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08/71/50/087150ab-d4d8-5552-2825-5252352178ae/mza_17505957686831868120.jpg/600x600bb.jpg
15分鐘書房
15minsbookroom
82 episodes
22 hours ago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15分鐘書房 is the property of 15minsbookroom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d3t3ozftmdmh3i.cloudfront.net/staging/podcast_uploaded_episode/43954841/43954841-1758732287229-73f19a20b23b7.jpg
EP#109 :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 The Neuroscience of You by Chantel Prat
15分鐘書房
25 minutes 3 seconds
1 week ago
EP#109 :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 The Neuroscience of You by Chantel Prat

The Neuroscience of You by Chantel Prat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第一部分:核心論點——挑戰「正常大腦」的概念

普拉特博士的研究與著作挑戰了神經科學的一個核心傳統,即專注於尋找人類大腦的普遍規律,而將個體差異視為需要被平均掉的干擾。她認為,這種做法不僅忽略了人性的豐富性,甚至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對「平均值」的批判

傳統的神經科學研究,如普拉特所指出,長期以來一直試圖描繪「典型」或「平均」的人類大腦。這種方法論基於一個假設,即所有正常人的心智器官是相同的,正如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曾提出的觀點。然而,普拉特強烈反對此看法。

• 平均值不代表個體:普拉特引用自己的研究說明,當把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混合在一起取平均值時,所得到的結果可能無法描述群體中的任何一個個體。她生動地比喻:「如果你計算一個房間裡所有人的平均身高,這個數字可能實際上不描述房間裡的任何一個人。」

• 忽略差異導致理論偏差:過度專注於共性,將個體變異視為「統計雜訊」並將其忽略,導致了對大腦如何產生心智的理解出現偏差,錯失了構成我們每個人的有趣細微之處。

多樣性即常態

普拉特博士的核心論點是,大腦功能的個體差異不僅普遍存在,而且是定義「正常」樣貌的基礎。

• 「正常」是一個充滿變異的空間:她強調,「正常不是一個單一的數值」,而是一個具有巨大變異性的範圍。不理解正常範圍內的變異,就無法定義何謂正常與異常。

• 差異是特徵,而非缺陷:普拉特將大腦的各種不同設計視為具有「權衡取捨」(trade-offs)的特徵。某種大腦設計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是優勢,在另一情境下則是劣勢,但整體上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正如不存在一種能贏得所有運動項目的「理想」運動體格,也不存在適用於解決所有問題的「理想」大腦類型。

• 平等不等於相同:她明確指出:「平等不要求我們變得一樣。」承認並理解大腦的差異性,是邁向真正尊重個體獨特價值的第一步。

--------------------------------------------------------------------------------

第二部分:《你的大腦神經科學》的主要主題

普拉特的著作《你的大腦神經科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塑造大腦個體性的三大核心要素:結構、化學與經驗。她將這些複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框架,幫助讀者探索「你之所以為你」的神經基礎。

大腦個體性的三大支柱

支柱

核心概念

描述

大腦結構

不對稱性 (Lopsidedness)

人的大腦兩半球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差異,且這種「偏斜」的程度因人而異。左半球通常專精於分析性、細節導向的處理(「見樹」),而右半球則擅長整合性、宏觀的理解(「見林」)。個體大腦的不對稱程度,而非哪個半球佔主導,更深刻地影響其解決問題的策略。

神經化學

調酒術 (Mixology)

大腦是一個複雜的化學系統,由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構成獨特的「神經雞尾酒」。這些化學物質的平衡比例塑造了人格特質。例如,多巴胺系統的反應性與外向性密切相關,外向者的大腦在面對意外獎勵時會釋放更多多巴胺,從而驅使他們尋求外部刺激。

經驗與可塑性

赫布學習 (Hebbian Learning)

大腦並非靜態不變,而是終生被經驗所塑造。每一次學習和經歷都會強化相關的神經通路,即「共同激發的神經元會連接在一起」。這種可塑性使我們能夠學習新技能,但也可能形成偏見。

關鍵案例與概念解析

• 倫敦計程車司機的「知識」:這項著名研究顯示,成功記住倫敦2萬條街道的計程車司機,其大腦中負責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部變得更大。然而,這種專業化是有代價的——他們在其他類型的記憶任務(如視覺記憶)上表現較差。這完美詮釋了大腦功能的「權衡取捨」原則。

• 「那件洋裝」的顏色之謎:2015年網路瘋傳的藍黑/白金洋裝照片,有力地證明了經驗如何塑造我們的感知現實。個體對自然光與人造光的不同生活經驗,會導致大腦對照片中的模糊光線做出不同假設,從而看到完全不同的顏色。這表明,我們所感知的現實,是大腦基於過去經驗主動建構的結果。

• 自我設限的敘事與大腦可塑性:當一個人告訴自己「我不擅長數學」時,這個信念會引導其注意力去關注支持此說法的證據,從而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然而,普拉特強調,由於大腦具有強大的可塑性(plasticity),我們天生就擁有強大的學習機制,能夠持續適應環境。這意味著這些自我設限的敘事是可以被改變的。

--------------------------------------------------------------------------------

第三部分:實踐與應用——利用神經多樣性

普拉特博士的著作不僅是理論闡述,更是一份實用指南,旨在幫助讀者將對神經多樣性的理解應用於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及工作中,從而發揮個人潛能並促進社會和諧。

增進自我理解與接納

書中包含了多種「自己動手做」的測驗、謎題與評估,讓讀者能夠探索自身大腦的獨特設計,識別其優勢與劣勢。

• 從「優劣」到「匹配」:核心目標是推動讀者從一種基於「優點/缺陷」的二元思維,轉向思考個人大腦設計與特定環境或任務之間的「匹配度」。某些你覺得自己大腦的「缺點」,可能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不匹配,換個場景可能就成為優點。

• 名言:“你覺得自己大腦中一些令人沮喪的部分,實際上可能正是你大腦最優點的反面。”

改善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

理解大腦的差異性是建立更深層次人際關係和高效團隊的關鍵。

• 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普拉特引用研究指出,能夠「模擬他人心智」的能力,是預測團隊表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項技能可以透過後天學習來提升,例如閱讀優秀的文學小說。

• 好奇心作為橋樑:當面對與自己觀點相悖的人時,好奇心是打破僵局、促進理解的「秘密武器」。好奇心源於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當我們的大腦判定探索新資訊是安全的時候,就會產生好奇。普拉特希望透過科學解釋大腦的差異,讓讀者能放下「我是對的」的執念,從而對他人的觀點產生好奇。

• 高效團隊的特徵:研究發現,最成功的團隊具備三個特點:

    1. 成員在「讀眼測試」(從眼神判斷情緒)中得分較高。

    2. 發言機會在成員間均等分配。

    3. 團隊中有更多女性。

對教育與工作的啟示

普拉特強烈批評了現行教育與工作環境中普遍存在的「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模式。

• 教育改革:她認為,當前的教育體系往往只為一種特定類型的大腦設計,而忽略了其他學習方式。例如,過度依賴語言作為吸收知識的唯一途徑,可能會讓在其他方面有天賦的學生落後。她倡導基於優勢的教育,以適應不同的大腦類型。

• 職場多樣性:在工作場所,真正的多樣性不僅僅是外表的多元,更是思維方式的多元。由具有不同大腦類型和經驗背景的人組成的團隊,能夠做出更全面的決策,並創造出適用於更廣泛人群的產品。

• 重新定義ADHD:普拉特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情況,重新詮釋為一種大腦設計與當代社會(特別是教育系統)要求之間的「不匹配」,而非內在的缺陷或障礙。其診斷標準基於在特定情境下的功能損害,而非客觀的生物指標。

--------------------------------------------------------------------------------

第四部分:作者與其著作風格

錢特爾・普拉特博士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善於溝通的作者。她的個人背景與獨特的寫作風格,是《你的大腦神經科學》一書成功的關鍵因素。

關於錢特爾・普拉特博士

• 學術背景:普拉特博士是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在心理學系、神經科學系和語言學系均有教職。她的研究橫跨多個學科,包括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與神經工程學。

• 研究焦點:她的學術生涯致力於研究認知的個體差異及其生物學基礎,特別是語言與高階執行功能的共享神經機制。

• 榮譽與影響力:她是多項學術獎項的獲得者,研究成果廣泛發表於從《科學美國人》到《滾石》雜誌等各類媒體。她也活躍於公眾科學傳播,曾在世界科學節等國際活動中演講,並出現在紀錄片《我是人類》(I Am Human)中。

寫作風格與評價

《你的大腦神經科學》因其獨特的風格而廣受好評,成功地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

• 親和力與幽默感:多家評論(如《圖書館雜誌》、《科克斯書評》)均讚揚普拉特博士「友好、親切的聲音」和「活潑、非正式的語氣」。書中充滿了個人軼事、風趣的註腳和與流行文化的連結,使其讀起來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

• 互動性與實用性: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包含了大量的自我測驗和練習,邀請讀者親身參與,探索自己的大腦。這種互動性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也讓讀者能將書中概念與自身經驗連結,實現真正的「為你」的 neuroscience。

• 科學嚴謹性:儘管風格輕鬆,但本書內容基於前沿的科學研究,並且準確地將神經科學描繪成一個不斷發展的、充滿未知的領域。普拉特在簡化概念的同時,也清晰地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保持了科學的誠信。

• 總體評價:評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本「高度易讀、有趣且權威」的著作,成功地為廣大非專業讀者提供了一次對神經科學的精彩導覽,使其成為一本「出類拔萃的科普作品」。

15分鐘書房
📚 15分鐘書房|每天一本書的靈感濃縮包 無論是最新英文暢銷書、經典舊書、還是還沒翻譯的隱藏寶藏書,我們都會用中文為你整理精華。 主題包含:商業思維、人生解碼、自我成長、勵志心理、心靈雞湯等。
每天花 15 分鐘,把一本書的核心概念裝進你的腦袋,給自己一個成長的開場白。 🎧 上班路上、睡前放空、健身時聽一集,知識不再遙遠,閱讀也不再奢侈。
 《15分鐘書房》— 讓你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