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b3/e9/20/b3e92009-bdbd-2da7-573c-e456d143ca3d/mza_7015694821680246470.jpg/600x600bb.jpg
近代文學
ZHAO
41 episodes
9 months ago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近代文學 is the property of ZHAO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d3mww1g1pfq2pt.cloudfront.net/Avatar/clhes8lb2005m01xob6fz4xn9/1690803207794.jpg
萊茵河 作者:朱自清
近代文學
5 minutes
2 years ago
萊茵河 作者:朱自清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hes8lb2005m01xob6fz4xn9/comments
萊茵河(The Rhine)發源于瑞士阿爾卑斯山中,穿過德國東部,流入北海,長約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從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龍(Cologne)算是“中萊茵”;游萊茵河的都走這一段儿。天然風景并不异乎尋常地好;古跡可异乎尋常地多。尤其是馬恩斯与考勃倫茲(Koblenz)之間,兩岸山上布滿了舊時的堡壘,高高下下的,錯錯落落的,斑斑駁駁的:有些已經殘破,有些還完好無恙。這中間住過英雄,住過盜賊,或据險自豪,或縱橫馳驟,也曾熱鬧過一番。現在卻無精打采,任憑日晒風吹,一聲儿不響。坐在輪船上兩邊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樣的堡壘歷歷的從眼前過去;仿佛自己已經跳出了這個時代而在那些堡壘里過著無拘無束的日子。游這一段儿,火車卻不如輪船:朝日不如殘陽,晴天不如陰天,陰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几點儿螢火,一閃一閃的在尋覓荒草里的幽靈似的。最好還得爬上山去,在堡壘內外徘徊徘徊。
這一帶不但史跡多,傳說也多。最凄艷的自然是膾炙人口的聲聞岩頭的仙女子。聲聞岩在河東岸,高四百三十英尺,一大片暗淡的懸岩,嶙嶙峋峋的;河到岩南,向東拐個小灣,這里有頂大的回聲,岩因此得名。相傳往日岩頭有個仙女美极,終日歌唱不絕。一個船夫傍晚行船,走過岩下。听見她的歌聲,仰頭一看,不覺忘其所以,連船帶人都撞碎在岩上。后來又死了一位伯爵的儿子。這可闖下大禍來了。伯爵派兵遣將,給儿子報仇。他們打算捉住她,鎖起來,從岩頂直摔下河里去。但是她不愿死在他們手里,她呼喚萊茵母親來接她;河里果然白浪翻騰,她便跳到浪里。從此聲聞岩下听不見歌聲,看不見倩影,只剩晚霞在岩頭明滅1。德國大詩人海涅有詩詠此事;此事傳播之廣,這篇詩也有關系的。友人淦克超先生曾譯第一章云:
傳聞舊低徊,我心何悒悒。
兩峰隱夕陽,萊茵流不息。
峰際一美人,粲然金發明,
清歌時一曲,余音響入云。
凝听复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与舟俱喪。

--------

這座岩現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車了。
哥龍在萊茵河西岸,是萊茵區最大的城,在全德國數第三。從甲板上看教堂的鐘樓与尖塔這儿那儿都是的。雖然多么繁華一座商業城,卻不大有俗塵扑到臉上。英國詩人柯勒列治說:
人知萊茵河,洗淨哥龍市;
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
洗淨萊茵水?
那些樓与塔鎮壓著塵土,不讓飛揚起來,与萊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龍的大教堂是哥龍的榮耀;單憑這個,哥龍便不死了。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筑在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歐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約總是錢不夠之故。教堂門牆偉麗,尖拱和直棱,特意繁密,又雕了些小花,小動物,和《圣經》人物,零星點綴著;近前細看,其精工真令人惊歎。門牆上兩尖塔,高五百十五英尺,直入云霄。戈昔式要的是高而靈巧,讓靈魂容易上通于天。這也是月光里看好。淡藍的天干干淨淨的,只有兩條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像是人天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類祈禱的一雙胳膊。森嚴肅穆,不說一字,抵得千言万語。教堂里非常寬大,頂高一百六十英尺。大石柱一行行的,高的一百四十八英尺,低的也六十英尺,都可合抱;在里面走,就像在大森林里,和世界隔絕。尖塔可以上去,玲瓏剔透,有凌云之勢。塔下通回廊。廊中向下看教堂里,覺得別人小得可怜,自己高得可怪,真是顛倒夢想。
1933年3月14日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近代文學

近代文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