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1a/bd/11/1abd11f9-6936-f865-965f-b517664e6c1e/mza_5936705935521658501.jpeg/600x600bb.jpg
有聊者大會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59 episodes
3 months ago
百年之前,臺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發起「全島無力者大會」,號召對抗統治威權,發出最有力的正義呼聲。 百年之後,我們推出 podcast 企劃《有聊者大會》,致敬文協知識份子們的滿腔熱血,用開講(khai-káng)重拾文化運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istory
RSS
All content for 有聊者大會 is the property of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百年之前,臺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發起「全島無力者大會」,號召對抗統治威權,發出最有力的正義呼聲。 百年之後,我們推出 podcast 企劃《有聊者大會》,致敬文協知識份子們的滿腔熱血,用開講(khai-káng)重拾文化運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istory
Episodes (20/59)
有聊者大會
EP15. 《艋舺謀殺事件》以及大稻埕的犯罪事件 ft.采松有限公司研究統籌陳力航
2024有聊者大會 EP15上線囉! #文化問診 #有聊者大會 #文字加點歷史味 #故事好獵奇 《艋舺謀殺事件》以及大稻埕的犯罪事件 ft.采松有限公司研究統籌陳力航 本年度最後一集「有聊者大會」上線啦! 1898年《臺灣新報》上出現一篇署名「さんぽん」寫的「艋舺謀殺事件」的日文小說,故事講述在艋舺龍山寺的水池內發現了一具男屍,兩名警探根據線索探案、追查兇手的經過。查案過程中,可以看到初萌芽的「科學探案」精神和日治初期臺灣社會的生動觀察紀錄,長久以來被當作研究臺灣文學的重要素材,但卻不被一般讀者所認識,直到一百多年後,才被翻譯成中文、正式出版。 本集「有聊者大會」邀請到采松有限公司研究統籌陳力航老師,前來談談他協助推理小說家既晴,將「艋舺謀殺事件」翻譯成中文的工作經歷,以及自己的歷史學養是怎麼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提供幫助。 除了翻譯過程中協助將舊日文翻譯成中文,他還需要協助審定、判讀史料,比對小說和當時臺灣的新聞,讓這個舊時代的故事背景更加鮮明完整,能夠為當代的讀者帶來趣味。在工作的過程中,他翻遍報紙、公文、研究資料,看到許多犯罪事件。其中光怪陸離的犯罪動機、行兇手法讓人瞠目結舌,也讓他對日治臺灣有了更多的認識。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直接翻譯一百年前的日文,文句看起來就像文言文 ✅〈艋舺謀殺事件〉的故事背景,是臺灣正處於政權更迭的時代變局中 ✅追查作者さんぽん的身分,就像是開啟另一個探案 ✅原來當年吸鴉片並不犯法?一百年前的犯罪概念和現在不同 訂閱追蹤 #有聊者大會 Podcast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40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14. 歷史藏在細節裡!──《商魂》裡的臺北城 ft.采松有限公司總監許雅玲
這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影視作品採用臺灣史的題材,帶領觀眾在不同時期的臺灣社會來去穿梭,希望喚起觀眾對臺灣歷史的興趣。電視劇《商魂》講述了臺灣第一代實業家林燈的故事,劇情從日治時期一路走到戰後臺灣。從歷史轉化為具有戲劇張力的故事,需要透過歷史考據建立讓人信服的情節與場景,透過造型、服飾、道具、布景的設計,做出戲劇中的細節質感與大時代雲湧的氛圍。 本次節目邀請到到采松有限公司總監許雅玲,來談談她在《商魂》劇組擔任「歷史考據」時的工作內容,以及「歷史考據」怎麼讓一部戲更有味道和氣氛。節目中,她提到兩個重點考證對象,分別是生意飯局和辦公室的場景。 生意場上的飯局可說是相當重要的場景,研究人員透過田調和口訪,蒐集到過去酒家飯局的各種配置,內外圈的座位安排和權力關係,以及真實飯局中的權力交鋒,加上歷史資料海之中的圖片、文字紀錄,和幕後人員協力打造出幾個重要的餐會場景,成為劇集中最重要的集數。在辦公室場景中的能夠看到時代變遷、生意規模的興衰,例如影印機的出現,標示著行政工作的重大改變,而不同產業的辦公室配置,則能夠看到商業布局的範圍和規模。 透過各種細節的紀錄,編織出整個時代的風貌,增加歷史的風味與趣味,讓人深信這就是當時臺北城應有的面貌。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把錢花對地方,怎麼花錢以打造質感? ✅從文字變成戲劇,在海量的歷史資料之中,看到臺北城的生活變化。 ✅借用同時代的人物、社會、環境資料來重塑戲劇的場景與氛圍。 ✅有些美麗超越時空,看到人類的共感與喜好。 ✅考證最重要的目標,是真實感和說服力,找到過去曾經的樣子。 訂閱追蹤 #有聊者大會 Podcast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44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從「大人」到「褓姆」-警察的百年變身秀ft.石明謹
北警察署於戰後仍為警務機關,先成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後又被刑事警察總隊、大同分局等單位使用。而警察也從日治事期百姓敬畏的「警察大人」,恐嚇孩子「不乖就會被警察抓走」,演變成今日的「人民褓姆」。 現代警察的形象與日治時期已大不相同,而當代的警察勤務有哪些?警察又如何看待自身形象的轉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靠左走、靠右走-日本時代的交通ft.游智勝老師
平常上班、上課,有注意過交通警察在指揮交通嗎? 你知道早在日治時期,就有交通警察的存在嗎? 日治時期的的交通巡查大約在1920年代以後,於臺灣的各大都市出現。他們做的事跟現在交通警察一樣嗎?當時臺灣總督府又交給他們什麼任務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7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夜遊台北1930:大稻埕黑貓女子圖鑑ft.梁秋虹助理教授
日治時期的北警察署設有風俗警察,負責查緝在大稻埕一帶從業的私娼,也要管理舞場、遊技場等。因大稻埕商業繁榮的緣故,江山樓等大型酒樓興起,貸座敷、咖啡店等先後林立,甚至有「未看見藝,免講大稻埕」的說法。 大稻埕有哪些風月場所?藝旦跟女給有何區別?在大稻埕的這些「黑貓」又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7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當警察變成衛生股長-日治衛生大作戰ft.沈佳姍副教授
你還記得,之前COVID-19疫情肆虐時,警察協助檢疫的新聞嗎?其實,早在一百年前的臺灣,警察就肩負防治鼠疫等傳染病的工作。 1897年,臺灣總督府制定地方官官制,規劃警察部並將其分為警務課、保安課、衛生課等。其中,衛生課便職掌傳染預防、道路清潔及其他公共衛生事項。警察不只控管公領域,也進入到各家戶內,甚至影響了臺灣人的日常作息和習慣。為什麼警察要為了衛生清潔改變臺灣人的居家習慣?他找誰當幫手?過程中又是否曾遭遇阻礙?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8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查戶口了!日治警察與人口普查ft.林佩欣助理教授
你被查過戶口嗎?不只是你,你的父母、阿公阿嬤,說不定都被查過戶口?戶口調查相關作業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勤務之一,臺灣總督府治臺期間曾進行過七次全臺人口普查,除前兩次稱為臨時臺灣戶口調查外,後五次均稱為國勢調查。 為什麼查個戶口就叫國勢調查?戶口調查對臺灣總督府這麼重要嗎?戶口名簿上面又有哪些重要的資訊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1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吉岡的祕密日記-日本警察的臺灣社運筆記ft.鍾淑敏研究員
吉岡喜三郎(1882-1967),1907 年來臺,擔任巡查一職,至1931 年返日前,先後歷任臺南廳、臺東廳、臺中州各地的警務人員。 在臺中州任職的期間,適逢臺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亦使他不得不身處抗爭衝突的第一線。吉岡有撰寫日記的習慣,在他的日記中,他如何看待本島人的非武裝社會運動?在他的筆下,日治時期的警務人員又如何介入臺灣社會運動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9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來大稻埕便有好生意! 聊聊日本時代的商業基地ft.洪紹洋教授
如今提到大稻埕,可能會想到觀光客如織的迪化街、假日人潮聚集的大稻埕碼頭和農曆年前萬頭鑽動的年貨大街等。其實,早在日治時期,大稻埕就是當時的商業重鎮,百工百業林立。 北署既為大稻埕管理機構,其所面對的市街是什麼樣態?都是以批發為主的商家嗎?還是零售也盛行?除了茶業、米糧,還有哪些商品會在大稻埕進行貿易?到了戰後,大稻埕又孵育了哪些知名品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3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是辦公空間還是監控之眼? 日本時代的警署們ft.蔡明志副教授
1920年,臺北北警察署成立,係以本島人居住區域的大稻埕為主要管轄範圍,並沿用原大稻埕派出所(今家樂福重慶店)的建築當成第一代廳舍。由於空間不足,又於第一代廳舍東側,原倉庫的位置興建第二代廳舍,也就是今日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除了大稻埕,日治時期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警察署或派出所呢?它們也跟二代北警署一樣現代化呢?還是有著不同的建築樣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8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南無警察大菩薩!」特展大揭密ft.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專案規劃師
2024年新文化運動月即將於10/1再度登場!今年已經是第七次舉辦的新文化運動月,將以「北署很有事」為主題,帶領民眾回顧日治時期的臺北北警察署,於大稻埕無所不包、幾乎全面性的業務職掌。其中,最受矚目的年度特展,亦是以北警察署為主題,透過充滿巧思,且趣味十足的展覽手法,使民眾在觀展過程中認識關於北警察署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2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4.大人來啊警察在大稻埕忙什麼?ft.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林政佑助理教授
1920年,臺北北警察署成立,係以本島人居住區域的大稻埕為主要管轄範圍,並沿用原大稻埕派出所(今家樂福重慶店)的建築當成第一代廳舍。由於空間不足,又於第一代廳舍東側,原倉庫的位置興建第二代廳舍,也就是今日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為什麼北署要設在大稻埕?在大稻埕「工作」的警察們又都在忙些什麼?他們是否也對大稻埕的日常產生影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1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3 日本時代文青的城市生活 ft.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蔣竹山
以日治時期的臺灣知識分子黃旺成的林投帽為故事起點,這是一頂以林投樹纖維製成的巴拿馬草帽,代表跨越地域的流行時尚,表現出臺灣與世界的連結與關係。 日本時代臺北是臺灣最繁華的區域,這裡人潮川流、商業機能發達,構成了蓬勃發展的歷史。曾經擔任過公學校教師、記者,也是社會運動者的黃旺成,在這裡參與運動、聚會用餐、吸收新知,度過了豐富的文青生活。 透過他接觸的器物、參與的活動,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日治時期臺灣文青的生活場景,隨著蔣竹山老師的敘述從小東西見識到一整個時代的生活史。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日本時代的文青熱切地追求各種新事物,除了閱讀報章、吸收新知,他們還嘗試了什麼樣的流行事物呢? ✅以帽子為起點,黃旺成作為故事主人公,透過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跟世界產生了連結。 ✅以大眾生活為主題的歷史寫作計畫,還有哪些書籍已經出版? ✅讓我們把觀察的眼光放到東西上面,「物和物質文化」是現在臺灣史跟東亞史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是一條嶄新的路徑。 訂閱追蹤 #有聊者大會 Podcast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2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2 嚎哮來了—聊聊《春風得意樓》吧!ft.嚎哮排演駐團編劇王健任
又見「春風得意樓」,這個三歲的劇本將要在大舞台上演出,長達90分鐘的演出也有了更完整的樣貌。 1920年代,位於大稻埕的春風得意樓,老闆是當時知名的知識分子蔣渭水,店裡有最時興的酒品「甘泉紅露酒」,是臺北最有名的四大酒樓之一。治警事件發生之後,店裡的生意也受到影響,閒下來店裡的夥計、廚師、藝旦只能聊天、鬥嘴鼓,八卦周遭的大小事。從讀劇、小劇場到大舞台,這次演出的「春風得意樓」將是更完整的版本。 本集節目邀請到嚎哮排演的駐團編劇王健任,一起聊聊「春風得意樓」的創作與看點,聽聽他怎麼從歷史事實的縫隙中找到故事和笑點。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三歲的情境喜劇「春風得意樓」,是從歷史縫隙中長出來的故事。 ✅從認識治警事件開始,一路挖掘主角和事件背後更多的小人物心聲。 ✅舊版本的隱藏角色終於有了完整的故事線! ✅臺灣島的歷史就是各種混亂與融合,語言上的努力也是一大看點。 ✅什麼是臺灣?追求主體性是臺灣人一直在做的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3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1 城市計畫的未竟之業-大稻埕的電廠與電車 ft.許雅玲、邱芊樺
2024年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有聊者大會」節目,將由「文化問‧診」開始,今年除了主題「臺北北警察署」,又恰逢臺北建城140周年,所以藉著今天的節目來談談日治時期大稻埕的歷史。歷史研究除了討論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事,也有許多未盡的計畫和夢想,討論這些議題可以突破對於歷史實用價值的期待,看到當時臺灣社會發展的另一個面向。 日治初期,臺灣的政府和民間對於臺灣的未來有著很多想像,當時著名的大商人李春生,也曾經投資許多現代化的計畫。本集節目將從沒有完成的大稻埕發電廠和臺北市路面電車計畫談起,看看臺灣人對於新事物有多好奇,這些新玩意兒又是怎麼進入臺灣人的認知裡面。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進步的城市會有什麼?臺北也想向它看齊。 ✅ 電力讓夜晚亮起來,臺灣人想到的卻是可以加班了! ✅超狂的電廠選址,以及出乎意料的建造過程。 ✅電車計畫越來越完整,但每次都遇到不同的困難,最後什麼都沒完成。 ✅沒完成的城市計畫不代表沒有意義,反而顯得臺灣人很浪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10 我要感謝神明,使我生做臺灣人 ft.帝國大學臺灣文學部
本集和帝國大學臺灣文學部合作,聊聊治警事件發生年代的臺灣文學故事。 蔣渭水曾說:「我要感謝神明,使我身為臺灣人。」當時的臺灣文人,對臺灣的情感都這麼濃烈嗎?他們對臺灣文學又有什麼樣的解讀? 本集節目要談談當時新舊文學的各種論戰及文人們有多愛吵架(誤),文學通識含量高,這集推薦必聽! 有空別忘了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了解更多治警事件的歷程~ 本集Podcast精彩內容 ✅〈臺灣民報〉在新文化運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為什麼是臺灣新文化運動,而不是「大正維新」運動? ✅臺灣日治時期作家張我軍是誰?1923治警事件發生後,為何他覺得一定要打倒舊文學? ✅鄭坤五又是誰?為何他擁護舊文學,又會寫出相當有趣的臺灣第一篇科幻小說〈火星界探險奇聞〉? 內容勘誤 37分40秒處,主持人誤將治警事件發生地點說為東京,實為在臺灣發生;治警事件逮捕說為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第四次,實為第三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9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9 夾道歡送,搭乘火車去被關 ft.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陳家豪助理教授
治警事件的三審過程歷時2年,吸引《臺灣民報》報導,也引起相當多的臺灣民眾關注,因此,當判決確定,被判刑的七人分別入獄時,各地民眾紛紛隨行、送行。其中,蔡惠如是由清水前往臺中刑務所,就有民眾夾道歡送。而林呈祿更是從神戶搭船返臺入獄。他們的入獄、出獄路線,也反映了臺灣當時的交通脈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8 蔡培火戰前活動及 〈臺灣自治歌〉 ft.國立臺灣文學館 林佩蓉組長
日治時期曾有「北渭水、南培火」之稱的蔡培火,在治警事件亦被判處有罪,且與蔣渭水一樣入獄服刑四個月。然而,入獄的經驗不僅未澆熄蔡培火參與政治運動的熱情,在服刑期間,他更創作了〈臺灣自治歌〉,宣揚他追求臺灣自治的理想。本集節目即介紹蔡培火其人其事,並述說其追求臺灣自治的理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7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7 就算被關,也要寫詩創作表正氣 ft.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黃美娥教授
1923年治警事件發生後,被補的臺灣知識份子有兩次入獄的可能,一次是在偵查期間的羈押,另一次則是全案審理完畢後的服刑。面對無預警的大檢舉行動,主要領導者蔣渭水、蔡惠如、林幼春、王敏川、陳逢源……等人心境轉折各有不同,在獄中寫下自的心情與感懷。本集節目邀請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黃美娥教授講述入獄期間,知識份子創作的文學作品,並從中窺探入獄者面對臺灣總督府司法審理的心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5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EP6 入獄不必羞恥,治警事件光榮被關的人們 ft.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戴寶村秘書長
隨著治警事件庭審展開,因全島大逮捕而風聲鶴戾的情形逐漸轉變,除了《臺灣民報》大幅報導,民眾也給予支持、聲援,不僅促成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參與度增加,更使得被告的蔣渭水等人成為社會輿論的英雄。本集節目邀請到吳三連基金會執行長戴寶村 教授,闡述治警事件中,蔣渭水等人光榮入獄的形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43 minutes

有聊者大會
百年之前,臺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發起「全島無力者大會」,號召對抗統治威權,發出最有力的正義呼聲。 百年之後,我們推出 podcast 企劃《有聊者大會》,致敬文協知識份子們的滿腔熱血,用開講(khai-káng)重拾文化運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