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3/40/8a/c3408ab7-4382-694a-2a37-4e6cdebda606/mza_17597681330250311250.jpg/600x600bb.jpg
朵用心
慈濟人文志業
816 episodes
2 days ago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Buddhism,
News,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Daily News,
Relationships
RSS
All content for 朵用心 is the property of 慈濟人文志業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Buddhism,
News,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Daily News,
Relationships
Episodes (20/816)
朵用心
把善事做到美,會有很多心靈上的提升|姚仁祿|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5

#朵用心 #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姚仁祿
姚仁祿|歷史轉捩點的危機或轉機,關鍵在人心
現今是人類歷史少見的大變動時代,人心的善惡,決定科技文明的方向。
若人能減少貪瞋癡,多些無私與善意,世界將更加安全。
比起拍自己的故事,更想好好說慈濟的故事,傳遞每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蕭亦伶醫師|從童年開始的心靈照護
許多成年困境都源自童年,陪伴孩子面對困境的過程,也教導家長心理輔導技巧。
真正的心理支持,能幫助孩子與家庭度過人生風暴,累積內在力量。
心理諮商不是標籤,是一種讓人生繼續前行的途徑。

來賓: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day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面對焦慮,先當成正常情緒|蕭亦伶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4

蕭亦伶醫師|焦慮不是想太多,是「大腦感冒了」
許多人誤解焦慮,把它看成「想太多」、「抗壓性差」,甚至責怪當事人。
焦慮並非意志力的問題,是生理反應,身與心息息相關,情緒自然會受影響。
練習深呼吸專注當下,睡前「身體掃描」放鬆肌肉。
真正的療癒,不是壓抑,是允許自己放鬆、承認有限,在需要時勇敢求助。

姚仁祿|讀書,也讀人:從觀察裡找到生命答案
除了閱讀書本,他更喜歡「讀人」,觀察街上的人們、猜想他們的故事。
不為判斷,而是保持對世界的敏感與好奇;正是這份觀察力,讓他在創作與人生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與生命共感,因為狗罐頭決定吃素——「如果牛的主人要我把狗的肉給牠的牛吃,我一定不要。」
用感受取代評價,用觀察取代競爭,就能「少爭一點,少掉很多煩惱。」

來賓: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國際知名設計大師 姚仁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day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世界級是我的願景|姚仁祿|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3

姚仁祿|故事的靈魂,是真實的「情」
「慈濟的故事不能編」,因為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真實的人身上。
真正動人的不是誇張的情節,而是真誠的情感。
一個能打動世界的故事,關鍵在於「情要夠深、夠真」,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心跳與溫度。
只要有情,就能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界線。

蕭亦伶醫師|學會和焦慮對話,而不是對抗它
焦慮不是敵人,是身體發出的訊號。
透過「認知行為治療」,醫師會引導病人看見自己思考的盲點,例如:被放大的擔憂與過度的自我批判。
當病人發現「原來沒有人那麼在意我說錯一句話」,焦慮便開始鬆動,情緒也逐漸回到平衡。
許多焦慮來自成長過程中嚴厲的聲音,放下童年的恐懼,回到當下的自己。
學會覺察、理解、善待自己,是從焦慮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來賓: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days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青春期在意同儕,社交焦慮是什麼|蕭亦伶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2

蕭亦伶醫師|理解焦慮,內心就有力量
焦慮可分為多種類型——廣泛性焦慮、社交焦慮、分離焦慮等,每一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孩子入園哭泣、上台前心跳加速,甚至起飛時的不安,都是人類對「失去掌控」的自然反應。
焦慮是人性的一部分,理解它、接納它,找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力量。

姚仁祿|不愛與人競爭,只想走出自己的方向
自己的創意其實來自「打抱不平」
高中時,他為了替橄欖球隊爭一口氣;創業時,選擇少人踏足的室內設計之路。
他不愛與人競爭,只想走出自己的方向。
世界級的願景,來自純粹的心,以及說好故事的能力!
設計的終極目標,不只是作品之美,而是讓世界看見「慈悲的力量」

來賓: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day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怕看到動物被欺負,從小啓蒙的慈悲心|姚仁祿|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1

姚仁祿|沒有薪水的工作,反而更快樂
真正的滿足不是金錢,而是「被信任、被需要時」的成就感。
28歲就當上設計公會理事長的姚仁祿,從年輕就投入無酬的公益志業。
怕看到動物被欺負,從小啓蒙的慈悲心。

蕭亦伶醫師|陪孩子認識情緒,而不是改變他
焦慮不是病,而是一種「提醒自己正在面對挑戰」的自然情緒
面對壓力或未知時,焦慮讓人警覺、思考、行動,甚至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面對焦慮的孩子,父母不是要「讓他不焦慮」,而是「理解他為何焦慮」
願意接納、陪伴、傾聽,焦慮不再是阻礙,而是學會自我理解與成長的起點

來賓: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習慣筆記簿擺在床頭,給自己一個時間冷靜下來 |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0

朱宗慶|凡事感謝,讓生活更有力量
分享不只讓人感受到誠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每天睡前反思:上天為何對我這麼好?我做了哪些好事?
用感謝心面對困難,計畫明天的行程!
真誠與感謝,是持續精進的精神財富,將陪我們穩步前行。

廖胤凱心理師|陪伴,是最溫暖的力量
曾陪伴一位不擅長向家人表達愛的病人,協助他練習表達,甚至錄影片留給家人,讓這份愛能被珍藏。
當病人面對疾病與壓力時,心理師在旁傾聽、給予支持,讓病人感到「有人同在」。
期待有更多人一起參與心理師工作,來守護身心健康。

來賓:音樂家 朱宗慶、廖胤凱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病人也是很愛你的人,也希望你是快樂的|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9

廖胤凱心理師|陪病家屬:守護身心的權利與選擇
陪病不是義務,而是選擇;照顧他人同時,也有權利維持自己的生活與快樂。
愛不是犧牲,是讓雙方都能健康前行。
在面對家中重症病患時,家屬沒有放棄病人,本身就是一種支持!
鼓勵陪病家屬正視自身需求,學會尋求支持,運用社會資源、輪流照護及求助他人,來減輕心理及生活負擔。

朱宗慶|年齡不是界線,持續精進,活出每一天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重要的是掌握努力與分享的機會。」
年齡不是界線,仍保持精進心態,每天投入工作與學習,與年輕人同頻互動,把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透過分享技術、教學與生活經驗,不僅延續自我影響力,也讓團隊與社群共同成長。
老年生活應平衡投入與放手,學會退居旁觀,讓他人發揮,同時保持對生命的熱情與好奇。

來賓:廖胤凱心理師、音樂家 朱宗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卓越的背後有非常多挫折,樂觀、積極面對它|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8

朱宗慶|卓越,就是玩真的
「如果那麼簡單,不會輪到我。」
從教書、創辦樂團、基金會到推廣音樂教育,用三十年的時間,把熱愛變成影響力。
不抱怨、不逃避,把每次挫折當作成本!因為難,才更想做到最好。
對他來說,「玩真的」不只是對音樂,也是一種對人生的誠實。

廖胤凱心理師|「愛到累垮」不是真愛,請愛惜在照顧別人的自己
「因為我愛他,所以可以不休息!」愛不是消耗,而是成為彼此力量。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三分鐘短暫休息,也是重生。

來賓:音樂家 朱宗慶、廖胤凱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陪病家屬自己本身要健康,病人才可能健康|廖胤凱心理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7

廖胤凱心理師|別讓「愛」變成耗盡自己的理由
照顧病人不只是體力活,更是心力的考驗!
家人罹患重症時,最辛苦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陪在身邊的照顧者。
從失眠、焦慮到無助與自我懷疑,許多照顧者看似「堅強」的日常裡,其實已經筋疲力竭。
唯有先讓自己穩定健康,病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陪伴!
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更長遠的守護。

朱宗慶|沒有天才,只有一次次不放棄的練習
少年時期的朱宗慶,曾因沒有自信,只敢「趁大家不在時」練琴。
從自卑到熱愛,他一步步靠著練習與勇氣,找到打擊樂中屬於自己的節奏。
熱情,是人生最好的練功房!貴人與鼓勵,成了他在音樂路上最溫暖的節拍。

來賓:廖胤凱心理師、音樂家 朱宗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迎神、慶典、活動,耳濡目染對藝術的喜歡|朱宗慶|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6

朱宗慶|從廟口到世界舞台,音樂是生命的召喚
自己是家中第一位走上藝術之路的人!
雖然家人不是專業音樂家,但叔公拉胡琴、祖父玩南胡、哥哥愛打鼓,日常的聲音成了他童年最初的音樂養分。
十三歲時,因為「喜歡」,開始學鋼琴與打擊樂,後來報考藝專,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錄取。
一路走來,從沒想過要成為音樂家,只是忠於那份單純的熱愛。
如今回頭看,他感恩父母當年沒有反對,而是說:「你喜歡就去考。」
那份理解與開放,成了他傳遞給學生與孩子的最好禮物。

廖胤凱心理師|守護別人,也要學會照護自己!
癌症中心的心理師,是為了陪伴病人與家屬走過生命的一段路,幫助他們找到方向。
長期付出卻看不見成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失眠,甚至對生活失去力氣,使照顧者陷入「身心俱疲症候群」。
適時休息、抒發情緒、尋求協助,才能在照顧的路上,不失去愛的力量。

來賓:音樂家 朱宗慶、廖胤凱心理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人生不能一直在追求,此刻的音樂讓我有美善的愛與祝福|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5

許景淳|追求不是最終目標,你的人生能一直在追胡蘿蔔嗎?
不同年齡階段的追求與價值,就像生命中的不一樣色彩🌈。
20歲時,我們像追逐胡蘿蔔的兔子🐰一樣渴望冒險和事業成功。
30歲時,家庭和穩定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40歲時,健康和平衡變得更重要⚖️。
50歲時,事業和家庭的成就達到巔峰🚀。
但也許當我們超過60歲時,不再需要奮力追逐,就像不必如同在馬兒身上綁蘿蔔🥕。
這是享受生命美好的時刻,並回饋社會,創造更多可能性和幸福😊🌟。
年齡不是枷鎖,而是生活多彩的筆觸🎨提醒我們要適應不同階段的價值觀和追求。

曾美智醫師|心理疾病不是脆弱,而是可以理解的科學!
「精神科是複雜,但可以簡單理解」
憂鬱症、飲食障礙都有清楚治療指引,但療程較長,需要耐心陪伴與持續治療。
東方文化常把症狀表達為身體不適,易延誤就醫,只要及時介入,大部分都能改善。
心理健康是可以被理解、支持與治療!

來賓: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暴食後感到後悔?長期控制飲食,可能有未被看見的情緒|曾美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4

曾美智醫師|暴食的背後,是未被看見的情緒
你是否曾因暴食後感到後悔?
嗜食症:短時間吃下大量食物,卻不會刻意清除,體重因此上升。
很多人就醫時,最先察覺的是情緒困擾,如焦慮或低自尊,才發現自己有飲食問題。
在台灣,嗜食症仍不夠被重視,應及早觀察與健康引導。
飲食障礙不只是控制體重,更是守護心理健康的關鍵。
你有注意過自己或身邊人的飲食行為嗎?

許景淳|戀戀風塵,不只是旋律,更是成長的印記
卓越,對於許景淳老師來說,就像是唱歌的技巧。
當他追求理想目標時,就像射箭,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像唱歌一樣,它需要抛物線,把聲音送到正確的地方。
他需要力和反力,這兩者的平衡才能讓他的聲音發出空間感;但卓越不僅僅是設定目標,他需要時刻活在當下,要學會清空小我,感受生命本質。
從十幾歲直覺創作《戀戀風塵》,拿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到23歲獲得金鼎、金曲獎,再到結婚生子,他的人生選擇愛與音樂並行。
每張專輯都是對音樂、語言與文化的深刻探索。

來賓: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全力以赴的認真和努力,讓我回頭看到那份愛|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3

許景淳|不要有完美人生的概念:痛,也是讓我覺察生命的方式
出生就面臨血管瘤的威脅,嬰兒時期每週從霧峰輾轉到台北,用乾冰冷療兩年。
那是一次又一次灼痛的考驗,也是她與生命最早的搏鬥。
她卻選擇坦然接受,甚至把疤痕視為母親愛的印記,提醒自己要誠懇面對當下。
在她看來,生命的美並非完美無缺,而是痛與祝福並存。
音樂、大自然與這份疼痛交織,鍛鍊出她內在的「恆定核心」,讓她在舞台上綻放最真誠的光芒。

曾美智醫師|厭食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
🌈飲食失調是補償還是懲罰🌈
「生命中其他事情都失去了控制,但至少沒有人能強迫我進食。甚至,我還追求並享受那種飢餓帶來的不適感。」
厭食症患者通常會極力約束自己進食的份量,以至於忘了「食物」是我們生活重要的能量來源! 

💔 有些人可能誤以為,厭食症只跟減肥和瘦身有關,但其實不然!這病通常伴隨著低自我價值、自卑、負面的自我形象,還有痛苦感,就像一團糾結的情緒一樣😟
⚠️ 你知道嗎?厭食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可不要小看它! 
🚨 雖然許多年輕男女患有這種疾病,會因營養不良和濫用瀉藥而付出代價,但要知道,他們也面臨著自殺風險,風險可是非厭食症者的七倍以上呢!所以,請多關心身邊的人,一同助他們走出困境吧! 💪❤️

來賓: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暴食失控!想吃、要吃,暴食症就像停不下來的強迫行為|曾美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2

曾美智醫師|暴食症發作時,更像是強迫行為 
飲食障礙症並不只是「吃太多」或「吃太少」,它背後隱藏的是深層的心理掙扎與對身體形象的焦慮。
暴食症患者常在短時間內失控式大量進食,隨後又因在意體重而以催吐、瀉藥等方式清除食物,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狀態不僅讓家人心疼,更使當事人陷入難以自拔的痛苦。
曾醫師提醒,規律生活、定時定量進食與專注吃飯,是改善的第一步;同時,醫師的專業陪伴與溫暖關懷,也能幫助患者逐步走向復原。
飲食障礙並非單靠意志力能解決,它需要正確認識與專業治療。讓我們一起理解並關心這群在飲食與心靈之間掙扎的朋友。

許景淳|金曲的秘密:信任天地,歌聲將自由綻放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金曲獎美聲天后許景淳始終保持著一種與大自然連結的信任,這個信任成就了她的音樂之路;就像大自然的和諧音樂,讓她感到輕鬆且自由自在。 
青少年時期,許景淳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彈奏鋼琴,這不僅僅是鍛鍊,更是她對音樂無限熱愛的表現。
每每回到家,或者身處於故鄉,她最愛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教堂彈鋼琴,在挑高空間音場中享受著音樂的美好。
所有的聲音仿佛在這個音樂聖殿中回響,就像是時間的隧道,她的心靈和不同時代的音樂家、作曲家相連。 
她堅信,音樂是大自然贈送給她的禮物,將這份禮物轉化為鍛鍊的動力,成就了她的音樂事業。
這是一種源自天地的信任,一種來自熱愛的堅持,讓她的音樂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芒。 

來賓: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出生在音樂與美善環境中,如何走上金曲舞台|許景淳|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1

許景淳|身在音樂之家,童年早已被音樂包圍
母親是幼教老師,天天彈琴;父親是男高音;祖父母因信仰,讓家裡每天都有詩歌與愛。
她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兩歲開始唱歌、三歲彈琴,童年早已被音樂包圍。
小學時加入 台北兒童合唱團 擔任獨唱,並隨團到海外演出,累積了豐富舞台經驗。
加上啟蒙老師 林福裕 的啟發,她領悟到音樂不只是技巧,而是能觸動人心、連結生命的力量。
許景淳分享了她如何從充滿音樂與愛的童年,走向屬於她的音樂人生。

曾美智醫師|吃出病?飲食障礙背後所隱藏的危機
「一定要很瘦才美嗎?」
飲食障礙症包含厭食症、暴食症與嗜食症,不僅影響體重與身體健康,更伴隨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
帶您了解飲食障礙的成因、診斷標準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飲食障礙症已經有清楚治療指引,也有家人朋友和專業醫療可以一起共度難關。

來賓:金曲獎美聲天后 許景淳、曾美智醫師 衛福部雙和醫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心經最後那段咒語,變成節奏的感覺|鄭宗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30

鄭宗龍|一段心經竟然可以找到節奏感!
林懷民老師給予編舞家鄭宗龍的啟發,不亞於他的父母。
原來俯拾即是,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現節奏,用來滋養我們的生活。

陳紹祖醫師|科技介入,重新連結大腦
當藥物與心理治療不足以改善重度憂鬱症時,經顱磁刺激(TMS)成為新選擇!
協助大腦啟動功能,讓神經網絡重新運作。
對一些病人來說,這是一道通往希望的光。

來賓:編舞家 鄭宗龍、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憂鬱只吃鎮靜安眠藥,非治療正確觀念|陳紹祖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29

陳紹祖醫師|憂鬱只吃鎮靜安眠藥,非治療正確觀念
中重度憂鬱症往往不是自己能隱忍過去的,它會嚴重干擾日常,甚至旁人都能明顯感受到。
藥物治療就像清理大腦裡的雜草與石頭,幫助神經傳導重新連結,思考與判斷才會逐漸恢復。

鄭宗龍|嚮往的生活,保有好奇的眼睛
不敢想像失去舞台,也沒有作品的那一天......
編舞家的靈感不是等待,而是發現與感受!

來賓: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編舞家 鄭宗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勞損的後面,有一種心靈的滿足|鄭宗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28

鄭宗龍|積累才有辦法看到改變
在日復一日的鍛鍊日常中,發現不同時,是最大的喜悅。
就像剛學習站樁時,雙腳抖得跟打電報一樣;當練到腳不再抖後,所有討厭、不舒服的感覺,都化作內心的喜悅與滿足。

陳紹祖醫師|輕度憂鬱,別輕忽它的訊號
輕度憂鬱症雖然症狀不算嚴重,但它仍是一種疾病,需要被看見與治療。
研究顯示,心理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藥物治療則能協助調整腦內化學物質,讓人重新找回平衡。

來賓: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編舞家 鄭宗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憂鬱症是時代文明演進,產生的世紀文明病|陳紹祖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27

陳紹祖醫師|「憂鬱症」世紀文明病之一
全球已有超過2億6千萬人受憂鬱症所苦,是世界失能疾病的第一名。
推測臺灣平均每15人,就有1人患病。
憂鬱是人類情緒的一部分,若過於強烈或持久,可能導致精神疾病,對生活和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這場內在情感之旅,讓我們尋求專業協助,一起面對,一同成長。

鄭宗龍|從迷惘少年,到舞台尋光
他回憶青少年時的迷惘,曾誤入歧途,也在觀護人與恩師的帶領下,重新看見生命的價值。
對他來說,舞蹈是一種自我翻轉的力量。

來賓: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編舞家 鄭宗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爸媽擺地攤的紙箱,第一個印象的小天地|鄭宗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26

鄭宗龍|爸媽擺地攤的紙箱,是第一個小天地
德國詩人里爾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當作滋養。」
童年時,母親說起「十三聲」的故事,深深觸動他的心靈。
他開始反覆思索,是否能透過舞蹈,表達童年對家鄉的情感和回憶。
鼓勵舞者們探尋,發掘底層生活中的人物形態,他將形態巧妙融入編舞作品中,成為一種內斂而獨特的跳舞方式。

陳紹祖醫師|憂鬱是失意?還是詩意?
憂鬱,使人心情低落,被絕望與沮喪籠罩。
對一些藝術家而言,卻是一種靈感之源、創作燃料,是一場內在情感的旅程。
他們經常在憂鬱、輕躁的感受中,找到自己的高光時刻,無數創意被點燃,變得無比出色,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
但,情感狀態總是變化無常......當躁期的創作火花熄滅後,又該如何?

來賓:編舞家 鄭宗龍、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