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台灣已經成為世界的焦點,無論是政治發展、地緣衝突、貿易戰,台灣下一步的選擇是什麼,世界都在關注。然而,台灣人怎麼看待自己的歷史、認同,與內部多元的組成,尤其是在中國的壓力下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節目主持人王家軒將邀請不同背景的台灣人來與您一起探討「台灣怎麼想?」。
2024年起,「台灣怎麼想?」節目每週五晚間9點30分到10點,在中央廣播電臺中短波頻道、官網同步播出。
您也可以在以下podcast平台搜尋、下載「台灣怎麼想?」:
Spotify https://reurl.cc/j3GQL1
SoundOn https://reurl.cc/Xqj0qE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L4ApE7
歡迎與我們分享你收聽節目後的感受,來信請寄: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今天的台灣已經成為世界的焦點,無論是政治發展、地緣衝突、貿易戰,台灣下一步的選擇是什麼,世界都在關注。然而,台灣人怎麼看待自己的歷史、認同,與內部多元的組成,尤其是在中國的壓力下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節目主持人王家軒將邀請不同背景的台灣人來與您一起探討「台灣怎麼想?」。
2024年起,「台灣怎麼想?」節目每週五晚間9點30分到10點,在中央廣播電臺中短波頻道、官網同步播出。
您也可以在以下podcast平台搜尋、下載「台灣怎麼想?」:
Spotify https://reurl.cc/j3GQL1
SoundOn https://reurl.cc/Xqj0qE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L4ApE7
歡迎與我們分享你收聽節目後的感受,來信請寄: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主持人王家軒邀訪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深入探討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期關於台灣的專題報導,該報導將台灣描述為面臨超級大國擠壓的危險之地。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沃草營運長洪國鈞一同探討台灣是否該重啟核電的相關問題。洪國鈞表示,許多民眾對核電的現況存在誤解,沃草的內部民調顯示,大眾普遍高估了核能的發電佔比。他說明:「我們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做了一個小投票,大概有50%的人認為核電的年發電量可能高達10%、20%,甚至30%。但事實上,在除役前,核能的發電比例僅約5%上下。」他強調,如果民眾對基礎事實認知不清,公共政策的討論將會非常困難。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分享協會在過去七年推動公民外交的經驗與觀察。郭家佑首先提到,協會即將出版一本名為《公民外交行動指南》的書,內容不僅集結了協會自身的經驗,還採訪了台灣其他致力於公民外交的團體與個人,涵蓋國會遊說、影展、桌遊、劇場等多種形式,希望能啟發更多台灣人參與。
王家軒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一同探討台灣人對國家及政治認同的變化。陳方隅首先解析了不同民調結果的差異,他指出,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民調顯示,大部分的民眾選擇維持現狀,但對現狀的定義相當模糊。陳方隅還引用自己的研究補充,許多選擇維持現狀的民眾,其實內心認定台灣已是一邊一國的獨立狀態。而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則可能因提問方式不同,呈現較高的獨立支持度。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到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助理教授一同探討大家是怎麼看待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教授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關於美國國債過高的問題代表著美國政府長期的入不敷出,而入不敷出則是一個比高國債更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有國債利息過高,也可能排擠了政府的支出,但對於是否能透過高關稅來解決美國國債問題,張國城持懷疑的態度,他分析,即使以最樂觀的關稅收入拿來相比,在龐大的國債總額面前也只是九牛一毛,且關稅可能引發的股市動盪或經濟衰退,損失可能遠超過關稅收益。再來,針對將國債利息支出與國防開支比較的觀點,張國城認為這並非美國獨有現象,國家的國際地位、盟友關係等因素更為重要。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副主任張國城教授,一同探討川普政府先前宣布的「對等關稅」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與對台灣的影響。
天下雜誌資深編輯史書華接受主持人王家軒專訪時表示,對於天下雜誌身為財經雜誌,為何也開始報導國防安全?史書華解釋,天下雜誌雖然是財經雜誌,但定位為「廣泛的」財經雜誌,長期關注「幫台灣找出路」的議題,國安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環。而關於「消失的中線怎麼守?台海灰色戰爭無聲蔓延」這個議題,最初報導的起心動念,是觀察到裴洛西訪台後,壓力從空軍逐漸轉移,在金門漁船事件後,壓力明顯移至海巡,促使他們深入探討灰色地帶衝突。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揭仲研究員一同探討台灣的國防預算與投資議題,揭仲指出,台灣的國防支出雖持續成長,但面對中國軍力擴張更加快速,仍存在諸多挑戰。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一同探討台灣的國防預算問題。王家軒提到,美國準國防部次長柯伯吉建議台灣國防預算應該提升至GDP5%或10%,為何台灣難以做到?
主持人王家軒表示,關於美國的毒品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將責任歸咎於墨西哥和加拿大,但卻忽略了美國內部的深層原因,包括美國醫療體系不夠普及,導致民眾濫用止痛藥成癮,且藥商的不實廣告和醫療人員的買通也加劇了問題。此外,美國社會太強調自力自強,使得人們不願求助,又缺乏支持系統,導致毒品問題嚴重。東海大學政治系邱師儀教授認為,美國的毒品問題嚴重,和美國人的酒癮有關,而酒癮也是毒品問題的土壤,再從生理學上來看, 美國人基因裡對毒品跟酒的忍耐力是比較高的,還有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貧富差距大造成的原因,所以川普不應將問題往外推。
東海大學政治系邱師儀教授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他以「現實主義」角度分析美國總統川普,認為川普的政策核心是美國自身利益,而非民主價值。他指出,川普2016年上任時,由於身邊有許多反共人士,對台灣較為友好,但這未必完全出自川普個人意願。他認為,川普的反中態度在新冠疫情後才變得更加激烈,並非一開始就有。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理事長林仁惠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隨著香港回歸還有民主國家跟極權主義國家的對立,許多NGO組織都遷移到台灣,這些NGO組織跟國外的人權團體也逐漸發現台灣的公民力量越發龐大茁壯,而臺灣做為亞洲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也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榜樣。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長林仁惠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表示,當初在美國唸書時,在美國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服務,那時便開始與台灣的公民社會NGO有所接觸,回台之後在台灣民主基金會任職,更體會到了台灣的NGO工作對台灣國際社會的提升是很重要的,也是台灣國力軟實力的展現,因此義無反顧的就投入跟NGO有所串聯的工作。
資深記者陳映妤接受主持人王家軒的訪問表示,當初是因為去採訪一個偷渡的故事,繼而發現有一群中國人,透過危險的路線偷渡到美國,這也是他首度發現有大量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走這條偷渡路線,陳映妤表示,這些中國人為了逃避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壓力,拋棄了在中國的所有,甘冒風險穿越熱帶雨林,最後成為紀錄片「走線」的素材。
節目主持人王家軒邀請了資深記者陳映妤,來探討她參與製作的紀錄片《走線》,這部紀錄片介紹了中國人如何逃離中國後偷渡到美國的路徑。
主持人王家軒與排灣族青年同時也是比努禮曼工作室主理人博睿齊一起探討了台灣原住民族群的語言、文化與歷史,並特別關注排灣族的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台灣的原住民語言非常多樣化,各族語言差異極大,不同族群之間語言互通的可能性非常低。例如排灣語、阿美語等,但是,台灣的原住民語言被學術界認為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所以常常會發現原住民語與南島語系國家例如印尼,語言是類似的,這些語言對於理解太平洋地區的語言系統及文化脈絡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