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295|腳腫走不動的雙腿不只是靜脈曲張?一集說清楚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全貌
⸻
📌主題亮點:
• CVI 是什麼?從靜脈瓣膜失能到腿部腫脹與皮膚潰瘍
• 傳統治療 vs. 微創介入 vs. 再生醫學,臨床選擇怎麼分流?
• 雙重重點:提高生活品質與避免截肢風險
⸻
🔍內容解析:
本集重點: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反覆潰瘍、行動不便甚至截肢。本集從病理機轉開始,帶你完整理解 CVI 的分期、診斷演進、治療策略與未來技術,幫助醫療專業者與患者一起面對挑戰。
—
🦵CVI 是什麼?病理生理與臨床定義
CVI 指的是下肢靜脈瓣膜功能受損,導致血液回流不順、血液滯留於遠端靜脈系統,進而出現腿部腫脹、色素沉著、濕疹、靜脈性潰瘍等一系列症狀。其病因常與靜脈高壓、瓣膜退化、深靜脈血栓後遺症(PTS)有關。根據 CEAP 分類法,CVI 可分為 C0(無可見症狀)到 C6(活動性潰瘍)共七個階段。
這些變化不僅影響外觀,更影響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晚期 CVI 患者常有皮膚纖維化、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因慢性潰瘍而影響心理健康。
—
🩺診斷與分期:從聽診器走向雙工超音波
早期 CVI 診斷仰賴臨床觀察,包括腳踝腫脹、下肢色素沉著與皮膚改變。近年來,雙工(Duplex)超音波成為標準工具,可檢測靜脈瓣膜功能、逆流時間、靜脈擴張程度與血栓殘留情形。
此外,靜脈壓測試(Venous plethysmography)、靜脈造影與磁振血管攝影(MRV)等技術則在難治型或手術評估時提供補充資訊。分期系統方面,以 CEAP 為主,臨床上也會搭配 VCSS(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評估病情進展與治療反應。
—
💊從藥物到微創:多層次的治療策略
CVI 治療可分為保守性、藥物性、外科與微創介入四大類:
1. 壓力治療(Compression therapy):是所有階段 CVI 的基礎治療,利用彈性襪、壓力繃帶降低靜脈壓力、改善回流。
2. 藥物治療:常用如 MPFF(Micronized Purified Flavonoid Fraction)與 Horse Chestnut extract 等植物衍生藥物,可減少腫脹與疼痛。其他如利尿劑、抗凝藥物則依臨床併發症使用。
3. 外科與微創療法:
• 傳統手術如高位結紮與剝除術(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適用於大隱靜脈顯著逆流者。
• 微創技術如 EVLT(Endovenous Laser Therapy)、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VenaSeal(靜脈膠水)等,逐漸取代傳統開刀,具有復原快、疼痛少、成功率高等優點。
4. 血管內治療:如 Iliac vein stenting 適用於合併骨盆出口症候群(May-Thurner Syndrome)或深靜脈阻塞者,對減輕症狀與潰瘍癒合極具幫助。
—
🔬未來發展:基因、幹細胞與人工智慧
面對部分難治型 CVI 或反覆潰瘍病例,傳統治療效果有限,因此學界持續探索更具前瞻性的療法:
•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透過間質幹細胞促進微血管再生、減少發炎反應,早期研究顯示可加速潰瘍癒合,但尚待更多臨床試驗驗證。
• 基因治療:針對先天靜脈壁與瓣膜結構缺陷的基因標的,開啟個人化治療可能性。
• AI 與穿戴裝置:運用人工智慧協助超音波判讀、疾病分期,或透過智慧壓力襪與行動監測裝置,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與早期預警能力。
—
📣負責任的行動:
若你或親友有下肢腫脹、反覆皮膚變色或傷口難癒合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是否為 CVI。穿戴合適壓力襪、避免久站久坐、適度運動都是減緩惡化的關鍵。對醫療人員而言,提升對 CVI 的認識與治療敏感度,有助於減少截肢率與醫療支出。
⸻
📚熱門關鍵字: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CVI #靜脈瓣膜逆流 #靜脈潰瘍 #雙工超音波 #靜脈內治療 #微創血管手術 #靜脈曲張 #MayThurner症候群 #幹細胞治療 #靜脈膠水 #血管內雷射 #壓力治療 #靜脈復發 #生活品質 #AI在血管醫學 #CEAP分期
⸻
🎤主講人資訊:
Dr.Happy Human Plumber
一位關心血液流動與生命節奏的血管外科醫師,持續以精準醫學與溫柔視角,分享每一次動靜脈間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