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Society & Culture
True Crime
Comedy
History
Technology
Business
Music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LT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08/71/50/087150ab-d4d8-5552-2825-5252352178ae/mza_17505957686831868120.jpg/600x600bb.jpg
15分鐘書房
15minsbookroom
82 episodes
22 hours ago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15分鐘書房 is the property of 15minsbookroom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d3t3ozftmdmh3i.cloudfront.net/staging/podcast_uploaded_episode/43954841/43954841-1754289808915-491cf6a293735.jpg
EP#63 : 收穫心態: 跳脫滿分思維, 當下成功和幸福, 由你決定 : The Gap and The Gain by Dan Sullivan & Dr. Benjamin Hardy
15分鐘書房
13 minutes 7 seconds
2 weeks ago
EP#63 : 收穫心態: 跳脫滿分思維, 當下成功和幸福, 由你決定 : The Gap and The Gain by Dan Sullivan & Dr. Benjamin Hardy

「收穫心態」(The Gap and The Gain),由創業教練丹.蘇利文(Dan Sullivan)與組織心理學家班傑明.哈迪博士(Dr. Benjamin Hardy)共同提出,是一項顛覆傳統成功觀念的強大思維框架。它旨在幫助人們,特別是高成就者,擺脫持續追求卻永不滿足的「落差心態」(Gap-thinking),轉而擁抱對過往進步與成就的欣賞,即「收穫心態」(Gain-thinking)。這不僅能提升幸福感、自信心,更能帶來更高層次的績效表現和個人成長。

核心概念:落差與收穫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區分兩種截然不同的衡量方式,以及它們對個人幸福感和成就的深遠影響。

  • 落差心態 (The Gap)
  • 定義: 「落差」指的是「你與理想的差距」,即衡量自己目前所處位置與所設定的「理想」或目標之間的距離。這是一種「向前比較」的方式,總是將當前的自己與一個不斷變動、遙不可及的未來理想進行對比)。
  • 特點:持續的不滿: 「當你活在落差中,你會拿自己的生活去衡量一個不斷變動的理想,而無論取得多少進步都覺得不夠。」 這導致人們陷入「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的循環,即使達成目標,滿足感也很快消退,並立即追逐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 外部驅動: 落差心態往往受到外部標準和社會期望的驅動,如金錢、職位、社群媒體上的光鮮形象,這讓人們對成功的定義失去掌控,感到無助和不快樂;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完美主義容易形成四種負向循環)。
  • 負面影響: 長期處於落差心態會導致「有毒的壓力」(toxic stress),侵蝕身心健康,引發挫折、沮喪、焦慮、自我責怪,甚至降低動力和創造力。
  • 收穫心態 (The Gain)
  • 定義: 「收穫」是「你與出發點的差距」,即向後衡量自己的進步,將當前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
  • 特點:內在滿足: 「當你活在收穫中,你會拿自己去衡量過去,並肯定你走了多遠。」 這讓人們從自己的成長和成就中獲得滿足感和喜悅,無論大小。
  • 內在驅動: 收穫心態源於內在動機,讓人們能夠自我定義成功,並專注於個人的成長和價值,從而增強自主感和成就感。
  • 正面影響: 擁抱收穫心態能帶來顯著的心理和生理益處,包括更高的幸福感、自信心、適應力、更好的睡眠品質、決策能力以及對挑戰的積極應對。研究甚至發現,擁有積極心態的修女平均壽命更長。

為什麼我們容易陷入落差?

人類天生有「向前看」的傾向,會不斷設定新的目標和理想。然而,這也讓我們容易忘記已經取得的成就。丹.蘇利文觀察到,即使是財富和事業上極度成功的人,也常常感到不滿足,因為他們總是用「理想」來衡量自己,而非實際的進步。

社群媒體加劇了這種「落差」感。我們被精心策劃的「成功」形象所包圍,導致不斷的比較和「錯失恐懼症」(FOMO),讓我們感覺自己「永遠不夠好」。

培養收穫心態的實用策略

要從落差心態轉變為收穫心態,需要刻意的練習和習慣的養成。以下是幾種重要的實用策略:

  1. 向後衡量 (Measure Backward)
  • 這是收穫心態的核心。「衡量你的進步,是向後衡量你從哪裡開始,而不是對照你的理想。」(SoBrief)
  • 實踐: 定期回顧過去的自己(例如10年前、3年前、90天前)與現在的自己,列出期間的學習、成長、克服的困難和取得的成就,而非僅限於外部的獎勵或金錢。這有助於建立自信,意識到自己的轉變與進步。
  1. 記錄每日三項勝利 (Measure 3 Daily Wins)
  • 這是培養收穫心態最推薦的日常練習。「每天寫下三項勝利,然後為隔天訂下三項勝利。」(《收穫心態》讓你自己決定成功與幸福)
  • 實踐: 在一天結束前,特別是睡前一小時,寫下當天取得的三個「收穫」或「勝利」。這些不一定是巨大的成就,可以是簡單的日常成功,如「今天的天空很藍」或「寶寶睡過夜了」(Jen Taylor Play Therapy)。同時,規劃隔天的三個目標,能讓大腦在睡眠中預先設定方向和目的。
  • 益處: 這個習慣能提升感恩、自信和幸福感,改善睡眠品質,並促使大腦在隔天主動尋找正向的「收穫」。
  1. 將負面經歷轉化為收穫 (Transform Experiences into Gains)
  • 「當你將負面經歷框定在落差中,你就沒有從中學習。」(Saint Thomas Lutheran) 相反,收穫心態鼓勵將所有的經驗,即使是挫折或創傷,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 實踐: 運用「經驗轉換器」(Experience Transformer®)技術,反思負面事件帶來了哪些學習、如何使自己變得更好、以及有什麼值得感恩的地方。這有助於重新定義過往的意義,實現「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
  1. 設定自我決定的成功標準 (Set Self-Determined Success Criteria)
  • 擺脫社會和他人定義的成功標準,轉而建立符合個人價值觀和願望的內在標準;如何跳脫滿分思維,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就時刻)。
  • 實踐: 列出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成功」定義(例如,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學習新技能、對社區的貢獻),並以此為衡量標準,而非外部的表象。這能帶來真正的自主權和滿足感。
  1. 擁抱「想要」而非「需要」 (Embrace Wanting over Needing)
  • 「當你『需要』某人時,你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想要』,是學習如何愛一個人的第一步。」(SoBrief)
  • 實踐: 區分目標是基於「需要」(缺乏感和執著)還是「想要」(選擇和熱情)。當我們從「想要」的角度追求目標,能保持個人自主性,減少壓力和不健康的依戀。
  1. 減少外界噪音 (Reduce the Noise in Your Life)
  • 社群媒體的設計意圖是讓人陷入比較,消耗時間和精力,阻礙對自身目標的清晰認識。
  • 實踐: 減少或戒斷社群媒體的使用,能讓思緒更清晰,更好地專注於內在的價值和目標。

落差與收穫心態的深度意涵

  • 幸福是選擇,而非追求: 《獨立宣言》中「追求幸福」的措辭,無意間將幸福設定為一種外在的、需要追逐的目標。然而,幸福應被視為一種當下的選擇和起點。
  • 心理彈性與掌控感: 收穫心態鼓勵人們培養「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這是一種管理情緒、主動塑造經驗意義的能力。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從中學習、成長,而非受困於負面情緒。
  • 與過去的自己比較: 唯有與過去的自己比較,才能客觀且真實地看到進步。忽略過往的成長,會讓我們對現狀不滿,失去信心。
  • 超越完美主義: 對於完美主義者而言,落差心態尤其具有破壞性,因為完美目標永無止境。收穫心態鼓勵接受不完美,並從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就感。
  • 生命歷程中的階段性調整: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成功的定義和關注點也會隨之變化。收穫心態能適應這些變化,讓人們持續從自身發展中找到意義和動力。

總結

「落差與收穫心態」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導我們將注意力從未實現的理想轉向已經取得的成就和成長,從而提升幸福感、自信心和個人表現。透過日常的感恩練習、回顧過往進步、以及積極地轉化經驗,我們能掌控自己的內在狀態,擺脫外在比較的束縛,真正活出一個充滿意義和滿足的人生。這是一個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不斷向前、持續進化的「超級力量」。

15分鐘書房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