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廣播劇嗎?舊日子從收音機定時定候去收聽,九十年代精采的節目多不勝數,然後漸漸因為媒體技術的轉變,人們開始習慣Video/Audio on Demand,於是想什麼時候聽什麼看什麼再也不用看時間表。現在的我們擁有許多線上媒體的選擇,但卻少了那麼一點期待。是次Podcast講故想要重拾廣播劇的經驗,用聲音說故事,除了回憶或重塑文化體驗,也想要透過不同的新舊媒體去實現項目主題,並透過大眾熟悉的媒體操作,用故事連結過去與現在,透視可以重塑一個人珍貴回憶的可能性。
-----
《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 實驗項目旨在推廣大眾以不同的方法去保存紀錄。現代社會科技發達,我們可以錄音錄影,但隨著平台不斷轉換,有好多珍貴的是否都隨著媒體的轉化或消失而煙消雲散了?故事《三天》分上、下兩集,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讓回憶通過文本與錄音留下記認,故事中的人與事或真或假,但情感是真的。
我們總可以盡自己的努力,留下什麼。
還記得廣播劇嗎?舊日子從收音機定時定候去收聽,九十年代精采的節目多不勝數,然後漸漸因為媒體技術的轉變,人們開始習慣Video/Audio on Demand,於是想什麼時候聽什麼看什麼再也不用看時間表。現在的我們擁有許多線上媒體的選擇,但卻少了那麼一點期待。是次Podcast講故想要重拾廣播劇的經驗,用聲音說故事,除了回憶或重塑文化體驗,也想要透過不同的新舊媒體去實現項目主題,並透過大眾熟悉的媒體操作,用故事連結過去與現在,透視可以重塑一個人珍貴回憶的可能性。
-----
《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 實驗項目旨在推廣大眾以不同的方法去保存紀錄。現代社會科技發達,我們可以錄音錄影,但隨著平台不斷轉換,有好多珍貴的是否都隨著媒體的轉化或消失而煙消雲散了?故事《三天》分上、下兩集,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讓回憶通過文本與錄音留下記認,故事中的人與事或真或假,但情感是真的。
我們總可以盡自己的努力,留下什麼。
炎夏某個下午,兩位策展人在台灣工作室喝咖啡聊項目的時候,談起有關科技、典藏與庫存的相關題目。Escher說現在有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一切以前繁瑣無盡的工作有A.I.代勞,於是典藏似乎有了新的定義新的做法。二人說到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或時刻是在過後才被定義的,許多當下流失,沒有人知道在未來這些資訊有多重要,於是所有重要的東西被視為重要之前都一概不知道重不重要。是這樣說吧?試想想如果現場有一個線上庫存,上面有海明威在花神咖啡館與友人的對談,這大家不會爭著去聽去讀嗎?於是另一個問題出現,那時候如果海明威還沒紅遍全世界,我們哪知道要把東西存取下來?即便現今科技發達,就像Escher與Joel的對話,誰知道我們是不是/會不會是海明威?是次Podcast對談,兩位策展人就科技與典藏的題目,無限放大發揮,不是什麼研究討論,就是想說在未發明預知未來神器以前,A.I. 與每個人可以為著珍貴的事情做些什麼。
炎夏某個下午,兩位策展人在台灣工作室喝咖啡聊項目的時候,談起有關科技、典藏與庫存的相關題目。Escher說現在有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一切以前繁瑣無盡的工作有A.I.代勞,於是典藏似乎有了新的定義新的做法。二人說到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或時刻是在過後才被定義的,許多當下流失,沒有人知道在未來這些資訊有多重要,於是所有重要的東西被視為重要之前都一概不知道重不重要。是這樣說吧?試想想如果現場有一個線上庫存,上面有海明威在花神咖啡館與友人的對談,這大家不會爭著去聽去讀嗎?於是另一個問題出現,那時候如果海明威還沒紅遍全世界,我們哪知道要把東西存取下來?即便現今科技發達,就像Escher與Joel的對話,誰知道我們是不是/會不會是海明威?是次Podcast對談,兩位策展人就科技與典藏的題目,無限放大發揮,不是什麼研究討論,就是想說在未發明預知未來神器以前,A.I. 與每個人可以為著珍貴的事情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