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几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一些与人类学相关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今天及往后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拓展「安斯如是」的边界,邀请一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人生经验的嘉宾做客。今天来到EP04的谈话人是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材料工程系读博士四年级的张老师,他将与小牛展开一场人类学和材料科学之间的对话。这场对话并不完全从学科专业角度展开,而更多涉及到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这两个截然不同领域读博士的研究体验和生活状态,我们也将从彼此的切身经验出发,探讨一些关于博士就业和人生规划的长线问题。
提到文科或理工科博士,大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刻板印象,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可以验证一下哪些刻板印象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为正在考虑“读博”这条人生路径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引。
本期谈话人:
张老师 | 鲁汶大学材料工程系博士
牛老师 | 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生
时间线:
- 00:17 节目及嘉宾介绍
- 04:30 材料工程及人类学博士的一天是如何展开的
- 12:55 材料科学与实验室研究:测试材料性能与验证自己猜想的小战场
- 16:53 人类学也有课题假设吗?
- 19:02 老板(导师)与“组”对于工科研究的影响、对老板的“向上管理”
- 23:10 中国博士在海外研究时的“卷”与“躺平”
- 28:20 “请假羞耻症”
- 36:48 中国、比利时、美国生活及科研经历的对比
- 41:00 比利时人的“小国”心态
- 43:05 如何交到外国朋友:美食、语言、运动及共同爱好
- 48:30 小城鲁汶是“乌托邦”吗:医疗、教育、国际化产业 VS 糟糕天气、学习压力、50%的税收
- 55:41 当比利时选民右转,移民政策收紧,为何中国移民持欢迎态度?
- 57:52 毕业后的职业规划:留欧还是回国?
- 59:00 理工科博士的四种职业选择:高校、业界、专利律师、餐馆老板
- 66:01 寄语理工科博士:练好英语、保持“吸收”状态、差异化竞争
- 70:04 寄语文科博士:不要浪漫化没有走过的路——读博不是对走入社会或工作的逃避
背景音乐:
Thomas Greenberg – Dream for Today
Jay Crew/RJ Pasin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