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fe/12/c4/fe12c42d-3d45-95b8-dca0-eda3a3b39ec3/mza_11830985304539040637.jpeg/600x600bb.jpg
《山海经》全本白话
读叔叔的外星人
276 episodes
9 months ago
《山海經》,先秦時期的古籍,作者不詳,是一部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志(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認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志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肯定其價值,用以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 《山海經》本有圖畫,其文字可能就是依圖畫內容而敘述出來。不過,古圖已亡佚不存,南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10卷本242幅《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山海經現行本共18篇,3萬餘字,是晉朝郭璞所注的本子,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吳任臣、畢沅、郝懿行和吳承志等人是本書重要的註解者。 《山海经》生僻字注音举例:箨(tuo),瞢(mang),橿(jiang),櫔(li),鲔(Wei),涹(wo),癙(shu),葌(jian),潏(jue),衕(dong),胐胐(peipei),薝(zhan),鹖(he),蚳(chi),芒(wang),墠(tian),鐻(qu),畛(zhen),鴢(yao),藁(g...
Show more...
History
Fiction,
Science Fiction,
Science,
Na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山海经》全本白话 is the property of 读叔叔的外星人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山海經》,先秦時期的古籍,作者不詳,是一部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志(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認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志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肯定其價值,用以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 《山海經》本有圖畫,其文字可能就是依圖畫內容而敘述出來。不過,古圖已亡佚不存,南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10卷本242幅《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山海經現行本共18篇,3萬餘字,是晉朝郭璞所注的本子,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吳任臣、畢沅、郝懿行和吳承志等人是本書重要的註解者。 《山海经》生僻字注音举例:箨(tuo),瞢(mang),橿(jiang),櫔(li),鲔(Wei),涹(wo),癙(shu),葌(jian),潏(jue),衕(dong),胐胐(peipei),薝(zhan),鹖(he),蚳(chi),芒(wang),墠(tian),鐻(qu),畛(zhen),鴢(yao),藁(g...
Show more...
History
Fiction,
Science Fiction,
Science,
Nature
Episodes (20/276)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6东山经.东次四经
2 years ago
48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5东山经.东次三经.山川山神
2 years ago
52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4东山经.东次三经.无皋山
2 years ago
32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3东山经.东次三经.踇隅山
2 years ago
41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2东山经.东次三经.跂踵山
2 years ago
1 minute 7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1东山经.东次三经.孟子山
2 years ago
47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70东山经.东次三经.胡射山
2 years ago
21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9东山经.东次三经.中父山
2 years ago
22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8东山经.东次三经.诸钩山
2 years ago
32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7东山经.东次三经.岐山
2 years ago
23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6东山经.东次三经.尸胡山
2 years ago
49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5东山经.东次三经
2 years ago
41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4东山经.东次二经.山川山神
2 years ago
53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3东山经.东次二经.石垔山
2 years ago
1 minute 8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1东山经.东次二经.姑逢山
2 years ago
38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60东山经.东次二经.缑氏山
2 years ago
36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59东山经.东次二经.碧山
2 years ago
25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58东山经.东次二经.南姑射山
2 years ago
23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57东山经.东次二经.北姑射山
2 years ago
19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经》256东山经.东次二经.姑射山
2 years ago
23 seconds

《山海经》全本白话
《山海經》,先秦時期的古籍,作者不詳,是一部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志(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認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志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肯定其價值,用以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 《山海經》本有圖畫,其文字可能就是依圖畫內容而敘述出來。不過,古圖已亡佚不存,南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10卷本242幅《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山海經現行本共18篇,3萬餘字,是晉朝郭璞所注的本子,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吳任臣、畢沅、郝懿行和吳承志等人是本書重要的註解者。 《山海经》生僻字注音举例:箨(tuo),瞢(mang),橿(jiang),櫔(li),鲔(Wei),涹(wo),癙(shu),葌(jian),潏(jue),衕(dong),胐胐(peipei),薝(zhan),鹖(he),蚳(chi),芒(wang),墠(tian),鐻(qu),畛(zhen),鴢(yao),藁(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