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37/de/90/37de904f-c72d-9136-b58d-f35f54c6f32f/mza_6237103010973479027.jpeg/600x600bb.jpg
豐食光
豐辦桌Taiwan Roadside Banquet
31 episodes
1 day ago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豐食光 is the property of 豐辦桌Taiwan Roadside Banquet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https://files.soundon.fm/1728383989411-fd21e51b-4a0a-4556-8761-ae7fd785f4e6.jpeg
EP 23 被誤解一甲子的魷魚螺肉蒜!誕生自酒家的台灣原生菜
豐食光
24 minutes
3 months ago
EP 23 被誤解一甲子的魷魚螺肉蒜!誕生自酒家的台灣原生菜
本集「豐食光」由主持人—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阿富)與豐辦桌創辦人曾郡秋深入探討台灣飲食文化中充滿神秘色彩又常被誤解的「酒家菜」。節目首先破除大眾迷思,明確區分了日治時期文人雅士聚集、講究排場儀式的「酒樓菜」,與戰後國民政府實施禁奢政策、使餐飲精緻娛樂轉入地下發展而成的「酒家菜」。 主持人詳述,1949年後的政策轉變,是「酒樓」走向「酒家」的關鍵轉捩點。女性服務員的角色從陪侍吟詩作對的「藝旦」,轉變為僅能端菜服務,促使原本的飲食文化進入灰色地帶。在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氛圍下,廚師為了吸引顧客,必須不斷創新,催生出極具特色的菜餚。 節目核心聚焦在解密經典酒家菜的真實源起,特別是家喻戶曉的「魷魚螺肉蒜」,澄清其並非日治時期產物,而是1960至70年代,由師傅與客人互動激盪出的戰後料理。同時,也介紹了「番茄肉醬排骨湯」等另外兩道「酒家三貫」的經典湯品,並點出這些湯品「可隨時添加食材、越煮越美味」的特性,完美呼應了酒家長時間飲酒作樂的消費情境。最終,節目從歷史、政策與文化層面,完整勾勒出酒家菜的誕生背景與其在台灣飲食DNA中不可抹滅的地位。 重點時序與摘要 00:00–03:18:酒家菜的身世之謎與研究困境 主持人點出「酒家菜」是個充滿誤解的菜系,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情色意涵,導致相關的學術研究與文字記錄相對稀少,增加了追本溯源的難度。 03:18–09:58:釐清分野:「酒樓」不等於「酒家」 主持人詳細區分了日治時期的「酒樓」與戰後的「酒家」。前者是如五星級飯店般的高級正式宴客場所,文人雅士穿著正裝在此社交,席間有才華洋溢的「藝旦」陪侍;後者則是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演變的產物。 09:58–13:44:歷史轉捩點:從地上轉入地下的餐飲文化 主持人說明,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頒布禁奢政策與酒樓茶室管理辦法,將酒樓改為「公共食堂」,並嚴格限制女性服務員的互動,導致原本的精緻餐飲娛樂文化轉入地下,逐漸形成「酒家」。 13:44–18:08:菜餚的演變:為娛樂而生的創意料理 在酒家文化中,因客人重心轉向娛樂與女性,食物反成點綴。廚師為求生存,必須開發出新奇菜色。「魷魚螺肉蒜」便是在此背景下,於1960-70年代誕生的戰後菜,而非大眾誤解的日治時期料理。 18:08–19:54:揭開「酒家三貫」與罐頭之謎 主持人介紹與「魷魚螺肉蒜」齊名的另外兩道經典湯品:「番茄肉醬排骨湯」和「花胡瓜雞湯」。並再次闢謠,指出番茄肉醬排骨湯所用的「廣達香」肉醬也是1950年代後才出現的產品,證實其為戰後菜。 19:54–24:49:台灣的飲食DNA:吃喝玩樂的文化矛盾 主持人拿出宣傳台灣的日文旅遊手冊,指出當時官方雖打壓酒家,卻又在對外宣傳時利用其情色、熱鬧的形象吸引觀光客。這也反映了台灣人從古至今在宴客上「愛熱鬧、要澎湃」的文化基因,吃飯、喝酒、看表演三者缺一不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豐食光
「豐食光」是以宣揚與守護台灣料理文化的團隊-「豐辦桌」的聲音平台。 主持人為京秋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郡秋、 以及北部辦桌天王林明燦大弟子林敬富。 節目將以「台灣料理|辦桌文化」為核心, 將以各主題訪問並深入挖掘台灣料理與美食的 歷史、文化、生活與美味關鍵。 讓每個聽眾都能聽到,最豐盛的美味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