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US
Sign in
Continue with Google
or
Sign me in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謝金魚
249 episodes
5 days ago
Subscribe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與您一起用耳朵感受生活中的歷史與文化 由歷史作家謝金魚主持,由長期關注社會公益與急難救助的「慈濟基金會」認養,第一季我們請名家朗讀,第二季我們關注社會議題也分享人文經典與歷史知識,第三季我們回歸歷史與文化,從生活入手,回溯一切的脈絡。 📧 聯繫 reicat@kingyo100.com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reurl.cc/WkNGx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is the property of 謝金魚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與您一起用耳朵感受生活中的歷史與文化 由歷史作家謝金魚主持,由長期關注社會公益與急難救助的「慈濟基金會」認養,第一季我們請名家朗讀,第二季我們關注社會議題也分享人文經典與歷史知識,第三季我們回歸歷史與文化,從生活入手,回溯一切的脈絡。 📧 聯繫 reicat@kingyo100.com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reurl.cc/WkNGx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249)
Latest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精華特輯】產婆、助產士與醫師的過去到現在 ft. 陳鈺萍醫師
這週末就是母親節,說到感恩媽媽,就不能不提到生育。 因為台灣進步的醫學與便宜的健保,生產的風險已經大幅降低,但是百年前的台灣人究竟如何生小孩?你可能會聽阿公阿嬤或者父母說,他們以前是被產婆接生的,但是到70年代以後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在醫院出生,這又是為什麼呢?從產婆、助產士到醫院生產,這段經過百年的變化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國家規範與權力變化呢? 由助產士陪同在家生產已經成為阿嬤時代傳說的時候,一位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的婦產科女醫師又為什麼回頭擁抱了百年來的傳統? 參考書目: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修訂二版)》,台北:三民,2020。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洪有錫、陳麗新,《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余怡儒,從穩婆到產婆—臺灣專業助產婦養成計畫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sinica.edu.tw)。 吳嘉苓,〈從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 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 4:191-268。 陳鈺萍,《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台北:時報,2021。 諶淑婷,《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 》,台北:本事,2017。 芭芭拉哈波,《溫柔生產: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台北:新自然主義,2006。 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https://www.pexels.com/photo/technology-computer-health-hospital-7089623/
Show more...
2 years ago
26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首相養成指南 ft. 李拓梓先生
日本我們雖然熟悉,但對它的政治體制可能很陌生,日本的最高行政首長──總理大臣,擁有什麼權限?不同時代的總理大臣,權限會有不同嗎?有人說明治時代之後的總理大臣,大多是薩長同盟出身,且多是政治派閥的產物,那不同時代的總理大臣,出身背景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本集除了要聊聊日本不同時期的政治主旋律有哪些差異,還有我們可以從哪些影視作品來貼近日本的歷史,請資深政治幕僚兼專欄作家李拓梓先生與我們一一分享。 📙 參考資料: 李拓梓,《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從伊藤博文到岸田文雄》,新北:黑體文化,2022。 李拓梓,《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夾處在大國權力遊戲的中心,小國該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台北:平安文化,2017。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4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皇帝爸爸養兒也操勞:談康熙帝家書
先前我們談過古代的庶民教育問題,如果身為帝王,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大家若看過《雍正王朝》或《康熙大帝》的小說或電視劇,應該知道幼年喪母的胤礽由父親康熙一手養大,還被立為皇太子,後來卻兩度被廢了儲君之位,父子感情好像非常不融洽。 難道父兼母職的康熙,不算是個好爸爸?還是父子情份再深,也敵不過政治權力的引誘?日本學者岡田英弘將康熙寫給胤礽的信,集結成《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州帝國的治理真相》一書,透過康熙溫情滿滿的文字,他對於儲君的職前訓練、君主的身教言教以及單親爸爸的舐犢之情,其實都表露無遺。 📙 參考資料: 岡田英弘,《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州帝國的治理真相》,新北:八旗文化,2021。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2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老師們的夢想地圖 ft. 王政忠老師
城鄉的教育資源落差極大,生在數位時代的偏鄉孩子,或許還能靠上網自學補足一些差異,但在南投爽文國中教師、《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作者王政忠眼中,城鄉教育差距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王老師身為「夢的N次方全國教師專業自主研習計畫」主持人,提出了一套幫助老師的「MAPS教學方法」,這個概念是什麼?老師們該怎麼使用這套教學方式?他們參與的原因是什麼?老師們的願景又是什麼樣子?立刻按下收聽連結,一起來做場夢吧! 📙 參考資料: 王政忠,《我有一個夢: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體制內革命》,台北:天下文化,2017。 王政忠,《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1~3》,台北:方寸文創,2020~2022。 夢的N次方粉絲專頁:https://reurl.cc/qkDY3q 夢的N次方影音:https://reurl.cc/AdnXpj 王政忠老師臉書:https://reurl.cc/9VznLY 📙 圖片由王政忠老師提供,特此致謝。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4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種樹的詩人 ft. 吳晟老師
成長於彰化溪州的詩人兼國民作家吳晟,推廣綠美化不遺餘力,為何他對樹木情有獨鍾?是什麼機緣投入造林種樹?對植物認知豐富的他,種樹時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 種樹的效益需要幾十年,幾乎沒有政治人物願意投入,也有人覺得靠自己的力量太薄弱,這樣就陷入死局,吳晟老師願意傾全力奔走、呼籲種樹,究竟樹木讓他學到了什麼?身為愛樹之人,應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種樹這件事?同樣熱愛這塊土地的你,歡迎一起到吳晟老師種的樹下乘涼。 📙 參考資料: 吳晟等,《種樹的詩人:吳晟的呼喚,和你預約一片綠蔭,一座未來森林。》,台北:果力文化,2017。 吳晟,《泥土:吳晟二十世紀詩集》,台北:洪範書店,2022。 吳晟,《他還年輕:吳晟二十一世紀詩集》,台北:洪範書店,2022。 📙 圖片《他還年輕》劇照,目宿媒體提供,特此致謝。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32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石窟:古代佛教徒的修行、信仰與期望 ft. 顏娟英教授
說起佛教藝術,我們很容易想到龍門石窟或敦煌千佛洞裡精美的雕塑與壁畫,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在哪裡?石窟原先是供僧人修行用,為何後來會發展出壁畫與雕塑?有哪些常見的主題?出錢出力的人可以指定內容嗎? 中古時期的中國人,要如何到石窟中參拜、祈求?他們會怎麼與石窟中的藝術品互動?如果各位想去參訪石窟,有哪些非看不可的亮點?快來聽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老師的分享! 📙 參考資料: 顏娟英,《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台北:石頭出版,2019。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3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阿嬤的讀書夢:日治台灣的女子教育 ft. 游鑑明教授
台灣男性可能從清代開始,就可以到私塾或鄉學之類的學校上課,但台灣女子大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受教育?到了日治時代,殖民政府是如何看待女子教育,他們預期的成果是什麼? 當時的女子如果想讀書,最高可以讀到什麼程度?要取得這樣的學歷,通常得有多少開銷?要什麼樣的家庭才供應得起?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游鑑明教授要來聊聊,她認為教育對日治時代的台灣女性有哪些影響。 📙 參考資料: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7。 游鑑明,《日本殖民下的她們:展現能力,引領臺灣女性就業的職場女先鋒》,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2。 📙 你也可以聽: 走出家門去上班:台灣最早的職業婦女是怎麼來的?ft. 游鑑明教授 https://reurl.cc/qNEvqq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6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描繪台灣:日治台灣的美術教育與藝術家 ft. 顏娟英教授
這幾年因為《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這些展覽,讓很多人意識到台灣藝術史有不少瑰寶。我們知道台灣在清代已有一些中國藝術的影響,但西方美術是什麼時候引入台灣的? 到了日治時代,台灣有正規的美術教育體系了嗎?中小學校的美術老師是從何而來?除了學校教育,台灣藝術家有師徒制的傳承嗎?來聽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教授,如何評價日治時期藝術家在台灣藝術史的地位。 📙 參考資料: 顏娟英等,《臺灣美術兩百年》,台北:春山出版,2022。 顏娟英等,《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圖錄》,台北:台北教育大學,2020。 顏娟英,《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 1895-1945》,台北:雄獅美術,1998。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6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地震串起台土二十年善因緣 ft. 謝景貴師兄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多處樓房倒塌,台灣在第一時間即派遣救難隊前往,慈濟也迅速宣布後續的救災行動,但早在1999年,慈濟就開始向遭逢強震的土耳其伸出援手,當時的契機是什麼?主要提供的幫助是哪些?救災行動大約持續多久? 台灣過去發生921強震,慈濟在土耳其的善舉,對於土耳其在921時幫助台灣是有關係的嗎?面對這次的強震,慈濟會提供那些協助?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參與的?請聽慈濟國際賑災資深志工謝景貴師兄細說。 📙 參考資料: 「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地震:https://reurl.cc/nZQaa6 胡光中,〈土耳其.台灣 患難展真情〉:https://reurl.cc/GXz8Yv 大愛電視《回眸來時路》愛在土耳其(上):https://reurl.cc/NG5vm6 大愛電視《回眸來時路》愛在土耳其(下):https://reurl.cc/MXYpQv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5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開眼看世界:清末到民初的歷史教科書 ft. 陳建守研究員
上一集我們談到啟蒙讀物,這一集要來聊聊各位學生時代又愛又恨的必備讀物──教科書。中國是從哪時候開始有歷史教科書的?跟從前的《三字經》或《千家文》有什麼不同?都是由誰負責編纂?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歷史教科書一開始就有中國史與世界史之分嗎?當時是否有參考日本或其他國家編輯教科書的方式?什麼時候,教科書的編纂變成由國家主導?許多的為什麼,都由本節目的老朋友、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陳建守博士來一一解答。 📙 參考資料: 陳建守等,《歷史學的探究與實作操作手冊》,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1。 沙培德等,《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近代中國新知識的建構》,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2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啟迪童蒙:古早台灣的小孩讀什麼書? ft. 黃震南老師
一定有人小時候曾被家長送去上讀經班,或被要求背誦「三百千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這些書是怎麼來的?日治時代的台灣囝仔,都讀什麼冊長大?有沒有「MADE IN TAIWAN」的啟蒙教材?台灣人寫的版本,與中國的版本有何不同?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啟蒙教材就是給小朋友的讀物,唸來唸去都一樣,或有些八股,但在金鼎獎得主、「活水來冊房」主人黃震南看來,啟蒙教材也可以是古代文化的縮影。 📙 參考資料: 黃震南,《取書包,上學校:臺灣傳統啟蒙教材》,台北:獨立作家,2014。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9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池上地震後的修復與改造 ft. 劉秋伶師姐
台東去年9月18日發生規模6.8強震,急難救助經驗豐富的慈濟,總部就設在花東,當下是如何啟動機制並投入救援呢?對於受災戶進行初步的收容及關懷後,慈濟是如何評估並決定要提供哪些後續的救援措施? 迄今慈濟已協助修繕了上百戶民宅,而且仍在進行,效率實在驚人,慈濟志工是怎麼辦到的?讓我們來聽聽劉秋伶師姐分享這次救災經驗的暖心故事吧! 📙 參考資料: 慈濟減災希望工程:https://reurl.cc/bG06O6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33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大里杙:台中發展史的縮影 ft. 阮德楊老師
我們都知道「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朝時期的台灣三大港市,但你有聽過排行第六的「大里杙」(現台中大里)嗎?大里杙是什麼意思?當時的榮景如何?最早的族群是哪些人呢?1786年知名的「林爽文事件」,對大里產生什麼樣的打擊? 如果聽眾朋友想去大里見識一下,本集邀請到在地的文史工作者、書法名家阮德楊老師,幫各位規劃「大里一日遊」的行程,各位甚至有機會指定老師親自導覽。 📙 參考資料: 慈濟中區[船與傳]聯展官方網站:https://reurl.cc/91javd 阮德楊個人工作室:https://reurl.cc/3309o9 走讀台中:https://reurl.cc/DXREqR 台中市大里區公所人文課:https://reurl.cc/pZzAY8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9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前鎮:高雄的過去與未來 ft. 金儒農博士
說到高雄,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布滿煙囪的工業區,但高雄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大型工業?主要的工廠與加工區大概分布在什麼地方?前鎮是高雄最早的加工出口區,它的地理位置有什麼樣的特殊性? 當時因工作機會而來到加工區的「雄漂仔」,為解決居住問題紛紛蓋起違建,形成特殊景觀,雖然違建需要整頓,但全部鏟掉也會有很多問題。關於這點,中山大學的金儒農AKA曲辰老師,要來說說他們團隊如何保存與翻轉城市的記憶! 📙 參考資料: 前草創創生活節官方臉書:https://reurl.cc/gQqnMX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4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藍衫不是只有客家人穿?客家刻板印象大破解! ft. 戴寶村教授
台灣是個族群大熔爐,其中客家人是何時來到台灣?印象中福佬人都住平原、客家人住淺山,原住民則住在山區,彼此涇渭分明,這是正確的嗎?以前客家人與周邊族群是否常有摩擦? 客家人向來給人團結卻封閉排外的印象,這是真的嗎?而風格截然不同的藍衫與花布,是怎麼成為客家精神的代表?以前的客家婦女真的都會穿這些服裝嗎?台灣史學界的 #國寶 戴寶村教授,本集就要來為外界對客家族群的一些迷思說清楚講明白。 📙 參考資料: 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2007。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7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皇上休閒時都在玩什麼?乾隆的瓷器品味 ft. 余佩瑾博士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豐富的清代宮廷瓷器,有歷代皇帝的典藏,也有皇帝們新製的瓷器,究竟瓷器的魅力何在,竟能像後宮美人一樣讓帝王如此著迷?手感溫潤的清宮瓷器,製作的SOP是什麼?都是在景德鎮完成的嗎? 這幾年故宮的展覽,讓大眾驚艷於清代宮廷御瓷的配色出乎意料地新穎輕巧,究竟清代各朝瓷器還有哪些看點,值得我們造訪故宮時可以好好品味,請聽來賓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博士娓娓道來。 📙 參考資料: 余佩瑾,《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風格故事—琺瑯彩瓷特展: https://reurl.cc/lZ6V8E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35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原住民族如何過年? ft. 方克舟先生
來到大年初三,各位有沒有名正言順睡到飽?我們知道農曆年是漢人的節慶,也有很多的年俗,但在原住民的文化中,有關於「過年」的概念嗎?如果有的話,是用什麼樣的曆法來推算時間? 廣義的原住民有數十族,生活型態各異其趣,專為原住民發聲的網路媒體《MATA TAIWAN》創辦人方克舟,本集除了要介紹不同族群的重要慶典,也將為我們說明,為工作離鄉背井的原住民朋友,想過自己族群的節慶還得請假,這種不公平的情況,究竟有沒有法令或規範可以協助? 📙 參考資料: 《MATA TAIWAN》官網:https://reurl.cc/zr9bV0 《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We Love Taiwanese Aborigines》臉書:https://reurl.cc/85mDDb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0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做人a媳婦就知道理?妻子的典範是如何形成的?
#妻子 是什麼?我們從小就聽說王子與公主的夢幻婚禮,卻從沒有人告訴我們公主婚後成為人妻要面對什麼樣的心境轉換,美國知名作家與歷史學家瑪莉蓮亞隆在《太太的歷史》中,以一位資深妻子、母親與學者的宏觀視角,帶我們看見 #妻子 這個身分對女性而言,竟然常常意味著壓迫與剝奪? 聖經中最早的妻子夏娃,是人類背負原罪的禍水,基督教曾主張女人在教堂中應該閉嘴。那麼比較平等的婚姻,在哪個時期才開始出現?什麼時候愛情可以是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讀了《太太的歷史》,你會知道現在理所當然的事,可能曾是百年前某個女性的悲劇,還有,所有你熟悉的歷史,竟有這麼不一樣的解釋! 📙 參考資料: 瑪莉蓮亞隆,《太太的歷史》,台北:心靈工坊,2003。 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台北:心靈工坊,2021。 瑪莉蓮亞隆、德雷莎布朗,《太太的歷史閨蜜的歷史:從修道院、沙龍到開放社會,「被消失」的女性友誼如何重塑人類社交關係?》,台北:貓頭鷹出版,2022。 瑪莉蓮亞隆,《法式愛情:法國人獻給全世界的熱情與浪漫》,台北:貓頭鷹出版,2020。 📙 你也可以聽: 台灣沒有年獸?!古早過年民俗大進擊!ft. 林茂賢教授 https://reurl.cc/85Eomg 古人初一就回娘家?初二回娘家的意義是什麼? https://reurl.cc/AyV7NK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9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COP27:氣候巨變中,世界如何應對? ft. 凃君曄師姐
慈濟基金會去年參與了萬眾矚目的「COP27」(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但COP27是什麼意思?這個會議對於未來的影響有多大?慈濟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COP會議?參與的方式有哪些呢? 我們都知道慈濟在勸素、環保等領域不遺餘力,這些付出如何透過COP27會議呈現給世界?得到怎樣的迴響?我們邀請長期關注這個議題的凃君曄師姐來介紹這個會議倡議了哪些議題,也一起來聊聊慈濟在新的一年會為了氣候變遷等議題做哪些努力。 📙 參考資料: COP27官方網站:https://reurl.cc/85gZD7 慈濟@COP27 Vlog:https://reurl.cc/nZ8jX6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12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日治台灣的兩個新年:舊俗與新制的消長 ft. 林玉茹研究員
日本人向來是過新曆年,台灣人則是過舊曆年,那日治時期的台灣,祖先們不像我們可以摸三圈或收看特別無聊節目,那他們的除夕夜是怎麼過的?有哪些文獻可以參考?台灣引入日本過年的習俗後,有哪些比較大的變化? 當時為日本政府工作的台灣人,能不能放舊曆年假?面對新曆年逐漸變得強勢,台灣人是如何抵抗或者保留自己的年俗?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眼中,現在台灣還有日本年俗的遺跡嗎? 📙 參考資料: 〈舊曆年vs 新曆年,日治臺灣人用過年來抗日?〉,研之有物網站 https://reurl.cc/pZGDke 林玉茹,〈過新年:從傳統到現代臺灣節慶生活的交錯與嫁接〉, 《臺灣史研究》第 21 卷 1 期,頁 1-43,2014 林玉茹等,《如何日常.怎樣生活【台灣史論叢 社會生活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 平台隨你選: https://linktr.ee/readforu
Show more...
2 years ago
24 minutes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與您一起用耳朵感受生活中的歷史與文化 由歷史作家謝金魚主持,由長期關注社會公益與急難救助的「慈濟基金會」認養,第一季我們請名家朗讀,第二季我們關注社會議題也分享人文經典與歷史知識,第三季我們回歸歷史與文化,從生活入手,回溯一切的脈絡。 📧 聯繫 reicat@kingyo100.com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reurl.cc/WkNGx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