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內容建議托住個腮收聽⚠️
新企劃推出:#世界公屋系列 【台灣篇】
回溯歷史,台灣於2005年先首次出現「社會住宅」一詞,相較全球各國嘅公營房屋發展,可以話係遲來嘅一員。但咁並唔代表,此前政府冇推行房屋政策。「公管住宅」、「美援住宅」、「出租國宅」等等,原來全部都係社會住宅嘅前身?「無殼蝸牛運動」又同社宅有咩關係呢?
基於低地價稅、房屋稅等因素,台灣房屋自有率較許多先進國家高,全國約六百八十一萬個家庭持有房屋。但高房屋自有率必然係好事?抑或係一種社會資源嘅浪費?政府咁遲先興建社宅,又會面對啲咩問題?
今集由牙精主講,對比台灣同香港嘅公共房屋,又認識台灣多一點喔~🐠
🐟今集講乜9
02:38 台灣公屋原來好遲先出現?
04:02 社宅嘅前身有好多種?
09:26 蔡英文總統曾經話要八年起二十萬戶社宅?
13:08 社宅每三年就要續約一次?
19:24 酒店都可以改建成為社宅?
23:30 台灣嘅人情味不適用於興建社宅?
29:15 好諗嘢環節 - 推介一隻光頭佬暗殺遊戲?
33:17 好諗嘢環節 - 養生食譜?
39:28 港台歷史因素影響公屋嘅機能設計?
41:38 高房屋自有率係一種社會資源嘅嚴重浪費?
48:30 理想同現實,總係有段距離?
🐠本集提及
開首聲音片段:
無殼蝸牛No 2 1989中視夜宿忠孝東路百對佳偶新聞帶
資料數據:
台灣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無殼蝸牛運動
華昌宜(1994) - 〈臺灣應有住宅目標〉
🐠本集歌單
Cat Power - Cross Bones Style
動力火車 - 忠孝東路走九遍
珂拉琪 - 謀殺石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