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那你當初為什麼不直接問我?」
B「我怕直接問你會生氣⋯」
A「所以你就偷看我手機?!」
B「對不起,我真的很沒有安全感,我也不想這樣⋯⋯」
(接下來B連續傳了土石流一般的訊息,A已讀不回了三天)
這樣的對話熟悉嗎?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以為又是焦逃配again,但後來我發現,這個跟調控焦點有關(regulatory focus theory)有關——這世界上有兩種人,當我們遇到不確定的事:
1.促進型調控焦點(衝組):喜歡直球對決
2.迴避型調光焦點(守組):習慣迂迴等待找線索自己推敲。
研究指出,當人們在關係中感到不確定或有疑問時,會採用不同的「資訊尋求」(information-seeking)策略來減少這些疑慮。
主要的例子可以分為兩大類:
1. 公開(Overt)策略:
• 這類策略比較直接、坦率,但也可能讓自己處於比較脆弱的位置。
• 例如: 直接向伴侶提出引起懷疑的問題,或與伴侶坦誠地討論不確定的地方。
• 研究中測量的範例項目包括:「我會問我正在約會的對象具體、切中要點的問題,以獲得我想要的資訊。」
2. 隱蔽(Covert)策略:
• 這類策略比較隱藏或間接,目的是在不直接暴露自己擔憂的情況下獲取資訊,以保護自己。
• 例如: 透過更隱蔽的方式獲取資訊,像是詢問共同的朋友、查看伴侶的個人物品、在社交媒體上窺探(snooping),或是採取行動來暗中「測試」伴侶的愛。
這份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了解是什麼樣的動機(例如:是更注重安全感,還是更注重關係的成長),導致人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會選擇使用這些不同類型的策略。
研究結果是什麼呢?點進去聽就知道囉!
Brindley, S. (2022).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seeking as an inherent condition of relationship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yne St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