总统的转身与新政府的挑战

19:45|在族群与宗教中共存还是分裂?德鲁兹派、库尔德人与叙利亚的民族未来

30:20|从受害者到变革推动者,女性如何在库尔德政治中崛起

42:10|库尔德人,自治、不独立。

55:00|叙利亚的未来,是乌托邦还是又一场轮回?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4 minutes 22 seconds

这瓜有毒
EP16 “不说英语”的新教宗:良十四世能修补分裂吗

本期《这瓜有毒》,我们邀请独立撰稿人观风,一起聊聊刚刚上任的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良十四世(Robert Prevost)。他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却长期在南美服务,拥有深厚的跨文化经验,被媒体称为“火箭少年”的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便从枢机晋升为教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次教宗更替,不只是宗教内部的事务,也折射出不同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互动与博弈。本期节目希望带你用轻松的方式了解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的逻辑与张力。


时间轴

  • 01:47 新教宗罗伯特·普雷沃斯特的个人背景与文化经历

  • 08:36 教会系统内的晋升机制与这次的“火箭式”提名

  • 18:45 教宗选举的制度设计与电影《教宗选举》的启发

  • 25:37 前任教宗改革路径回顾,全球教会面临的多元声音

  • 34:15 礼仪传统与当代信众需求之间的平衡探索

  • 38:53 良十四世的风格与未来走向——他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6 minutes 48 seconds

这瓜有毒
EP15 特朗普2.0时代的科研寒冬

在美国政治再度翻天覆地的今天,科研界首当其冲地经历了种种震荡:经费冻结、裁员潮、项目中断……本期节目邀来两位嘉宾亲历讲述他们如何应对科研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剖析对全球公共卫生、技术创新的深远影响。


  • Y博:药企科学家,专注于新药研发及科普创作。其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广受好评。
  • Talich:美轮美奂主播,现居亚利桑那的美国政治和文化历史爱好者。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聚焦美国科研界在特朗普第二次执政后所面临的空前挑战。几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第一手观察——从政府大规模裁员、联邦经费冻结,到频频传出的各种“关键字”审查,一连串政策变化让科研机构和高校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听众也能了解到,很多研究项目和人才因此停摆或外流,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公共卫生与基础科研项目可能因此断档,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美国本土。


除了官方与学术机构的角力,本期节目还提及多位科研工作者的亲身体会。他们与主持人讨论了在经费不确定、审查规则模糊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研究方向,或者转向其他领域谋出路。这些应对方法虽然艰难,但也反映出当科研环境被政策因素扰动时,人们必须不断摸索新生存方式。


从长远来看,科研生态一旦受损,影响的绝不仅是论文发表或学术奖项,还有可能带来公共卫生、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风险。节目的核心信息是:学术界需要更多互相支持与协力,也需积极与公众保持沟通,争取让科学研究在复杂环境里依然能生根发芽。


  • [02:15] 初步讨论科研经费冻结:嘉宾提到NIH、NSF等科研机构出现的经费暂停,并分享第一手观察,说明不少研究项目无故被搁置。

  • [07:10] 裁员风波与内部混乱:大量政府部门和高校开始裁员或冻结职位,导致项目审批停摆。嘉宾们举例说明这一政策对研究人员个人与团队的冲击。

  • [10:25] “关键字审查”的荒诞例: 从“woman”“transgender”等词遭到过滤,到与疫苗研究及中美合作相关的项目被取消,探讨了这背后可能的政治逻辑。

  • [15:40] 公共卫生的隐忧:麻疹、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工作也难以幸免;政府层面的信息发布与应对协调存在明显滞后风险。

  • [21:05] 高校的应对与困境: 多所知名大学开始缩减博士生名额、暂停招生或项目;对年轻研究者而言,职业前景骤然受挫。

  • [24:10] 个人感受与现实选择 - 科研人员谈到应对策略,部分人考虑转向私营企业或跨国合作,另一些则只能等待政策走向明朗。

  • [28:35] 马斯克的角色与政府关系:马斯克在裁员和管理层面所扮演的作用,如何与特朗普政府形成强势“组合拳”,对科技产业也产生辐射影响。

  • [33:20] 长期影响:科研生态断裂与人才流失。减少科研投入可能带来的潜在代价,不仅限于美国,更会波及国际学术合作与基础研究发展。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hour 18 minutes 32 seconds

这瓜有毒
EP 14 美式“女德教育”,今天你追Tradwife了吗?

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这瓜有毒》播客。本期我们四位女性主持人聚焦在北美社交媒体上的Tradwife(传统妻子)现象。这种“美式女德教育”引发支持者对回归传统家庭生活的向往,也激起了更多人对传统性别、固化刻板印象的质疑。我们不仅聊到摩门教、福音派等助推“Tradwife”走红,也深探了炫富、田园牧歌式短视频、和“硅谷娇妻”。“家庭主妇”是否可能与现代女权主义并行不悖?


从“做家务也是工作”的新思路,到社交媒体背后的商业与政治势力,我们结合亲身经历,分享在面对“传统妻子”风潮时,女性如何在当下社会争取平衡与自主。我们希望为你带来对家庭角色更多维度的认识。


本期嘉宾

  • Catherine:旅法比较文学博士、业余网络小说作者,对各类女权流派保持研究与疑问。
  • 徐扶风/Grace:数据分析师,反吃瓜联盟联合创始人,现居美国凤凰城。
  • 小优:居住在旧金山的程序媛,长期关注女性议题,反吃瓜联盟长期合作者。


时间轴

(00:10) 什么是Tradwife?“美式女德教育”现象

(8:50) Tradwife网红案例:Ballerina Farm、Nara Smith、Alena Kate Pettitt、日本和服主妇Kimono Mom等,解析她们如何以宗教或复古家庭形象吸引关注。

(16:20) 社交媒体上的田园风视频、摩门教背景、“硅谷娇妻”、“Stay-at-home Girlfriend”等现象。

(25:28) 质疑与对立:为什么有些女权主义者对Tradwife反感?

(39:20) 职场女性常见的“第二轮班”

(48:30) 主妇与女权并行,什么是更“有效”的家务?


本期节目希望带给大家对“传统一面”背后复杂性的更多思考,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对Tradwife或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


感谢收听


Show more...
8 months ago
1 hour 2 minutes 47 seconds

这瓜有毒
EP13 懂王特朗普2.0回归:高分续集还是烂片加长?

特朗普即将再度入主白宫,主导美国未来四年的政治走向。与上一次不同,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除了拿下总统宝座,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均拿到过半席位。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场保守派队伍的‘重磅回归’,对于世界来说,这更像是‘再起风云’。


随着特朗普的幕僚人选和政治纲领陆续曝光,人们也逐渐开始调整对于未来四年生活的想象和预期。除了在野蛰伏四年最终得以“还乡”的佛州帮等大家熟知的势力以外,诸如Elon Musk和Vivek Ramaswamy等人眼中的政治愿景也逐渐清晰。


未来四年的移民政策会如何转向?Project 2025中有多少内容会成为现实?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会裁员多少人?懂王回归的这一届会是‘高分续集’还是是‘烂片加长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请到了政治学者王浩岚老师,聊一聊特朗普2.0时代的变与不变。


王浩岚:旅美政治学者,美伦美换主播(https://podcast.theamericanroulette.com/)


时间线:

01:48 快评特朗普2.0领导班子

05:04 特朗普会推动Project 2025中的纲领吗?

08:40 如何理解特朗普主义?

12:26 特朗普的政策落地与现实挑战

19:55 特朗普的当选是历史转向的起点吗?

29:28 政府效率部(DOGE) 的降本增效能走多远?

37:51 DOGE 改革愿景里的雷区

46:58 移民政策的未来走向

51:32 移民政策的执行挑战

55:58 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1 hour 1 minute 46 seconds

这瓜有毒
EP12 枪声背后的医保困局,谁为美国医疗买单?

12月9日上午,警方宣布在距离纽约300英里外的宾州一家麦当劳逮捕了上周在曼哈顿枪杀一名健康保险公司高管的嫌疑人,此人名叫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现年26岁。上周三,他以行刑式的方式枪杀了医疗保险公司CEO,引发了患者和其他许多人对使用暴力的欢呼,他们将杀手形容为蝙蝠侠一般的英雄,凸显出民众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满和愤怒。


医疗保险本应是保障健康的屏障,为何在美国却成了压垮患者的沉重负担?这一期《这瓜有毒》播客,我们以一场引发全美热议的恶性案件——美国联合保险UHC的CEO在纽约街头被处决式枪杀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美国医疗保险系统的困境与挑战。这位被公众称为“当代罗宾汉”的嫌疑人究竟为何选择如此极端的手段?案件背后,是保险公司拒赔率的节节攀升,还是医疗体制中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案件背后的复杂背景揭示了医疗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关于公平、伦理和暴力表达的讨论。


我们邀请了两位长期从事医疗医学行业的嘉宾,在德州开诊所的医生张劲松和微博博主、病毒研究专家@子陵在听歌一起剖析医疗保险拒赔、体制缺陷并思考走出医疗困境的可能方向。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11 seconds

这瓜有毒
EP 11 新兴媒体时代的美国选战:谁在左右选民的情绪?

本期播客聚焦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及其深远影响,两位嘉宾Moreless和破破的桥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解读了这场政治博弈,回顾了全球右倾化趋势,阐述了如何通过文化与经济力量塑造选民的决策。节目从通货膨胀到阶级分化,从选民心理到选举策略,全面解读了选票背后的复杂博弈。无论是从宏观历史趋势,还是微观人心变迁,这期内容都为您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嘉宾们着重探讨了右派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情绪操控中的角色,如何通过简洁有力的叙事激发选民情绪并影响政治倾向。相比之下,民主党的宣传方式因复杂性和缺乏一致性而未能有效触达更多选民。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上的落差,不仅反映了两派对受众的不同吸引力,还揭示了情绪动员在现代政治中的巨大力量。右派凭借情绪化叙事与文化保守主义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尤其是在经济困境中对选民心理的精准把握。


此外,节目中也深入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背后驱动力。两位嘉宾用通俗而精准的语言点出,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和社会动荡时,选民会更倾向于简单直接的叙事和强势领导。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对政治精英和传统秩序的不满,更代表了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通过这期节目,您将更全面地认识选举政治背后的复杂逻辑与全球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这期节目听众能全面地理解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源,以及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崛起的背景。


两位老师也是金句频出:

  • “无论经济是好是坏,选民总会把问题归咎于执政党。这是政治的常态。” – Moreless
  • “右派媒体的崛起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更是政治宣传的新模式。” – 破破的桥
  • “你告诉他经济数据很好,但他只记得每天在超市里被物价刺痛。” – Moreless
  • “通货膨胀让选民更容易接受文化保守主义的宣传,这并非偶然。” – 破破的桥
  • “选民就像股民,往往是非理性的。情绪是影响他们的关键。” – Moreless
  • “左翼大帐篷里充满矛盾,而右翼却靠统一的叙事赢得选票。” – 破破的桥
  • “仇恨类信息的传播效率远胜于细致的事实分析,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 Moreless
  • “当选民日子过得差时,他们更倾向于寻找替罪羊。” – 破破的桥



时间线:

05:31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现状对比

09:40新兴媒体对选民的影响与趋势

20:30左翼与右翼的选民吸引策略

25:46经济与文化在选民投票中的影响

33:59信息传播与事实核查的挑战

48:05 “短小精干”右翼话术与情绪操控

51:01左翼的应对策略与信息污染

54:30总结与告别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54 minutes 46 seconds

这瓜有毒
EP10 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专家详解疫苗迷思

编者按:自川普任命美国卫生部长肯尼迪,让他可以在健康卫生政策方面“随便搞” (go wild),让不少医疗工作者汗颜——反疫苗大V即将迎来高光时刻,而肯尼迪本人也是传播关于疫苗效力和其他健康信息的虚假信息传播者。更多的内容可以参考@阿司匹林42195米的最新文章《新任命的美国卫生部长肯尼迪想干些什么?》


  • 阿司匹林医生: 美国职业医生,生物医学博士。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都是@阿斯匹林42195米,X@aspirin42195m
  • Y博: 药企科学家,专注于新药研发及科普创作。其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广受好评。Youtube @Y博的科普园


本期话题围绕疫苗的话题展开邀请两位权威嘉宾——药企科学家歪博和职业医生阿司匹林,为听众解答疫苗常见疑问,澄清误解,并提供科学建议。在传染病高发期,疫苗如何保护个人及群体健康?疫苗的副作用是否被夸大?新冠疫苗等“新型”疫苗是否安全?这些热门话题在节目中得到了深入探讨。


两位嘉宾结合专业经验,解释了疫苗的作用机制、研发过程以及风险收益平衡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接种疫苗虽然可能有罕见副作用,但其防止重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作用远远大于风险。此外,针对“疫苗引发肺结节”“疫苗副作用导致死亡”等网络传言,嘉宾详细剖析了这些误解的来源,并强调科学验证的重要性。本期节目还介绍了如何获取权威、可靠的医学信息,推荐了CDC、WHO等机构及相关工具,为听众提供了实用指导。


比如说,关于“中国疫苗导致肺结节”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被误解和夸大的传闻。在本期节目中,嘉宾们详细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从科学角度解释了真相。在中国,由于低剂量CT体检的普及,每年很多人在例行体检中都会发现肺部结节,这与疫苗接种并无直接关联。低剂量CT如同一个“高分辨率放大镜”,让本来微小、无害的肺部结构被发现得更频繁。相比之下,在CT检查普及率较低的国家,这类发现显然不如中国多。此外,嘉宾还指出,肺结节的形成机制与疫苗引发免疫反应并不相关。实际上,这种关联更多是因为高频体检带来的统计错觉,而不是疫苗本身的副作用。


更有趣的是,中国出口了数十亿剂疫苗到其他国家,但这些国家却没有出现类似的肺结节“疫苗争议”。这进一步说明,传闻的出现主要源自体检习惯和统计误读,而非科学事实。因此,大家在听到类似消息时,不妨多查阅权威医学资料,用科学视角来看待疫苗的安全性和益处。通过本期内容,您将深入了解疫苗在现代公共卫生中的关键角色,以及科学接种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在为家人和社区的安全。


5:05 疫苗的必要性与疑虑

04:18疫苗副作用的真实情况

10:36疫苗与肺结节的关系

16:47疫苗副作用的监管与阴谋论

20:59疫苗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6:24疫苗接种的收益与风险平衡

30:04疫苗接种的科学依据与个人选择

38:18获取可靠的疫苗信息渠道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52 minutes 9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9 深挖北美华人圈谣言的传播与现状

本期节目有请了我们合作多年的两位在辟谣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朋友Moreless和微子一起来探讨华人圈的探讨了假新闻的现状、传播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亚裔和华人社区的谣言。


Moreless:IT从业者,独立撰稿人,曾经给端传媒、vice中国写稿,现在也给多家公众号写稿

微子: 辟谣吧、公众号“正义补丁“ 和“美国华人杂谈”的创始人。辟谣吧是北美第一个中文事实核查网站,又华人权益促进会运营。


两外嘉宾首先研究了华人圈内信息传播的渠道及其对谣言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加州“零元购”、变性手术的几个假新闻的传播路径。两位老师分别分析了谣言的类型、文化障碍以及自媒体在传播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谣言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以及情绪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辟谣面临的困难往往是人性心理在相信谣言和接受辟谣信息的挑战。 本次对话也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假新闻辟谣中的双重作用,包括一些针对亚裔社区的假新闻识别项目,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对假新闻的认知和参与。净化网络社会需要各界共同意识到打击假新闻的重要性,也需要政府和社交媒体平台企业承担起责任。


辟谣吧(Piyaoba.org)是一个中文事实核查门户网站,旨在打击华裔美国人社区的谣言和假信息。“辟谣吧”在中文普通话中的意思是,“让我们做事实核查或澄清谣言”。我们提供中文资源和工具来帮助华裔美国人有效的打击谣言和假新闻,网站提供的资源包括实时假新闻警报、假新闻报告和深度的事实核查文章。读者也可以向网站报告他们看到的谣言或假新闻来建议我们做事实核查。

如果大家想要加入你们的cause,如何联系 Email: contact@Piyaoba.org


Co.insights: https://meedan.com/project/co-insights

About Santa Clara University's AMICA: Alleviating Misinformation for Chinese Americans (paper - demo section)

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539618.3591810



03:06 假新闻的传播与识别

06:13 针对亚裔的假新闻

19:08 假新闻的传播路径、类型与文化障碍

35:50 辟谣的困难与人性心理

47:21 辟谣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53:23 人工智能与假新闻的双刃剑



以下内容是Moreless之前在媒体接受采访的内容

歪脑:美国大选中的华人事实核查员:抵抗谣言 有时就像“抵抗人性”一样无力

Wired: China’s WeChat Is a Hot New Venue for US Election Misinformation


以下内容是微子之前在媒体接受采访的内容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Their job is to combat Chinese-language misinformation. Inside this S.F. group’s operation

NBC news: These are the big election-related misinfo themes on Chinese-language social media

Ethnic Media Service :How is AI Threatening Ethnic Voters?

卫报: Chinese Americans targeted with ‘misogynistic and insulting’ election misinformati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56 minutes 45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8 除了礼拜和免费的午餐,华人教会还做什么?

本期播客邀请了身处加拿大的Shawn和法国的Catherine,共同探讨了他们在北美和欧洲参与教会的生活经历。

华人教会与西人教会有何异同?福音派为何在华人教会中尤为普遍?美国之外的教会牧师和教徒如何看待美国大选?欧洲和美国对待宗教的态度为何大相径庭?透过Shawn和Catherine的个人经历,可以一瞥华人教会的部分现状。


Timestamps

3:35 Shawn的华人教会观察

6:14 福音派独有的传教理念

9:02 传教有KPI吗?

14:10 教会如何看待性少数群体?

15:48 基督教会与国家政治若即若离的联系

20:10 教会如何看待特朗普

27:54 进步派信徒尝试发声

33:34 欧洲与美国不同的教会运行范式

37:46 法国的宗教管理尝试

嘉宾推荐 / 拓展阅读 《宗教美国,世俗欧洲》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19029/

Religious America, Secular Europe? https://books.google.fr/books/about/Religious_America_Secular_Europe.html?id=0JQYxI3wnEQC&redir_esc=y

《宗教的未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67760/

《认识美国基要派与福音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54506/


Keywords

华人教会, 福音派, 政教分离, 加拿大, 牧师, 浸信会, 保守主义

Show more...
1 year ago
44 minutes 37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7 聚焦美国大选辩论,美政专家解读2024年选情 VOL 2

本期播客再次邀请到王浩岚老师做客,以2024总统大选辩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本次美国选举的方方面面,包括候选人的基本盘,摇摆选民的心理反应,以及美国经济经济走向、合法与非法移民等议题。嘉宾与主持人探讨了性别视角在本次选举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堕胎议题对女性选民的影响。 嘉宾也为大家解释了移民与边境安全的争论,以及民主党、共和党在中美关系上政策差异。


辩论是今年大选的重要里程碑, 尽管哈里斯在辩论中表现出色,不代表她能赢得选举,选民的主观感受往往超越客观数据。虽然经济状况与选举密切相关,但不同背景的美国选民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不同,尤其是年轻女性的政治倾向与年轻男性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的选举中,性别因素将继续影响选民的选择。


00:00 美国大选辩论的回顾与分析 04:01 哈里斯与特朗普的辩论表现 07:45 选民心理与辩论的影响 10:27 未来选举的策略与趋势 10:55 特朗普与共和党的意识形态 12:51 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与党内动态 14:43 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影响 19:49 经济问题与选民关注 23:37 堕胎议题的影响与女性选民 27:38 性别差异与政治光谱 32:51 移民与边境安全的辩论 34:01 海地移民的困境与污名化 35:06 海地的历史与美国的偏见 36:17 移民政策与本土主义的兴起 37:48 中美关系的变化与两党立场 42:34 对未来选情的展望与不确定性

Show more...
1 year ago
43 minutes 25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6 复盘《我妻之死》,亚裔女性如何应对肺癌诊疗盲区

在今年4月时一篇名为《我妻之死》的微信文章在北美的朋友圈里广泛传播。文章作者从一个华人男性丈夫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妻子从肺癌症状到诊断再到离世的经历。文章中描述了妻子在治疗和临终关怀时的挣扎,以及在短短3个多月中妻子从癌症确诊到撒手离世,文章中也展现了亚裔新移民在北美医疗系统的困境。


这期播客我们有请反吃瓜联盟的老朋友Angie——她近年来一直在美国大型医院集团工作,也在业余时间里一直在美国做针对非吸烟亚裔女性肺癌筛查和知识的科普。另一位嘉宾Shawn是一位加拿大新移民、加拿大社区政治观察者和参与者以及一名数据科学家。近年来,在美国无烟史亚裔女性肺癌患者现在整体都是呈上升趋势,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亚洲公民研究数据上的缺失造成的。在肺癌筛查新规定出台后,其他族裔肺癌有下降,但由于对亚洲“模范公民”的假定设想,导致虽然症状相似,但是并不会想到检查肺癌而一直到晚期被检测到,这时在医学上能切入治疗点已经很少了。数据的缺陷和盲点(bias)也是很多非亚裔医生的个盲点。此外,在华人社区和亚裔移民中,精神健康服务热线和医疗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挑战——虽然在发达城市,华人社区可以获得更多资源,而在偏远地区和小城市,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作为华人,我们因该要呼吁政府和政治家关注亚裔女性肺癌患者的增加,并改善肺癌早筛指南和政策。


有关信息

UCSF FAN Study: https://fansstudy.ucsf.edu/home

MSNBC文章-亚裔无烟史女性肺癌增多 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asian-american-women-lung-cancer-rcna138895

2024年国会议案关于女性肺癌筛查: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8th-congress/house-bill/4534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ClEo-V9vTFXi6T8AFTd2dw 《我妻之死》

https://mp.weixin.qq.com/s/LWi9F8XbzziAx_i0gDw6gg 反转 《“我妻之死”的加拿大林生斌:中老年巨婴累死老婆还想吃人血馒头?


Timestamps

05:36 文章介绍

06:04 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10:41 亚裔人群在医疗系统中面临刻板印象和偏见

13:11 为什么亚裔女性中非吸烟人群患肺癌的比例较高

18:51 新移民在医疗系统中的困境

22:06 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的局限性,以及免费支持和资源

40:36 华人社区和亚裔移民的医疗资源挑战

57:50 肺癌治疗中的信息差和医疗不公平

01:02:15 改善肺癌早筛指南和政策,政府和政治家应关注亚裔女性肺癌患者的增加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5 minutes 26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5 内行看门道:美政专家如何解读2024年选情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旅美政治学者王浩岚与湾区工程师Gaia,一起进行前瞻美国2024年大选。

根据最新民调,民主党在换帅贺锦丽(Kamala Harris),并选定沃尔兹(Tim Walz)作为搭档后,竞选形势稳步上扬。相反,特朗普与万斯(J. D. Vance)组合的支持度则略有下滑——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民主党的微弱优势能否持久?我们常听到的基本盘、摇摆州、中西部、锈带选民、郊区女性、新媒体、硅谷大佬等名词,具体都指什么?它们将如何左右选情?在接下来激烈竞争阶段,驴象两党将围绕哪些议题展开角逐、又有哪些关键时间节点?

我们的嘉宾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对美国大选“玄学”进行深入解析,辣评副总统提名!

2:53 新组合蜜月期 9:10 摇摆选民其实平时并不关心政治 10:20 为什么说美国大选是刺激的“玄学 14:00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 15:14 摇摆州的选民画像 18:36 两位副总统,两种“中西部” 23:07 贺锦丽选择沃尔兹的原因 34:45 堕胎问题对女性选民的影响 36:38 副总统的政治接班问题 40:19 万斯身后的硅谷大佬们 44:50 如果特朗普失败,共和党何去何从 47:12 竞选纲领在美国大选中的意义 49:51 《2025工程》与特朗普的联系 57:16 对另一个党派的厌恶情绪更能催票

Show more...
1 year ago
58 minutes 53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4 重温《三体》,看懂大刘网上冲浪的那些年

嗨大家好,我们新一期的博客填了之前《三体》青年科学家的坑,这期我们继续讨论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重点是宇宙社会学。

根据《三体》里的黑暗森林理论,宇宙中存在许多文明,因为资源有限,各个文明之间必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为了自身安全,文明只能隐藏自己或者先发制人。也许是出于对确定性的需求,一些网友将刘慈欣小说里的宇宙社会学看作是解释一切的终极奥义,认为其能给出从政治历史到国际关系问题的一切破解之术。

然而,我们讨论的结果则恰恰相反——宇宙社会学是最不确定、最悬浮的一种屠龙术,但是龙具体长什么样,我们并不知道。《三体》社会学受网友追捧,正是因为其来源就是大刘对数十载中国网络生态的观察和总结。由于对科学家、工程师的正面描写,读者又可以在考证和索引中找到无穷无尽的爽点,《三体》可算是知识分子的爽文。

相对于探究《三体》的来龙去脉,嘉宾们更想知道从80年代的第一篇小说《中国2185》到21世纪的《三体》三部曲,大刘为什么变了那么多?两部作品对各类议题的态度,包括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保守与革命、人口危机与女性主义、知识分子与群众、国家主义与自由派等等,为何如此不同?嘉宾们脑洞大开,重写《三体》III——以宇宙共产主义瓦解三体极权社会,解决人类危机。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13 minutes 22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3 《三体》宇宙的基本设定合理吗?从青年科学家的角度钻牛角尖

《三体》宇宙的基本设定合理吗?从青年科学家的角度钻牛角尖 ! 本节主持人联手芝加哥大学数学学者CY和湾区工程师Gaia一起钻了一下《三体》刘式宇宙的设定。叶文杰通过太阳增益器向宇宙发射信号到底是不是可以实现的?现实中如何解析外星文明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自译解?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是否已经能够对特定情况下的三体问题做出精确的预测?现代物理和刘式宇宙有哪些不同呢?

小组一起脑洞大开,通过科学家的视角讨论人类如何通过恒星引力透镜实现宇宙广播或接受信号,三体中半人马三星系统结构其实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人类已经可以做出比较精确的预测了。云天明的三个童话有强大的代入感和技术细节,把关键的技术细节藏在了里面,让地球人试图解读童话以保护地球不会受到其他文明的打击。然而“刘式”宇宙相比于现实宇宙在基础物理层面上还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唯美的降维打击其实有些跳戏,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跌落恐怕并没有那么平和,肯定会释放出巨大能量。

Keywords: 三体, 宇宙通信, 太阳增益器, 引力透镜, 共识, 外星文明, 太阳, 发射信号, 广播, 三体问题, 可行性, 解决方法, 科技, 星际旅行, 维度, 三体问题, 二维化, 巧合, 大刘, 设定, 物理学, 社会学, 情节推动, 广义相对论, 性别

Chapters

00:00《三体》中的宇宙广播设定

06:57 其他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通讯

27:10 人类为什么还没有收到外星文明的信号

33:47 现实世界中的三体问题研究进展

47:47 云天明童话故事的隐喻

55:41 大刘对现代物理创造性的误读

01:10:25 性别设定的想象力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12 minutes 8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2 从堕胎判刑到堕胎入宪,法国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这瓜有毒是一档由公众号反吃瓜联盟发起的中文播客。每期邀请海内外嘉宾,以多元角度切入文化、时政、女性等各类话题。

本期播客孔孔有请旅美学者CY和旅法比较文学Katherine一起讨论了法国历史上墮胎法的发展和女性一直面临的困境。作为一个天主教立国的国家,墮胎在法国的早期历史上一直是非法的,女性面临着危险和痛苦的墮胎方法。从堕胎判刑到堕胎入宪,法国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这场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由女性发起、推动,最终赢得整个国家支持的社会运动是如何成功的?女权主义者通过343宣言抗议墮胎限制,并引起了一些回应。然而,直到波比尼审判的出现,墮胎法律才发生了重大转变。法国政府和公司都有人口控制的需求,但女性的权益和自主权也逐渐得到了重视直到波比尼审判的出现,墮胎法律才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之后,虽然法国政府和公司都有人口控制的需求,男性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存在分歧,但女性的权益和自主权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法国墮胎自由的写入法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在中国讨论墮胎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00:58 法国墮胎法律的历史背景

20:23 米歇尔的坚持和哈利米律师的介入

25:40 男性的盟友和科学家的支持

38:11 米列兹医生

47:10 波比尼审判的影响

50:40 马克龙是在蹭女权流量吗?

Show more...
1 year ago
44 minutes 33 seconds

这瓜有毒
EP01 银幕上大女主的春天到来了吗?从近期电影里的女性角色说起

2024年开春,各类女性独当一面的作品在影院中大放异彩,获得了影评人与市场的双重青睐。那么,大女主电影的时代到来了吗?与以往的电影相比,大片导演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否更成功了?作为经历了女权运动洗礼的新一代观众,我们期待看到什么样的女主角呢?

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北大飞老师(@flyingPK)和常驻嘉宾Catherine,从近期热映的三部电影——《沙丘》、《热辣滚烫》、以及《坠楼的审判》出发,聊一聊什么才是真实的大女主。我们还回溯了《海滩上的一天》、《百元之恋》、《女人Taxi女人》等电影,探讨了其中展现的女性的困境以及如何才能突破重围、获得新生。


01:31《沙丘2》中英雄女主的成功改编

7:18 北大飞作为男观众对《热浪滚烫》的评价

12:14 算法过滤下,《热辣滚烫》的进步意义被淹没了

15:55 减肥药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18:23 警惕电影中对女性走出结构性困境的简化

22 :02 《百元之恋》的现实性和躺平族

30:40 ”渣男“——东亚文艺作品中女性过不去的坎儿

38:52 《女人Taxi女人》,90年代的女性互助

52:01《坠楼的审判》中的非传统女主与”小男人“丈夫


电影推荐

《沙丘2》

《熱辣滾燙》

《离开拉斯维加斯》

《百元之恋》

《女人Taxi女人》

《坠楼的审判》

电影推荐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4 minutes 33 seconds

这瓜有毒
这瓜有毒是一档由公众号反吃瓜联盟发起的中文播客。每期邀请海内外嘉宾,以多元角度切入文化、时政、女性等各类话题。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在播客下面手动点好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