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72/07/58/7207584b-6e4a-86b2-3f8f-234564d3cd09/mza_6702208062866114210.jpg/600x600bb.jpg
窩在可能裡
Icenow
45 episodes
4 days ago
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人生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得」與「失」的平衡。在本集節目中,我將以張西的散文集《把你的名字曬一曬》裡幾篇文章為引,聊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交換、夢想的轉彎,以及如何定義真正屬於自己的「大事」。 從迷茫的公職生涯轉折,到開始接觸奧修禪卡,我漸漸相信「心」遠勝於「腦袋」。我們的大腦經常被家庭、社會的框架困住,與內心的真實聲音打架。因此,我開始學習信任「能量」與「共時性」,隨心而行。如同書中所說:「所有命運都是一種等價交換」。當我們理解生命中的失落,都是為了交換來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張西用失去愛情,換來寫下動人文字的力量時,我們便能對失去感到釋然。 人生這齣看不見的劇本,設定了許多課題,讓我們學習與蛻變。想要擁有文字力量,得先經歷孤獨;想要自由,得先學會離開某些依附。那些你視為「痛」或「空缺」的時刻,其實正是命運在進行交換的過程。用這樣的眼光回看,那些離開的人、錯過的機會,都變得柔軟了,因為我們知道,失去是為了讓另一種理解、愛與力量「長出來」。 本集也將聊聊「夢想」的迷思。一直以來,社會總要求我們要有夢想、要有方向。然而,書中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不覺...
Show more...
Books
Arts,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窩在可能裡 is the property of Icenow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人生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得」與「失」的平衡。在本集節目中,我將以張西的散文集《把你的名字曬一曬》裡幾篇文章為引,聊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交換、夢想的轉彎,以及如何定義真正屬於自己的「大事」。 從迷茫的公職生涯轉折,到開始接觸奧修禪卡,我漸漸相信「心」遠勝於「腦袋」。我們的大腦經常被家庭、社會的框架困住,與內心的真實聲音打架。因此,我開始學習信任「能量」與「共時性」,隨心而行。如同書中所說:「所有命運都是一種等價交換」。當我們理解生命中的失落,都是為了交換來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張西用失去愛情,換來寫下動人文字的力量時,我們便能對失去感到釋然。 人生這齣看不見的劇本,設定了許多課題,讓我們學習與蛻變。想要擁有文字力量,得先經歷孤獨;想要自由,得先學會離開某些依附。那些你視為「痛」或「空缺」的時刻,其實正是命運在進行交換的過程。用這樣的眼光回看,那些離開的人、錯過的機會,都變得柔軟了,因為我們知道,失去是為了讓另一種理解、愛與力量「長出來」。 本集也將聊聊「夢想」的迷思。一直以來,社會總要求我們要有夢想、要有方向。然而,書中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不覺...
Show more...
Books
Arts,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Episodes (20/45)
窩在可能裡
EP45-把你的名字曬一曬|生命故事集
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人生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得」與「失」的平衡。在本集節目中,我將以張西的散文集《把你的名字曬一曬》裡幾篇文章為引,聊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交換、夢想的轉彎,以及如何定義真正屬於自己的「大事」。 從迷茫的公職生涯轉折,到開始接觸奧修禪卡,我漸漸相信「心」遠勝於「腦袋」。我們的大腦經常被家庭、社會的框架困住,與內心的真實聲音打架。因此,我開始學習信任「能量」與「共時性」,隨心而行。如同書中所說:「所有命運都是一種等價交換」。當我們理解生命中的失落,都是為了交換來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張西用失去愛情,換來寫下動人文字的力量時,我們便能對失去感到釋然。 人生這齣看不見的劇本,設定了許多課題,讓我們學習與蛻變。想要擁有文字力量,得先經歷孤獨;想要自由,得先學會離開某些依附。那些你視為「痛」或「空缺」的時刻,其實正是命運在進行交換的過程。用這樣的眼光回看,那些離開的人、錯過的機會,都變得柔軟了,因為我們知道,失去是為了讓另一種理解、愛與力量「長出來」。 本集也將聊聊「夢想」的迷思。一直以來,社會總要求我們要有夢想、要有方向。然而,書中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不覺...
Show more...
3 days ago
16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44-孩子氣|忍耐不是美德
Hi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不知道大家這週過得怎麼樣呀? 這週我又來了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我的生活方式,在某些人眼裡,或許是**「沒有危機意識、沒有長遠規劃」的不安定。但我自己卻很樂在其中,因為我人生中幾個重要的轉折,例如到金門工作、到台東服務,都不是計劃來的,而是聽從當時內心的聲音,做出歸零的選擇,然後讓所有意料之外的機會蹦的出現。** 這種「隨心前行」的風格,讓我一眼就被今天要分享的書**《孩子氣》**吸引住了。 在主流文化裡,「孩子氣」通常不是讚美詞,它可能代表幼稚、霸道、任性或不負責任。我們太習慣將「成熟」當成終極目標,認為越有自制力、越懂忍耐,就越值得肯定。 但這本書的作者卻丟出一個顛覆性的觀點:真正讓人成功、快樂、活出自己樣子的人,往往不是最有『忍耐力』的那群人,而是最「無法忍受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這句話點亮了我心中的微光。因為我的基因裡完全找不到忍耐及意志力的因子,我無法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更不會委曲求全。那如何成就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作者說,他身邊那些有成就的人,共同特質是熱情得近乎任性,他們是太喜歡一件事,喜歡到不做會發瘋的地步。 正如比爾蓋茲...
Show more...
1 week ago
21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43-大海之眼|不被馴化的靈魂
Hi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 一個人的生命底色,究竟是該追尋安穩的「踏實」,還是擁抱世界、親自去看看更大的「流浪」? 這週,我想分享的是夏曼・藍波安的海洋文學《大海之眼》。 聽到「文學」,你可能會覺得很高大上,但相信我,閱讀夏曼・藍波安的書,讓我體驗到從沒經歷過的閱讀美好——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中的詩意。 他的文字充滿了海水般的波浪韻律,這份詩意並非來自抽象的詩,而是紮實的散文。他的書寫是「身體先行」後才產出的,是在親自經歷後,用生命體悟轉譯出的文字。 讀完《大海之眼》,我被達悟族人那種與海共生的哲學深深吸引:他們對死亡的描述是「我的夕陽已經很低了」;他們對飢餓的形容是「肚皮處在退潮」。他們沒有單一的神祇,認為物我是合一的,於是有了對萬物的尊重與共好。 然而,當外來的「文明」和「權威」踏上蘭嶼,一切開始改變。《大海之眼》犀利地紀錄了中華民國對海洋民族的馴化軌跡。 年幼的夏曼・藍波安,在祭典上看見佩槍的所長和穿著彌撒服的神父,高高在上地質問他的大叔公。而他小叔公那句「別干預我們固有的祭典!你是誰啊!」帶著深層的民族自覺,給了年幼的他一對「啟程航行的槳與舵」。 那對槳舵,成...
Show more...
2 weeks ago
21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42-今天也不想上班|職場求生手冊
【今天也不想上班】精神科醫師給你的職場求生手冊:強留在爛公司,你正在失去五種重要事物。 Hi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不知道這週的你,是否也閃過「今天不想上班」的念頭?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今天也不想上班》。這本書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每月拜訪三十多家企業的職醫所寫,堪稱是給身陷職場泥沼者的「求生手冊」。 即使現在的我已處於相對自由的狀態,但周遭朋友家人被工作困住的痛苦我卻時有耳聞。作者在書中結合了勞工身心評量實例、專業建議和法律知識,提供了最直接的職場救援方案。希望這集分享,能為正在掙扎的你帶來一絲力量。 📌那些你正在經歷的職場困境,其實是種「保護機制」 你是否曾因過度努力而感到身心俱疲?作者點出一個重要觀念:狀況好的人,才能正面思考。人類大腦的生存本能,就是傾向讓負面情緒蓋過正面情緒,因為我們需要記住負面經驗來應對下次的危機。所以,當你痛苦時,請不要再逼自己「加油」或「樂觀」起來。你不需要勉強克服煩惱,因為你的大腦正在保護你。 節目中我還分享了個人面對「今日事今日畢」心態的轉變:學會為自己設定「努力值」。當能量只剩 30% 時,為什麼要耗盡它?作者也強調:保留一點...
Show more...
3 weeks ago
24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41-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困頓,是生命的轉彎
你曾因為一則新聞感到無力、沮喪,甚至想逃離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嗎?最近,花蓮震災的滿地泥濘、美國政治人物的震撼暗殺,以及令人沉重的藝人虐殺新聞,都讓我感到心情低落。面對這些無能為力的時刻,我試圖與自己對話:「只要存在,只要發生,就是應然。」這份體悟,讓我找到了安頓內在的出口。 在尋找平靜的過程中,我讀到王文靜老師的著作《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書中,她與慧光師父的對話,讓我意識到,即便身處黑暗,只要抬頭,就能看見靜夜星光。 慧光師父的人生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困頓。他身為台美混血兒,從小備受歧視,內心始終有一座憤怒的活火山。但他最終選擇放棄美國的醫生之路,遁入空門,並在尼泊爾創辦沙彌學校。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頓其實是非常好的,處理得好,是一個生命的轉彎。」正是這些痛苦,促使我們開始叩問生命的意義。這就如同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的「憂憂」,負面情緒的存在,正是為了教我們認識自己,學會保護自己。 在《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一書中,作者向慧光師父拋出一個問題:「人,何須鄙視榮華富貴?榮華富貴,不好嗎?」 慧光師父回答:「處在順境的人會太把生命的擁有,視爲理所當然……富貴的人,也是生命當中的盲人,他...
Show more...
1 month ago
19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40-暮年狂想曲|你不就範,誰也別想替你貼標籤
歡迎來到《窩在可能裡》,這是你下班後、通勤中,或是在地球玩耍時,最溫暖的陪伴。 這週我想和你分享一本故事性極強的書——《暮年狂想曲:銀髮i人的社交冒險》。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老後生活」的想像。它不僅真實呈現銀髮階段的孤單與困境,更勾勒出一種不服從、不妥協,即便在人生後半場也能活得閃閃發光的生命姿態。 書中角色個個鮮明:有深藏秘密的「達芙妮」、失意的獨居演員「亞特」、用編織來表達不服從的「露比」,甚至還有年僅18歲就身兼學霸與單親爸爸的「齊吉」。這群看似不可能成為朋友的人,在加入「銀髮俱樂部」後,藉由一次次互動,重新認識自己,也再次發現了自己的價值。 故事從一場荒謬又幽默的交通車攔查事件開始。在警員的攔查下,車上的銀髮長輩們爭相「自首」,而真正的嫌疑人卻趁機開溜。這背後的故事,要從社區中心的天花板倒塌和市議會的陰謀說起。為了守護這個帶給他們溫暖的家,這群長輩決定聯手反擊。在策略大師達芙妮的帶領下,從戲劇公演、娛樂實境秀,到莉迪亞的復仇計畫,一場場喧鬧無比、充滿幽默與情感的悲喜劇就此登場。 其中,最讓我驚豔的是達芙妮。這位霸氣奶奶說話直來直往,卻充滿智慧。她不僅機智地幫助亞特擺脫牢...
Show more...
1 month ago
13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9-去書店買個好人生|混血出你的人生新章
痛苦時不要找人取暖,去讀書吧!到書店買個更寬闊的人生 嗨嗨,大家好!暑假結束,我回到了小學校的日常,沒有了高大上的行政業務,專注於陪伴孩子,發現內心輕鬆許多。這讓我深刻反思,人是不是越專業,就可能活得越狹隘?以前,我的世界只有法律,自以為能參透一切。但開始大量閱讀後,才驚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這集,我將分享《到書店買個好人生》這本書,並帶你探索如何透過閱讀,打破現有的認知框架,活出一個更寬闊的人生。 什麼是寬闊的人生?它不只包含賈伯斯、香奈兒那樣的「可見成就」,更是一種能自在玩耍、不被外界打擾的「心靈平靜」。這一切,都始於我們內在的「觀景窗」。當我們的觀景窗越大,看到的風景就越廣,就不會只被眼前的小石頭困住,而是能欣賞整片山脈的美好。 我將分享一個三位年輕同事的故事,讓你了解,面對同樣的困境,不同「觀景窗」的人,最終會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那麼,要如何升級我們的觀景窗呢?最經濟實惠的答案就是:閱讀。 閱讀,不只是一種習慣,更是一場人生投資。這本書的作者千田琢哉,在大學時期讀完一萬本書,最終練就了應對職場、人際關係等人生難題的能力。本集分享書中3個觀點: 痛苦時,閱讀是最好的依...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8-化學課|拒絕被世界靜音
嗨嗨~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 本集分享的書是《化學課》。練習對世界喊出「我就是—」。 不是別人替你下定義,而是像《化學課》的伊麗莎白那樣,質疑、面對不友善,仍能斬釘截鐵地說:“我就是化學家。” 這句話不等於宣告一個職業,而是相信自己在世界的定位,在於把身分的主詞拿回來。伊麗莎白被研究院排擠、論文被掠奪、被懷孕開除,社會千方百計想把她塞回“誰的太太、誰”她沒有大聲喧嘩,只是不退讓地不斷地表演“我就是”。這個相信,讓她把廚房變成實驗室,把做飯講成化學——也把每一次的勞動,熬成一鍋鍋都可以被驗證的自我。 愛情在這本書裡不是糖衣,而是同頻率的環相知相惜。她和凱文的關係就像一組正好對上的拼圖,書中這樣描述:『他們就像是才打開盒子、把內容物都出來倒在芬蘭時,一片片的拼圖就已經分不明顯差了最正確的位置上,那麼自然地環相扣,讓旁人一看就覺得餐桌的渾然天成』,他們尊重永恆的也看重的事業。不是「我為你放下自己」,而是「我們都帶著『我就是』的相愛」。他們的愛情,是互信互重──那樣一種加一大於二的「共價鍵」感,能承重、能一起成長。 **狗狗「六點半」**超可愛逗趣,他像一面幽默的鏡...
Show more...
1 month ago
27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7-從低谷突破|直面人生真相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 這一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直白卻充滿智慧的書——《從低谷突破》 (音檔中將書名誤說成-從谷底突破) 本書作者是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精神科醫師史塔茲。這本書直白點出:當我們接受人生的真實樣貌時,才能找到更大的自由與力量。 我們從小被灌輸「理想世界」的幻覺:人生應該是順遂、無痛苦、想要的隨時都能得到。當現實與這個「完美範本」不符時,我們便陷入自責與焦慮,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成功。但作者提醒,這一切不過是幻覺。真實的人生充滿痛苦、不確定性,需要靠紀律才能有所成就,而這些都是生命本來的樣子。 我們習慣將挫折視為「不應該發生的事」,但這正是痛苦的根源。作者說,第一步是將人生視為一個「過程」。真實的人生充滿變化,唯有不斷經歷事件,我們才算真正活著。每個負面事件的發生,不代表你出了問題,而是背後都藏著改變的機會。與其急著忘記,不如將它們當成導師,學會從中提煉智慧,例如被遺棄可以讓你學會獨立,財務困境能促使你重新檢視資產配置。當我們能從事件中看見價值,就能將生活轉化為智慧的根基,這也是生命的真正目標。 除了「接受」真實世界,作者也點出另一個盲點...
Show more...
1 month ago
31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6-全宇宙最好的座位|沒有大道理,只有溫柔的指引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 這集想跟你們分享一本我覺得非常溫暖又動人的書——《全宇宙最好的座位》。 故事的主角,是外公與孫子傑克。外公在生命最後的旅程裡,意外的帶著孫子搭上一輛「專屬巴士」,一站一站觀察人生。全書有 36 個停靠點,每一站都像是人生課題的隱喻。特別的是,每一章都是「行動提示」,提醒我們怎麼看待、怎麼實踐,並帶回到日常生活。 其中除了這及分享的幾個篇章外,另兩個篇章也深深觸動了我: 第35站「全宇宙最好的座位」:不爆雷,但這個答案其實很清楚。第三部分「重逢」:讓我流下眼淚。故事提醒我們,影響生命的不一定是親近的人,有時候反而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就像旅行中偶遇的情誼,短暫卻能為我們的生命,留下深刻痕跡。本集最主要是分享: 外公談「忠於自己」。社會常要我們對伴侶、家人、社區忠誠,但外公說:「忠於自己,忠於生命,忠於信念,如果還有餘力,再去忠於他人。」 因為當我們一直討好別人,反而容易背叛自己,活得不快樂。忠於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最不內耗的生活方式。 還有「影響圈」。父母、朋友、老師,甚至幾千年前的古老教條,都在影響我們。好的觀念能推你一把...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9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5-沒有門檻的幸福|很會說故事的有趣靈魂
有些人的生命故事,看似坎坷,卻能讓你感覺——他走過的不是一條絕路,而是一條開滿野花的山徑。 楊士毅,就是這樣的人。 他在理髮廳的小閣樓長大,空間低到無法直立,下方是吵雜的廚房與麻將聲、瀰漫的煙味,每天都要小心翼翼,怕擋到大人的路、怕沒掃掉地上的頭髮、怕毛巾沒洗乾淨就挨打。那是寄人籬下的十幾年,他常問自己:「我是不是生來就是被打的?我應該放在哪裡,才不會惹人討厭?」 也許正因為環境的逼迫,他提早養成「自我提問」的能力。很多問題沒辦法馬上有答案,但提問本身,就開始讓他移動,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路。 他發現,熱愛會讓人忘記時間和辛苦。攝影、書寫是他找到的出口——幾百張照片、五十本日記,紀錄的不只是畫面與文字,而是當下的情緒與選擇。回望這些紀錄,他開始看清自己的喜好、價值觀,甚至恐懼,也慢慢擺脫自卑。 他曾因悲觀而什麼都不做,最後如預期地「什麼也沒有」——這不是另一種「心想事成」嗎?所以,他決定用這個能力專注在真心渴望的事上。就像太陽的光,要花八分二十秒才到地球,渴望的實現也需要時間,我們要做的不是焦急,而是持續行動,因為光一直在來的路上。 楊士毅也練就了「不要白白受苦」的哲學——接受不是無...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2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4-回歸|當宇宙想確認,你是不是能成為你自己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會陪你一起聊聊我最近看的書,還有我在地球上玩耍時的一些小感觸。 自從分享完第33集後,我連續三週沒有更新,並不是真的睡了三週,而是在尋找與外部世界對頻的方式,以及消化一場突如其來的低潮。這次的低潮,是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後不曾遇過的事件,因此,我花了一段時間才釐清內心的風暴。 在這次的低潮中,我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當眼前出現一堵牆時,我是要選擇停止步伐、適應環境,還是要試著繞道或衝撞?這次的挑戰,似乎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相信的價值,並堅定用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 這次的課題是:如果想滿足他人的期待,我就得打破自己設立的工作與人際界線,讓出私人時間,並在參與活動時戴上社交面具。這讓我陷入了掙扎:為了工作與和諧的職場環境,我要不要讓出我的私人界線? 我一向在上班時間秉持共好路線,只要是能力所及,幾乎不會拒絕協助。但在下班後,我完全是另一個人,一個只想把所有時間留給自己的人。一直以來,我對私人時間的吝嗇,並未影響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但這次,我明確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壓力。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難相處、界線過於嚴苛的人,是不是應該為了...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2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3-大人的床邊故事|祝你有個好夢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一個陪你從書本與生活感觸中,尋找可能性的地方。本週,我會從一趟花蓮的慢活旅行說起,並且分享《大人的床邊故事》裡的三篇故事集感想。這本書源自全球下載量破千萬的熱門 podcast 節目 Nothing Much Happens,其宗旨便是透過溫柔的故事,安撫現代人焦躁的心靈。 羅丹曾說:「這世界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是否也常常因為忙碌,而錯失了生活中那些微小卻動人的瞬間?《大人的床邊故事》提醒我們,只有當心靈留白,放慢腳步,才能真正感受周遭的美好,與自己和世界好好共處。 在這一集的節目中,我選了書中三篇特別有感的故事,將原文一字不漏地念給你們聽,大家能沉浸在作者溫柔的文字魅力中,彷彿回到小時候聽床邊故事的安心時刻。 第一篇故事:〈生活中新的一頁〉 透過主角在文具店購買新手帳的日常,巧妙地詮釋了 「生活重啟儀式」的概念。我們總以為要等到新年或特定日子才能開啟新篇章,但其實,任何時刻,只要願意,生活都能重新翻頁。就像我說走就走的花蓮小旅行,正是為了短暫抽離日常的壓力,讓心靈和身體重新蓄滿能量,更甘願地回到現實生活。故事的結尾,...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6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2-讓天賦自由|走在自己的獨特道路上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第32集帶大家一起聊肯·羅賓森的《讓天賦自由》,並分享我在花蓮煙波的心靈小旅行。 先說說花蓮,我臨時請了五天假住進煙波的山闊館、沁海館與花時間三棟風格迥異的建築。山闊館有書屋、靜心空間與瑜珈氣息;沁海館則是泳池、三溫暖與悠閒餐廳的完美組合;「花時間」則是背包客活潑自在的聚點。清晨做完瑜珈、吃完早午餐,一下午都窩在書室裡,把《讓天賦自由》一口氣讀完,整個人都在山與海之間感受前所未有的心流。 這本由教育家肯·羅賓森撰寫的書,透過59則生命故事揭示「天命」的真義:當「喜歡」與「擅長」融合,你就真正找到生命的熱源。核心概念分為四大要素── 天資 (Talent):天生的直覺與能力。書中談到舞蹈家吉莉安.琳恩,從被誤判為注意力障礙的孩子,到被診斷出「跳舞天才」,展現天賦的力量。熱情 (Passion):長年投入、不顧辛苦的愛好。作者的弟弟查理練琴超過三、四小時/天。不是只是想想,而是會真為熱情所在投入及燃燒。態度 (Attitude):「我就是要!」的決心與勇氣。你可能會遇到反對、質疑、條條框框,但一旦對齊內心價值,心靈就會自在,才能勇敢踏出不同於...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1-今日不聊書|分享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心情
嗨嗨~這集想跟你們聊聊我最近的心情 原本因為跟妹妹一起去東港旅行而心情飛揚,吃了黑鮪魚、住進喜歡的民宿(Burabura Cafe Guesthouse)、完成所有願望清單,覺得人生實在太快樂。 但回到日常後,卻又再次撞見「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情境。 我身邊多數人都很友善、nice。但就算這樣,我還是常常在人群裡感到能量流失。尤其是那種淺層互動、無法深入靈魂的對話,會讓我想一頭回到自己的洞穴,躲起來。 我是一個非常需要獨處的人。我想,那應該不是「孤僻」,而是我真的很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目前,我還在調整、釋放、消化,還沒能立刻整理出什麼大道理,但我知道,我正在重整中。 這集我只簡單的分享了三本最近看的書:《茶水間》、《Fire Man:39歲退休實戰筆記》和《游牧十年》。還沒能把他們完整的書寫成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也許,等我回神後,再好好聊聊他們。 內容中提及的podcast:Fireman的FIRE人生。 如果你最近也有類似的狀態:在人群中感到疲憊、渴望獨處、正在低潮裡喘氣——那我們就一起慢慢來吧。 希望這集能陪你一起走過那段與世界不太對頻的日子。 📮聯絡我:nin.don@m...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6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30-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你不需更好,只需活 出「你自己」
Hi hi~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一個陪你聊書、聊人生,也聊聊我們要如何好好在地球玩耍 的 podcast。 今天要來聊一本我最近非常有感的書——《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自己》。它不只是關於重生, 更關乎我們怎麼看待自己,以及怎麼回到「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狀態。 本集會圍繞三個主題展開:價值感低落的迷思、愛自己,還有無條件的愛。最後,我也會分 享我最近的一段小插曲—— 一段真誠創作卻被靜音的社群經驗。如果你也正在掙扎於「活出 真我」這條路上,希望這集能陪你走一段。 ——— 🔹 一、價值感低落的迷思 從小,我們就很容易因為他人的眼光、評價、甚至一句話,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是不是我 不夠好?是不是我太奇怪了,別人才會排斥我? 艾妮塔的故事很有共鳴。從小因膚色、文化背景被霸凌,讓她從內在深處覺得自己是錯的。 她努力迎合、拼命討好,卻始終無法真正認同自己。直到她瀕死,才明白——我們不需要努 力變得更好,才值得被愛。因為我們的價值,是本來就存在的。 這讓我想到,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把「被喜歡」當作人生的 KPI。但其實,那些不喜歡你 的人,也許只是來幫你提醒:你不是來取悅所有人,而是來活出你自己的...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6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29-納瓦爾寶典(下)|最怕你奮力往前衝,卻衝向一場空
Podcast:Naval-How to Get Rich(完整中文版):https://ulvis.net/36tb Hi hi~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一個陪你聊書、聊人生,也聊聊在地球好好玩耍的 podcast。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上一集?那一集我們聊到納瓦爾對「財富」的定義,還有幾個關鍵詞:像是特定知識(找到你獨擅勝場的那件事)、現代槓桿(不用他人允許也能放大自己影響力的工具,例如:程式碼與媒體),以及,為什麼「成為難以取代的自己」才是真正致富的開始。 這一集,我們繼續探索。這集的重點包含:承擔責任、判斷力、長期賽局,與怎麼吸引『來找你的運氣』。 乍聽之下好像很商業?但說實話,我在整理這些內容的時候,內心超多戲。 那種「啊!我以前完全沒想到!」和「完了,我是不是選錯人生選項」的焦慮感輪番上陣。 但也因為這些撞牆時刻,才開始重新思考: 我想要的自由人生到底長什麼樣? 致富這件事,真的只是為了錢嗎?還是有沒有可能,它也是一種哲學? 🔹本集摘要: ☑ 承擔責任:你敢把名字寫上去嗎? 納瓦爾說,願意承擔責任的人,才有機會獲得信任,...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2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28-納瓦爾寶典(上)|顛覆思維:脫離用時間換錢的遊戲
🎙️ Podcast:Naval-How to Get Rich(完整中文版):https://ulvis.net/36tb 這一集,我會分享兩段旅程:一段是搭上藍皮解憂號,從台東到枋寮,穿梭在復古列車與東部海岸線的靜謐之中;另一段,則是與《納瓦爾寶典》的相遇,展開了一場對「自由」與「財富」的重新定義。 我原以為《納瓦爾寶典》只是另一本教人變有錢的理財書,直到我聽了那場長達 3.5 小時的 Podcast 訪談,被裡面一連串關於槓桿、特定知識、自由的洞見震撼到——那不只是思維轉變,更是一場「我怎麼從現在走向理想人生」的實踐之路。 👤 納瓦爾是誰? 來自印度移民家庭,成長於紐約治安不佳的社區。靠圖書館、靠閱讀、靠早年送報、洗碗、送便當的經歷,一路走到美國史岱文森高中、達特茅斯學院,最終踏入矽谷。他創辦 AngelList,投資過 Twitter、Uber、Notion 等公司,從清寒出身到財富自由。 📘 這集重點整理:納瓦爾的致富觀與自由練習法 擺脫「時間換金錢」模式 財富不該綁死在工時內,真正的自由是「睡覺時也有資產替你工作」。律師、醫生雖時薪高,但收入仍受限於時間;而創業者...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2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27-大膽思考|活出無限可能的人生版本
Hi hi~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一個陪你聊書、聊人生,也聊聊我們怎麼在地球好好玩耍的 podcast。 這一週,我新增了平板支撐到晨間運動裡。隔天肚子手臂痠到一個開心,感覺終於有喚醒沉睡的肌肉(笑)。這種小小的進展,讓我想到我們的大腦和信念,其實也需要這樣一點一滴地被「鍛鍊」。 而這集,我想聊的書就是:《大膽思考》。這本書不是什麼打雞血的成功學,而是一步步幫你拆解:我們怎麼從「想太多」~慢慢活出一種比較貼近「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一、抵擋「務實」的壓力,不是叛逆,是保護你的夢 從小,我們都被鼓勵「勇敢做夢」,但長大後,這句話卻慢慢變成:「現實一點比較好」。這種集體務實主義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壓縮想像空間,習慣降低標準、放棄選擇。 但夢想從來就不是天真,而是你內在聲音的召喚。重點不是多大,而是你敢不敢「允許自己想要」。 ✦二、設定無所畏懼的大膽目標,為自己劃一條全新的航道 作者借用「登月計畫」這個概念,提出 BHAG(Big, Hairy, Audacious Goal)——也就是「大到有點瘋狂」的夢想。 我們不一定真的要登上月球,但正是那些大膽到讓人心臟乍停的想法,才有機...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9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EP26-禮物|妳/你就是禮物,讓靈魂在線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 今天要分享的書,是寓言之王史賓賽・強森的《禮物》。 ✨這集聊了這些: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Present》,有趣的是,這個字同時有「現在」和「禮物」的意思。 書中就是透過一個年輕人尋找「禮物」的故事,帶我們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讓人生快樂和成功的關鍵? 而我讀完後的感覺是:不用一小時就能看完,但如果你願意帶著它的觀點去過生活,真的會有一些思緒開始清晰下來。 ✦活在當下:孩子其實是天生的心流大師 我們常聽到「活在當下」,但到底什麼是「當下」? 書中說得很直白:就是專注於你此刻正在做的事。不要陷在過去的懊悔裡,也別焦慮未來的未知。 這讓我想到,小孩其實超擅長這件事。他們玩積木、畫圖、追蝴蝶,整個人都在那件事裡,沒在想午餐吃什麼,也不管隔天考試。他們就是「正在」活著。 而我們長大後,卻變成一種「靈魂延遲或不在線」的狀態:人在這裡,心卻在明天的會議、上週的爭執、或是還沒發生的失敗裡。 ✦痛苦也是禮物:從焦慮和挫敗中提煉學習 年輕人在山上小屋靜下來後,開始發現他對人生的痛苦,很多來自「想太多」。他總是在意沒升遷、搞砸戀情,然後就一直懊...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3 minutes

窩在可能裡
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人生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得」與「失」的平衡。在本集節目中,我將以張西的散文集《把你的名字曬一曬》裡幾篇文章為引,聊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交換、夢想的轉彎,以及如何定義真正屬於自己的「大事」。 從迷茫的公職生涯轉折,到開始接觸奧修禪卡,我漸漸相信「心」遠勝於「腦袋」。我們的大腦經常被家庭、社會的框架困住,與內心的真實聲音打架。因此,我開始學習信任「能量」與「共時性」,隨心而行。如同書中所說:「所有命運都是一種等價交換」。當我們理解生命中的失落,都是為了交換來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張西用失去愛情,換來寫下動人文字的力量時,我們便能對失去感到釋然。 人生這齣看不見的劇本,設定了許多課題,讓我們學習與蛻變。想要擁有文字力量,得先經歷孤獨;想要自由,得先學會離開某些依附。那些你視為「痛」或「空缺」的時刻,其實正是命運在進行交換的過程。用這樣的眼光回看,那些離開的人、錯過的機會,都變得柔軟了,因為我們知道,失去是為了讓另一種理解、愛與力量「長出來」。 本集也將聊聊「夢想」的迷思。一直以來,社會總要求我們要有夢想、要有方向。然而,書中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