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b3/e9/20/b3e92009-bdbd-2da7-573c-e456d143ca3d/mza_7015694821680246470.jpg/600x600bb.jpg
近代文學
ZHAO
41 episodes
9 months ago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近代文學 is the property of ZHAO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d3mww1g1pfq2pt.cloudfront.net/Avatar/clhes8lb2005m01xob6fz4xn9/1690803207794.jpg
臨平登山記 作者:郁達夫
近代文學
10 minutes
2 years ago
臨平登山記 作者:郁達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hes8lb2005m01xob6fz4xn9/comments
曾坐滬杭甬的通車去過杭州的人,想來誰也看到過臨平山的一道青嶂。車到了峡石,平地裏就有起幾堆小石山來了,然而近者太近,遠者太小,不大會令人想起特異的關於山的概念。一到臨平,向北窗看到了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纔彷彿是叫人預備著到杭州去看山看水似地,心裏會突然的起一種變動;覺得杭州是不遠了,四周的環境,確與滬寧路的南段,滬杭甬路的東段,一望平原,河流草舍很多的單調的景色不同了。這臨平山的頂上,我一直到今年,纔去攀涉,囘想起來,倒也有一點淺淡的佳趣。

臨平不過是杭州——大約是往日的仁和縣管的罷? ——的一箇小鎮,介在杭州海寧二縣之間,自杭州東去,至多也不到六七十里地的路程。境內河流四繞,可以去湖州,可以去禾郡,也可以去松江上海,直到天邊。因之沿河的兩岸(是東西的)交河的官道(是南北的)之旁,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部落。居民總有八九百家,柳葉菱塘,桑田魚市,麻布袋,豆腐皮,醬鴨肥雞,繭行藕店,算將起來,一年四季,農產商品,倒也不少。在一條丁字路的轉彎角前,並且還有一家青帘搖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號,本名彷彿是聚賢樓。 ——鄉民樸素,禁令森嚴,所以妓館當然是沒有的,旅館也不曾看到,但暗娼有無,在這一個民不聊生民又不敢死的年頭,我可不能夠保。

我們去的那天,是從杭州坐了十點左右的一班慢車去的,一則因爲左近的三位朋友,那一日正值著假期;二則因爲有幾位同鄉,在那裏處理鄉村的行政,這幾位同鄉聽說我近來侘傺無聊,篇文不寫,所以請那三位住在我左近的朋友約我同去臨平玩玩,或者可以散散心,或者也可以壯壯膽,不要以爲中國的農村完全是破產了,中國人除幾個活大家死之外別無出路了。等因奉此地到了臨平,更在那家聚賢樓上,背晒著太陽喝了兩斤老酒,興致果然起來了,把袍子一脫,我們就很勇猛地說:『去,去爬山去!』

緩步西行(出鎮往西),靠左手走過一個橋洞,在一條長蛇似的大道之旁,遠遠就看得見一座銀匠店頭的招牌那麼的塔,和許多名目也不大曉得的疏疏落落的樹。地理大約總可以不再過細地報告了罷,北面就是那支臨平山,南面豈不又是一條小河麼?我們的所以不從臨平山的東首上山,而必定要走出鎮市——臨平市是在山的東麓的——走到臨平山的西麓去者,原因是爲了安隱寺裏的一顆梅樹。

安隱寺,據說,在唐宣宗時,名永興院,吳越時名安平院。至宋治平二年,始賜今名。因爲明末清初的那位西泠十子中的臨平人沈去矜謙,好閑多事,做了一部臨平記,所以後來的臨平人,也做出了不少的文章,其中最好的一篇,便是安隱寺裏的那顆所謂『唐梅』的梅樹。

安隱寺,在臨平山的西麓,寺外面有一口四方的小井,井欄上刻著『安平泉』的三個不大不小的字。諸君若要一識這安平泉的偉大過去,和沿臨平山一帶的許多寺院的興廢,以及鼎湖的何以得名,孫皓的怎麼亡國(我所說的是天璽改元的那一囘事情)等瑣事的,請去翻一翻沈去矜的臨平記,張大昌的臨平記補遺,或田汝成的西湖志餘等就得,我在這裏,祇能老實地說,那天我們所看到的安隱寺,實在是坍敗得可以,寺裏面的那一顆出名的『唐梅』,樹身原也不小,但我卻怎麼也不想承認牠是一千幾百年前頭的刁鑽古怪鬼靈精。你且想想看,南宋亡國,伯顏丞相,豈不是由臨平而入駐皋亭的麼?那些羊羶氣滿身滿面的元朝韃子,哪裏肯爲中國人保留著這一株枯樹?此後還有清朝,還有洪楊的打來打去,廟之不存,樹將焉附,這唐梅若果是真,那牠可真是不怕水火,不怕刀兵的活寶貝了,我們中國還要造什麼飛機高射礮呢?同外國人打起仗來,豈不祇教擎著這一顆梅樹出去就對?

在冷氣逼人的安隱寺客廳上吃了一碗茶,向四壁掛在那裏的霉爛的字畫致了一致敬,付了他們四角小洋的茶錢之後,我們就從不知何時被毀去的西面正殿基的門外,走上了山,沿山腳的一帶,太陽光裏,有許多工人,祇穿了一件小衫,在那裏劈柴砍樹。我看得有點氣起來了,所以就停住了腳,問他們『這些樹木,是誰教你們來砍的?』『除了這些山的主人之外還有誰呢?』這囘話倒也真不錯,我呆張著目,看看地上縱橫睡著的拳頭樣粗的松杉樹幹,想想每年植樹節日的各機關和要人等貼出來的紅綠的標語傳單,喉嚨頭好像衝起來了一塊麵包。呆立了一會,看看同來的幾位同伴,已經上山去得遠了,就祇好屁也不放一個,旋轉身子,狠狠地踏上了山腰,彷彿是山上的泥沙碎石,得罪了我的樣子。

這一口看了工人砍樹伐山而得的氣悶,直到快爬上山頂的時候,纔茲吐出。臨平山雖則不高,但走走究竟也有點吃力,喘氣喘得多了,肚子裏自然會感到一種清空,更何況在山頂上坐下的一瞬間,遠遠地又看得出錢塘江一線的空明繚繞,越山隔岸的無數青峯,以及腳下頭臨平一帶的煙樹人家來了呢!至於在滬杭甬路軌上跑的那幾輛同小孩子的玩具似的客車,與火車頭上在亂吐的一圈一圈的白煙,那不過是將死風景點一點活的手筆,像麥克白夫婦當行凶的當兒,忽聽到了醉漢的叩門聲一樣,有了原是更好,卽使沒有,也不會使人感到缺恨的。

從臨平山頂上看下來的風景,的確還有點兒可取。從前我曾經到過蘭溪,從蘭溪市上,隔江西眺橫山,每感到這座小小的蘭陰山真太平淡,真是造物的浪費,但第二日身入了此山,到山頂去向南向東向西向北的一看,反覺得遊蘭溪者這橫山決不可不到了。臨平山的風景,就同這山有點相像;你遠看過去,覺得臨平山不過是一支光禿的小山而已,另外也沒有什麼奇特,但到山頂去俯瞰下來,則又覺得杭城的東面,幸虧有了牠纔可以說是完滿。我說這話,並不是因受了臨平人的賄賂,也不是想奪風水先生——所謂堪輿家也——們的生意,實在是杭州的東面太空曠了,有了臨平山,有了皋亭,黃鶴一帶的山,纔補了一補缺。這是從風景上來說的話,與什麼臨平湖塞則天下治,湖開則天下亂等倒果爲因的妄揣臆說,卻不一樣。

臨平山頂,自西徂東,曲折高低的山脊線,若把它拉將直來,大約總也有里把路長的樣子。在這裏把路的半腰偏東,從山下望去,有一圍黃色的牆頭露出,像煞是巨像身上的一隻木斗似的地方,就是臨平人最愛誇說的龍洞的道觀了。這龍洞,臨平的鄉下人,誰也曉得,說是小康王曾在洞裏避過難。其實呢,這又是以訛傳訛的一篇鄉下文章而已。你猜怎麼著?這臨平山頂,半腰裏原是有一個大洞的。洞的石壁上貼地之處,有『翼拱之凌晨遊此,時康定元年四月八日』的兩行字刻在那裏。小康王也是一個康,康定元年也是一個康,兩康一混,就混成了小康王的避難。大約因此也就成全了那個道觀,龍洞道觀的所以得至今廟貌重新,遊人爭集者,想來小康王的功勞,一定要居其大半。可是沈謙的臨平記裏,所說就不同了,現在我且抄一段在這裏,聊以當作這一篇臨平登山記的尾巴,因爲自龍山出來,天也差不多快晚了,我們也就跑下了山,趕上了車站,當日重複坐四等車囘到了杭州的緣故:

仁宗皇帝康定元年夏四月,翼拱之來游臨平山細礪洞。

謙曰:吾鄉有細礪洞,在臨平山巔,深十餘丈,闊二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多出礪石,本草所稱『礪石出臨平』者,卽其地也;至是者無不一遊,自宋至今,題名者數人而已,然多漶漫不可讀,而攀躋洗剔,得此一人,亦如空谷之足音,跫然而喜矣。

又曰:謙聞洞中題名舊矣,向未見。甲申四月八日,里人例有祈年之舉,謙同友人往探,因得見其真跡。字在洞中東北壁,惟翼字最大,下兩行分書之,微有丹漆,乃里人郭伯邑所潤色,今則剝落殆盡,其筆勢,遒勁如顏真卿格,真奇蹟也。洞西面,又鑿有『竇緘』二字,無年月可考,亦不解其義,意者,遊人有竇姓者邪?至於滿洞鏤刻佛像,或是楊髡靈鷲之餘波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近代文學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