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of US 王牌留學運動員新節目上傳】
台灣v.s美國網球訓練x賽季差很大|團體生活大加分 國軍我來了!美國大學教練到底看重什麼?
又來到每年最熱血的三月,
不光是美國NCAA的March Madness
台灣的全中運和福興盃團體賽也不遑多讓!
回想起選手時期,往往拿出來說嘴的都是
讓全台網球圈熱血沸騰的團體賽🔥
在美國大學D1球季的四個月裡
每週末各校主客場較勁平均約可打到20-30場球賽
這還不包括區域決賽還有全國總決賽!
如果我們能夠一起說嘴的比賽有30場…🤤
—
本週節目肖想開始:
💡Q:美國賽季 v.s 台灣青少年賽季
💦:美國長賽季的特性需要強健的心智和體力 是個很好磨練自己的機會,不光是網球,同時要兼顧課業也是一個挑戰
☁️:而且美國因為團體賽的賽制,你不會想辜負教練和隊友的期待所以會想更認真對待
💡Q:長賽季會讓每一場球的重要性變低嗎 還是一樣重要?
因為在美國每一場球都會攸關球隊排名還有之後的獎學金,對可預見未來的影響深遠
相較台灣賽季每場勝負都是一個比賽單獨的結果,就比較不敢亂打
💡Q:把美國NCAA的賽季形式帶到台灣會有搞頭嗎?
☁️:女生絕對打不起來哈哈 不多學校湊得到人
💦:非常樂見因為這不光是球場上的心態轉變,透過培養團體生活 團體競爭
也能夠幫助自己生存在未來職場上, 但是現實面覺得難度太大了,以台灣的生態不覺得可以達成
💡Q:東/西式訓練的差異?
💦:台灣訓練上的技術完全不輸主要是心態上的差異
美國是稱讚優點 v.s. 台灣放大缺點調整缺點
中框的致勝球是該鼓勵還是糾正調整?
💡Q:比賽哲學最大的差異?
💦:學會隱藏缺點,找到贏球方程式
☁️:在台灣常常輸得很漂亮但贏不起來,在美國學會 how to win ugly?
好選手都會用B計畫贏球
🔎聽眾QA環節:美國大學教練最看重的特質?
只看paper上數據招募選手的教練稱不上好教練
寧可選擇一位能夠把握機會的選手 也不要浪費機會的優生
UTR獲世界排名固然重要,但都只是幫助你被教練的雷達偵測到
你如何跟教練建立良好的關係,怎麼fit in球隊反而能夠幫助你脫穎而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