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谦目前是台大人类学系的硕士生。过去一年,他多次到话望生(Gua Musang)的Temiar原住民部落进行田野调查。这一次邀请他分享田野的第一手观察,以及当地生活的见闻。如今要怎么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原住民的文化与世界观?负责与自然界沟通的灵媒,如何与负责公共事务的村长共治?砍伐森林会怎么影响村里的信仰与政治?人类学的田野其实讲究在当地一起生活,敬谦还是希望能探究当地Temiar社群的内心,想知道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像和追求是什么。
对谈:敬谦、剑鸣
画外音:俊辉、姵伊
01:00 前往话望生(Gua Musang)以及简介田野地。
07:35 和村长沟通及介绍村落概况
11:23 主题的转移:从水坝的兴建影响,观察Temiar人与种植经济的关系,以及村民对迁村的复杂心情。
18:28 如今要怎么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原住民的文化与世界观?
22:57 研究Temiar的心灵世界多与梦境相关。
27:20 田野调查最终还是要探究内心,想知道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像和追求是什么。
34:05 每次进入部落都需重新适应,而第一次恰逢Nenggiri补选,可以看到政治人物对当地的不理解。
40:50 部落生活的关键词:rehat。休息应是人的常态,而休息跟周遭的环境与生态息息相关。人类学的田野其实讲究在当地一起生活。
44:17负责与自然界沟通的灵媒,如何与负责公共事务的村长共治?砍伐森林会怎么影响村里的信仰与政治?
51:51 Temiar的灵媒与仪式给人很大的空间,也强调和人和植物的关系。
57:19 关于Temiar部落的前人研究,可参考Geoffrey Benjamin、Marina Roseman和David P. Quinton。
主讲:剑鸣
提问:姵伊、溦紟
哲学不只是思考抽象概念,也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与生活根本问题,为理解当下的世界提供另一可能。
2025年6月,亚答屋策划【西方哲学格子】系列课程。本课程导读哲学经典,也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讨论如自由与秩序、个体与结构等关系。这一次我们将接触、认识理论,由哲学问题展开讨论,特别关注基本概念、探索价值选择,并反思现代社会面对的困境。
这一次我们邀请课程主讲人曾剑鸣,和我们谈谈:为何要在本地开设哲学课程。
“启蒙的目标一直没有实现。我们要求的平等,已经进入政策、制度的改革了吗?还是只是停留在谈谈或口号而已?而二战欧洲经历的纳粹大屠杀,而法西斯可能是启蒙的后果,我们也要批判地看待启蒙。”
1:23 哲学视野为何重要?
13:04 为何我们一直困在启蒙的阶段?
22:57 为什么是以哲学的视野看待生命问题?
28:12 西方哲学格子系列课程命名来由。
33:58 为什么我们需要中文的读本与参照学术资源。
39:38 如何设计点题的课程?怎么取舍?
44:24 哲人黑格尔形容哲学慢热、来得太迟(事后),是在黄昏起飞的猫头鹰。
与谈:小保、姵伊
为什么同一段历史,在不同群体的记忆中,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除了《五月雪》,我们梳理本地其他涉及五一三事件的影视作品,如Tanda Putera、Spilt Gravy on Rice等。我们也注意到,影视里的哀悼者经常是女性角色。我们想和听众一起思考:承载着不同集体记忆的我们,是否注定无法互相理解?电影,这个强大的媒介,究竟是加深了隔阂,还是有能力为我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27.8.2024