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2/v4/d1/0e/fc/d10efc70-6bde-7093-2638-063f683ae23e/mza_11378472937819607686.jpg/600x600bb.jpg
艺术折叠
祝羽捷
20 episodes
8 months ago
本节目由看理想和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出品。 《艺术折叠》是一档全网发布的免费播客节目,每周一早上8点更新,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困惑和问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当代艺术的解密之旅吧。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艺术折叠 is the property of 祝羽捷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本节目由看理想和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出品。 《艺术折叠》是一档全网发布的免费播客节目,每周一早上8点更新,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困惑和问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当代艺术的解密之旅吧。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20)
艺术折叠
番外 | 为什么大卫·霍克尼能成为艺术界的"美联储"?

收听提示

06:23在60年代丰富的抽象艺术环境下,霍克尼如何自信坚持自己的非抽象绘画道路
07:09霍克尼抛开“艺术家要避免被影响”的普遍焦虑,研究历史上大师们的绘画技术和观察方式并学习运用
09:1511:28从理性出发,探讨霍克尼如何嫁接并开拓原有的绘画技术
12:20泳池系列与其“霍克尼式”阳光加州生活的联想
16:42如果将霍克尼的作品比作一张专辑,本次展览将如何多维度地向大众展现他的创作脉络,而非仅专注于他传播度最高的“主打歌”
18:44敢于探索新的媒介,富有热情生命力的画作呈现出“可以很长寿”的老顽童之感
18:44霍克尼是艺术界负责印钱的“美联储”
22:35霍克尼灵活运用不同的媒介,用自己的方式和规则观看世界
24:41中国绘画中的透视关系、笔触和意境对霍克尼的启发
28:48探讨中西式绘画的不同:对于记忆的再现,如何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30:55与同期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不同,霍克尼运用新型电子媒介折返绘画世界
33:34霍克尼极具辨识度的迷幻“多巴胺”色彩
40:50探索霍克尼的作品与人产生的情感链接
43:22本次艺仓美术馆大卫霍克尼“纸间漫行”的策展理念与呈现方式
51:14霍克尼与毕加索等其他艺术家的缘分
54:42探讨艺术家绘画中情感的“真实性”
55:29剧透本次展览带来的一系列公众美育活动

本集嘉宾

余光照

艺仓美术馆馆长暨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台湾台湾大学,电机工程、英美文学及法语。策展人、出版人、翻译家及作家。创办美国《PLAYBOY》国际中文版、英国《FHM男人帮》国际中文版、美国《MAXIM风度》中国版、美国时代出版《INSTYLE型时代》中国版等杂志,担任出版人暨总编辑。2010于上海创办艺仓美术馆。

化童

诗人、哲学博士、艺术批评写作者,艺仓美术馆公共项目及出版中心总监。

相关图片

大卫·霍克尼《纸间漫行》,展览时间:2024.6.19-9.10,地点:艺仓美术馆3F
CELIA WITH GREEN HAT (M.C.A.T. 268)
David Hockney,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 1971, private collection
19 May, from 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 (twenty eleven), 2011
好莱坞罗斯福酒店泳池内壁
Show more...
1 year ago
58 minutes 20 seconds

艺术折叠
威尼斯双年展 | 艺术可以温和,也可以挑衅

收听提示

1、如何评价这次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的主题?
2、艺术可以温和,也可以用来挑衅
3、为什么我们都钟情于乌克兰馆?
4、今年的威双场内、场外激烈吗?

本集嘉宾

蒯乐昊

《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作家,艺术评论者

罗颖

《Hi艺术》发行人兼主编

相关信息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无疑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今年的双年展如期于4月拉开帷幕,由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Adriano Pedrosa)担任策展人,并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处处是外人”。在今年的威双现场艺术团体克莱尔·方丹(Claire Fontaine)于2004年创作的霓虹灯系列作品“无处不在的外人”悬挂于威尼斯军械库入口处的水面上,仿佛时刻在提醒着大家今年双年展的核心命题。
对于威尼斯人而言,处于巨大的流动城市特征中,“外人”屡见不鲜,那么“外人”的身份是对谁提出的呢?如今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们,是冲着威尼斯而去,还是冲着威尼斯商人而去?为何本届双年展会在本该属于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展出大量上个世纪的老作品?佩德罗萨的策展理念,以及他对移民和去殖民议题的关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来自全球南方和北方的艺术家们,在这一平台上如何表达他们的独特视角和创作理念?为什么我们都偏爱乌克兰馆呢?抱着现场观看的感受与很多的问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南方人物周刊的总主编蒯乐昊老师和嗨艺术主编罗颖老师,与两位共同聊聊对威尼斯双年展议题的深入思考和观展的独特感受。
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展馆通过艺术回应当下的社会议题与现实,在威双现场,艺术既是温和的,也是带有挑衅意味的存在。本期与蒯乐昊老师和罗颖老师一同探讨这些问题,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对威尼斯双年展更有趣的理解和更多元的视角。
2024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主海报
乌克兰国家馆的 《敢于梦想》 展中,壁画下堆满鲜花,只是其中一些已经渐渐枯萎 图/蒯乐昊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8 minutes 20 seconds

艺术折叠
串台Steve说 | 祝羽捷:在传达室策展的小女孩
这是一期串台节目,前段时间,主播Steve邀请了祝羽捷作客《史蒂夫说》
以下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
01:18  回望2023年,生活过得很压缩,想补上前几点丢失的时间
05:40 为什么艺术展的导语总是让人不知所云?
17:44  祝羽捷小学时在传达室办了人生第一场艺术展
26:16  做策展人有必要专门去上学吗?
29:56  国人对“批评”讳莫如深,如今只剩下文学和艺术批评
38:12  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艺术?
49:38  艺术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59:01  做艺术怎么解决和金钱的拧巴关系?
01:05:20  艺术在未来世界的角色会有怎样的变化?
01:13:24  女性的宜人性更高,是否也会阻碍女性的事业发展?
01:28:25  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时,它就不再只属于你了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29 minutes 25 seconds

艺术折叠
番外 | 傅鹏:重启人生,我还是会选择守在敦煌,守护石窟

收听提示

1、为什么会选择做壁画保护工作?
2、作为个体,如何在参观的同时也能保护洞窟?
3、在文物工作里,保护和修复的区别是什么?
4、壁画保护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本集嘉宾

傅鹏

敦煌研究院壁画修复专家,兰州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以及英国伦敦大学考陶尔德学院与兰州大学联合颁发的壁画保护专业研究生。出版专著《古格遗址壁画保护项目竣工报告》,参与西藏三大文物保护工程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工程。

相关照片

本期节目由高端院线专业护肤品牌修丽可支持制作播出。修丽可品牌一直致力于皮肤抗氧化研究,提倡科学的预防与保护,致力于用专业的力量帮助肌肤科学的预防氧化损伤,让肌肤的美不氧化。
今年,修丽可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公益捐赠,作用于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保护工作,并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敦煌研究院以“守护石窟 守护美”为主旨发起IP联名合作,希望通过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敦煌,感受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之美。这一期节目我的心愿也同样是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守护石窟,守护美。
Show more...
2 years ago
56 minutes 14 seconds

艺术折叠
番外 | 徐震:我在漏雨的养鸡场做展览,准备花4年时间送10万张画

收听提示

1、 如何理解“艺术没有套路”?
2、 什么是艺术生态?
3、 没顶美术馆是如何创立的?

本集嘉宾

徐震

艺术家、策划人、没顶公司创始人,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人物,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并作为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主题展,徐震的创作非常广泛,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和行为等。徐震®由艺术家徐震创建于2013年,是没顶公司旗下的旗舰艺术品牌,专注于艺术品创作和新文化研发。用户可以通过收藏,欣赏徐震®的艺术品和活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体验。

本集文稿

(十分抱歉,本期因设备原因,音质不佳,详细内容可以看文字稿部分)
祝羽捷:我前段时间收到了没老板(徐震)的信号项目小作品,它上面是绿色和白色油画的笔触,非常抽象,收到之后你会想起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微信,聊天的对话框就是那样。
徐震:2021年我们开始一批激情绘画的作品创作,今年6月之后,我们开始推出一个以这批绘画为基础的叫“信号”的项目,给朋友们赠送系列绘画。这个尺度是比较小的,跟手机差不多大。其实画的就是社交媒体的界面,也可以说画的是平时聊天的截屏。所以这系列绘画是非常有辨识度的,你只要看过一眼,就一直记得住。因为它就是我们每天在用的界面。祝羽捷:这个画面上面有很多的变形,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有动感,最后变得有很多种想象。有的笔触它变得像奶油一样,有的就像波浪海浪。
徐震:其实这些作品就是以社交媒体的界面设计为绘画的逻辑。从我个人来说,画这些画就是去感受自己平时在社交媒体上与各种人的对话,和产生的情绪感受。其实还是一种表现绘画的表征,但是它整体的逻辑是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社交媒体。所以你看到画面上有点图案化的或者有些画面表现的很激动,或者说甚至于有些很无聊或者有些很丑,就是从我们平时的这种对话内容产生的。祝羽捷:徐老师今年的「信号」项目,跟您去年的展览之间是不是也有一些关联?去年没老板在没顶画廊里曾经做过一个展览,里面所有的装置都是IPad、IPhone、MacBook,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系列电子产品。观众走进去会误以为仿佛就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苹果的这种手机店,拿起手机来发现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好像被艺术家给糊弄了一下。
徐震:这一系列的「信号」激情绘画其实是我们最近这一两年新的创作方向和主题,可能更多的是跟科技资本主义、大数据下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有关。 Apple店,当时装修成一个比较标准的苹果专卖店,八十几台设备,每一个设备里面都放入了一些内容。可能对艺术家来说,是在挪用了一个非常高浓度的资本主义,严肃的、精密的设计形态。在里面放入我们日常使用手机产生的各种各样丰富的,比较自由的,或者是想象的内容或者社会的一些现实的内容。祝羽捷:我突然感受到了您这一系列的作品,好像试图都在打破资本主义商品化给我们带来的幻觉,所有的商品化它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包装,掩盖生产的整个过程,或者是这种本质在后面。但是换了一种观看方式,或者打开方式,让我们不得不又重新的看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幻觉里面,它带来的那种人生的真实,各种不同的情感。徐震:我觉得是我们不要去否认这些东西,不是硬要去批判资本主义或者是其他,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首先是人对周围的真实感受与态度,甚至是无法摆脱的焦虑,然后我会觉得没有办法,无法逃脱这种数据的控制和依赖。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就会产生如何去面对这种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这样的一种情绪结果。
祝羽捷:「信号」这个项目我自己也是有一种深刻的感受,第一次一个当代艺术家,他为很多人尽可能的为更多的人去发送艺术的信号,这是一个特别包容,特别开放的态度。徐震:也是很凑巧,前一阵有西藏的朋友发给我看,在西藏的一些宗教仪式里面,有一些类似于把一个东西分散,也是好多份大概几万份发送给信徒,作为一种宗教的信仰的托或者符号,一种信物。其实我觉得像这样的去分享,的确带有一定意义上的一种信念,信念它带有一种宗教性,或者自己的一种精神信仰在里面。比如说送一个东西给你,可能只是一个东西,但当你知道这个事情可能在持续几年十几年后,你发觉还在继续不断的进行,这个时候规模效应带动的会更强烈一点,所以「信号」这个项目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祝羽捷:今年没老板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特别兴风作浪的事,因为我很多人都会用这种兴风作浪来形容你这种不羁。没老板在上海的非常远的一个地方开了上海最野的一个美术馆:没顶美术馆。如果大家看照片会觉得那就是一个废弃的、非常破旧的鸡舍,屋顶上面全部都是残破的瓦片,漏风漏雨,在这样废弃破旧的矮房里开了一个美术馆。徐震:其实也筹备了大概两年多,首先路途远是一个优势,从我们没顶系统来说一直觉得艺术首先是要自洽,要自己玩、自己骄傲、要自己觉得是很有自信很喜欢的。没顶美术馆这种很乱、粗糙、狂野的现场,比较符合我们想象的美术馆的一个概念,没顶不是那种特别有钱的私人美术馆,也不太愿意去做一些带有公共艺术教育性质很强的这种艺术互动项目。所以会去倾向于艺术家做创作,自我实现。
祝羽捷:美术馆现在的非常贴合没老板,没老板自己品牌就叫没顶,没顶艺术中心、没顶画廊,大家来到的没顶美术馆发现就是一个破的,房屋、屋顶都是没有修砌的这样一个鸡舍,确实也很像没顶的这样一个名字。
徐震: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我们没顶的历史,而这里又叫没顶美术馆,所以他真的看到了很多没有顶的房子,才明白为什么叫没顶美术馆,因为没有顶。
祝羽捷:去参观没顶美术馆的时候,我有一个发现非常有趣,在崇明还是有很多原始的生活气的,还有很多农民住在岛上,过着农耕生活,但是没顶美术馆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好像不是那么的在意或者理解当代艺术,只是觉得这里出现了一些好玩的东西,所以那些农民可能一边在旁边还在养鸡养鸭,一边路过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一些好玩的,他们不知道是什么的作品,就当玩具一样,或者当什么物品就给捡走了,你有看到这样的一些情况吗?
徐震:其实是跟城里的观众是一样的,城里的观众也看不懂城里的展览。我觉得大家有个误区,老是觉得好像农民是不是比城里人更没文化,其实城里人也很没文化,没什么太大区别。城里人也会把你的作品破坏掉,「天下」就是我们那些像蛋糕的作品,每次在艺博会我们都要耗费一个人力在旁边陪着,来看艺博会的人,每次都要被莫名其妙不同的观众舔几口或者咬几下,你是无法理解这个东西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看到新事情,好奇、抵触,慢慢习惯接受,然后期待,这种过程很正常。
祝羽捷:说到艺术生态,其实也是我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因为没老板是在2009年正式挂牌运营了没顶公司,很多艺术家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就像一个作家,自己去开了个出版公司,然后帮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并且还会签一些新的作家。我也去没顶公司很多次了,有一种很好的氛围,像集体主义一样,很多艺术家工作室相互挨着,都是邻居,大家都在一起,晚上还可以一起吃饭。那个状态我觉得我不知道没老板是不是因为小时候您可能还是赶上了集体主义的尾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就是启发了或者是促成你去成立没顶公司,是你非常享受这种大家在一起创作的这种感觉吗?
徐震:我们是在09年成立的没顶公司。离现在快13年了,时间特别长,我经常有时候记不住当时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我出道相对来说比较早,出道就马上碰到像杨振中,飞苹果这些艺术家大家一起做活动,也不是说我这一代,是我发觉我们这代很多艺术家,处在一个三无状态做艺术。体制、机构、商业或者媒体,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代艺术家基本上是活在什么都没有的一个环境中,无形之中就想说没有的话就自己弄。所以整个的这一代的北京跟上海的艺术家大家会一起组织做很多活动。这种集体意识促使我们想要这样去弄一弄或者整一整,所以没顶是一种群体性的生活加工作,一直走到了今天。09年的时候,我个人会觉得对于当时个体艺术家被国际化的中国热所包围,个人会产生一种厌倦和警惕。会觉得如果按照那种方式走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标准的,西方主流系统认为的艺术家,可能对我来说没什么兴趣。所以当时只是凭着直觉,再加上商业,再加上艺术的品牌化,中国热退潮,艺术商业的兴起,包括整个社会大的外部环境的逆全球化的开始的前夜,所以在那个年代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很多问题是没有落下来的,你只是一种嗅觉跟直觉。所以在当时就决定说我们成立一个品牌公司,更多的还是为了提升艺术创作和做艺术生态的效率。祝羽捷:没老板多次都提到了骄傲这个词,您觉得自己是那种持续性的骄傲的,还是间接性的?
徐震:我觉得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你永远是班里100分,其实你是骄傲的;但是在现实的艺术行业没有100分,这个100分是你自己打给你自己的。当然你也不能瞎吹牛。还是建立在一个很庞大的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有能力把这种经验破坏掉,否认它逐步建立自己每一次逐步建立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经过大量的工作分析去梳理最后推出来的结果,相对是比较客观的。我认为做艺术的人首先是要有感染力,所谓的感染力就是当所有人不知道这个作品好坏的时候,艺术家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告诉大家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态度,那么我认为今天艺术家就应该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从古至今几乎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其实都是这样的,他们肯定有错的、有失败的地方,但他就是靠自信活着的,靠盲目自信活着的,因为不然我们要艺术干什么?艺术不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有钱、有科学、有哲学,但是还是有一些事情吃不准的时候,需要温暖的时候,艺术给你温暖;需要批判,艺术给你批判;需要吃不准,艺术给你一种质疑。
祝羽捷:这种骄傲或者是对自我表达的勇敢,要有自己的态度,算不算没老板也是对年轻艺术家的一些建议?
徐震:我觉得其实在今天艺术家是需要有一点点反社会性人格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是不成功的,就是去尝试如何的让自己产生思考、产生冲动,这是你的真实的工作。
在这种前提的情况下,就像我们前面说要自信,但是在没有人承认你,社会也看不到你做了很多创作,那你作为艺术家怎么熬过十几年二十几年呢?如果没有自己对做的事情巨大的热情,整天很纠结,那么这种人肯定是炮灰。当然艺术是没有套路的,你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明天变成一个巨大的炮灰。所以我会认为艺术家经常会说职业艺术家,但艺术家的职业性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也就是说好的艺术家或者说大师级艺术家,只要去看他如何给自己设定他的职业性,对自己的职业性跟他比一下,就知道你为什么是炮灰,他为什么是大师,大家最后比的是这种东西。
 
相关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rg8vg9QmEssx10S5IsXNQ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44 minutes 19 seconds

艺术折叠
32. 余光照:美术馆的馆长都在做些什么?

收听提示

1、 美术馆的馆长都要做些什么?
2、 什么是“白盒子”的界限?
3、 艺仓美术馆有什么特点?

本集嘉宾

余光照
艺仓美术馆馆长暨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台湾台湾大学,电机工程、英美文学及法语。策展人、出版人、翻译家及作家。创办美国《PLAYBOY》国际中文版、英国《FHM男人帮》国际中文版、美国《MAXIM风度》中国版、美国时代出版《INSTYLE型时代》中国版等杂志,担任出版人暨总编辑。2010于上海创办艺仓美术馆。

相关展览

21_21 design sight 美术馆

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无尽之旋——James Jean简明

无尽之旋1

无尽之旋2

 
艺术折叠第二季现已完结
感谢你这段时间的收听和陪伴
也欢迎继续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35 minutes 31 seconds

艺术折叠
32. 余光照:美术馆要打破"白盒子"的界限,离大众更近

收听提示

1、 美术馆的馆长都要做些什么?
2、 什么是“白盒子”的界限?
3、 艺仓美术馆有什么特点?

本集嘉宾

余光照
艺仓美术馆馆长暨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台湾台湾大学,电机工程、英美文学及法语。策展人、出版人、翻译家及作家。创办美国《PLAYBOY》国际中文版、英国《FHM男人帮》国际中文版、美国《MAXIM风度》中国版、美国时代出版《INSTYLE型时代》中国版等杂志,担任出版人暨总编辑。2010于上海创办艺仓美术馆。

相关展览

21_21 design sight 美术馆

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无尽之旋——James Jean简明

无尽之旋1

无尽之旋2

 
艺术折叠第二季现已完结
感谢你这段时间的收听和陪伴
也欢迎继续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35 minutes 31 seconds

艺术折叠
31. 汪昶行:装饰艺术风为什么只"吹"到了上海?

收听提示

1、 什么是Art Deco风格?
2、 如何在装饰艺术中寻找自我?
3、 Art Deco风格为什么能在上海传播开?

本集嘉宾

汪昶行

弄设计NONGSTUDIO创始人,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中国85后空间设计的代表人物。从博士研读时期开始,7年致力于研究近现代(1843-2013)上海室内设计史,以理论为基础,对历史、文化、风格、细节等深入研究来创造全新的体验,并赋予历史以新的时代气息。

相关照片

花园饭店
和平饭店
海派老摩登家具
上海手表
杨浦区图书馆目录检索处
杨浦区图书馆阅读大厅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53 minutes 27 seconds

艺术折叠
30. 胡尹萍:错误是值得表扬的

收听提示

1、 绿色帽子在爱尔兰有什么含义?
2、 “我”为什么骗母亲织了7年的帽子?
3、 如何看待艺术家的市场现状?

本集嘉宾

胡尹萍

1983年出生于四川,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硕士毕业于央美雕塑系,胡尹萍的创作超越了媒介的限制,是介于“物质”与“作品”之间的状态。
胡尹萍个展:胡小芳和乔小幻,明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22);白、安德烈,盘子空间,北京,中国(2020);雪白的鸽子,箭厂空间,北京,中国;游客,IAER,威尼斯,意大利(2017);小芳,箭厂空间,北京,中国(2016)。

相关作品

乔小幻的雕塑作品“美妆神”

妈妈织的帽子千奇百怪

“安全感”之“坏人”系列(2018-至今)

小芳帽子编织团队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45 minutes 20 seconds

艺术折叠
29. 杨圆圆:我用影像讲述了被遗忘的华裔故事

收听提示

1. 我为什么喜欢用影像记录故事?
2. 如何带领一群华裔奶奶在古巴做演出?
3. 《女人世界》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本集嘉宾

杨圆圆

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她通过影像、摄影、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叙事。曾获 ART POWER年度艺术发现大奖(2019);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2017);华宇青年奖提名(2016);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者书等奖项,她的作品曾入围多部国际电影节,包括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 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并被《纽约客》等国际媒体报道。她的首部长片《女人世界》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Doc Edge纪录片节、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山一国际女性影展等节展的产业单元取得奖项与好评,该影片将于2023年面世。

本集作品

《中国城轶事》

影片由一场旧金山中国城步行之旅展开:随着40年代奥森•威尔士的电影《上海来的女士》走入旧金山中国城最后一 家现存的戏院,又从“上海楼”漫步到“紫禁城夜总会”,镜头跟随着华裔舞者方美仙(Cynthia Yee)、历史学家王万力 (Wylie Wong)与李萱颐(David Lei)的步伐,踏上一场时空交叠的旅程。

《上海来的女士》

尽管在旧金山渡过了大半生,78岁的吴锡锡始终将自己视为“来自上海的女士”。而她101岁的失忆母亲,每天会在口 中喃喃自语“这是哪里?我在上海吗?”找第三任丈夫时,她甚至只考虑来自上海的男人。在电影中,吴锡锡分享了 自己与上海前夫的爱情日记,讲述了二人跨越语言与地理限制、在千禧年通过交友网站结下的爱情故事。

《女人世界》(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发行)

2018年9月,古巴哈瓦那,杨圆圆和Coby及其恋人Stephen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49 minutes 47 seconds

艺术折叠
28. 应青蓝×周力×周褐褐:在艺术创作中,我们为何需要"女性凝视"?

收听提示

1.在女性视角下,如何做艺术?
2.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刻板印象?
3.给女性创作者的建议。

本集嘉宾

应青蓝

藏家,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JINGART艺览北京和DnA SHENZHEN联合创始人 。Kylie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者,同时也活跃于时尚、设计、媒体以及大健康等多个领域。

周力

艺术家,1991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深圳画院客座画家、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机场艺术顾问,在201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抽象与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19年至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周褐褐

艺术家,作品包括雕塑、装置、影像、服装等。关注立体、真实、可触摸的未知物体。脑海中愈是触碰更多的未知,就愈发想要完整呈现出内心世界。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感受高维空间感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在那一刻,像自由、开放、深远、无限这类概念突然都有了全新的含义。”

本集作品

《狂熱者2012》周褐褐

《未来出走》周褐褐展区

《请坐》周力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48 minutes 52 seconds

艺术折叠
27. 艾敬:我一直过着艺术家的生活

收听提示

1. 艾敬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艺术家?
2. 如何理解以“爱”为原动力的艺术?
3. 艺术作品推荐。

本集嘉宾

艾敬

辽宁沈阳人,艺术家、创作歌手、作家,曾创作并发行五张个人唱作专辑及多张EP单曲。相关作品有《艾在旅途》《I LOVE:艾敬》《我爱颜色》《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中国制造》《I Love Color》《Walking In The Sun》《I Love Heavy Metal》。

相关作品

《母亲的味道》

《艾的祈祷》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悦来美术馆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与《Love》挂毯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52 minutes 41 seconds

艺术折叠
26. 柳亦春:煤码头变美术馆,旧工业建筑如何重塑人文城市?

收听提示

1. 建筑师如何看待美术馆、展览空间?
2. 什么是建筑的本质?
3. 项飙老师曾提到的“附近的消失”是什么意思?

本集嘉宾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特许会员,《建筑师》和《建筑学报》杂志编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以及英国AR新锐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等。

相关作品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Kimbell Art Museum)

设计师路易斯 · 康(Louis Kahn)

澳大利亚古今艺术博物馆

MONA – 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1

上海艺仓美术馆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琴台美术馆

武汉 / 大舍建筑

龙美术馆(西岸馆)

大舍(柳亦春/陈屹峰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2 years ago
1 hour 12 minutes 31 seconds

艺术折叠
番外 | 与梁文道一起看自画像:什么是过剩的自我意识?

收听时间轴

03:02拉斐尔·圣齐奥
05:18玛丽埃塔·罗布斯蒂(又名丁托列塔)
08:56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13:55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
15:21彼得·保罗·鲁本斯
17:30乔瓦尼·巴蒂斯塔·萨尔维(又名萨索费拉托)
19:57玛丽-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
30:13《炸蔡》蔡国强
31:36草间弥生

自画像展示 

1、拉斐尔·圣齐奥

(乌尔比诺,1483 - 罗马,1520)

2、玛丽埃塔·罗布斯蒂(又名丁托列塔)

(威尼斯,约1554 - 1590)

3.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莱顿,1606 - 阿姆斯特丹,1669)

4. 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

(塞维利亚,1599 - 马德里,1660)

5. 彼得·保罗·鲁本斯

(锡根,1577 - 安特卫普,1640)

6.乔瓦尼·巴蒂斯塔·萨尔维(又名萨索费拉托)

(萨索费拉托,1609 - 罗马,1685)

7. 玛丽-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

(巴黎,1755 - 1842)

8. 草间弥生

(松本,1929 - )

9. 蔡国强

(泉州,1957 - )

10.马克·夏加尔 

(维捷布斯克,1887 - 圣保罗德旺斯,1985)
 
(以上画作均由东一美术馆提供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for Culture of Italy)

东一美术馆现场图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35 minutes 37 seconds

艺术折叠
25. 展望:雕塑的方法在当代艺术里没有缺席

收听提示

1. 什么是“去物质化”?
2. 如何理解“媒介就是信息”?
3. 怎么用不锈钢做假山石?

本集嘉宾

展望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坐着的女孩》已是美术史的经典,“中山装”实验则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新雕塑的开端。他自1995年至今一直创作的不锈钢作品,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赞誉。特别是代表作“假山石”系列,以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手工打造出光滑闪亮的不锈钢山石,这种不重意义、重视觉冲击的新图像,既似乌托邦的隐喻,又如现代化的镜像,深刻反思着中国当代文化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社会进程中重塑传统的重要命题。

相关作品

假山石改造方案

不锈钢假山石

“我的宇宙”个展现场

摄影:杨宇光

中山装躯壳

鱼戏浮石(1998 深圳 何香凝美术馆)

《摇滚我的信仰》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55 minutes 21 seconds

艺术折叠
24. 顾铮:"一键美颜"APP的出现,对摄影艺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收听提示

1. 摄影和公共领域的界限在哪儿?
2. 一键美颜对摄影艺术有什么影响?
3. 什么是私摄影?

本集嘉宾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著有《世界摄影史》《城市表情》等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摄影展览。

作品推荐

《中国当代摄影景观(1980—2020)》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56 minutes 7 seconds

艺术折叠
23. 陆平原 × 王欢:艺术家去捉鬼,策展人请道士

收听提示

1. 什么是神秘主义?
2. “巫术”为什么和艺术作品有很深的联系?
3. 艺术家如何“捉鬼”?

本集嘉宾

陆平原

擅长用“故事”这一独特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撰写了大量与艺术有关的奇幻短篇作品。他利用了“故事”拓宽了艺术作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状态,延展了艺术本身的精神内在。

王欢

写作者、艺评人和策展人。他在实践中尝试一种去文体化的写作。他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展人之一, 2020年他主编了系列丛书《小径:赤贫得只剩语言》,2021年主编了《假杂志》创刊号“巫术修辞”,他是写作、出版品牌《普遍》(手册)的联合发起人兼主编。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1 hour 5 minutes 17 seconds

艺术折叠
23. 陆平原 × 王欢:艺术家抓鬼,策展人看风水

收听提示

1. 什么是神秘主义?
2. “巫术”为什么和艺术作品有很深的联系?
3. 艺术家如何“捉鬼”?

本集嘉宾

陆平原

擅长用“故事”这一独特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撰写了大量与艺术有关的奇幻短篇作品。他利用了“故事”拓宽了艺术作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状态,延展了艺术本身的精神内在。

王欢

写作者、艺评人和策展人。他在实践中尝试一种去文体化的写作。他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展人之一, 2020年他主编了系列丛书《小径:赤贫得只剩语言》,2021年主编了《假杂志》创刊号“巫术修辞”,他是写作、出版品牌《普遍》(手册)的联合发起人兼主编。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1 hour 5 minutes 17 seconds

艺术折叠
22. 刘建华:艺术家就是一个劳作的农民

收听提示

1. 当代艺术的陶瓷有什么特点?
2. 为什么要把瓷器放到集装箱里?
3. 什么是陶瓷的悟性?

本集嘉宾

刘建华

1989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1989年至2004年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4年7月至今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54 minutes 32 seconds

艺术折叠
21. 侯瀚如:菜市场变美术馆,公共艺术如何介入城市生活?

收听提示

1. 侯瀚如成为策展人的契机是什么?
2. 如何看待“观众始终离当代艺术的现场太远”?
3. 中国的当代艺术与世界的距离是什么?

本集嘉宾

侯瀚如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90年移居巴黎,主要工作、生活于罗马、巴黎。
目前是意大利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和国立建筑博物馆艺术总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侯瀚如在全世界范围内曾策划了上百个展览,包括1989年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China / Avant-Garde),“移动中的城市”(1997-1999),上海双年展(2000),光州双年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法国馆;2003年主题展紧急地带;2007年中国馆)等。

相关作品

“运动中的城市3”,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入口及展览海报,1998
“运动中的城市4”,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美术馆展览现场,1999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广东时代美术馆,2016
艺术折叠第二季每周一早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想法和问题
Show more...
3 years ago
1 hour 45 seconds

艺术折叠
本节目由看理想和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出品。 《艺术折叠》是一档全网发布的免费播客节目,每周一早上8点更新,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困惑和问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当代艺术的解密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