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華有雙重身份,作為創業者,他早於未有 iPhone 時代已推出智能手機軟件(Nokia 陣營),包括手機遊戲、手機網誌,後來 iPad 進入生活,他又涉足電子書出版領域,香港不少出版社的電子出版業務,都有他的參與。另一方面,李勁華又是資深密碼貨幣投資者,很早就開始持有比特幣,基於被定義 Web3 「增長動力」的 DeFi、NFT以及其他 dApp,他有參與也熟悉。問題是,相比起短時間成功「入屋」的 ChatGPT,我們似乎難以找到任何一項 Web3 應用能夠相提並論,為什麼呢?
Google 會否步 Yahoo! 的後塵? Web3 最後希望又是什麼?
ChatGPT 最近成為流行現像, 堪稱近幾十年科技史上,少有的「範式轉移」之一。意思是,它將顛覆現有遊戲規則,牽動無數人利益和「飯碗」。在 ChatGPT 之前,影響力相若的技術,包括互聯網、搜索引擎、社交媒體、雲端運算、智能手機等等。在今天,如果本身處於 Chatbot 相關行業的企業,當 ChatGPT 正面襲來,又將面臨一場怎麼樣的衝擊或機遇?我們這趟邀請了 Omnichat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Alan Chan 同我聊聊 AI Chatbot 的未來。
已整合 GPT-3 技術的 Omnichat WhatsApp Chatbot
https://web.whatsapp.com/send/?phone=85291925071&text=Try+ChatGPT+with+Omnichat&type=phone_number&app_absent=0
香港最近嘅市況,唔理係股市、樓市、幣市定還是一啲地緣政治,只可以用「最壞的尚未來臨」嚟形容,可能唯一嘅好消息,就係大家已經接受咗,未來將會有更多壞消息出現,今天已經開始部署緊同準備。
咁我地成日話「經濟唔好最適合就係創業」呢個講法,會唔會正正係講緊當下呢個 moment 呢?如果係嘅話,創業嘅人,同埋幫人創業嘅人,又有啲咩挑戰呢?今日請咗 Ooosh Tech Lab 嘅 Jeffrey 同埋 Alex 上嚟。
Startup Incubator, Venture Capital & Coworking Space | Ooosh Tech Lab
大約 10 年前嘅時候,周圍真正做互聯網 tech startup 嘅朋友雖然都有,但係真係唔多,至少比較起今日嚟講,創辦人係相對叫做小眾。
但嚟到今天,一方面做 tech startup 嘅人多咗,另一方面係,以前嘅 tech startup 不外乎開一個 web2 嘅網站,整一個手機 app,到咗今日逐漸變得普及,好多公司甚至個人嘅 entrepreneurs,其實都會做。
咁仲可以點樣去「區分」到底真正 startup,定還是僅僅係某間公司嘅網站同 Apps 呢?
我諗,好可能要睇返呢啲產品本身,有冇高速增長嘅可能。而有趣嘅係,原來幫助 Startup 嘅產品做到高速增長,本身都係一門學問同生意。今日我地請到 Inspect Element 嘅 Vincent 嚟到傾吓 Product Growth。
最近留意到不少質疑元宇宙的文章,尤其是針對 Meta 的產品成熟度的有不少,與此同時,亦有報導指某啲「最高市值」元宇宙平台的「每月活躍用戶」人數跌到僅餘「幾十個人」。
老實講,早在 Meta 還是叫 Fb 的上一個年代,就曾經被質疑其變現能力。最大分別係,當年社交媒體已成為主流,缺的只係收入模式,相反今天元宇宙似乎未成氣候,卻吸引不少「聰明錢」湧入投資?!元宇宙最終能成氣候嗎?走向 "mainstream" 之路還有幾多路程?我地今日邀請到 Popsible 創辦人 Sam 傾吓
最近有朋友開新 Web3 項目,可以說是密碼貨幣的「發行」,特別之處卻在於,他們本來是一家社會企業。
但千萬不要睇少這家社企,一方面他們拿過一些重要的科技方面獎項,包括香港 ICTAward,而且再說,Web3、Crypto 以至到 NFT,說到底僅工具及容器,最終是否有價值,我認為不能單看交易所冰冷的數字,還要看有沒有長遠的使命感,以及一份堅強嘅意志力去執行。
假如一家社企都想到,能夠透過密碼貨幣去完成某種使命,這樣會不會引伸到其他 NGO、社企、甚至係各行各業,都有實踐密碼貨幣嘅地方呢?讓我們歡迎 KiiTOS Galaxy 製作人 施德利 Michael 分享他的相關製作過程同經驗。
密碼貨幣市場,最近 ETH Merge 之後,仍然有啲技術性嘅跌勢。但歷史上一個「科網泡沫」爆破,其實所謂嘅科網不單企無消失,經營咗大約 10 年之後, 又有 Web 2.0 社交媒體的科技股盛世。
問題是,對感到前路茫茫的人,所謂 blockchain / Web3 都好,有什麼值得發展,有沒有「入到屋」的項目可以借鏡學習?今集找來一個頗受歡迎項目 SCMP Artifacts 的製作公司 BlockBusters Lab 到來分享, 兩位創辦人分別是 Jamie 同埋 Kyle
如果有留意,最近呢期,香港呢個圈子之內,真係有唔少 NFT 推出,遠嘅有杜汶澤「喱DAO」、近期有古天樂「OneCool Collective: 明日戰記」,至於如果講到最有「用途」以及創新,我相信非今日介紹的 project 莫屬。
呢位朋友好多個身份:serial entrepreneur、datacenter 老闆、密碼貨幣投資者,又用「廣東話」去推廣 crytp 嘅知識,yotuube channel 「財科暗戰」成績亦好理想。如果大家想搞清楚加密貨幣嘅來龍去脈,以至到未來嘅走勢部署而你又係香港呢,其實好應該揾機會同佢傾一傾。今日嘅來賓係章濤,帶嚟佢全球首個威士忌會籍 NFT project
Angel's Share NFT
https://barleynectar.io/
約 11 年前,這位朋友開始「創業」,但與其話創業,說他開發一件「好想用但市面上揾唔到」的產品更為貼切:一個供大學生抄錄筆記 嘅 iPhone 或 iPad App。記憶所及,他最初幾年創業,基本上是 one-man band 開發及經營。
來到最近,他的產品同埋公司,已經全球超過百萬嘅用戶,團隊亦變成過百人的「跨國」企業,產品成為 Apple 官方推薦嘅 App 不特止,出於對於 iPad 生態系統的重要性,Tim Cook 來到亞洲亦邀他會面,而旁邊是 WeChat 的代表。
記得以前有位大官自豪話「我都見過 Steve Jobs」,相反呢位朋友極之低調,若非刻意翻查都唔知道有件咁嘅事,今次來賓是 Goodnotes 嘅 Steven Chan :)
自從 LUNA、UST 穩定幣爆煲,進入咗熊市,但大家有冇發現,區塊鏈嘅發展並無停落嚟,最誇張係 NFT 嘅應用,其次係元宇宙,以及 CBDC 都算係非常熱門。
究竟未來嘅發展會點,仲應唔應該投資,或者參與呢個行業?不如聽吓區塊鏈科研總經理、定期寫文章分析加密貨幣市場嘅 Jesse Co 點講。
Blockchain Solutions 區塊鏈科研 | Hong Kong (blkchainsolutions.com)
曾幾何時,香港是密碼貨幣的發展中心之一,FTX 選址中環中心作為總部,又孕育 Animoca Brands、Amber Group 等獨角獸級公司,有過非常活躍的「幣圈」社群。
但自從 LUNA 崩盤以來,一個又一個壞消息骨牌式湧現,包括最近 Celsius 宣告破產,亦被稱為密碼貨幣世界嘅「雷曼兄弟時刻」;係咁嘅時候,交投量以全球計,當然係下跌,6 月份現貨和衍生工具較 5 月跌咗 15% 至約 4.2 萬億美元,不少人都「心中有數」,相應的監管勢在必行。
今日嘅來賓,好早已經投身貨圈,見證咗香港由零到高峰,再來到今日嘅調整期,究竟跟住落嚟嘅發展會點?我地即刻同佢傾吓,Newman Capital 創辦人 Adrian Lai。
Newman Capital | Capitalizing On The Rise Of The Latest Technology
The last two years might have been a challenging time for many people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particular for biotech startups, when this pandemic is over, will the valuations come crashing down, revenue growth be slowed down? If yes, what & how should biotech startups prepare for this? - Joseph Fung from Saltagen Ventures
自從第五波疫情爆發,確診數目相比之前急升,於是政府改變檢測準則,開始接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亦都等同於確診。今日受訪者嘅公司,至今為政府供應逾 1000 萬盒快速測試,而且仍在不斷提升產量,協助香港應對疫情。
但唔講唔知,原來佢地創辦人,本身喺美國攻讀及科研,畢業後在美創業,主攻基因測試,有見香港發展生物科技潛力鉅大,3年前,更帶着想要做出癌症快速測試的理想,舉家從美國加州搬返香港,然後發生了什麼事?歡迎我地今集嘅來賓,相達生物科技嘅創辦人 Ricky Chiu。
https://phasescientific.com/
____________
要連接港人創業生態圈?
一杯咖啡嘅價錢
立即訂閱: patreon.com/wanszezit
#香港創科 #最佳捷徑 #香港創科生態圈
歐盟早於2000年根據《京都協議書》的內容,於是開始碳交易市場,並係2005年已經正式開始碳交易。至於中國內地,亦係2013年也在7個省市作為碳交易試點,去到舊年7月,已實行全國在岸碳交易市場。雖然只係把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納入管理之中,總數有2225間。
最初歐盟政府容許企業在歐盟以外的地方,購買這些本應由他們自身企業減排的結果,是為俗稱「碳配額」。當時中國不止是最大碳交易的出售方,相比排在第二及第三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所以中國的新能源順利發展,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實在是要多得這個政策。
於是錄色能源相關嘅科技,亦都應運而生,去到捕捉呢啲「碳商機」。與此同時,係企業管治嘅層面,近年開始出現 ESG 變革,規定上市企業有責任披露 ESG,亦即係碳排放相關嘅數據等等。究竟以上呢個背景,對於香港嚟講,以至係香港嘅 Startup 又有咩關係同啟示,有請我地今日嘅來賓,係綠色投資同埋研究方面有超過十年經驗嘅 Tony Ho
我哋平時啲來賓,多數都係嚟自「Tech Startup」,或者佢背景係 Tech Background 嘅朋友,但當有例外出現嘅時候呢,來賓必定就係能力異士。
眾所周知啦,香港人曾經好鍾意用嘅 Facebook,已經改咗名叫自己做 Meta,轉型由 Social Media 變做 Metaverse 元宇宙啦,無論係話 Business Model 層面,定還佢個用戶使用習慣層面,都係大力去改革㗎啦,咁管理層都有變動,總之都係做好多嘢,去推動成個公司甚至行業轉型。唔知改名㗎,Meta仲有每年投資緊 100億美金研發,全球 1100萬個 VR 頭盔,其中有 80% 係佢地出貨㗎啦;再加上近期忽然普及嘅 NFT,其實同元宇宙一個重要元素啦,早排最高峰嗰陣每日可以有 2.5億成交額
以上種種嘅數字,反映開始有啲市場力量,用一啲實際嘅 resources 係推緊呢件事,咁究竟係虛定實,我地個人,或者一啲品牌可以點樣走位,或者自我準備呢?歡迎我地今日嘅來賓,營銷品牌管理專家徐緣 Vincent。
https://www.vincenttsui.com/
近年 ESG 呢三隻英文字,逐漸成為商界嘅熱門話題,經常出現財經新聞標題。
以我理解,其實嚴格嚟講,ESG唔算全新事物,因為好耐以前,我地會叫佢「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或者後來嘅「碳中和」,亦即係聯合國氣候峰會,比如京都議定書同埋巴黎協定。
正所謂「出師要有名」,改得個叫法同名義,咁以前呢,佢係「地球」嘅事,係「氣候」嘅事,甚至係「環境」嘅事,但唔係我地「人類」嘅事。
到咗近期,開始有咗 ESG 之後呢,開宗明義,唔止係關環境嘅事,佢仲關係到「社會」同埋「管治」嘅問題喎,換言之,就即刻從「地球」嘅層面,降落到「國家」嘅層面,從「環境」嘅層次,降落去到「綠色科技」,甚至係「基金投資產品」嘅層次。
要剖析呢一場從天而降,由上而下嘅變革,咁梗係要有重量級嘅來賓,今日特登請咗 Ryan,佢香港首批特許ESG分析員(CESGA),亦係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投資救未來》作者,同我地傾吓 ESG。
https://www.facebook.com/esg.hongkong
最近網購平台友和招股,某程度上,都證明咗香港地方咁細,買嘢好方便,但係做綱購一樣係可以有聲有色;睇返啲數據,2020-21 香港嘅零售業銷售額都有成15億元左右,而且仲一路發展緊,作為「購物天堂」稱嘅香港,未來又會係點?今日請咗係香港電商經驗最豐富嘅 Leon,同我地傾吓網購,甚至話係零售業嘅未來
http://Mydress.com
http://91APP.com.hk
經過近年疫情「升級」,大部分人生活裡邊,已經離唔開網購,而且唔止係家居電器、護膚化妝、寵物用品呀呢啲,而家係連超市貨品、一日三餐都開始靠晒網購。
咁如果,嗰商家好近屋企嘅,咁緊係可以咩「地鐵站交收」、「賣家自己寄」,但當網購嘅生態,發展到我地真係可以,響全世界唔同地方買嘢,例如一個移民外國嘅香港人,佢想買返一啲香港至有嘅嘢,例如特定一啲成藥、港式食品之類,除咗叫朋友「帶埋上機」然後等幾個月之外,其實有更簡單嘅方法,就係使用「網購集運」嘅服務。
歡迎今日嘅來賓 Buyandship 嘅 Sheldon,同我地傾吓電商生意嘅趨勢,同埋其中有冇一啲,普通人都可以去捕捉嘅機會
https://www.buyandship.today/
近期資本市場好動盪,有人話係 crypto 金融風暴,但其實美股、科技股都唔好得去邊,呢輪都風急浪高。
香港當然唔能夠倖免,以我所知,有唔少同 web3 相關嘅 project,係呢期可能都要暫時 hold 一 hold。
之但係,又唔代表所有領域都受影響,甚至部分嘅 area 初創,仲可以要依然得到投資者嘅信任,獲取真金白銀嘅融資。
歡迎兩位創辦人朋友,Gusto Collective 嘅創始成員嘅 Dante 同埋 Lucas,分享對 Web3 同 BrandTech 嘅睇法,講講佢地即將聯古天樂合作的 One Cool Collective 呢個 Web3 Project。
https://mobile.twitter.com/OCC_WOF
近期幣災嘅啟示,係「留到最後至真正笑得出」。成個行業入面,其中一個 Vertical - 遊戲,亦同樣面臨一個挑戰。Play to earn 唔係唔好,唔係無突破,但問題係,作為遊戲或一件產品,始終唔可以單靠「空投」去經營,總要有基本因素去吸收玩家長遠留底。
今次請嚟開發「超逼真遊戲」嘅「大行家」嚟同我地傾計,透過賽車遊戲可訓練出「真・賽車手」嘅 Godzpeed Tristan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