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然禅的核心理念“心性自然”是自然禅的本质: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自然禅”,没有固定标准。它强调“自悟、自省、自控”,追求与自然和天道的合一。宗教与学术并重:虽然表面上自然禅似乎简单、无拘无束,但其实是一套深邃的宗教哲学体系。修行者应当怀有**“敬畏之心”**——这是进入自然禅的首要前提。🧘 二、敬畏之心与“五戒”的修行自然禅以“五戒”为修行的基本规范,与佛教相似但更强调“心性之自然”:戒律 含义 敬畏之心的体现不杀生 尊重一切生命 对生命有敬畏不偷盗 不取非己之物(包括财富、思想、精神) 对他人资源的敬畏不妄言 不说假话、不传谣 对语言的敬畏不淫邪 克制欲望 对欲望的敬畏不饮酒 保持清醒、避免心性迷乱 对自我行为的敬畏这“五戒”并非苛刻约束,而是帮助修行者远离“造物主不喜之事”,让生命轨迹更顺、更正的“红线原则”。🌏 三、天性·本性·习性三分论自然禅认为人由三种性组成:天性:由天与环境赋予,不可控;本性:由父母遗传决定,不可控;习性:后天养成,可通过修行改变。因此,修行的重点在于调习性、养敬畏。能控制的部分尽力修正,无法控制的则“随顺自然”,体现“心性自然”的精神。🌿 四、敬畏的现实意义与能量论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认为:五戒是**守住人生“红线”**的根本,能防止堕落与心性污染;当人违背五戒时,会导致能量下降(“弦能量变负”);遵循五戒能量上升,心想事成,与“造物主”共鸣。他还指出,西方量子理论、弦理论的某些观念与自然禅“天人合一”的思想殊途同归,科学的尽头即是神学。🌸 五、个人修行与生活体验作者从10岁接触自然禅,一生坚持守戒:从不饮酒,即使在应酬文化浓厚的体制内工作仍坚持戒酒;控制言语与妄言,但承认“祸从口出”仍是最难修的一关;对欲望尤其“色欲”保持警醒,通过修行逐步化解;认为敬畏之心养成后,会自然形成良性习惯,远离人生风险。他总结:“敬畏让人远离造物主不喜的红线;守戒让人生走向正轨;修行的目的,是让天命更青睐我们。”🔱 六、自然禅的传承与宗教定位自然禅是以国学为根的宗教体系,传承500余年;强调“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作者曾长期视之为学术体系,但最终体悟到:自然禅不仅是学问,更是一种宗教信仰:一种生活的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