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7/b4/b4/e7b4b416-6ff4-3ec9-21e8-ab8345d79750/mza_4922418064776983725.jpeg/600x600bb.jpg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Buna
59 episodes
1 month ago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is the property of Buna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https://files.soundon.fm/1724405576526-97b662dd-4a9e-473e-a1ff-8003b24051ad.jpeg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20(什麼叫經行?經行是圍著樹轉,ㄧ則可以做運動,二則可以令心不散亂)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12 minutes
2 months ago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20(什麼叫經行?經行是圍著樹轉,ㄧ則可以做運動,二則可以令心不散亂)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眾生性欲 方便說諸法 皆令得歡喜 舍利弗當知 我以佛眼觀 見六道眾生 貧窮無福慧 入生死險道 相續苦不斷 深著於五欲 如犛牛愛尾 以貪愛自蔽 盲瞑無所見 不求大勢佛 及與斷苦法 深入諸邪見 以苦欲捨苦 為是眾生故 而起大悲心 「今我亦如是」:我釋迦牟尼也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一樣的說法。「安隱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皆能得到安隱袂樂的緣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我以智慧力」:我以佛的真實智慧力。「知眾生性欲」:對於一切眾生的欲性,瞭如指掌。「方便說諸法」:能用種種方便法門說法來教化眾生。「皆令得歡喜」:令彼法喜充滿,得到真正的快樂。 「舍利弗當知」:舍利弗你應該知道。「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看見六道中一切的眾生。「貧窮無福慧」: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迷惑不知覺悟,因為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故。為什麼沒有福、沒有慧呢?就因為不懂佛法,所以貧窮。那麼福慧又是從那裡來的呢?是從修道而來的。六道眾生不懂佛法,乃真正的可憐憫者,真正的窮人。「入生死險道」:一旦入了這生生死死,循環不息的險惡道裡,是非常危險的。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某次,釋迦牟尼佛從地上順手抓起一把土,便問弟子:「我手裡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弟子們說:「大地土多,佛手上的土少。」佛說:「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可見,入了生死的險道是多麼危險啊! 「相續苦不斷」:相續即今生接著來生,且遞相接續的苦因、苦果、苦報,無有間斷。「深著於五欲」:此苦為何無間斷呢?乃因眾生深深的執著於五欲。五欲,即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塵欲,也就是財、色、名、食、睡。「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犛牛是牛的一種,其性酷愛其尾,故牠總保護著尾巴,也就因為這樣,故有些人起了貪心想得到它。結果,犛牛卻為了保護尾巴而喪命。「盲冥無所見」:盲是無目,冥是黑暗,好像在黑暗中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不求大勢佛」:一個人沒有智慧,如同盲人。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猶如常處於黑暗之中,見不到光明,一無所知,這時他也不設法求佛幫助他。大勢佛,即佛有大勢力,能救拔一切眾生的苦難。「及與斷苦法」:或者求佛指示他斷苦的方法。「深入諸邪見」:因為他不求智慧,自以為是,故盲目的隨從,久而久之就深入諸邪見。人,有時很奇怪的,你教他一個正法,教來教去他也學不會。若教他一個邪法,一教就會。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生生世世著住在邪見上,故學邪法很容易。而正法呢?我們已經離它太遠了,所以即使學也不容易記得。「以苦欲捨苦」:欲把自己種種的苦捨去,這是很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苦根?「無明」就是苦的根本。所謂「種種無明是苦恨,苦根除盡善根存,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迴六道門。」無明是苦根,你若能把無明斷盡,苦根也就斷了。怎樣才能斷無明呢?只憑你自己的智慧劍,你會用這把智慧劍,就可以把這無明根斬斷,斬斷了無明方可跳出輪迴。「為是眾生故」:佛為了這些尚在苦海裡浮沈,無有出期的苦難眾生。「而起大悲心」:佛生出大慈大悲的願力,來救度一切眾生。 我始坐道場 觀樹亦經行 於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眾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 如斯之等類 云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 及諸天帝釋 護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並餘諸天眾 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讚佛乘 眾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於三惡道 我寧不說法 疾入於涅槃 「我始坐道場」:釋迦牟尼佛說,我最初成佛坐道場的時候,在菩提樹下坐了四十九天。「觀樹亦經行」:我成佛之後,坐在菩提樹下,又觀察過去和將來的因緣,有時亦經行。什麼叫經行?經行是圍著樹轉,一則可以做運動,二則可以攝其心,令心不散亂。佛的心本來就不散亂,又何必要經行呢?佛之所以這樣做,誠然是為了讓眾生日後可以效法,亦如是修行,故經行。「於三七日中」:佛在三個七——二十一天之中。「思惟如是事」:考慮如何教化眾生之事。「我所得智慧」:我所得到的智慧。「微妙最第一」:既微妙又天下無雙。「眾生諸根鈍」:眾生的根基非常愚鈍。「著樂癡所盲」:他們迷於眼前的欲樂,而變得愚癡。「如斯之等類」:像這一類沒有智慧如同盲人的眾生。「云何而可度」:我如何度化他們呢? 「爾時諸梵王」:這時,色界天的大梵天王。「及諸天帝釋」:和三十三天(仞利天)的天主——帝釋天王。「護世四天王」:和保護世界的四大天王。「及大自在天」:和摩醯首羅天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並餘諸天眾」:以及其他諸天的天眾。「眷屬百千萬」:各天王率領了百千萬億的眷屬。「恭敬合掌禮」:都在佛前恭恭敬敬合掌作禮。「請我轉法輪」:他們都請我轉法輪(即說法)。 「我即自思惟」:釋迦牟尼佛因為這麼多的天眾都請他說法,於是他又做了一番考慮。「若但讚佛乘」:我若只說這一佛乘,不講其他的小乘法。「眾生沒在苦」:若眾生知道佛道這麼遙遠、艱難,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都會望洋興嘆。畏於佛法太高深了,而不想學。譬如:沒有聽過經的人,對經不生歡喜心,一看法華經這麼厚的兩部,何時能聽完呢?那有這麼多的時間聽呢?所以也就不聽了。若是你得到佛法的滋味,便會認識佛法在人生命中是佔首要地位。甚至於不吃飯、不睡覺,也一定要學佛法。按照佛教的規矩,若在四十里地以內,有人講經說法,學佛的居士都應該去聽經。「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眾生因為根性愚鈍,故佛講出的一乘法他是不相信的。「破法不信故」:眾生不僅不相信,還有破法的行為。對於實教這種妙法,一旦生出毀謗心,而造無量無邊的罪過。「墜於三惡道」:將來就會墮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我寧不說法」:佛因念及眾生會破法不信,而墮入三惡道去,故寧可不說妙法蓮華經。「疾入於涅槃」:要趕快入涅槃,不要在世間轉法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