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7/b4/b4/e7b4b416-6ff4-3ec9-21e8-ab8345d79750/mza_4922418064776983725.jpeg/600x600bb.jpg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Buna
59 episodes
1 month ago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is the property of Buna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https://files.soundon.fm/1724405576526-97b662dd-4a9e-473e-a1ff-8003b24051ad.jpeg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17(不可以仗著佛光去偷東西,也不是做壞事後再念「阿彌陀佛」就好了。明知故犯,罪加三等)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19 minutes
3 months ago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17(不可以仗著佛光去偷東西,也不是做壞事後再念「阿彌陀佛」就好了。明知故犯,罪加三等)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旛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若人於塔廟」:若有人在塔裡或廟裡。「寶像及畫像」:無論對著寶像或畫像。「以華香旛蓋」:以華香和寶旛或寶蓋。這也包括其他的瓔珞、衣服、飲食、音樂等等。「敬心而供養」:以恭敬心而供養佛像。「若使人作樂」:或請人作音樂。「擊鼓吹角貝」:打鼓或吹長角,以及貝螺之類。「簫笛琴箜篌」:或吹簫、吹笛子,或拉琴,或吹箜篌。「琵琶鐃銅鈸」:或彈琵琶,或打鐃,或打銅鈸。這些音樂皆是讚歎佛、法、僧的音樂。譬如:敲木魚、敲磬,這也是音樂;念經、念咒、唱偈讚等,這都是用音樂來讚歎供養佛。「如是眾妙音」:如是等樂,眾妙微音。「盡持以供養」:用這些微妙莊嚴音聲來供養佛。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或以歡喜心」:或者有人以歡喜讚歎佛的心。「歌唄頌佛德」:歌是唱種種歌,唄是梵音。頌佛德,即是讚頌佛的德行。「乃至一小音」:乃是以最少的歌唱頌揚佛的德行。「皆已成佛道」:像他們也都已成佛道了,何況以大量的音聲讚佛的人,更早已成道了! 「若人散亂心」:若有人以散亂而沒有定力的心。「乃至以一華」:乃至用一朵花或者一種花來供養畫像佛。「漸見無數佛」:由他供養畫像佛的這種功德漸漸累積,他就能見到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有人向佛頂禮。「或復但合掌」:或者有人在佛前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者舉起一手到額頭(這是指很小的恭敬心)。「或復小低頭」:或僅僅低一低頭。「以此供養像」:以這種微小的恭敬心,來供養畫像、寶像。「漸見無量佛」:也漸漸的由最初這一念發心,乃至見到無量的佛。「自成無上道」:自己因積功累德而成就了佛道。「廣度無數眾」:不但自己成佛道,而且又廣度無量無數的眾生。「入無餘涅槃」:入到無餘的涅槃。「如薪盡火滅」:如柴燒盡火滅盡似的。眾生的機如薪,佛的應如火。眾生的機薪既已度盡,故火亦應滅了。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散亂心就是不專一,沒有禪定。也好像遊客到這裡來參觀廟、參觀佛像,並非志在拜佛,只是來觀光,這都叫散亂心。他們都沒有誠心,雖是到廟上來看,但根本不知道有佛,所以這可以說散亂中的散亂。「入於塔廟中」:到佛塔或佛廟裡。「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祇要他念一聲「南無佛」,以最初這一念,他們究竟都是可以成佛的。什麼緣故呢?因為千里之行,起於足下;萬德圓融,始於一念。以最初一念種的佛因,將來必定得結佛果。 我們念南無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你看很容易念,可是這個機會並不容易遇著。現在各位知道念佛的聖號,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念佛的人多?還是會念佛的人多?也可以說會念佛的人,其數如月亮這麼稀少,不會念佛的人猶如滿天繁星那麼多。故說會念佛的人,皆因宿世的善根成熟了,而今才會遇到念佛的法門。故諸位要珍惜自己的善根,不要自暴自棄。 在佛住世時,佛有一個堂兄弟名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常常與佛作對。佛教化弟子每天日中一食;他卻標異現奇,別創五法,專門與佛作對。釋迦牟尼佛教化弟子吃齋不吃肉;他卻說我叫我的弟子不但不吃肉,連鹽都不吃。總要表示他比佛高一籌。可是他就是不肯念佛。提婆達多一生儘造罪業,等到惡貫滿盈,將要身陷地獄時(就是這個肉身活著就下地獄去),他忽然想起念佛了。可是他想念佛卻念不出來,祇念了「南….:無….:」兩個字,「佛」字就是念不出來,這是業障遮止他,故說不出一個「佛」字。釋迦牟尼佛就說了:「唉!這個人也是很可憐的!你們不要輕看他,等到他在地獄的罪受滿後,出了地獄再修行,那時還可以成辟支佛,這位辟支佛的名字就叫『南無』,就因為他當初念『南無』兩個字。」故你們不要把念佛看得那麼容易,以為隨便可以念佛。你們現在是沒有業障障住,所以才念得那麼輕鬆,一旦障住時,你想念也念不出來了。 另外有一公案,也是在佛住世時,有一位老人,他很窮。他看釋迦牟尼佛天天帶著一千二百個弟子,出去托缽乞食,不沾世務,很清淨自在的,於是他也想出家。他去給孤獨園要求出家,那天恰巧釋迦牟尼佛不在,出外應供去了。佛的弟子,有開五眼的、有開法眼的、有開慧眼或全證得五眼六通的。也有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開佛眼並不是證果,這叫報得通。因為在很多生修過四十二手眼和楞嚴咒等種種法門,故得這種果報。)證了初果至四果的聖人,可以看到八萬大劫其中的因緣。老人想出家,這些佛弟子、大羅漢,就觀察起來,看看這老人的根基怎麼樣?可不可以出家呢?一觀察,這個人在八萬大劫以內,也沒有供過佛;也沒有拜過佛;也沒有念過佛;根本沒有種過絲毫的善根,那麼他就不能出家了。所謂:「莫道出家容易得」,你不要認為出家是件很容易的事。「皆因累世種菩提」,出家人要在生生世世種了很多善根,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出家。並不是說我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若你沒有善根,你就是想出家,也有很多障礙。即使出家了,但過了一天、二天,或一個月、二個月,就還俗了;或者出家一年、二年又還俗了,甚至三年、五年、十年後,還俗的都有。故你不要看出家是很容易的事。 佛的弟子們看這老人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善根,於是就告訴他說:「你不能出家,你年紀大了,不能修行了,你還是回去吧!」老人聽了很傷心,一邊走一邊哭,自言道:「我以為出家很容易,想不到這些佛的弟子都不收我,大概嫌我又老又窮。我這輩子做人也沒多大意思,死了算囉!」故他邊哭邊往海邊走。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迎他而來。佛問他:「你這位老人,為什麼要跳海啊?」他說:「我想出家,到了給孤獨園,佛不在,佛弟子都不收留我。我想想一個人生活著也沒什麼樂趣,不如死了算了!」釋迦牟尼佛說:「噢!你要出家嗎?那沒問題!你跟我回去,我許可你出家。」老人乃跟佛回去出了家。一修行,沒幾天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的弟子皆不明白這件事,都覺得奇怪:「這個人他也沒有善根,怎麼會證得阿羅漢果呢?還有他在八萬大劫之內也沒有做過好事,為什麼佛居然會讓他出家呢?」於是就請問佛。 佛就對一切阿羅漢講:「你們只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內的種種因果,超過了八萬大劫的事,你們就不知道了。這位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前的時候,也是很窮,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一害怕就趕緊念了一聲『南無佛!』因念這一聲『南無佛』,老虎跑了。直到現在,他念『南無佛』這善根的種子已經成熟了,故他來出家,且證得阿羅漢果。」由這一件公案看來,可見出家並不容易。 還有,在印度有一種外道,他們是供養一個天神的像。這天神的身體是用泥或木頭塑造的,唯獨天神的頭是用黃金造的。這件事被一個賊知道了,他就想去偷這天神的頭。他到了那地方,因懾於天神的威德,生出一種恐懼心。這時,他就想起了念「南無佛」,則恐懼心全無。因這一聲「南無佛」,令天神的威德也顯不出來,所以他就把天神的頭偷走。偷走之後,一般人就說:「啊!你看這個天神,雖然你們大家都信他,但他沒有靈感,若他有靈感怎麼會連頭也沒有了?你們信這個天神是沒有用的。」正這麼一講,天神的靈性立即就顯現了。(神有時會有一股靈氣,靈氣附到誰的身上,誰就不省人事。)這時天神就附到一個人的身上,開始說話了:「我不是沒有靈驗啊!這個賊本來是不敢偷我的頭的,但是他念了一聲『南無佛』,這一念佛光普照,我就睜不開眼睛,所以沒辦法保住我的頭,而被他偷走了。這並不是我沒有靈感,而是因為佛的威德比我更大,故我無法保住我的頭。」 說到這裡,是不是說佛在幫賊去偷這天神的金頭,叫他去造罪業呢?不是的,其意謂這個賊念佛,而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無論是善人念佛或惡人念佛,都有同等的功力。故他雖然是做賊,可是他知道念「南無佛」,所以他把天神的金頭偷去了。這並不是佛幫助他做賊,而是佛成就他的善根。為什麼說他偷東西還有善根呢?法華經上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他當時雖然是做賊,但他有念佛的善根,將來一定會成佛的。這叫「順逆皆精進」。故說這並不是佛幫助他去偷天神的頭,而是佛平等對待眾生,無論善人惡人,念佛一樣有感應的。 講到這個公案,大家不要誤會,念佛可以偷天神的金頭。那麼我也念佛去偷神的銀頭了,那是不可以的。這個賊他並不懂佛法,也許是曾聽人說過,念「南無佛」好,他就記住了。等他害怕時,他就念「南無佛」,但他根本沒有學過佛法。我們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依念佛的這種威德,仗著佛光去偷東西,這是不可以的!因為你學過佛法,知道偷是犯盜戒,你明知故犯,那就罪上加罪。對於這一點,每一個人都要認識清楚。 為什麼要說這一點呢?過去有一個和尚,在他出家以前是個軍人。以後學了佛法就很相信念佛,且常常引導一般人一起念佛。後來出了家,受戒時,我也在場。大約五、六年後,他就到香港去。 香港新界有一個「道風山」。「道風山」是基督教辦的,專門破壞佛教,破壞出家人。用錢和女人來誘惑他們,讓他們還俗。有些出家人,沒錢用或想找女人,都到那裡去。這個和尚也去了,在那兒做廚師。出家人到那裡都要吃葷,不吃齋,還要殺雞、殺鴨。這個和尚他做廚子,以為念佛可以超度眾生,所以他殺雞殺鴨時,一邊拿刀殺雞,一邊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以為殺生時,一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這些雞超度了。結果他住在那兒有半年多,就發精神病,不久就病死了。 是故應知,明知故犯,罪加三等。不錯!念佛是可以超度,但是你沒有這種把握,說我這一刀把牠殺了,即刻叫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當你還沒有這種功夫時,切不可隨便殺生,不可以說我殺牠時,想著牠是往生極樂世界去了。故我們不可誤會念佛,就可以隨便造罪,這和尚的情形是我親眼看到的。當他發精神病時,想來見我,但始終沒有見到我。他的名字叫宏輝,是虛老的徒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那些佛曾說過的話…(What Buddha once said…)
佛經白話文。俗話說:「關關難過關關過」。迷惘的時候就來聽聽看那些佛曾說過的話… 佛經翻譯內容取自『報佛恩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