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远,却互相不愿理解。
节目简介
在多语言环境中生活的我们,经常会经历这样一种尴尬——明明想说纯中文,出口却总是中英文混杂,这种现象究竟是装模作样,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身份转变?本期节目邀请到我的朋友Zhimeng,共同探讨中英混杂背后的心理机制、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的审视。面对经济下行、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我们如何找到共同的语言去相互包容和理解?或许,语言的夹缝中藏着我们共同的焦虑与期待。
本期嘉宾
Zhimeng,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生
时间轴
- 00:36 主播自我介绍与本期节目主题背景
- 01:46 面对听众对中英文混杂的抵触情绪感到的困惑
- 07:06 语言与情绪强度的关联:为何我们更容易用外语表达敏感情绪?
- 11:16 英语是否正在入侵我们的母语表达?
- 16:31 中英夹杂是否可以成为新的语言形态?
- 19:29 为什么大陆对语言混杂的态度更敏感?
- 23:35 英语熟练度不够是否导致“邯郸学步”般的语言焦虑?
- 26:46 在中美之间的身份迷失:语言混杂背后的文化认同冲突
- 29:36 身份上的“不被接纳”会让人感到悲凉
- 33:02 为什么留学生群体总被误解为精英阶层?
- 36:20 语言与阶级的关系:方言、普通话与地域认同
- 40:04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英语高贵论 vs. 汉语纯洁论
- 42:55 大陆社会在语言文化自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45:50 语言混杂恰恰反映语言本身的强大和生命力
- 46:43 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社会包容性却反而在降低?
- 49:43 为什么经济下行时,我们更难包容彼此?
- 50:48 总结:我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沟通与理解?
关注官方Instagram: BDFM_Official 获取最新节目信息。本节目会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 Spotify, QQ音乐,网易云音乐同步更新。
主播|Rivo
剪辑|Rivo
封面图|Rivo
嘉宾统筹|R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