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类学和社会学是一体两面的:它们关注的社会议题、研究对象和应用场景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但是,两个学科又经常被作为比较的对象,尤其是在方法论上,人类学天马行空,充满想象;社会学一丝不苟,有条不紊。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两个学科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异同呢?
今天这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我的高中好友小纪,她现在正在牛津大学社会学系读博士三年级,她的研究话题是:跨族裔家庭背景下长大的混血儿,他们所经历的身份认同、族裔边界的选择以及与“主流”社会的互动过程。她的研究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用荷兰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对混血儿的交友及婚恋选择中的族裔边际做了分析。但是,小纪也不排斥定性的方法,如她所言:“在社会学里,定性、定量之争由来已久,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我们今天将从她的研究出发,展开一场人类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对话;如果你对人类学和社会学都感兴趣,那么也希望这期播客为你提供一些学科选择上的参考。
本期谈话人:
小纪 | 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小牛 | 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生(主持人)
时间线:
- 02:45 嘉宾介绍
- 06:54 本科在北大:国际关系 VS 社会学
- 08:50 本科研究经历:关于土耳其女性的头巾研究
- 15:52 本科毕业论文:爱尔兰华人移民家庭里的取名选择
- 19:58 硕士论文:混血儿的身份认同与身心健康
- 22:20 社会学研究中都需要一个Hypothesis (假说)吗?
- 22:40 社会学中的定性、定量之争:权力与话语权之争
- 28:41 社会学的定性研究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有何区别?
- 30:54 博士课题介绍
- 34:09 进入荷兰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库:考试、密钥、荷兰语、复杂结构
- 39:58 双重审核:牛津的学术伦理审核 + 荷兰政府审核
- 41:46 结论:混血儿更有可能跨越族裔边界
- 43:02 对“移民融入”的反思:欧洲中心主义 VS 各族裔之间是平等的
- 49:45 如何扩展研究受众:拍纪录片
- 52:15 博士之后的职业规划:对学术界又爱又恨
- 55:18 反思研究者的特权
- 61: 01读博会有年龄焦虑吗?
- 67:25 读博会让人更轻盈吗——生活永远有退路
背景音乐:
告五人 – 爱人错过
White Cherry – MELANCH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