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时代的速度幻觉
我常常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类的部分工作,而是人类自己,主动放弃了思考的节奏。整个文明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向着“更快、更大、更强”的方向狂奔。我们把这称为效率、称为进步,却很少去问一句:这真的是前进吗?还是我们只是在原地打转?
人工智能让这个时代显得聪明无比,却也暴露了人类的焦虑与浅薄。我看到太多人在面对AI时,陷入两种极端:一方面是近乎宗教式的狂热,把它当作万能的智慧;另一方面,当AI的回答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时,他们又立刻转向蔑视与愤怒,仿佛AI成了一个欺骗他们的骗子。这两种态度,其实出自同一个根源——他们从未理解AI的本质。人工智能只是理性的一种映射,它学习人类,却不理解人类。它没有灵魂,却反映出我们的灵魂状态。一个人如何看待AI,其实暴露了他如何看待自己。
在我看来,程序设计曾经是一种美学——简洁、优雅、可读,逻辑如诗。那时候的程序员,追求的不只是结果,而是结构的和谐与思想的秩序。而如今的开发世界,越来越依赖“算力”与“堆叠”。人们不再思考算法的优雅,而是直接以“大力出奇迹”的方式粗暴解决问题。只要服务器足够快、内存足够大、参数足够多,即使笨拙的算法,也能跑出正确的结果。这正如当代文明的缩影:速度掩盖了笨拙,效率掩盖了浅薄。
高铁的出现曾让人们无比兴奋。我也喜欢那种窗外飞驰的感觉,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被压缩到几个小时。但我渐渐发现,这种速度的幸福感是短暂的。一旦习惯了高铁,你再也无法回到慢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节奏、思考方式、乃至心灵的呼吸,都被速度重新定义了。“一白遮百丑”这句话在这里也成立:速度成了现代文明的粉底——它遮盖了粗糙与疲惫,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在进步。然而,一个被速度主宰的社会,往往也失去了方向感。当一切都被“快”所驱动,人类就像失去了罗盘的旅人,不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只知道要跑得更快。
我认为,优雅本身才是真正的快。那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快,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畅与从容。真正的快,是一种精确与平衡的统一,是内在秩序的完美运行。一首乐曲的优美、一段程序的简洁、一个思维的通透,都是“优雅的快”。而人们对速度的盲目追逐,只是失去了罗盘的漂流——它让我们看似在飞翔,实际上早已偏离了航线。
我常想到乔布斯。他在设计苹果产品时,不仅在意外观的极简与光泽,更执着于看不见的内部结构的优雅。即使用户永远不会打开后盖,他仍要求工程师让每一个内部零件都井然有序、比例协调、赏心悦目。在他看来,产品的内部美学与外在体验一样重要,因为那是人的精神与工艺的统一。这就是优雅的真正意义——一种不为展示而存在的秩序,一种对完美的尊重。而这种精神,正在被速度与成本的逻辑一点点吞噬。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市场上也随处可见。我在多年软件开发的经验中反复看到,一个项目的方向往往被短期的市场预期所左右。许多业务部门并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常常凭直觉提需求,却不了解哪些功能是技术上轻而易举的,哪些实现起来代价极高。结果就是产品开发变成了市场的奴仆——一味迎合趋势,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优雅从来不是迎合出来的,而是从产品本身生长出来的。真正有远见的产品经理,不是被市场牵着走,而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坐标系。就像福特曾说的:“如果我只是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正因为他没有停留在那匹“更快的马”上,汽车才得以诞生。这正是优雅与速度的区别——优雅能开辟新路,速度只能加快旧路的终点。
我们也许回不到慢的时代,但仍能在快的世界里保持一种节奏。写代码时,让逻辑更干净;用AI时,想想问题的本质;赶路时,看看脚下。优雅不是拖慢速度,而是让速度有方向。当效率重新听命于智慧,我们才能真正前进,而不是被时代推着跑。
By Geoffrey Chen
Column: Intelligence & Thought
© 2025 shiol.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