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57/e2/ec/57e2ec9e-6a10-58ce-0f1a-53395ae0005f/mza_6093531584359959107.jpg/600x600bb.jpg
Colorado Chinese Podcasts 科罗拉多华人播客
Denver Chinese Source 丹佛华人资讯网
26 episodes
9 months ago
他是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里一个精通中文的老教授,他除了教授中国现代史外,他还在科罗拉多大学开了堂现代汉语课程,是个十足十的中国通。这个来自丹佛西边中央城(Central City)的外国人一生机遇蛮与众不同的。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不久就投身军旅的他,原本雄心壮志的想被派到西伯利亚去对抗刚刚推翻沙俄的布尔什维克,没想到被派到菲律宾一待就待了四年,想被派驻日本才报名了训练军人外国语言的课程,反而糊里糊涂的被派到了中国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和中国一生的不解之缘。那一年是1924年,他的名字叫做大卫包瑞德(David D. Barrett)。在这时期,他练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腔,就连四书五经也难不倒他。1927年是他的仕途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调任到驻守天津的第15步兵团,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个伯乐,步兵团指挥官乔治马歇尔中校(Lt. Col. George Marshall) ,和营长约瑟夫史迪威少校(Maj. Joseph Stilwell)。在他们的提携下,1931年他被调任为第15步兵团的情报官,为美国搜集中国政府的情报,任内他看到了国民党政府清党时的血腥。1934年他再被调任到北京的美国公使馆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这时他的指挥官是老长官,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史迪威,在这任内,他又第一手看到日军侵华的暴行,亲眼目睹了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卢沟桥事变。1942年已经是上校的包瑞德,晋升为陪都重庆美国公使馆的首席武官(Chief Attache),成为了重庆政府和驻华美军沟通主要的桥梁。史迪威将军和蒋介石总统不和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他和主导美国二战策略的马歇尔将军一直希望国共不要互扯后腿,可以以大局为重,联合抗日,1944年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下,包瑞德又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两位将军主导,试图和当时在延安政府建立沟通渠道的美军观察团(US Army Observation Group)的组长。那时包瑞德和团员一同到延安去生活了一阵子,在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和中共领导层做了近距离的接触,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了中立态度,动摇了他们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立场。尔后他也参与了由美国驻华赫尔利大使(Amb. Patrick Hurley) 和魏德迈将军(General Albert C. Wedemeyer ) 主导的国共合作协商,在协商期间,和中共领导层关系不错的包瑞德又被魏德迈将军秘密派到延安去试探美军和共军是否有在西南战场合作的空间,没想到此举打乱了和重庆政府关系极好的赫尔利大使的布局,让赫尔利大使在华府极力反对晋升包瑞德为准将的提案,让这个提案胎死腹中,成也中国,败也中国,让包瑞德成为了华府和国共角力下的牺牲品。您知道吗,其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的开国大典,包瑞德也在那里,由于他和中共领导层的交情,在没有受邀出席的情况下,保安也没有阻止已经回任大使馆武官的包瑞德用他的照相机,在迁台前夕,拍下了当时的一些珍贵画面,他在迁台几年后就退伍,由于早前的亲共立场,也曾遭遇过五十年代麦卡锡时期的白色恐怖(McCarthyism),劫后余生的他,洗净铅华回到家乡的科罗拉多大学任教,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到他晚年,大学的学生们只知道他是个和蔼可亲,操着北京腔,一个比许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堂上侃侃而谈的中国现代史,其实也是他的故事,在许多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他都在那里。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Colorado Chinese Podcasts 科罗拉多华人播客 is the property of Denver Chinese Source 丹佛华人资讯网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他是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里一个精通中文的老教授,他除了教授中国现代史外,他还在科罗拉多大学开了堂现代汉语课程,是个十足十的中国通。这个来自丹佛西边中央城(Central City)的外国人一生机遇蛮与众不同的。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不久就投身军旅的他,原本雄心壮志的想被派到西伯利亚去对抗刚刚推翻沙俄的布尔什维克,没想到被派到菲律宾一待就待了四年,想被派驻日本才报名了训练军人外国语言的课程,反而糊里糊涂的被派到了中国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和中国一生的不解之缘。那一年是1924年,他的名字叫做大卫包瑞德(David D. Barrett)。在这时期,他练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腔,就连四书五经也难不倒他。1927年是他的仕途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调任到驻守天津的第15步兵团,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个伯乐,步兵团指挥官乔治马歇尔中校(Lt. Col. George Marshall) ,和营长约瑟夫史迪威少校(Maj. Joseph Stilwell)。在他们的提携下,1931年他被调任为第15步兵团的情报官,为美国搜集中国政府的情报,任内他看到了国民党政府清党时的血腥。1934年他再被调任到北京的美国公使馆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这时他的指挥官是老长官,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史迪威,在这任内,他又第一手看到日军侵华的暴行,亲眼目睹了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卢沟桥事变。1942年已经是上校的包瑞德,晋升为陪都重庆美国公使馆的首席武官(Chief Attache),成为了重庆政府和驻华美军沟通主要的桥梁。史迪威将军和蒋介石总统不和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他和主导美国二战策略的马歇尔将军一直希望国共不要互扯后腿,可以以大局为重,联合抗日,1944年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下,包瑞德又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两位将军主导,试图和当时在延安政府建立沟通渠道的美军观察团(US Army Observation Group)的组长。那时包瑞德和团员一同到延安去生活了一阵子,在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和中共领导层做了近距离的接触,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了中立态度,动摇了他们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立场。尔后他也参与了由美国驻华赫尔利大使(Amb. Patrick Hurley) 和魏德迈将军(General Albert C. Wedemeyer ) 主导的国共合作协商,在协商期间,和中共领导层关系不错的包瑞德又被魏德迈将军秘密派到延安去试探美军和共军是否有在西南战场合作的空间,没想到此举打乱了和重庆政府关系极好的赫尔利大使的布局,让赫尔利大使在华府极力反对晋升包瑞德为准将的提案,让这个提案胎死腹中,成也中国,败也中国,让包瑞德成为了华府和国共角力下的牺牲品。您知道吗,其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的开国大典,包瑞德也在那里,由于他和中共领导层的交情,在没有受邀出席的情况下,保安也没有阻止已经回任大使馆武官的包瑞德用他的照相机,在迁台前夕,拍下了当时的一些珍贵画面,他在迁台几年后就退伍,由于早前的亲共立场,也曾遭遇过五十年代麦卡锡时期的白色恐怖(McCarthyism),劫后余生的他,洗净铅华回到家乡的科罗拉多大学任教,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到他晚年,大学的学生们只知道他是个和蔼可亲,操着北京腔,一个比许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堂上侃侃而谈的中国现代史,其实也是他的故事,在许多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他都在那里。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https://i1.sndcdn.com/artworks-000511793562-vdbq1u-t3000x3000.jpg
丹佛,我们的家系列 - 尤利西斯格兰特
Colorado Chinese Podcasts 科罗拉多华人播客
4 minutes 9 seconds
6 years ago
丹佛,我们的家系列 - 尤利西斯格兰特
在一张莱德维尔(Leadville)泛黄的老照片里,看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中年男子站在路中央的迎宾门下向远处遥望,四年前莱德维尔发现了丰富的银矿而身价百倍,从一个聊无人烟的山区小镇,变成了一个人口过万的矿业重镇,也是在那一年的科罗拉多加入了联邦,成为了美国的一州。老照片里的莱德维尔已经看得到繁荣的景象,商铺旅社林立,泥泞的路上还看得到马车交纵的痕迹。这个城市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因为银矿而发迹,也因为银矿而没落,1878年的金银双本位政策让白银水涨船高,洛阳纸贵,也让莱德维尔的银矿大王泰伯先生(Horace Tabor)成为了巨富,但1893年美国回归金本位导致银价狂跌,科州陷入长达几年的经济低潮,泰伯先生黯淡收场。这是一张1880年的照片,那一年的美国并不平静,随着在美华工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的反华浪潮,这一年也是个大选年,华工问题理所当然的也成为了选举里的焦点,间接导致了几个月后在丹佛发生的反华暴动(Denver Anti-Chinese Riot)。莱德维尔也不例外,随着矿工的涌入,种族纠纷也层出不穷,一年前就言明不欢迎华工进入。照片里的中年男子似乎略有所思,他似乎看到了繁荣背后的波涛汹涌,就和十几年前他参与的那场战役一样,有着暴风雨前的宁静。1861年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西点军校出身的他虽然已经官拜陆军上校,眼见已届退伍年龄,还是怀才不遇,一直没有碰上让他一展长才的机会。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场死伤超过百万的内战(American Civil War)里,他遇上了一生中的伯乐林肯总统,让他建功立业,千古留名,他的名字叫做尤利西斯格兰特(President Ulysses S. Grant),那一年他39岁。有许多人说林肯造就了格兰特,但也可以说格兰特成就了林肯的丰功伟绩,他带领了原本节节败退的北方军,斗智斗勇,打败了和他有瑜亮情结南方军队的李将军(General Robert E Lee),结束了这场历时4年的内战,但也是在这最光辉的一年,他失去了和他亦师亦友的林肯总统。也因为希望延续这位挚友的理想,而投身政坛,在1869年成为了美国第18任的总统。格兰特总统一生的毁誉参半,他的军旅生涯让他功成名就,他的政治生涯却让他险些身败名裂,总统任内弊案频传。但格兰特总统一直是在科州评价最高的总统之一,而他也和科州的命运巧妙的联在一起,在他任内,科罗拉多成为了美国的一州,也是在他任内制定了美国双本位政策,带动了科州银矿业的发展。在战场上体验过颠沛流离,骨肉分离的他,在任内致力推动融合,希望能够捻灭种族歧视的火苗。1880年是他最后一次造访科州,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大家都想一睹这位传奇人物的庐山真面目,照片里的莱德维尔也不例外,但他敏锐的第六感似乎已经预见了这个城市因为矿业而起,也将会因矿业而没的未来,沉思着这个国家,这个州,还有这里的人们会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如脚下的泥巴路一样,他能够在历史的巨轮下留下什么样的痕迹。1885年1月他丑闻缠身的的第一任副总统斯凯勒科尔法克斯(Schuyler Colfax)在明尼苏达小镇的火车站里逝世,同年7月格兰特总统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63岁,结束了他不平淡的一生。
Colorado Chinese Podcasts 科罗拉多华人播客
他是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里一个精通中文的老教授,他除了教授中国现代史外,他还在科罗拉多大学开了堂现代汉语课程,是个十足十的中国通。这个来自丹佛西边中央城(Central City)的外国人一生机遇蛮与众不同的。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不久就投身军旅的他,原本雄心壮志的想被派到西伯利亚去对抗刚刚推翻沙俄的布尔什维克,没想到被派到菲律宾一待就待了四年,想被派驻日本才报名了训练军人外国语言的课程,反而糊里糊涂的被派到了中国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和中国一生的不解之缘。那一年是1924年,他的名字叫做大卫包瑞德(David D. Barrett)。在这时期,他练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腔,就连四书五经也难不倒他。1927年是他的仕途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调任到驻守天津的第15步兵团,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个伯乐,步兵团指挥官乔治马歇尔中校(Lt. Col. George Marshall) ,和营长约瑟夫史迪威少校(Maj. Joseph Stilwell)。在他们的提携下,1931年他被调任为第15步兵团的情报官,为美国搜集中国政府的情报,任内他看到了国民党政府清党时的血腥。1934年他再被调任到北京的美国公使馆做助理武官(Assistant Military Attache),这时他的指挥官是老长官,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史迪威,在这任内,他又第一手看到日军侵华的暴行,亲眼目睹了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卢沟桥事变。1942年已经是上校的包瑞德,晋升为陪都重庆美国公使馆的首席武官(Chief Attache),成为了重庆政府和驻华美军沟通主要的桥梁。史迪威将军和蒋介石总统不和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他和主导美国二战策略的马歇尔将军一直希望国共不要互扯后腿,可以以大局为重,联合抗日,1944年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下,包瑞德又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两位将军主导,试图和当时在延安政府建立沟通渠道的美军观察团(US Army Observation Group)的组长。那时包瑞德和团员一同到延安去生活了一阵子,在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和中共领导层做了近距离的接触,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了中立态度,动摇了他们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立场。尔后他也参与了由美国驻华赫尔利大使(Amb. Patrick Hurley) 和魏德迈将军(General Albert C. Wedemeyer ) 主导的国共合作协商,在协商期间,和中共领导层关系不错的包瑞德又被魏德迈将军秘密派到延安去试探美军和共军是否有在西南战场合作的空间,没想到此举打乱了和重庆政府关系极好的赫尔利大使的布局,让赫尔利大使在华府极力反对晋升包瑞德为准将的提案,让这个提案胎死腹中,成也中国,败也中国,让包瑞德成为了华府和国共角力下的牺牲品。您知道吗,其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的开国大典,包瑞德也在那里,由于他和中共领导层的交情,在没有受邀出席的情况下,保安也没有阻止已经回任大使馆武官的包瑞德用他的照相机,在迁台前夕,拍下了当时的一些珍贵画面,他在迁台几年后就退伍,由于早前的亲共立场,也曾遭遇过五十年代麦卡锡时期的白色恐怖(McCarthyism),劫后余生的他,洗净铅华回到家乡的科罗拉多大学任教,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到他晚年,大学的学生们只知道他是个和蔼可亲,操着北京腔,一个比许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堂上侃侃而谈的中国现代史,其实也是他的故事,在许多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他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