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37/de/90/37de904f-c72d-9136-b58d-f35f54c6f32f/mza_6237103010973479027.jpeg/600x600bb.jpg
豐食光
豐辦桌Taiwan Roadside Banquet
31 episodes
22 hours ago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豐食光 is the property of 豐辦桌Taiwan Roadside Banquet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https://files.soundon.fm/1761055131486-faddd4cf-b7ea-47a3-8794-0ed8881a4f1a.jpeg
EP28 有粿的阿媽像是寶!他們探訪全國阿媽 拼湊失落的米食地圖
豐食光
55 minutes
2 weeks ago
EP28 有粿的阿媽像是寶!他們探訪全國阿媽 拼湊失落的米食地圖
本集豐食光為大家訪問到主持人林敬富的好朋友:《雙口呂》創辦人黃騰威與周佩儀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歷程與理念。 故事始於2014年的歐洲自助旅行,旅途中自己料理的經驗啟發了周佩儀對烹飪的興趣。回到台灣後,她跟著呂姓的阿媽學習製作傳統米食「粿」,這也成為品牌名稱「雙口呂」的由來,以此紀念阿媽。 2016年,他們在緬甸蜜月時受到當地料理教室的啟發,決定在台灣創辦結合傳統建築與米食文化的教室。經過半年的尋覓,他們在桃園大溪找到一間三合院,並於2019年11月正式開課。課程跟隨台灣的歲時節慶,教授各式米食,並強調使用在地有機食材。 初期僅專注於教學,直到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才順勢推出產品販售,並研發出多種創新口味。他們也分享了向不同地方的阿嬤學習的經驗,並反思傳統米食在現代社會的價值。他們認為,透過親手製作,人們才能真正理解傳統食物的價值,並重新建立與土地、節慶和家庭的連結。最終,他們也提及即將出版的書籍,希望能將這些與阿嬤們學習的寶貴經驗與更多人分享。 時間序與重點 00:00–03:13:品牌緣起與命名故事黃騰威分享「雙口呂」品牌名取自周佩儀阿媽的姓氏,以此紀念她。 2014年的歐洲旅行啟發了佩儀對料理的興趣,回台後她開始跟著阿嬤學習製作傳統米食。 06:02–08:23:落腳大溪三合院 **他們花了半年多在桃園騎車尋找合適的三合院,最終透過朋友介紹,租下了大溪一處閒置的老屋,並相信「老房子會自己找主人」。 08:23–13:33:課程設計與首個產品「菜包粿」 **2019年11月,他們開設了第一堂課「菜包粿」。 初期定位為純料理教室,課程依台灣歲時節慶設計,教授如年糕、草仔粿、粽子等米食。 佩儀也詳細介紹了各地「菜包粿」的文化差異。 17:00–18:55:不賣糯米製品的堅持 **他們解釋為何不販售草仔粿、紅龜粿等糯米製品,主因是糯米食品冷凍後的回溫技巧要求高,消費者若操作不當容易失敗,可能引發對產品的誤解。 18:55–23:40:做「粿」的禁忌與阿嬤的智慧 **主持人分享小時候因在阿嬤做發粿時大叫而被責罵的經驗。 黃騰威解釋,這類禁忌背後其實與早期燒柴火灶、火侯控制不易有關,任何分心都可能導致失敗。 32:50–39:00:向眾多阿嬤學習的田野調查 **他們不只跟自己的阿嬤學習,也到各地向不同的阿嬤請益,例如記錄用「鼠麴草」製作草仔粿的過程,拼湊出更完整的米食文化樣貌。 39:00–45:44:文化傳承與家庭連結 **他們認為,「共食共作」是凝聚家庭情感、找回節慶感的關鍵。 透過料理為下一代創造共同的味覺記憶,才能避免飲食文化的流失。 45:52–50:38:產品「稻子島」的海外迴響 **他們介紹一款包含三種台灣米的產品「稻子島」,雖然在台灣銷量普通,但在美國市場卻反應很好。 有台裔家庭購買後,透過一起料理,連結了家族在台灣的歷史記憶,讓他們深受感動。 50:47–55:19:課程資訊與新書計畫 **說明課程採小班制,可透過社群平台報名。 並預告將於11月出版新書,內容主要分享多年來跟著不同阿嬤學習做粿的發現與故事,書中也會附上簡易的應用食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豐食光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